字級大小:

A-

A

A+

p085 人生處處有佛法——聽星雲大師「禪學與人生」講演隨筆

‧賴永海 學者

一九八九年春,星雲大師率團訪問中國大陸,歷時四週,所到之北京、西安、上海、南京各地,均引起社會各界之關注。台灣來大陸探親訪問者,大師非第一人,然大師此次的大陸之行,在海峽兩岸的宗教、文化交流史上,卻留下重重的一筆。

筆者有幸於四月二十日晚在江蘇省政協禮堂親聆到大師的一次佛學講演。講演的主題是「禪學與人生」。在省政協禮堂講演佛法,這在南京尚屬首次。在籌備講演會過程中,策劃者考慮最多的,不是如何組織聽眾問題,而是如何分配入場券問題……想參加者著實太多啦!直到開講前兩個小時,登門要券者有之,電話索券者有之,最後,筆者僅有的一張入場券也被強行「要」走了,只好由朋友引入會場。

那晚參加講演會的,既有僧侶,也有學者,既有社會科學院的研究人員,也有各大學的學生。雖然各人閱歷不同,文化層次更高低不等,但對大師的講演都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大師之講演,或引古今之典故,或談現實之人生,詼諧風趣,妙語連珠,聽眾們不時報以會心的微笑和熱烈的掌聲。素仰大師學識廣博、辯才無礙,那晚算是親睹了大師講演之丰采。

筆者是從事哲學和佛學研究的,職業的習慣使自己凡事喜歡多問一個「為什麼」。講演會後,自己就在想:大師的講演為什麼受歡迎?是因為他學識廣博、辯才無礙嗎?誠然,這是講演成功的一大要素,但是,究竟而論,這還不是最根本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還在於講演的內容本身。

大師在大陸的幾場講演,場場爆滿,次次轟動。雖然講演的主題都是「禪學與人生」。但正如人生本身是一個色彩斑斕的世界一樣,大師講演的內容十分豐富多彩;既談學佛,也談做人,更談何以做人是學佛的基礎;既談出世,也談入世,更談如何以出世精神做入世的事業;至於什麼是禪?什麼是佛法?大師並沒有像某些教科書那樣給以定義式的回答,而是通過人生的各個層面,諸如待人接物、鄰里關係、讀書學習、日常工作等,闡明這樣一個基本思想;在我的日常生活中,在在處處都有佛法;佛法與生活是一而二,二而一的,生活即佛法,做人即做佛。

一句「生活即佛法,做人即做佛」,把星雲大師所弘揚和實踐的「人間佛教」的蘊含與特色給點出來了。如果說六祖惠能大師一句「即心即佛」終於把傳統的佛教變成中國化的佛教,那麼,由太虛大師所倡導的這種把佛法與人生融為一體的「人生佛教」,則把傳統的中國佛教大大地向現代化方面推進了一步。

「人生佛教」的倡導者是太虛大師,但真正使它有較大發展以至成為當今世界佛教中一股引人矚目的思潮和力量者,則當推星雲大師。

考察現代佛教的這一歷史進程,特別是深入探究這一歷史進程的原因時,人們會發現,雖然時代的變遷是造成人生佛教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但是,「人生佛教」自身思想的發展變化,也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所謂「人生佛教自身思想的發展變化」,是指星雲的佛教思想與太虛佛教學說的差異,或者是對太虛佛教學說的發展。

考太虛佛教學說,其核心在於「以人為本」和「入世精神」二端。就此而論,星雲是繼承太虛的。但是,太虛的「以人為本」,往往較強調完善人格、發達人生、進化成佛……雖然就理論上說,這無疑是「人間佛教」之主旨和歸趨,但在如何完善人格、發達人生問題上,太虛則更強調心性之修養與道德之教育,諸如主張把作為「佛道儒三元素融合精神」的「國民性道德」教育,看成是中國人實行自救的唯一辦法。顯而易見,這種辦法往往會只停留在書齋裡,很難走上社會;同時,用心性修養的方法來完善人格、發達人生,也帶有較濃厚的傳統佛教與儒家傳統的色彩。與此不盡相同。星雲之談完善人格、發達人生,常常強調在具體、現實的生活中去實現。例如:星雲大師的許多講演,或談青年如何成功立業,或講老人如何安度晚年,或教人如何對待金錢、財富,或勸人如何看待命運、人生,既都是你身邊的事,又都蘊含著佛理禪趣,不管你是大學教授還是社會青年,是政府官員還是家庭主婦,一點不會有深奧虛玄、晦澀難懂之感;相反,每一件事乃至其後面所蘊含的哲理都是那樣生動真切,深入人心,難怪星雲的每一場講演總是那樣使聽眾凝神、行人駐足,究其原因,實在其所弘揚的乃是較諸太虛所倡導的「人生佛教」更進一步的「生活的佛教」。

應該進一步指出的是:星雲大師的「生活佛教」不僅僅是思想型的,尤其是實踐型的。這一點集中體現在其以出世的精神從事入世的事業。較諸其他佛教僧團,星雲所開創的佛光山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佛法與事業並進,二者相得益彰、互相促進。不難想像:如果沒有強大的事業做後盾,星雲大師就很難把其「生活的佛教」推向世界,使它具有「國際的性格」,但大師現已在這麼做,並已取得了十分可觀的成就。這說明「生活的佛教」確實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世界佛教發展的趨勢和潮流。

聽過大師的講演,感觸很多,信筆寫來,難得大師講演精神之萬一;但就以上語及幾點,也足以看出大師對於現代佛教發展之貢獻。

    本文收錄於一九九一年二月再版《人間佛教的星雲》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