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52 世上最富有的「貧僧」

趙怡/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星雲大師以「貧僧」自名,發表「有話要說」系列鴻文,短短一個月內就轟傳海峽兩岸,在各大媒體競相刊載下,萬千讀者交相談論,全文付梓後預料將成為本年度華人世界最暢銷書籍。

大師一生著作等身,各種文字論述何止千萬言;不過除了佛教專書一類外,多集中在醒世勸善的嘉言或創建佛光山的點滴以及與外界人物結緣的故事等等。「貧僧有話要說」則是一次完整的自我剖析,把個人的內心世界清楚呈現,由於是口述筆錄,文字顯得爽達暢快,真情畢露,讀來如見其人,尤其在述及生命歷程中種種特殊的人事物之時,隱隱可見大師的音容笑貌躍然紙上,也因此讓人看完「一說」就意猶未盡地期待「二說」快快刊出,就像我們兒時瘋迷報刊上的章回小說一般,每看到「此處有分教,待下回分解」都會有悵然若失的感覺。

就這麼斷斷續續地看完了二十三說,對於大師崇高的人格、慈悲的心腸、寬宏的胸襟與遠大的眼界更增一番深切的體認,但同時也從心底裡感覺到一絲酸楚。我們都明白大師之所以「有話要說」,無非是鑒於前一陣子慈濟功德會的財務風波在媒體口誅筆伐下持續延燒,竟波及到佛光山,其間還有電視名嘴提出一些穿鑿附會的負面說法,難免會影響視聽,使白璧染瑕。想想看,九十高齡的老和尚為了捍衛佛教界、佛光山和他本人的清譽不得不打起精神,一口氣說了二十幾萬字的心情話語對社會做些澄清,雖然文章的筆觸恰如大師的為人,樂觀、開朗,還帶些輕鬆詼諧,然而說者內心的委屈是可想而知的。

對於世間人我的是非恩怨,大師一向的態度是「不說也罷」,不過這一次他擔心外界的風風雨雨可能會造成誤導,「影響信徒對佛教的信心,甚至令他們失去信仰」,所以他還是決定把心中所想一吐為快。不過,正如大師所說:「人生際遇一切都是因緣。」他開金口、訴衷腸,聽在我們做弟子與信眾的耳朵裡,反倒成了一堂做人做事大道理的學習課程。

《貧僧有話要說》從大師幼小成長過程、個人修行和際遇、弘法與建寺建館建校紀錄、人世間的因緣聚合到佛教改革與兩岸交流紀事等多方面都有涉獵,連他迭遭惡疾纏身卻得以克服身心障礙終能「與病為友」的奇妙轉折都娓娓道來,鉅細無遺。對於文中若干情節,相信曾經與佛光山結緣的人都可以做第一手的見證。

大師對於「貧窮」有一番新解。他說:「雖然一貧如洗,仍然覺得自己非常富有。」因為對他而言,內心的滿足才重要,外在物質都是可有可無。五十多年來,他弘佛法、建寺院、興學校、譯經書、築佛館、設媒體、闢論壇、蓋醫院、捐善款、出叢書、辦法會、賑災民,做了這麼多事,卻連一個私人帳戶都沒有!他用「貧僧」自稱,是一種自我嘲弄,也對外界的無端流言做了最有力的反擊。

家兄趙寧生前曾受知於大師並擔任第三屆佛光大學校長,有一次為了師生出國參訪的經費不足而向大師報告,大師一聽之下即請來一位善心居士與趙校長見面,三人喝茶寒暄,只談了三言兩語,客人便開出一張幾千萬的捐款支票,當場大師就直接交給校長處理。家兄對於這次「一壺茶抵千萬金」的募款經驗嘖嘖稱奇並引為佳話。大師認為人間佛教的志業,就是「共成十方事,同結萬人緣」,任何事都離不開眾人,成事之後也該回饋眾人,他自己,只是個推手而已。

