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71 「貧僧」是「人間菩薩」

楊錦郁/文學博士

星雲大師幼年在南京時,因為戰亂,父親不知所蹤;而死於戰亂的屍體,常觸目所見。及長,進入焦山佛學院,過著刻苦的學僧生活,雖然二十歲就當了國小的校長,卻因國共內戰,輾轉來到了台灣,因省籍問題被疑是間諜,逮捕下獄。在生命的每個關口,幾乎都有同伴無聲無息的消逝於時代詭譎的洪流中,而大師從宜蘭雷音寺開始弘法,到今日佛光山的全球三百多所道場,法水長流五大洲,若不是有過人的菩提心、慈悲心和大願力,如何能成就這般恢宏的佛行事業?

從《貧僧有話要說》第一說開始,我幾乎都不錯過,有些事情雖然在《百年佛緣》裡提過,但前者較著重史論,而此番將心裡的話說出來,讓我們明白,在早年台灣佛教團體中,他所受到的一些孤立,但基於「法忍」,讓他低得下頭,例如從高雄搭車到台北來參加佛教會議,人家卻拒絕他參與,於是只得又搭車回高雄,想想這一路的奔波,為了佛教,他忍住;此外,從年輕時因經常飢餓,導致胰島素失衡,終身與糖尿病為伍,但大師在〈我一生「與病為友」〉中說「修行常帶三分病是好的」。

大師視野寬宏,行事通達,如他對教育文化的重視,辦叢林學院,辦中小學,辦雜誌、報紙、電視台等,他雖自謙「破船多攬載」,可是這艘船渡得的,卻是各路的英雄好漢,在〈「可」與「不可」〉之間,他說了自己的「識人」之道,無非識得人性,通情達理,自然能讓別人心悅誠服。至於在與人來往之際,「凡是人家和我商量,或是求助於我,只要能力所及,我都不擅推辭」;對人「滴水」之情,則湧泉以報;對人「有求」,全然的「四給」。如此的因緣和合,加上一群龍象護法,必然佛光普照三千界啊!

照禪宗的宗風來說,本是「不立言」,星雲大師在此時此刻藉由「貧僧有話要說」和弟子信眾交心,其中隱含他的慈悲心,藉由這些文字,讓我們讀到他的愛心和苦心,也讓我們由諸多主題文章中,如「平等觀」、「愛情觀」、「金錢觀」、「歡喜樂觀」等,如受棒喝,進而有所體悟。

「貧僧」或「大師」都是名相,在我心中,他是「人間菩薩」!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