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50 東國大學的名譽博士

‧馬西屏 資深媒體人

初春四月,大韓民國東國大學成了花城,杜鵑花開了滿坡的燦爛,七葉楓紅得好深好沉,學子年輕的身影在翠綠的錦簇中穿梭,一股屬於生命的、啟蒙的、知識的春意,在校園中盎然,求知的高貴心靈在這裡甦醒。

昨天東國大學隆重的授予名譽哲學博士學位給星雲大師,台灣佛光大學校長趙寧、南華大學校長陳淼勝、美國西來大學校長蘭卡斯特皆專程前往觀禮。典禮由東國大學校長洪起三主持,董事長玄海法師發表祝辭。典禮後並由星雲大師對來賓開示,最後舉行了一場「全球化時代中佛教的貢獻」座談會。

星雲大師從來沒受過正規教育,連一張小學文憑都沒有,卻不斷步上學術的最高殿堂,接受名譽博士最高學位的肯定。他讀的是人間大學,修的是智慧課程;他是最勤奮的學生,念了七十八年還沒過癮;他沒有絢麗的名校學歷,卻讓自己成為典範。

那麼,星雲大師以一個沒小學文憑的人,為何能成為多所大學的名譽博士?他的祕密在哪裡?教育本身的目的何在?星雲大師透露,教育第一要自覺,人之異於禽獸者幾希?就在於人能自覺,領悟生命深邃的內涵,從而自我提升、超越,達到智慧的境界。

所以學生必須自覺的讀書,而不是由家長或老師逼迫,被迫的學習,看到的是知識的瓦礫,教條的枯藤;自覺的學習,才走進了學問的堡壘,生命的花園。

星雲大師沒進學校,但他在做工、挑柴、打水、作飯時,都在思索生命的意義,都在向生活學習。因為自覺,在刻苦的環境,手不釋書;因為自覺,在困難的時候,智慧從容;因為自覺,讓大師像暢流在香海中的一條水脈,動力霈然。

六祖說:「慧由心生!」自覺覺人。自覺是教育的座標,指引了生命的方向。

星雲大師認為教育的第二要義在執行力,他感嘆現代的學生只知求知,不知實踐。同樣的,許多人只知求佛、拜佛,不知如何行佛。

星雲大師的成功就是執行。他從宜蘭騎輛舊腳踏車開始,只做弘法一件事,一做就是五十年。他像農夫一樣,一鏟一鏟地耕耘;像巧織一般,一經一緯的紡紗;在工作中修道,做出生命的力量與發揮生命的意義,才有了佛光山,才有今日站在東國大學禮堂的榮譽。

從東國大學大禮堂看出去,蜂蝶在百花間飛舞,這就是執行力!花間彷彿聽到鳥窠禪師說:「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居易說:「這個三歲小孩也曉得呀!」鳥窠禪師說:「三歲小孩也曉得,八十老翁行不得呀!」

東晉多少飽學之士,卻因為長於清談,談而不議,議而不決,決而不行,終於誤國。星雲大師說教育第三個要義是國際化,現在天涯若比鄰,不能自己關起門來陶醉。第四個要義是人間化,教育必須與人間,與社會相連在一起。

韓國東國大學正是最佳的證明與寫照。

韓國佛教大約是在四世紀時,在三國時代傳入韓國,結合韓國的文化,形成另一種型式的佛教。但十九世紀開始受到打壓,朝鮮王國禁止在城市裡興建佛寺。於是,韓國佛教走向深山古剎,遠離人間,木魚梵唱自在修行。

但是隨著時代的進步,韓國佛教感受到在人世間證悟佛果的重要性與迫切性,明白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因此開始推動人間佛教,向星雲大師學習將佛法大眾化、現代化、人間化、文教化的二十一世紀新思惟。昨天的典禮中,東國大學董事長與校長,一再推崇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的理念,以及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國際觀。東國大學立志要在人間大轉法輪。

四世紀時,佛教由中國傳入韓國;二十一世紀時,人間佛教由佛光山傳入韓國。這正是星雲大師國際化、人間化的成果。

星雲大師常將人心比喻為鑽石。鑽石必須由匠人的細密磨礪,精準切割,才能綻放內在的華光,璀璨閃耀。自覺的讀書求知,就像一具切割機,磨除晦暗表層,讓智慧穿進內心,折射出美麗的光芒。

東國大學大禮堂,花香與馨香在室內游移,水銀探照燈耀眼奪目,照相閃光燈此起彼落。腹有詩書氣自華,沒有小學文憑的星雲大師靜靜地站在那裡,由東國大學校長戴上名譽博士帽,大師面帶慈笑,一身華光,燦燦然,浩浩然,巍巍然,只要有書香,世界都可以亮起來!

本文刊於二○○四年四月二十七日《人間福報‧社論》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