針對外界質疑佛陀紀念館裡設有商店一事,大師詳為解說,想必心酸滿腹。我且就此事再做一個見證。大約兩年多前的一天,佛光山的師父召我上山幫個小忙。原來近年大批陸客湧入佛館參觀,臨行都會熱購一些台灣土產或紀念品,由於館內的商品價格特別便宜,導致台灣其他觀光景點的店家抱怨生意減少。我便邀請旅遊界代表多人上山,參加星雲大師親自主持的協調會,當他了解到佛光山不求營利的愛心服務原來「擋人財路」了,當即決定撤除若干商家攤位,以免損及相關業界的合理利潤。

由此看來,佛陀紀念館內容許設置素食、咖啡店及便利商號也只是為遊山的信徒與外客提供便利罷了,居然還有人「質疑」,真不知是何用心?

在〈我的自學過程〉一說中,我們見識到大師幼年時期經歷的艱苦歲月,實在超乎想像:喝的菜湯碗裡菜蟲比菜葉多、三餐主食豆腐渣混灰土鳥糞吃、宜蘭掛單處設施簡陋如廁要走十五分鐘等。儘管如此,他也不覺其苦。大師說:大迦葉尊者、顏回和德濟莎都是他的榜樣,生活簡陋而不改其樂。這番話,在苦澀中透露出無比的堅韌與豪壯,我相信對於任何一位讀者,都會產生勵志的作用。

時至今日,大師的日常生活依然簡單節制,他認為飲食的最大樂趣,不過就是「蘿蔔乾和茶泡飯」,這種淡泊的人生觀令人肅然起敬。大師在回顧那段成長過程時也不減其一貫的幽默。例如,有一段講到他隻身來台後曾在寺廟裡教課,來學習的人多是當地婦女。按照規定,出家人要等學員先吃完飯離席後才輪到他們上桌,因此廟裡弟子有人酸溜溜地抱怨他們吃到的菜裡都是「密斯佛陀」,指的是當時台灣最盛行的女用唇膏,大師回說:「這也沒什麼關係,人家是密斯(Miss),我們是『佛陀』嘛!」善用過人的修養與睿智化解心結,消除壁壘,進而激發鬥志,開拓機運,似乎是大師一生成就驚世事業的不二法門。

佛光山在全世界有三百多個據點,星雲大師鼓勵每一位當地住持建立一座美術館。他說:「當信徒不斷增加而我們無法全程陪伴時,美術館的藝術作品就可以幫我們留住信徒。」這是何等細膩的心思!當各地普設美術館、紀念館、文物館、朝山會舘弟子們問到究竟「館」或「舘字,以何者為正確?他當即決定凡是「讓大家身心獲得養分的設施」就用「館」,而「供人住宿打尖的處所」就用「舘,以字體的「會意」來區分,這又是何等敏銳的機智啊!

推廣文化教育可能是大半世紀以來星雲大師用力最多的地方,我認為這也是他對台灣這片土地最大的貢獻。文中他提到當年省下一頓午餐錢,只為了去買一本書來看;如今他先後在全球各地創辦三十餘所大、中小學與幼稚園,更到處推廣或贊助學術、文藝活動,前前後後花費達數百億元!大師總說:「一切是因緣。」我卻想,大師把自身在劫難中的卑微心願化成了普度世人的大愛,才會發心要竭盡一己之力滿足眾生接受教化的需求吧。

從一個凡人的眼光來看,星雲大師一生的偉業不離「弘佛、覺世、揚善、濟弱」八個字。他首創人間佛教,率先從神壇走入凡塵;他矢志「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更為淨化社會、端正人心而嘔心瀝血地建構未來美好世界的藍圖,都能一一實踐諾言,逐步完成計畫。他真正是一位佛教界的苦行僧、拓荒者,也是當代最傑出的社會教育家。

星雲大師奉獻畢生心力創建佛光山,而佛光山傾其所有、無私無我地護持普世有緣之人。佛光普照,福澤被人,蒼生感佩,舉世同欽。大師說,他一無所有,但內心富足。事實上不止如此,他還擁有萬千眾生對他永生永世的感恩之情。他該當是世界上最富有的「貧僧」吧!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