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回首頁 /
- 第五類【文叢】 /
 - 197-199懷古慨今(共3冊) /
 - 199懷古慨今3 /
 - p140 第八篇 護法衛教 /
 - p150 復佛法將
 
p150 復佛法將
        曇曜大師,北魏僧人。自太武帝下令廢佛後,佛教瞬間凋零,一境之內再無沙門,僧人紛紛還俗他去,以免慘遭殺害。然而曇曜道心堅固,誓守沙門身分,暗中將法器帶在身邊,受到眾人的欽佩與讚歎。 
文成帝即位後,復佛事業終於得以展開。他不但下詔建寺,並且明令出家人必須勤於教化,盡力復興佛教。廢佛期間,隱居於山中的曇曜,此刻也被召回京中,協助「道人統」師賢大師進行復佛的工作。(道人統:中央所設,統治、監督寺院造像、法會、度僧等之最高掌管者)
在各種復佛事業中,曇曜所確立的「僧祇戶」等制度,是中國經濟史上的一大貢獻,而他所開鑿的雲岡石窟,在中國建築藝術史和佛教藝術史上,更深具歷史意義。因為此佛教石窟之建造,非獨仰賴皇室及國家之力,還集合了民間力量創作而成,殊為難能可貴。尤其,窟內的佛像和雕飾奇偉壯麗,可說是中國佛教藝術史上燦爛的奇葩。
此外,曇曜又積極邀請沙門大德,於雲岡石窟通樂寺共同譯出《入大乘論》、《淨度三昧經》及《付法藏因緣傳》。其中《淨度三昧經》提及:「人民依沙門,沙門依佛,佛依人民。人民若依於沙門,得若干種福。」此說明了民眾以沙門為依歸處,修慧增福,行於聖道;經中也明白揭示,不知精進於佛道之沙門與白衣弟子,為遭逢毀佛的原因之一。
北魏的佛教能得以再次振興,毀壞的塔寺得以修復,佛像經論得以再顯,曇曜可謂立下了不世之功。
釋初參曰:曇曜以大無畏的氣度,展開一連串復興佛教的工作,無論在政治、經濟、教化、藝術或譯經上,都將佛教帶向復甦繁榮的景象,可謂北魏復佛的一代法將。其不世之功,後繼有人乎?
    
- 197懷古慨今1
 - p026 【自序】為了佛教,捨我其誰?
 - p032 第一篇 求法發願
 - p033 虛心請法
 - p035 三請舍利
 - p038 立願為先
 - p040 憶持三寶
 - p042 西行求法
 - p044 不忘初心
 - p046 造像功德
 - p048 志心向道
 - p050 以法為依
 - p052 耄耋祝髮
 - p054 拂逆為常
 - p056 神變令慚
 - p058 發堅固願
 - p060 立雪過膝
 - p064 精誠智開
 - p066 願不虛發
 - p068 造福東土
 - p070 居龕著疏
 - p072 矢志精一
 - p074 雲遊真義
 - p076 磨磚成鏡
 - p078 入唐求法
 - p082 斷指明志
 - p084 顛沛流離
 - p086 淨土鄉人
 - p088 不倡靈異
 - p090 面對不知
 - p094 厭世慕佛
 - p096 求道熱忱
 - p098 為疑行腳
 - p100 先為眾謀
 - p102 同參道友
 - p104 老來學佛
 - p106 有志必成
 - p108 篤志淨業
 - p110 淨願相應
 - p112 因疑契入
 - p114 作偈讚佛
 - p116 不輕四小
 - p118 大信願行
 - p120 破執外相
 - p122 堅毅信力
 - p124 生西之因
 - p126 萬緣具足
 - p130 身相度眾
 - p132 代眾受病
 - p134 養深積厚
 - p136 疑情不休
 - p138 聖僧再世
 - p140 道由心證
 - p142 棒喝成就
 - p146 願力興業
 - p148 仗義除賊
 - p150 死字惕勵
 - p154 普賢行者
 - p156 第二篇 義解興福
 - p157 叩鐘震迷
 - p160 援儒入佛
 - p164 施心有限
 - p166 普濟群倫
 - p168 解空第一
 - p170 般若耀世
 - p172 經典所在
 - p174 道由人弘
 - p176 為眾勤勞
 - p180 智慧妙答
 - p182 講律弘道
 - p274 解行並重
 - p186 曇鸞求壽
 - p188 戒貪箴言
 - p190 聞思而修
 - p192 濟眾為先
 - p194 學問之道
 - p196 罪福之緣
 - p198 小豆念佛
 - p200 聞法若渴
