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30 《六度經──仁者無仇》序

佛說的「六度」,又稱「六波羅蜜多」,是菩薩成就佛道必須實踐的六種修行方法。內容分別是:

一、布施:即把自己所擁有或所知道的施與他人。布施可以去除慳貪,廣結善緣,得到富貴安穩。

二、持戒:戒是修行的基礎,解脫的根本,捨己為人的精神也是持戒。持戒能離惡防非,廣集一切善行。

三、忍辱:對於加諸於自身的苦惱、侮辱、迫害都能不放在心上,就能不被一切煩惱所汙染,身心安穩。

四、精進:即勇猛策進,修一切善法。精進能使善法與日俱增,去除懈怠。

五、禪定:心無雜念,不被俗物迷惑顛倒就是禪定。禪定能去除散亂,啟發智慧。

六、般若:修學前五種方法而顯現的智慧就是般若,有了般若,就可明見一切事理。般若是六度的根本,一切善法的淵源。

一個人在生活中,能努力實踐六度法門,就能累積福德資糧,利益一切眾生;人人都能行六度,則天下太平安樂矣!

唐美雲團長所製作的新戲《仁者無仇》,其精神主旨為「心無愛著,一切能捨,當願眾生,若有所施」。故事雖然是標準的「王子復仇記」,最終的情操卻相當可貴。大意是:

無憂國王薩波達以仁道治國,國泰民安,引發媲休國王鄂王覬覦,進而侵城略地,薩波達為保全百姓,不惜犧牲自己,並交代王子不可報仇。

因緣際會下,流亡的王子有機會取回國家,卻因鄂王的頓悟,王子不但不報殺父滅國之仇,還無償將國家交由鄂王掌管。王子在要求鄂王善待人民,並超度因戰爭往生的無辜百姓後,他洗盡蒙塵之身,一心向佛。其中不免有人間愛憎的情節,但「仁者無仇」的境界更足以令人嚮往。

說到戰爭,人類自有歷史以來始終戰爭不斷,而戰爭導致的傷亡損失、文化破壞等慘不忍睹的景象,都是人人所不樂見的。既然和平是人類所追求的,何以世界上還有那麼多的衝突與戰爭呢?

在佛教的《大乘起信論》裡,針對人性善惡,有所謂「一心開二門」的說法,即一心裡同時包含「心真如門」與「心生滅門」,一個是善的,一個是惡的;一個是永恆的,一個是無常的,所以戰爭與和平,也是人性發展出的文化。佛教認為「萬法唯心造」,唯有人人淨化心靈,人類才能遠離戰爭,達到永久的和平。

其實,人生如戲,縱有種種的悲歡離合、愛恨情仇,這場戲總有落幕之時。佛教有許多故事常被戲劇引用,不但豐富了戲劇的題材與內容,佛教宣揚忠孝節義、因果業報思想,更可匡正社會風氣,增進人間的道德勇氣。因此我認為這些致力於佛教戲劇發展的人士,能以佛法結合藝術,讓佛法生活化,是很值得鼓勵的事,今後仍應繼續發揚。

今《仁》劇演出在即,索序於我,僅在此祝賀全體工作人員演出成功,並樂為之序。

二○一○年十月於佛光山開山寮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