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91 堅毅願力圓夢

林思伶/教育部政務次長

有時候覺得緣分真是妙不可言,我自小在天主教家庭中長大,一出生就受洗,但這些年來卻和佛光山很有緣,每次南下出席活動都感到特別歡喜,尤其置身於佛光山綠意環抱、怡然自得的清淨環境中,總能帶給我一種如沐春風之感。

與佛光山結緣的過程也很巧妙,多年前,我正好擔任教育部「生命教育推動方案」執行長,因而認識長期投入社會教育與慈善工作的佛光山及佛光會。而和星雲大師有進一步接觸,則是因為單國璽樞機主教的關係,當時輔大要頒發榮譽博士學位給星雲大師,擔任副校長的我和單樞機一同拜訪大師,因而串起因緣。後來大師只要看到我,總不忘問我單樞機最近好不好,由此可見兩人的好交情。我一直覺得星雲大師和單樞機主教雖然各有不同信仰,但兩人的情感卻像兄弟般深厚,展現令人感動的跨宗教情誼。

每次見到星雲大師,我都會想到笑口常開的彌勒佛,一看見他就覺得很歡喜;我常在想佛教宣揚的慈悲喜捨,其實也和天主教講求的博愛分享不謀而合,很多理念都是殊途同歸。尤其這陣子讀了星雲大師撰筆的《貧僧有話要說 .我究竟用了多少「錢」?》等系列文章,文中提到大師如何將一心辦教育的願力化為實際行動,號召十方大眾共同興學,二十年來陸續創辦了美國西來大學、嘉義南華大學、宜蘭佛光大學、澳洲南天大學與菲律賓光明大學等五所大學,讓我深深感動於大師辦教育的用心良苦。

這也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試想,要在不同的國家辦大學是一件多麼不容易的事啊!得克服多少困難、突破多少法規才能達成,但大師卻帶領佛光山不畏艱難地做到了!從他身上,我看到一種純淨又堅毅的願力,為了一圓偏鄉學子的教育夢,大師沒有到教育資源豐富的台北都會區創建大學,反而選擇較偏遠的宜蘭、嘉義等地辦教育,動員佛光山僧信力量,篳路藍縷將荒地搖身為美麗校園。

在我看來,大師是一位擁有「浪漫心願、務實做法、幽默性格」的宗教家,許下的「願」看似很宏大、很艱難,但一旦決定,就會積極找到實踐的方法,這樣的精神也傳承在每位佛光山法師身上,許多事情都是透過「集體創作」方式來按部就班、具體實踐完成。

不單是辦教育、建大學,佛光山也投入很多社會教育工作,而且做得很成功,就我觀察,原因之一在於佛光山會用一種貼近普羅大眾需求的方式來推動,像是邀請民眾參加讀書會,提供各類教育素材或聽演講,進而產生凝聚力、讓團體的氛圍就像個大家庭般和諧,當有了凝聚力後,每個人就可以進一步貢獻力量、回饋社會,在我看來,這樣的歷程剛好形成一種「善的循環」,將正向的理念與行動一步步發揚光大。

這次讀了星雲大師的文章,讓我想起單樞機生前也有一個心願,就是想創辦一所十六年一貫教育的教會學校,在閱讀文章的當下,我腦海裡突然湧入一個想法,告訴自己要學習大師的興學精神,自我期許當一個教育「小星雲」,即使有一天從公部門退休了,也要以大師為榜樣,繼續為教育奉獻心力、退而不休。我甚至在想如果社會上能有許許多多的「小星雲」,就能有更多教育種子撒在偏鄉遍地開花,一起為孩子的教育打造繁花盛景,相信只要我們有願有力,這樣的教育願景將指日可待。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