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76 《人間音緣》序──話當年

民國四十二年(一九五三),也就是五十年前,我應李決和等信徒之邀,到宜蘭雷音寺弘法。當時有不少優秀的年輕人時常到寺院裡來,我為了接引他們學佛,因此成立「佛教歌詠隊」,並且率同歌詠隊的青年到台北中國廣播公司錄音播放,寫下佛教聖歌在電台播出的第一頁。

六年後,我在台北創辦「佛教文化服務處」,除了出版許多佛教書籍外,並且灌製了佛教史上第一張唱片,造成空前轟動,被稱為劃時代的創舉。從此佛教有了唱片、錄音帶,甚至後來軍中、學校、民間、社團,到處飄揚著佛教的歌聲。可以說,透過合唱團不但吸引了不少愛好歌唱的青年進入佛門,也讓佛教走進社會、融入生活。

回想當初,自己既不擅長唱歌,對音樂也談不上興趣,之所以成立「佛教歌詠隊」,並且親自寫下〈弘法者之歌〉、〈鐘聲〉、〈祈求〉、〈甘露〉、〈快皈投佛陀座下〉、〈菩提樹〉、〈佛教青年的歌聲〉、〈佛光山之歌〉、〈三寶頌〉等佛教歌曲。主要是有感於佛教的梵唄莊嚴耐聽,但不通俗,一般信徒大眾不易學習。為了使佛教音樂更大眾化,真正發揮「以音聲作佛事」之功,因此當時我就與煮雲法師,以及台中李炳南居士、台北工專教授吳居徹、宜蘭通信兵學校教授楊勇溥和李中和、蕭滬音教授等人,為現代佛教聖歌寫下了不少詞曲,漸次推動佛教音樂。

及至民國六十八年(一九七九)起,佛光山叢林學院又突破傳統,首度於台北國父紀念館舉行「梵唄音樂會」,將梵唄結合舞蹈、國樂,用唱說弘法,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也開創了傳統梵唄融合音樂與舞蹈弘法的先例。之後並組織「佛光山梵唄讚頌團」,每年固定在國家音樂廳和國家劇院表演「梵音樂舞」,進而與台北市立國樂團合作演出,透過國樂悠揚的樂音,將佛曲中悠遠幽深、空靈和緩的意境表達出來,使得佛教樂曲更具有陶冶性情、變化氣質之功用。

我曾在《梵音饗宴專輯》序文說明,我一生提倡人間佛教,特別重視文教對社會功能的影響,五十年來一直致力於佛教的文教事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改變傳統,進行佛教現代化。一般說來,講經只是少數高僧大德與哲學家們精研博義的工作與修持,廣大的群眾沒有時間與耐性去探究那高深的佛理。但音樂對人們來說,最具親和力,一首神聖的樂曲,或虔誠的佛讚,往往把人的心靈昇華到聖潔的境界。

音樂的攝受力,感人肺腑,動人心弦,是人類最美麗的表達方式。早在佛陀時代音樂已是諸供養之一,供養音樂可得天耳通,乃至成就三十二相好等不可思議的功德。任何宗教的儀禮,或宣揚教義,都少不了音樂的禮讚,所以就宗教弘法而言,音樂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為了以梵音妙樂來美化人生,以佛陀正法來淨化人間,從民國八十四年(一九九五)起,「佛光山梵唄讚頌團」數度巡迴於歐洲、澳洲、美加、香港、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菲律賓等地表演,把佛教音樂從東方帶到西方,從修持儀禮的殿堂帶入國家殿堂,帶向社會高尚音樂的領域,寫下佛教史上嶄新的一頁。

歷年來「佛光山梵唄讚頌團」所到之處,如紐約的林肯中心、洛杉磯的音樂中心、倫敦的皇家劇院、巴黎的會議殿堂,甚至雪梨歌劇院等,觀賞的聽眾不計票價,只為一聆「此音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的梵音,再一次印證「音樂無國界」之說。

今年是我來台弘法屆滿五十週年,徒眾們發起將我五十年來的弘法影像編成《雲水三千》專輯,另由佛光山文教基金會舉辦「星雲大師佛教歌曲徵選」。自從消息散布以後,短短三個多月便收到來自世界五大洲、千餘名作曲家所創作的二千多首作品。從中選出六十五首入圍的歌曲,擇定於八月十二日至十七日在台北國父紀念館參加決賽,並以英、日、菲、葡、粵、客等十種語言演唱。

這次的徵曲活動能引起這麼廣大的回響,真是始料未及,可見佛教音樂已融入世人的生活中,普為大眾所喜愛了。未來佛光山將繼續致力於佛教音樂弘法的推廣,希望將佛教梵唄音樂的清淨、和諧,以及佛教歌曲的詞曲意境,藉著在全球各地的巡迴演出,能夠發揮移風易俗的功能,繼為世界帶來祥和與和平。

二○○三年七月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