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44 頂天立地一「貧僧」

田青/中央藝術學院教授

萬法因緣生,世上之事,好事可以變壞事,壞事也可以變好事。前些時候某些媒體因慈濟功德會而攻訐宗教僧團,甚至「城門失火,殃及池魚」,連其他佛教也被燒上。但沒有想到,這把火不但沒有燒著佛光山的一草一葉,反而「燒」出來頂天立地一「貧僧」!

星雲大師的《貧僧有話要說》,洋洋灑灑四十篇,娓娓道來,坦坦蕩蕩,說天說地,直指人心。筆者在第一時間陸續拜讀了「貧僧」之話,其間多有感悟,讀後亦「有話要說」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貧僧」二字,本是出家人自謙之詞,古已有之。但星雲大師在台灣此次「滅佛」的陰霾濁浪中挺身而出,以「貧僧」之身分,剖肝瀝膽,秉衷直言,以自己數十年的修行實踐、弘法生涯及佛光山開山、發展的歷程為例,針對社會上一些不實之詞與誤解、毀謗,見招拆招,一一澄清,統統化解,可謂水落石出、撥雲見日。應該感謝這次針對宗教的風波,它逼迫大師開金口、吐真言,不但讓公眾有機會了解僧人生活,了解佛光山、了解佛教,了解大師的所思所願所行,更彰顯了星雲大師博大的胸襟與偉岸的人格。

佛教的貧富觀,本與俗世不同。「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利益與金錢,是俗人的追求,而清淨修行與弘法利生,則是僧人的追求。本來「道不同,不與為謀」,可以不必「雞同鴨講」,但釋疑解惑、辟邪匡正,亦是出家人的本職,故大師現身說法,以自己不凡的經歷,生動闡釋了佛教的貧富觀。

「我二十三歲到了台灣,無親無故,連找個寺院掛單,都沒有人願意收留,我仍然不覺得貧窮。」「回憶五十年前開創佛光山,我就誓願不積聚金錢,『以無為有、以空為樂』,我不趕經懺替人念經,我不出外化緣、不走政府、不到信徒之家,甚至於五十多年來,我沒有到過百貨公司、什麼超市商店購買物品。因為貧僧不積聚金錢,所有一切,都歸公佛光山教團所有……我覺得享受貧窮也是一種快樂。」

把「享受貧窮」視為快樂,是一種境界,與一般社會人士的幸福觀截然相反,但對於佛教的修行者來說,這個境界卻只是初階。依佛教的觀點看,一切世人貪戀的名譽、地位、金錢,都是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如夢幻泡影,不但不值得追求,亦是修行路上的障礙。只有破除「貪瞋痴」,拋棄對世俗財富的迷戀,才可能明心見性,求得人生的真諦。

大師說:「我十幾歲才看到汽車,二十六歲才有電燈照明,到三十歲,連一個皮箱都沒有,到哪裡,都是一塊布包著兩件衣服。事實上,貧窮還是跟著我,但貧僧心裡並不覺得窮有什麼苦?感謝佛門,在初學受教時期,養成我淡泊無求的性格,所以外界的什麼誘惑,都不能動搖我。安貧樂道,是我這個時候已經有了的重要肯定。」

大師在青年時期,已然安貧樂道,但假如僅此而已,則還不足以構成大師在當代中國佛教史上的崇高地位。多年前,當兩岸的佛教交流出現障礙的時候,筆者親耳聆聽趙樸老對大師的評價,其中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一句話是:「中國自有佛教以來,一僧一廟而已,星雲大師在全世界建了一百四十多座道場,從來沒有過,了不起!」當時,佛光山在世界上有一百四十多座道場,今天,已經達到三百餘座了,應該說是中國佛教史上的奇蹟!

那麼,這三百餘座道場是如何出現在世界上的呢?一個「貧僧」何以有如此驚人的「財富」呢?答案是:有多大的胸懷,就有多大的成就;有多大的智慧,就有多大的世界。而這「中國自有佛教以來」沒有過的偉大成就,用星雲大師自己的話來說,卻又極其簡單!簡單到只有兩個字:因緣。

大師說:「不要光是看錢,要看因緣,因緣裡面有大眾,因緣裡面有世界,因緣裡面有人我關係;真正的金銀財寶、法身慧命,都在因緣裡。」

西諺說「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在世界範圍裡,尤其是在其他宗教盛行的國度建廟度僧,該是多麼的困難,可想而知。如果一一加以分析,可以總結出許許多多原因、規律、經驗來。但大師所說的「因緣」二字,不但是最根本、最究竟的總結,也在這偉大的謙虛裡,包含了對群生的開示。「諸法因緣生,緣謝法還滅。」佛陀的教導,在佛光山「法水長流五大洲」的實踐裡,得到了最精闢的體現。

大師講了這樣一個真實的小故事:記得有一次在多倫多旅行……在遊覽巴士上,我指著窗外問大家:「這麼大好的一片土地,你們有誰願意在這裡建寺嗎?」同行的依宏法師舉手說:「我願意。」他是台中弘光護理專科畢業,也略通英文。我一聽,就說:「很好!」立刻就叫大巴士停車,「你在這裡下車吧!」我給了他兩千塊美金之後,他也二話不說的在路邊就下車了。我就這樣把他丟在多倫多,讓遊覽車繼續前進。

不知道為什麼,讀到這裡的時候,我內心有一種突如其來的莫名的感動!我彷彿也在那輛繼續開動的巴士上,看著依宏法師微笑著,舉著雙臂,揮舞著佛光人特有的蓮花手印和大家告別!他堅毅、勇敢的身影愈來愈小,他的身後,是廣闊而陌生的草原……

那一刻,我相信依宏法師就像一個即將奔赴戰場的將軍,心裡充滿著對未來戰鬥的渴望與勝利的信念,師父的榜樣在前,師父的訓練給了他智慧和方法。但我不知道大師的心裡是怎樣的滋味,在這樣一種貌似平常、平淡的告別中,能做到如此放心,如此放手,心無掛礙,該有多大的心量啊!

