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97 廣修供養

妙凡/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

看完師父上人的《貧僧有話要說.我的發心立願》後,我的思緒回到今年(二○一五)三月研究院到佛光祖庭大覺寺舉辦「第三屆星雲大師人間佛教學術研討會」,那時正逢香林多寶白塔建設完成,我們成為第一批進駐白塔住宿、會議使用的大眾。

會議的場地在二、五樓,住宿在六、七、八樓,會議前除了去布置會議場所之外,也要巡視住宿的地方是否安排妥當,六樓到八樓的格局是一樣的,看完六樓的住宿安排,一切都很齊全,我心想每個樓層方位、設備都是一樣的,其他樓層就別看了。回到了一樓正準備要離開時,突然想起師父,如果是師父,他肯定會每一層樓都去看的,而且不只看一次,一定會一天看三回,想著想著,我又往七樓、八樓上去。 

我在巡視白塔樓層的過程,心裡老想著師父,突然有些事情好像明白了。常常有人讚歎星雲大師很有智慧,機智過人,凡事都想的很妥當。我覺得大師固然智慧過人、細心妥當,但是,最難得的是,他做每一件事都是化繁就簡,並且不厭其煩的全力以赴,即便這件事情他已經做過幾十遍、幾百遍,累積了無數的經驗和智慧,只要是對象不同,地點不同,他都會像第一次一樣,非常慎重的看待,再熟悉的事務,他也會重複、不斷的來了解關心,一直到萬事真正具備,而在關心的同時,也教育一起參與的徒眾,如何全力以赴的接待所有來寺的十方信眾,這就是大師,絕對的用心,如文中所言:「我不認為一個信徒前來禮拜,他就是我的弟子、我的徒眾,我都把他們當成諸佛菩薩迎接。一直到現在,我雖然二次中風、手腳不便,但是有人歡喜與我照相,我總是儘量的站起來,讓他知道我對他的尊重。」現在年至九十仍然與病為友,日日書寫一筆字、閱讀、寫文章,為人間留下永遠的佛法因緣。

大師的精進為眾到什麼程度?當年舉辦大專佛學夏令營,學員要來的前一天深水馬達壞掉了,徹夜維修,深夜了工人十分疲憊,想藉口回去拿工具準備溜走,大師說:「我陪你回去拿。」因為他知道工人的心意是不願回來的,不得不鍥而不捨,並限時完成。著急的大師當下發願:「唯願我血管裡的血液,化為清水,流出來給大眾飲用。」清晨四點,終於修好了,大師不放心水塔是不是真的注入清涼的水,在山裡摸著黑暗,沿著當年還是荒山的滿香園,經過麻竹荊莿雜草,一路爬到東山的水塔……。

我遙想當年修護水塔的景象,似乎看到月光下,一位僧青年顧不了整夜沒睡,滿腦子想著要給來山的青年舒適的環境,在顛簸的山路上又著急、又歡喜的奔馳,那麼孤獨,又那麼壯烈;在天地之間,那麼謙卑,卻又是那麼偉大,而摸到水那一刻,他開心的說:「啊!這是水了,這是水了,這真的是水了!」西山學院這時正好響起四點半起床的板聲。

做每一件事情,他都是這樣的精神。如同師父在文中提到:「我建築會?A讓他喝茶安住;我供奉菩薩聖賢,讓他恭敬禮拜。我不覺得他受我多少的方便接待,只覺得自己還有諸多不周、不到,沒有滿其所願。」建設佛光山、建設佛陀紀念館,他日日盤旋走往山林之間,思考為眾生建設最好的福田,最歡喜的淨土,但願來山、來館的遊客,都能在此種下菩提種子,開出生命莊嚴美麗的花朵,如今來山的遊客絡繹不絕,而來佛館的人次,一年超過一千三百萬人。過去的帝王,最讓人稱羨的就是乾隆皇帝,他自稱「十全老人」,現在我們的大師自嘲是「十殘老人」,但是卻超過乾隆的十全老人更多,可讓禪門的人去參思了! 

大師做每一件事情都是這樣完全身心的供養,在過去日子艱難時,他置個人生死於度外,如此全力以赴;現在日子比以前好過了,身體卻老邁了,他眼睛看不到,耳朵沒以前靈光,開過心臟大刀,糖尿病,二次中風,仍然乘坐法輪(輪椅),十方弘法,對每件事情依舊全力以赴,做到最好,你了解他嗎?很難,如果你覺得認識了解了,那也只是瞎子摸象的自以為是。大師不捨一人、不捨一法,來者不拒的菩薩行,具足三千威儀,八萬細行清淨圓滿,不是薄地凡夫可以理解的,我們能做的,只有謙卑的仰望。

大師了解你嗎?他很清楚,因為你受的委屈批評,他受的是這幾百倍;你覺得困難的,他早已從千苦萬難中走來,還談笑風生的說:「人生沒有困難。」你如果問,大師為什麼要這麼辛苦?他會告訴你,一點都不辛苦,他心甘情願,永不後悔,這是他的發心立願,這一輩子,下一輩子,生生世世,他都還要回來娑婆做和尚,弘揚佛法,為了你,為了佛教。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