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48 《佛光緣美術館典藏作品集12:霓裳之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少數民族服裝展》序

衣食住行,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關係密切。以衣著來說,最初的功能是遮蔽和保護身體,隨著人類文明進步,不同的民族基於不同的文化背景,也發展出各具特色的審美觀和民族情感。

中華文化五千年的歷史,是由眾多民族在不同時空地域下共同創造而成。從這些民族的服飾工藝當中,可以看到大江南北特有的禮儀、風俗習慣和人文思想。它們豐富了多元的文化內涵,也呈現兼容並蓄的氣度。

我從小就喜歡不同的民族,尤其對少數民族特別有好感,曾經收集許多介紹少數民族生活的資料。今年六月初,佛光山文教基金會與中華民族文化宮合作,在佛陀紀念館舉辦「霓裳之會──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少數民族服裝展」,含括中國五十六個少數民族,如:東北、內蒙古地區的蒙古族、朝鮮族、滿族、赫哲族等七族,西北的回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烏孜別克族、俄羅斯族等十四族,西南的藏族、彝族、傣族、苗族等二十五族,還有台灣原住民泰雅族、賽夏族、排灣族、魯凱族、達悟族等十四族,總共展出百餘套、近千件傳統民族服飾及工藝品。為了讓展示更加活潑,我們還特別讓佛光小姐和佛光青年,穿起這些衣服來拍照攝影。

期間有人問,佛教舉辦這樣的展覽有什麼特別用意嗎?其實,佛陀紀念館自開館以來,即以弘揚人間佛教、淨化人心的理念,服務社會大眾。經常與海內外各單位聯合舉辦文化、藝術、教育等不同型態的活動與展覽,希望藉此為人間注入真、善與美好,為社會帶來安定和諧,為國際增進友好交流。每次的活動,也感謝在諸方善緣的努力成就下,獲得各界的肯定與回響。

以這次「少數民族服裝展」來說,弟子們告訴我,除了本地人士參觀外,也有來自歐洲、美洲、亞洲、非洲等各個國家地區的人士;他們進到展場,自然放慢腳步,或驚歎,或勤作筆記,尤其沒想到,竟然可以在佛教的地方,欣賞到各民族多采多姿的穿著藝術,進一步認識少數民族的人文風貌。我想,這不正是人間佛教所要傳遞的真、善、美的具體呈現嗎?

欣聞主辦單位將出版專冊,讓這些服飾文物得以圖文形式呈現,留下人類珍貴文化資產的一頁,這對於發揚少數民族文化、促進兩岸藝文交流,有相當意義。在此,僅以馨香一瓣,向所有成就此次展覽的人士,表達至誠的祝福。是為序!

二○一二年九月於佛光山開山寮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