「在此中,也發生很多感人的故事,限於篇幅,也不能一一敘述。例如荷蘭荷華寺的建立,也是一段奇蹟因緣;在倫敦,是在修女住過的修道院安居;在巴西,張勝凱捨宅為寺;在澳洲,是臥龍崗鋼鐵公司總經理親自到佛光山邀約,並由慈容法師勇於隻身前往開拓等等。當然,好的因緣外,也有一些風霜,甚至習慣不同的障礙,都要靠願心一一去克服,才能把佛法布滿天下啊!」

面對今天的佛光山,面對這遍布世界的三百餘座道場,面對上千位可獨當一面的法師和上百萬的信眾,「貧僧」的確不可以言貧了。

大師說:貧僧至此自覺構不成貧,也不能稱貧了。但想想,佛光山的一切一切都是十方有緣而來,不是我個人所有,我仍然過著簡單、淡泊、空無的生活。雖不認為是真正的「貧僧」,貧而無有,實際上我還有人間的因緣。貧僧認為,擁有因緣,就是擁有真理;擁有真理,就擁有世界的一切。所以,貧僧要告訴世人,你們不一定要看錢,你們要看因緣哦。

面對因緣,大師應機說法。對「某些媒體清算佛光山的財產說是一百三十多億」,大師調侃說:其實何止於此?其中,南華大學有四十多億,佛光大學六十多億……總花費應該不只五百億吧!大師還將佛光山幾十年的經濟狀況和金錢用途算了一個「總帳」,分教育、文化、慈善及世界各地弘法建寺的費用,一一交代清楚,其金額遠超眾人所料和「清算者」所報之「料」!大師之所以在面臨攻訐與清算時能夠如此坦蕩,除卻大師素無私財而外,最重要的是在大師眼裡,此「財」非「財」,只有內心富有三千大千世界,才是真的財富!

幾十年來,社會上個別對大師或有誤解甚至毀謗,大師一貫安然面對,不復多言,相信清者自清,但對於針對佛光山僧眾的非難,大師卻拍案而起,慷慨直言:現在佛光山千餘眾比丘、比丘尼,不拿薪水、沒有假日,他們使用的教室、寮區,還是維持五十年前的傳統生活設備,居住的地方都沒有冷氣空調,佛光山的空調都是客人所用。大家安貧樂道,還要為社會服務,那許多好發表議論卻又不了解的人,為什麼不對這些時間、空間因緣做一點研究功課、多了解一些呢?難道都沒有看到這些貧僧們的身心、思想、生活天地嗎?……有人批評:「佛陀紀念館一進門有零星的攤販、漢來素食餐館、統一7-ELEVEN、星巴克……商業氣息太重了。」孰不知,如果沒有提供吃喝以及店家經營紀念品的地方,遊客來了、信徒來了,累了、渴了、餓了,想要購買禮物等,你想,應該如何替他們解決問題呢?

大師的無奈,其實真實地反映了當前社會的缺失,當是非不分、黑白顛倒成為一時之時尚,大師的迎頭棒喝,就像及時雨,啟發民眾將心比心,理解、善待這些在信仰之路上前行,和民眾一樣應該享有人格尊嚴和公民權的僧人們。

通過大師的「話」,讀者看到佛光山的僧眾們個個都在學佛的路上勇猛精進,他們過著「比共產主義還要共產主義」的清貧生活,卻時時、事事為眾生著想,盡心盡力為社會服務。當社會上的一些人對他們缺乏理解、甚至惡言相向的時候,他們卻把這一切當成對自己的淬鍊與考驗,當成修鍊「忍辱波羅蜜」的逆增上緣!

讀大師的《貧僧有話要說》時,我常常會淚眼矇矓,甚至悲從中來!我祈願所有有緣讀到此書的讀者,都能拋棄偏見,撥翳明心;祈願那些曾經傷害過這些最不應該傷害的人,能懺悔自省、覓得良知,重新做人。

最後,引用大師的一段話作為本文的結尾,我以為,這段看似平常的話,是應該用金字鐫刻在巍巍巨碑上的:

「貧僧是佛教徒,但我並不排斥其他的宗教,因為不管什麼宗教,所謂信仰都是代表自己的心,儘管人不同,信仰的對象不同。其實,人心要有信仰,這是都一樣的,你相信土地公,你的心就是土地公;你相信城隍爺,你的心就是城隍爺;你信仰耶穌,你的心就是耶穌;你信仰媽祖,你的心就是媽祖;你相信佛祖,你的心就是佛祖。」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