 - p202 內學外學
 - p204 實學之要
 - p206 真理之辯
 - p210 同門佳話
 - p212 十門辯惑
 - p214 究竟真理
 - p216 融通世法
 - p218 不逞機鋒
 - p220 僧中文哲
 - p222 不為物役
 - p224 著作落成
 - p226 入世出世
 - p228 大乘法器
 - p230 辯才無礙
 - p232 試塔坐化
 - p234 廣結法緣
 - p236 禪淨雙修
 - p238 不厭修福
 - p240 惑於外相
 - p242 不妄批判
 - p246 釋門菁英
 - p248 從容辭世
 - p250 精進以成
 - p252 識見難悟
 - p254 不著施相
 - p256 文字針砭
 - p258 供眾培福
 - p260 住持一方
 - p262 真參實究
 - p264 方冊大藏
 - p266 法無高低
 - p268 一心稱名
 - p270 沙彌上座
 - p272 闡教行禪
 - p274 解行並重
 - p276 第三篇 修持勵志
 - p277 阿難入滅
 - p280 不畏勞役
 - p282 密護根門
 - p284 無益莫言
 - p286 燃指供佛
 - p288 禮拜自心
 - p290 身安道隆
 - p292 因病精進
 - p294 擅廢布薩
 - p296 博聞廣學
 - p298 犯戒度眾
 - p300 估衣還鹽
 - p302 安住道念
 - p304 夢中守戒
 - p306 老實修行
 - p308 不貪血食
 - p310 戒香芬潔
 - p312 親睹佛影
 - p314 惜時修學
 - p316 大器晚成
 - p318 本無苦樂
 - p320 不作不食
 - p322 忍辱受教
 - p324 善法初基
 - p326 大智若愚
 - p328 毀身護戒
 - p330 回小向大
 - p332 自勵清修
 - p334 懶拭涕唾
 - p336 頭陀苦行
 - p338 口德慎修
 - p340 破戒寧死
 - p342 以死自誓
 - p344 堪為法器
 - p346 得法自在
 - p348 戒住法住
 - p350 無情之慈
 - p354 悔過三年
 - p356 虔敬三業
 - p358 清貧守道
 - p360 苦行見性
 - p364 防心離過
 - p366 浩然正氣
 - p368 多聞勵行
 - p370 學道學貧
 - p372 依性安居
 - p374 戒如船筏
 - p376 以苦自勵
 - p378 儉以養德
 - p380 刻苦精勤
 - p382 碎缽入定
 - p384 滴水不棄
 - p386 閉關真義
 - p388 忍辱不屈
 - p390 老實念佛
 
- 198懷古慨今2
 - p008 第四篇 道風行誼
 - p009 不拜王者
 - p012 古德道風
 - p016 不求聞達
 - p018 駕不迎送
 - p020 耆宿風範
 - p022 僧格超然
 - p024 迷悟之別
 - p028 齒德俱尊
 - p032 不懼強奪
 - p034 修道修心
 - p036 威嚇不驚
 - p040 道範長存
 - p042 以德伏虎
 - p044 辭疾不仕
 - p046 深藏不露
 - p048 圓寂辭詔
 - p050 貶謫自若
 - p052 高風亮節
 - p054 不受恩寵
 - p056 道業增上
 - p058 八請不赴
 - p060 風骨耿介
 - p062 盡忠職守
 - p064 有道之人
 - p066 無貪為富
 - p068 出塵之志
 - p070 法爾如是
 - p072 心如畫師
 - p074 銘佩訓誡
 - p078 不爭小利
 - p082 不忍毀福
 - p084 和光同塵
 - p086 不捨一法
 - p090 誠實為尚
 - p092 堅不妄言
 - p094 抱病弘法
 - p096 沉痛隱跡
 - p100 檀信脂膏
 - p102 清規之嚴
 - p104 謙遜受教
 - p106 學習接受
 - p108 示現神通
 - p110 靜待因緣
 - p112 不尚虛名
 - p114 無求修道
 - p116 淡泊物欲
 - p118 嚴己厚人
 - p120 以眾為我
 - p124 沉淪鬼道
 - p126 戒慎供養
