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 首頁 /
- 第十二類【附錄】 /
- 379貧僧說話的回響 /
- p278 以眾為我活出大我
p278 以眾為我活出大我
依空/文學博士
因為慈濟功德會的事件,引起社會人士鋪天蓋地的撻伐,殃及池魚,整個佛教界也成為被攻擊的對象,佛光山矗立在風頭上,自然不能倖免。好似一場教難即將來臨,風雨中激發星雲大師發表一連串的「貧僧有話要說」,一時才檣櫓灰飛湮滅。
大師在詩文著作中、平日開示裡,表示他一生最大的矢志,就是做佛教的評論者,這個願心,青年時代如此,一直貫穿至他爐火純青的耄耋老年,始終不變。他在《怎樣做個佛光人》,對佛光山的弟子明白揭櫫佛光人的性格:要有以眾為我的認知、要有以無為有的思想、要有以退為進的雅量、要有以空為樂的觀念。《貧僧有話要說》,又說自己:「我一直生活在眾中。」大師不止如此教誨弟子要「以眾為我」,更是親自體證,理事圓融。
「眾」,在佛教是很重要的思想。佛陀當初證悟的就是眾緣和合的實相,是有別於其他宗教、哲學的學說,最顛撲不破的真理。說明這世間孤緣不生,必須仰仗各種因緣、條件才得以共生共存。鼎也要三足才能直立不墜,離群孤鳥必招致危險,沒有了眾,哪有我?鹿野苑度化五比丘眾,僧團方得以成立,從此三寶具足,佛法大揚,因此僧團又稱為六和敬:身和同住、口和無諍、意和同悅、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處處在在都闡說如何處眾和諧的方法與智慧。因此出家人除了要有淡泊的性格、奉獻的性格,更要有合群的性格。禪宗提倡普法,作務要出普坡,集會要普禮,甚至元宵節慶鼓舞大眾要更精進,喝的茶也稱為普茶,顯示對「眾」的重視。
大乘佛教菩薩四弘誓願說:「眾生無邊誓願度、法門無量誓願學。」菩薩就是以眾生為修行的道場,因為有一切眾生,而眾生根器千差萬別,因此菩薩就要方便施設,為眾生學一切法。大師巧妙運用方便智,開風氣之先創辦各種活動,三根普被,讓各年齡層、各族群,不分男女老少,選擇適合自己興趣的項目參加。例如從童軍、大專佛學夏令營,至國際青年;從婦女法座、文藝營、讀書會、三好體育,到禪坐、戒會、短期出家,應有盡有,宛如人間佛教大百貨公司,從參與大眾共修的活動之中,提升生命的能量,美化了自己。
回想一九七三年時,佛光山舉辦第五屆「大專佛學夏令營」,彷彿無始以來的生命呼喚,我把握千載一時的機緣,上山參加為期二星期的夏令營,接觸了正信、喜悅、充滿智慧的佛教僧團,從此決定了一生的方向。兩百位學員就是兩百顆菩提種子,灑向十方,如大師文中所言,許多的種子都已開花結果,在各自的領域福蔭眾生。在活動中,我們感受到大師對青年幾近縱容的重視與接納,滿山的龍眼、鳳梨,被我們這群蝗蟲似的莘莘學子,幾天內吃得精光,大師始終不減他的深深笑意。
青年是未來撐起弘揚佛法大纛的舵手,因此佛光山特別注重對青年的接引。多年來我曾參與舉辦的短期出家修道會,成就了多少的優秀佛教青年,現在都在世界各地道場弘法一方。
有了佛光山這一片正信佛法的沃土,多少的大眾在此撒下清淨的菩提道種,以精進的犁鋤,耕耘福慧田園,做佛教砥柱中流的影響眾、當機眾,走出小我,活出大我,以佛法的智慧來供養十方一切眷屬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