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01 喚起社會 利他精神

朱雲鵬/中央大學教授

佛光山之所以獲得數以億計的捐獻,是因為其理念有百萬信眾認同和支持。這些信眾因個別的力量有限,所以希望透過團體的力量,將這樣的理念以及善行傳遞給更多人知道──傳播向善的理念,用以安定和平改善世界。

星雲大師《貧僧有話要說》可說是佛光山所有信眾的財務報告。在當今對佛教團體財務問題大加撻伐的氛圍下,大師的文章讓信眾們明白,佛光山沒有辜負所託,沒有虛擲一分一毫的捐獻。

佛陀紀念館保存佛教文物、舉辦展覽,在世界各地建立三百多所寺院道場傳教,創設海內外教育機構、佛教傳媒、老人之家、孤兒院,編纂大辭典、大藏經,捐建圖書館及偏鄉巡迴書車,協助賑災等等,沒有一項是容易做、能賺錢的,沒有一項是向政府要錢才去做的,每一項都是在一個個平凡信眾慈悲喜捨之下所成就;可以說信眾成就了佛光山,佛光山成就了信眾。

大師在專文裡說道:「社會固然需要熱鬧的慈悲,但更需要寂寞的慈悲。」這正是佛光山行善的精神。但默默行善往往讓表象式批評肆意流竄,令支持者著急;批評者只見佛光山建築宏大,失去了靜心感會佛法之妙,欣賞館藏藝術之美的機會,未近前細觀佛陀紀念館由多少捐款者願力集成;但見辦學規模之廣,卻未見佛光山寺為教育文化花費多少;見大師弘法信眾之多,卻未見佛光山上下不支薪、不休假,安貧刻苦的利他精神,任由仇恨蒙昧,令人惋惜。相信系列文刊出之後,無論是支持者或批評者,都能從中自省,進而引發更多正念。

大師的文章發人深省。社會大眾長久以來是否被寵壞了,我們太習慣取,以至於看不到別人的捨;見人不爭、不搶、不求回報,就想向他爭、向他搶、向他要求回報;我們認為錢少的就應該向錢多的要,斂聚僅為一己之私,利他成為一種愚蠢;我們的思想被各種單向媒體宣傳養得貧乏了,認為做了不說等於沒做;我們太過相信自己的聰明,相信只要比別人壞一些就可以獲得更多好處。天天指天罵地,總希望別人對自己好一點。「鬥」的力量遠大於「善」的力量。

在當今將法律視為道德的年代,社會更需要宗教的力量,透過信仰喚起良知與善心,或者從接受別人的善意來體悟善、進而行善。我們不妨將宗教團體視為媒介,可以觸發善意,並且以最小的成本,合眾人之力將做好事的幅員擴到最大,創造一個共善的社會。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