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382 《人間佛教書信選》序

在沒有電話的時代,書信是與遠方親友聯繫、交流的重要方式。

回憶兒少時,因與母親外出尋找失聯的父親,得以因緣際會在南京出家。十五歲那年,我將思父之情,撰寫為文,題為「一封無法投遞的信」,獲得當時教導國文的聖璞法師,給予「鐵石心腸,讀之也要落淚」的評語,老師不但用了兩小時在課堂中宣讀這封書信,還將這封書信投稿給《新江蘇日報》連載了幾天。這是我一生中唯一寫過的情書,也是我寫作生涯所發表的第一篇作品。

一九四九年我初到台灣,雖然人生地不熟,但時常在《菩提樹》、《今日佛教》、《人生雜誌》發表文章,所謂以文會友,透過魚雁交流,結識了許多學術界、藝文界的同道好友,漸漸打開弘法之路。一九五三年初,我開始在宜蘭的雷音寺弘法,當時我也是透過書信往返,教導青年國學寫作,像慈莊、慈惠、慈容等弟子,就經常與我書信法談,那一封封的函信,度來了最早的一批佛教青年。

後來我在台北三重創立「佛教文化服務處」,那許多來自海內外的訂單、書信,也大部分由我親筆回函、確認,才把文物、書籍郵寄給對方。尤其我在接辦《覺世旬刊》後,更經常會收到讀者的投書回響,我也都針對他們信中的問題,一一回覆,那時每天書寫百封以上的信,是常態性的每日定課。

在我一生當中,與書信有許多的因緣,例如:最初到台灣的時候,煮雲法師從大陸帶來塵空法師給我的信,他在信中勉勵我:「現代的僧青年,要有佛教靠我的信心,不要有我靠佛教的觀念。」這段話成為我一生秉持振興佛教的信念。其中,慈航長老與我通信最多,記得長老最初的信裡,都是稱我「星雲同學」,然後「星雲弟」,再然後就稱我「雲弟」,再然後是「親愛的雲」。可惜這些書信墨寶,因為我到處奔波,也沒有刻意收藏,已經不復查尋,現在覺得不無遺憾。

記得拙作《釋迦牟尼佛傳》出版的時候,我寫信給家師志開上人,請他老人家給予評論,不久收到他的回信說:「《佛傳》收到,不必來信,好好弘法利生。」乃至在正值壯年之時,當醫生診斷告知兩條腿必須鋸斷,我也頗能釋懷,覺得這樣就可以安心寫作,學習印光大師以信函弘揚佛法,跟人結緣。我甚至透過寫信,與韓國金貞希與屏東張琲昕兩位小朋友,建立長達數十年的忘年之誼。(事隔三十多年,今天剛好金貞希還帶了母親和他的小女兒,來跟我拜訪、敘舊)

佛陀以人為本,降誕人世間示教利喜。我一生以弘揚人間佛教為理念,倡導回歸佛陀本懷,期望拉近佛法與人們生活的距離,期使甚深法義能與社會大眾的生活結合,符合佛教人間化、佛法生活化的旨意。「書信」能溝通情感,傳遞思想,是弘法中最便利直截的方式。因此,我常鼓勵徒眾以書信寫作,例如在壽山佛學院辦學的時候,我就鼓勵慈嘉法師以書信為文開闢專欄,後來得到讀者很大的回響,還結集成《敬告佛子書》出版。

《全集》中,弟子們選錄了十二冊,與我相關的書信內容。其實在我一生中,與各界人士的書信往返超過數萬封,可惜數十年來,由於四處雲水行腳,加上各地搬遷,很多都已散佚了。那許多長函、短信,大多寫於弘法路途中,我在乘坐的交通工具上以腿為桌;有的寫於西來寺的關房,在斗室孤燈下完成;隨著弘法國際化,有些完成於遠渡重洋的航途中,下了飛機,便直接以國際函件寄出。在早期還沒有電話、email的時代,這些信函成為我這個地球人最方便、快速的溝通方式。

一九九二年到一九九四年,我為徒眾開辦了「傳燈學院」,以基礎佛學、佛教常識、修持法門為基礎編寫教材,每期並附有我寫給信徒的「一封信」,所盼能建立徒眾、學生們在待人處事上的正確觀念,在行道修持上,給予修行的導引,期許徒眾們都能成為具有多元能力的宗教師。

此外,主要是為了勉勵學道的青年朋友,不僅在道業上要多研讀經藏、思惟法義,更要懂得善用時間,用智慧接受壓力的挑戰,使佛法成為生活中的依歸,自他受用。我曾於一九五二年寫了一系列「給佛教知識青年的一封信」,但是如今看來不夠成熟,不敢全數收錄到《全集》裡面。還有,一九九二年「國際佛光會」成立後,我連續寫了三十封書信給佛光會員,告訴他們「怎麼樣做佛光人」(收錄於《全集》第四類「講演集」中)。實在說,我一生與學生交流而留下的書信最多,但其中有許多不登大雅之堂,至少有五大箱、近萬封,放在佛光山如來殿的樓上。

二○○二年二月,因緣成熟,世界僅存的一枚「佛指舍利」,自西安恭迎來台,接受全民的瞻禮膜拜,由中國佛教協會推舉我擔任主任委員,統籌相關事宜。是次恭迎佛指舍利蒞台供奉,可以說是兩岸之間最成功的一次交流,此中也是藉由信函文件多次往來聯繫,讓海峽兩岸的佛教及民心更為接近。通過信函,是我能為國家社會做出的些微貢獻。

這五十年來,每年的元旦,我都會寫給護法信徒朋友們一封信,藉這封「新春賀函」,將佛光山的年度行事,包含文化、教育、慈善、共修等事業的推展,各項建設、弘法活動、與各界的往來等,向信徒和朋友們說明報告,同時寫下對來年的展望。回首五十年雲水生涯,佛光山從無到有,自勉以馬拉松的精神,跟隨佛陀的腳步,堅持向前,年復一年寫下歷史。(由於信函內容記述了佛光山的發展史,故而歸入《全集》的第九類「佛光山系列」)

我一生以各種方式弘法度眾,在與社會各界好友的書信往來中,不僅於佛教界人士,還包括各宗教之間的交流、兩岸政界、文化界、企業界人士、青年學者、基層民眾等,他們有些人來信尋求解決之道、有些請求給予一些助緣、有些來函問候、致謝、祝賀、邀請……。我也都一一致上我的問候、感謝、意見、想法與之交流,期能給予激勵和鼓舞,或給予實質的協助。

透過歷年來累積函件的詳實記載,可以看到生命長河中過往的點滴、歷史事件的發展脈絡。這一頁頁的信函,從宜蘭雷音寺、壽山佛教學院對徒眾、學生的循循善誘開始,到對信徒、佛光會員的觀機逗教,以及與各界好友、社會人士的互動往來,彼此的問候關心;這些書信往返,也可以說是我弘法歷程中的另一種紀錄。

是為序。

二○一六年八月

於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