 - p128 不戀高位
 - p132 痛責己過
 - p134 光明磊落
 - p136 推賢讓能
 - p140 毒蛇伏法
 - p142 明德惟馨
 - p146 第五篇 弘法度眾
 - p147 有德丈夫
 - p150 方便法門
 - p152 心悅誠服
 - p154 流芳百世
 - p156 利生資糧
 - p158 隨緣消業
 - p160 一時權巧
 - p162 船上受戒
 - p164 不慕名利
 - p166 不讓鬚眉
 - p168 叢林道場
 - p172 德學兼備
 - p174 不弘家邦
 - p176 善巧之智
 - p178 不做法會
 - p182 闡發大法
 - p184 不求極樂
 - p186 教授正法
 - p188 叩鐘濟苦
 - p190 以文濟世
 - p192 隨緣弘化
 - p194 惺惺相惜
 - p196 內證為貴
 - p198 靈舌不壞
 - p200 心懷眾生
 - p204 為大事也
 - p206 施錢引度
 - p210 翰墨佛事
 - p212 執善直言
 - p214 知足守道
 - p216 嚴淨毗尼
 - p220 嚴法護眾
 - p222 會通儒佛
 - p224 承皓巡寮
 - p228 豁達大度
 - p230 住持四戒
 - p232 識人容人
 - p234 慧眼識才
 - p238 乞食安僧
 - p242 佛法治國
 - p244 一念為教
 - p248 護常住物
 - p250 梵唱宣法
 - p252 知古鑑今
 - p254 本分實修
 - p256 不宣感應
 - p258 千中得一
 - p260 白衣弘法
 - p262 龍天推出
 - p264 僧伽輔政
 - p266 啟發佛性
 - p268 悲智雙運
 - p272 大化東瀛
 - p276 囹圄布教
 - p278 文壇奇僧
 - p280 第六篇 尊師孝親
 - p281 目連救母
 - p284 禮敬沙彌
 - p286 以道為師
 - p288 行杖自責
 - p290 篤信三寶
 - p292 忠君愛國
 - p294 度母信佛
 - p296 誑語惑眾
 - p298 孝養之道
 - p300 辭親辦道
 - p302 信仰如杖
 - p306 世俗之見
 - p308 耄勤好道
 - p310 虛心受教
 - p312 為法尊師
 - p314 心淨佛現
 - p316 執筆立侍
 - p318 恪遵師訓
 - p320 三車和尚
 - p322 割裂愛網
 - p324 無言說教
 - p326 棒喝接引
 - p328 佛門師徒
 - p330 度師悟道
 - p332 助母脫苦
 - p334 順侍師長
 - p336 三塗苦報
 - p340 威德降虎
 - p342 誠感父骨
 - p344 佛法金湯
 - p346 不囿俗情
 - p348 半師之分
 - p350 師嚴道尊
 - p352 返鄉慰慈
 - P356 韜光養晦
 - P360 金剛怒目
 - P362 披福田衣
 - P364 禮懺薦母
 - P366 供水化乳
 - P368 戒德為尊
 - p370 危難不棄
 - p372 不嗣二法
 - p374 來去自如
 - p376 提攜後學
 - p378 禮師嗣法
 - p380 不忘法嗣
 - p382 成佛基礎
 - p384 薙髮酬恩
 - p386 當機示教
 - p388 一師一道
 - p390 生而不戀
 - p392 僧情俗情
 - p394 身教說法
 - p396 行弟子禮
 - p398 佛門豪傑
 - p400 無私之情
 
- 199懷古慨今3
 - p008 第七篇 慈悲濟度
 - p009 怨親平等
 - p012 捨富擇貧
 - p014 法的勝利
 - p016 死墮蟒身
 - p020 運用淨財
 - p022 語不傷物
 - p026 圓融持戒
 - p028 心病難治
 - p030 以身布施
 - p032 常啼菩薩
 - p034 恆心難發
 - p036 未嘗瞋恚
 - p038 斷酒肉文
 - p040 慈悲說法
 - p042 為虎拔箭
 - p044 不廢法事
 - p046 燃掌勸誡
 - p048 願生邊地
 - p050 濟貧無悔
 - p052 割耳救雉
 - p054 庇護群鹿
