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64 修福修慧修簡樸

蔣本基/台灣大學環境工程學研究所教授

近日來拜讀星雲大師《貧僧有話要說》系列文章頗有感受,深切體會到「自覺」是佛陀的教法;「自學、自覺」的經驗,成就星雲大師的行事、思想、觀念及對於佛法妙理的體會。大師之系列文章不僅啟發我「做人處事」之哲理,同時使我領悟出大師由佛法中闡述「生耕致富」之精義。

星雲大師說:「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以無為有,以空為樂」;「不想在衣食住行上有所計較,隨緣、簡單,就是美好的生活了」;「垃圾桶裡的垃圾要會焚化,一些變化球也要懂得接招;對於爭執、計較,處理的方法,沒有比忍耐更好的辦法了」;「世間的錢財有散盡的時候,享受歡喜、享受奉獻,才是無限的受用」;「生命的過程,貧富不只在金錢、物質上計算,應該在發心對國家社會的貢獻」;這正是大師多年來一直提倡之「生耕致富」與「環保心保」之精義。

星雲大師在《環保與心保》一書中,曾說過在佛教的淨土裡,只有公益沒有公害,只有美好沒有髒亂,佛教是一個非常重視環保的宗教。人要在地球上生存,必須有大地才能自足;日常生活中更要有陽光、空氣、水分等生命三個要素,才能活命。所以人的生存,離不開地、水、火、風等四大,能善載生長萬物,提供生命存活的條件。但是四大也時時在威脅著生命的安全,人類一再與大自然的水、風、火及地震等災難奮鬥,但只要我們「慈心愛物」與「積福修德」,好好地「愛護地球」,就能「延長其壽命」,一席話裡闡述「永續環境」的精義,再次見到大師的英明睿智。此外,大師精心策劃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未來勢將成為「佛教聖地」,由於其又是「佛教淨土」,未來必將成為「環境教育基地」。

大師也推崇證嚴法師個人生活淡泊、節儉,為社會做了許多公益事情,特別是在永續發展及環境教育;證嚴法師過去一再倡導「以鼓掌的雙手做環保」,最近更積極推動「以慈善的心靈辦教育」。目前教育部已核定慈濟大學成立「永續發展教育學院」,下設「環境教育研究所」、「安謐災害研究所」、「綠色產業研究所」、「創新育成中心」、「環境教育中心」及「戶外環境教育體驗區」。

欣見佛教社團投入環保事務,從「淨化人心」教育做起,培育具「大愛利他」與「人文關懷」人才,期使人心淨化、社會祥和、天下無災難。此外,佛法亦提供我們做人處事規範,雖然「四聖諦」、「四弘誓願」、「四無量心」、「六度萬行」及「五戒十善」等佛法真義,不是一般人能深入了解,但它總是鼓勵世人能「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使「佛法生活化」、「生活佛法化」,藉「自學與自覺」的經驗,了解「如果有人愈是能禁得起刻骨銘心的苦難,能夠忍受得了,他必然愈是能夠成功」,最後終能達到「慈悲喜捨、福慧雙修、淨心行善、莊嚴淨土」之願景目標。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