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22 《中國之寶─沈繡藝術大觀》序──繡出心中的天地

中國的刺繡藝術,從商周時就開始發展;到了三國,孫權的趙夫人精功繡成山川軍事地圖;而南北朝時期的大型刺繡佛像、盛唐期的淨土變相圖乃至宋元時期佛像繡畫及明代高貴華麗的花鳥繡衣、繡被或山水樓閣等都曾盛極一時,到了明嘉靖三十八年(一五五九),以人物山水花鳥為題的顧繡,更是獨領中國刺繡史三個世紀,各類繡作已從做為宮廷貢品普遍受用於人們生活中,進而為藝術欣賞。直到清初光緒年間,兼具美學特色、重視色澤明暗及和諧韻味的國際藝術名品沈壽藝術繡超越了獨領三百餘年的顧繡。在當時,沈繡可說已是繡藝精湛,堪為世間珍寶。

沈壽女士,名沈雲芝,清同治十三年(一八七四)出生,自小聰慧,七歲就能劈絲度針,八歲習繡,十四、五歲繡品已揚名蘇州一帶。光緒十九年(一八九三),與浙江舉人余覺成婚,余覺是個畫家,夫妻兩人以繡、畫互相觀摩,相得益彰,這也對沈壽刺繡藝術的提升有很大的影響。

由於光緒三十年(一九○四),適逢慈禧太后壽辰,沈壽精心繡製了「無量壽佛」和「八仙壽上圖」等繡品進貢,慈禧讚賞其繡藝絕頂,並稱之為「神品」,更親賜「福」、「壽」二字予余沈夫婦,從此,沈雲芝更名為沈壽。之後,他奉旨到日本考察美術學校的情況,觀察到了攝影與西方油畫的光影明暗表現,感受到天地間的千姿百態也能應用於繡藝創作上,並為其獨創的「仿真美術繡」打下了基礎,甚至結合了書畫成「藝術繡」,使觀賞者往往誤以繡品為真書畫,逐漸成為可供收藏之珍品。

在一九○七年至一九一一年間,沈壽在清廷繡工科任總教習,其間繡製義大利帝后肖像兩幅,展出於世界博覽會並贈為國家禮品,除了榮得一等大獎外,更獲義皇、義后頒贈聖母利寶星勳章,以茲肯定。一九一五年再以耶穌繡像參展美國舉辦的巴拿馬博覽會,沈壽再以中國刺繡藝術得到國際間好評,並獲一等大獎。

一九二一年,沈壽英年早逝,享年四十七歲,在重病垂危時,還口述畢生經驗,由張謇親自筆錄整理,完成專著《雪宦繡譜》一書,此書對刺繡工具、針法操作、繡線顏色及刺繡者的修養等,都做了精闢的闡述,遂使中國自唐宋畫繡、明代顧繡到沈繡的精湛技法得以流傳後世。

一九九七年初,胡嘉華女士在北京滴水坊經友人介紹而驚豔沈繡作品,並了解到沈繡技藝正面臨後繼無人之危,再加上日本人高價搶購絕品,乃來告知於我。面對瀕臨絕跡藝術品的保存,當下自覺到保護收藏的義務。

經過兩年的努力,胡嘉華居士得以收集民間珍藏,包括了沈壽及其第二、三代傳人之精湛繡品百幅,內容豐富,繡出了佛像、人物、山水、花鳥及唯妙唯肖的墨寶等,並於一九九九年春,在台灣佛光山文物展覽館展出,可說是中國宮廷刺繡瑰寶再現,觀者無不驚喜、讚歎,這也是民國以來,第一次最盛大的沈繡展出。

其實,早在三十年前,我就一直衷心地期望佛教也能藝文化。而一九九四年,我在佛光山台北道場成立了「佛光緣美術館」,這是佛教界第一所專業的美術館,目前全世界已有十個佛光緣美術館,分布於台灣、美國洛杉磯、法國巴黎、澳洲雪梨、馬來西亞等地,定期展出名家雕刻、繪畫、書篆等藝術精品。

在我的一生中,對於作家、畫家、藝術家的支援協助,不論是物質上、精神上的已不計其數,因為「以藝術美化世間」一直是佛光人所要實踐的目標,而我也只是隨緣隨分,盡己棉薄之力。沈繡作品除了在佛光山展出之外,也希望將來能有因緣展出於世界各地,盼藉此機會,將中國傳統藝術文化再現於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一九九九年九月

(本序文曾編為《中國沈繡之美──胡嘉華典藏》於二○一六年十一月出版)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