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73 話 為你我而說

陳長文/中華民國國際法學會理事長

 讀完星雲大師的《貧僧有話要說》系列文,第一個念頭是「說得太好了」,但也不無遺憾,如果「早些說就更好」。

凡事好奇的我,曾問一位學佛的學生:「如果慈濟真的如批評者所說的,按照佛教義理,會怎麼樣?」

「出家人做壞事,果報很重,來世應該會輪迴到三塗,就是地獄道、餓鬼道、畜生道。」

「那如果慈濟不像他們所說的呢?」

「喔,毀謗出家人的罪也很重,那來世應該也是淪落到三塗。」

筆者對佛教的義理並沒有很深了解,也不確定那位學佛的學生,他的解讀對是不對,但這樣聽起來,如果佛法是真的,不論是慈濟或是批評者,總會有一方有非常不好的果報。

過去,中華文化有一句哲語「止謗,莫若無諍」,這形成我們面對爭議的一部分原則,面對譏毀,一位有道之士應該是要一笑置之,置身事外。如果他急急忙忙的為自己辯解,好像就少了一點氣度涵養。

然而,作為一個強調慈悲博愛的宗教,就算「謠言止於智者」,但對於相信謠言的非智者,難道高僧大德就任憑他們自生自滅,見惡業而不救?

行善不欲人知,這樣的美德在網路時代是否存在,實在要畫上一個問號。過去的公益團體,除了法律規定的義務,原則上只需對捐款人負責,如果失去捐款人的信任,沒有資金來源自然也無法生存。

然而,現在的公益團體,面對的環境已不再如此單純。除了捐款人之外,看得見的名嘴主播,看不見的匿名網友,個個都可以品頭論足,對公益團體施加壓力。

當然,一個可能的應對方法是冷處理,只要捐款人持續的信任,名嘴的毀譽對一個公益團體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但這樣做的結果會是,台灣逐漸變成一個極化的世界,變成立場不同的人彼此之間不溝通的社會。

然而,如果這個公益團體有宗教的信念,就像筆者之前說的,難道,就眼睜睜看著別人造惡業,而無動於衷嗎?

筆者結識大師三十餘年,雖然近距離接觸的機會不多,但是大師講話,從來不會著重佛教的專有名詞,總是以非常白話的方式,調伏聽眾內心的煩惱。就如同此次的《貧僧有話要說》,平鋪直敘,娓娓道來,卻勾勒了波瀾壯闊的一段人生經歷。

《貧僧有話要說》,筆者相信不是為自己說的,是為信徒的信心而說,也是為質疑者的疑心而說,是另一種同視的體貼。

星雲大師用時下網路文化能夠接受的語言,用親切而溫柔的方式傳遞自己的理念,這一點很特別。而如何用網路群眾聽得懂或聽得下去的語言,這似乎也是宗教組織與公益團體的挑戰。

另外一個讓筆者印象深刻的是,大師筆下的自己,也是一位凡人,年輕時因為打籃球而挨罵,被老一輩法師打壓也會動了意氣。筆者知道佛教有所謂「無分別心」一說,就是不要把罵當成罵,不要把打壓當成打壓,這對一般人來說,要做到不容易;而從星雲大師道出的生平來看,大師年輕時也有「平凡」面,一開始也難以做到「無分別心」,所不同者,是星雲大師後來能藉由佛法,可以把不順的事,轉為修行的養分,變成濟世度人的動力。這一點,對當下隱然浮著戾氣與蕩著怒氣的社會,別有寓意深遠的啟發性。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