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58 講義「讀者十問」

‧《講義雜誌》編輯部

一、大師弘法之餘,平時有從事一些什麼休閒活動嗎?

答:我沒有休閒活動,不過年輕時尋師訪友,各處參學,那些應該定為休閒活動,再不然就是讀書寫作也是。我的休閒活動好像都與工作分不開,嚴格說,我一直都是把工作當成休閒活動。不過近年來,一、二個月當中偶爾會和弟子下一、二盤象棋,這是我年輕時就學會的。下棋主要是怕講話太多,偶爾動動腦,做一些思惟。我提倡出家人可以下象棋、圍棋,但現在年輕人似乎對此並不感興趣,我也徒嘆奈何。

二、大師常看書嗎?都看些什麼書呢?

答:看書,這是我一生的習慣。出門在外,火車上、飛機上,如果沒有書,真不知時間如何打發。在我的生活中,最輕鬆快樂的時間,就是看書。至於看些什麼書倒沒有特別限定,可以說很廣泛,從年輕時候喜歡看歷史小說,後來也看過西洋小說,甚至一度迷戀武俠小說。現在回憶起來,我看書以歷史性、哲學性、文學性的書為主。我喜歡看書,也喜歡買書,佛光山圖書館的書大都是我過去的藏書。最近幾十年來又陸續增加不只萬冊以上,也都是文、史、哲方面的書,我預備悉數捐給佛光山的圖書館收藏。

三、大師會看連續劇嗎?哪一部讓大師印象最深刻?

答:記得二、三十年前偶爾會有一點時間看連續劇,後來因為連續劇都是每天固定時間播出,實在沒有時間天天看。另方面現代的連續劇喜歡拖延時間,劇情張力不夠,甚至牽強附會,讓人看出它的假,看出它的矛盾,因此不容易引人投入,也就不會入迷,所以現在都不看。不過最近看過一部《雍正王朝》,還特地叫住在北京的弟子去拜訪原著者二月河先生,至今我與他雖然沒有見過面,但已成為神交。

四、大師會想念家人嗎?家中還有些什麼親人?

答:說起想念家人,實在慚愧,平時為了弘法,對於家人並無暇多所照顧。過去母親健在時還有些想念,自從母親在一九九六年往生後,我對家人偶爾給些關懷、補助,並沒有什麼牽掛。我的俗家親眷,父系方面的親人只有一位姑母,他的家人大都住在上海,生活過得還不錯。另外我的兄弟,他們現在住在老家的房產比我童年的生活優裕多了,只要他們生活過得去,還要掛念什麼呢?其實我現在最想念的還是佛教的師友,一些平時有往來的,卻礙於兩岸環境特殊,只能給予些微的關心;有的相當優秀,出人頭地的,也都給予祝福,只能如此而已。

五、大師注重養生嗎?

答:所謂「養生」,晨間早起、三餐正常,偶爾經行跑香,如此而已。我平時並沒有覺得色身非常重要,當然我也知道,一旦生病了總要勞煩別人,心裡會過意不去,所以為了不要增加別人的負擔,我也會注意自己的健康。不過我雖沒有很重視保健,平時也不太生病,雖然年近八十,但腸胃很好,眼耳鼻舌身也很健全。只是近年來因為心肌梗塞,開刀後已不能像往日一般健行,所以也感覺歲月不待人。

六、大師有多少出家弟子?您都會平等對待他們嗎?

答:我有一千多名出家弟子,我不但有心平等對待他們,我對所有信徒也都很平等,一概禮遇。只是所謂「平等」者,也要看性格和各種因緣,例如喜歡讀書,也有條件做學問的人,我會成就他進修深研;喜歡從事行政工作者,我也會幫他往行政路線發展。不但是對每位弟子,甚至他們的家人我都視為自己的親人,希望和他們結一分「同體共生」的法緣。例如在佛光山,每一年或二年都會把他們的家人請到佛光山聚會一次,這就是佛教首創的「親屬會」。

七、在佛教講究開悟、成道、證果,大師您有開悟了嗎?

答:關於修證的事,實在說我們不宜自己講。不過在佛教裡,開悟證果應該是很平常的事,只是功行也有深淺。像我出家修道數十年,宗教的體驗不能說沒有,例如念佛曾經念到「忘我」,念到「時空泯滅」;參禪打坐,也有「頓失身心」的經驗。在佛法的修行上,我個人一向喜歡反躬自省,改進自己的缺點,儒家的自省,佛教的自覺,我都不時的注意,所以今年我就提倡「自覺與行佛」。從自覺裡,對人生社會或佛教的問題,自然能提出一些豁然理解的感受,所以禪悅法喜也就不斷的流入於心。

八、聽說大師在二十歲時就應聘擔任國民小學校長,但是您曾說從小沒有受過正規教育,您又是如何當校長的呢?

答:二十歲時我連國民小學都沒有看過,不過雖然我不懂得當校長,但是我的性格裡有不怕難、勇於接受挑戰的精神,遇到事情來了,我都想方法給予接受,我覺得人總要學習,所以我抱著學習的心情,雖然沒有讀過師範學校,但我可以當校長;我沒學過建築,但建了許多寺院;我沒有學過音樂,自己也不會唱歌,但我成立佛教歌詠隊,舉辦不少梵唄音樂的活動;我沒有練習過寫作,但我把自己的偶感真實紀錄下來,也有不下千萬言的著作。總之,只要用心,日積月累都能成長,都能進步。

九、影響大師一生最重要的人、事、物有哪些?您能敘述一下嗎?

答:具體的人事物我是舉不出例來,但是總說有很多的人事物都影響了我的一生。例如師父的半碗鹹菜、例如母親答應我出家的那一刻、例如有一個兒童身上背著一名小嬰兒,兩人合掌在人群中念佛的影像,都讓我深受感動,都在無形中激勵我發心,如果我不發願弘法利生,實在對不起這許多人間的有緣人。甚至凡是對佛教有發心、有虔信的人,都能令我感動,所以我一直提倡「感動的人生」,我覺得我們一生每天都要對一些人事物有感動、感恩、感激的心懷;同樣的,自己每天也要做一些能令人感動、感激、感恩的事,這才是做人的價值。

一○、大師對今日台灣社會的現況有什麼看法?

答:只能說「不可理解」,也「徒嘆奈何」!不過我從小是從槍林彈雨、從水深火熱中走過來的人生,我知道世間是一個五趣雜居的國土,是一個貪瞋愚昧的人間,凡事要求別人很難,只有努力要求自己。我只想用平凡的心,去做平凡的事。

本文刊於二○○五年八月號《講義雜誌》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