 - p056 無緣大慈
 - p058 大悲為首
 - p062 馴服野獸
 - p064 神異感通
 - p066 隱而不彰
 - p070 佛性平等
 - p072 淨穢無別
 - p074 慈心感物
 - p076 憫懷生靈
 - p078 悲增大士
 - p080 亂世救星
 - p082 以奇為貴
 - p084 護法跟隨
 - p086 佛眼看人
 - p088 湧泉思報
 - p092 操守不凡
 - p094 捨己救眾
 - p096 視死如歸
 - p098 為鬼授戒
 - p100 以血餵蚊
 - p102 勸安老僧
 - p106 大仁憫盜
 - p108 焚身祈雨
 - p110 建樓策眾
 - p112 會眾復橋
 - p116 護念黎民
 - p118 火燄紅蓮
 - p120 調御之方
 - p122 度化盜賊
 - p124 勤感天護
 - p126 依於慈悲
 - p128 無相藏經
 - p130 利濟冥陽
 - p132 戰亂菩薩
 - p134 默化逆子
 - p136 菩薩行願
 - p140 第八篇 護法衛教
 - p141 化導愚信
 - p144 為法捐軀
 - p146 度化暴君
 - p150 復佛法將
 - p154 執法衛道
 - p156 不毀戒律
 - p158 謹守戒品
 - p160 以法為歸
 - p162 毀佛殷鑑
 - p164 上求下化
 - p166 典兒興寺
 - p168 迭經法難
 - p170 護佑道場
 - p172 犯顏諫諍
 - p174 為教殉道
 - p176 燒臂報國
 - p180 勇而不辭
 - p182 僧中之麟
 - p186 廢佛刻經
 - p188 智勇雙全
 - p190 以智化危
 - p192 護教救僧
 - p194 挺身抗爭
 - p198 樹立法統
 - p200 撥邪為正
 - p202 護衛殿堂
 - p204 以身許法
 - p206 法王無懼
 - p208 尋經之功
 - p212 千佛護持
 - p214 擊鼓復寺
 - p216 正直不阿
 - p218 教典永傳
 - p220 佛道之爭
 - p222 殷鑑不遠
 - p224 非佛不作
 - p226 死不屈敵
 - p228 龍天護法
 - p230 心懷佛教
 - p232 不昧外相
 - p234 捍衛常住
 - p236 傾盡身命
 - p238 斷臂刻藏
 - p240 法門勇者
 - p242 為法舉才
 - p244 正法無敵
 - p246 破斥外道
 - p248 現將軍身
 - p250 威震異邦
 - p252 共紓國難
 - p256 燃身衛教
 - p258 熱血僧伽
 - p260 積極入世
 - p262 衛國護教
 - p266 人間行者
 - p268 第九篇 解脫悟道
 - p269 杯水之悟
 - p272 不求病癒
 - p274 出家真諦
 - p276 般若無上
 - p278 禮懺致福
 - p280 心眼明淨
 - p282 因病入道
 - p284 嚼脯飴母
 - p286 侍病猶親
 - p288 以法禦心
 - p290 道業為重
 - p292 生死無憂
 - p294 虛妄空相
 - p296 沉寶解脫
 - p298 狂病已歇
 - p300 光明和尚
 - p302 善觀法義
 - p304 一宿之覺
 - p308 行道不易
 - p310 李翱問道
 - p312 投生為牛
 - p314 正念分明
 - p318 辦愚痴齋
 - p320 遇境無懼
 - p322 肉身菩薩
 - p324 禪機處處
 - p326 執著福德
 - p328 布毛侍者
 - p330 成聖成賢
 - p334 借假修真
 - p336 蝦子和尚
 - p338 說法坐化
 - p340 誓不渡橋
 - p342 觀心為法
 - p344 不如求己
 - p346 千古學士
 - p348 痛悟無常
 - p350 智不敵病
 - p352 口說心行
 - p354 以禪解脫
 - p356 知恩向道
 - p358 外修內證
 - p360 自在入寂
 - p362 身行佛法
 - p364 預知時至
 - p366 流於說道
 - p368 因果不爽
 - p370 典座教訓
 - p374 不著不染
 - p376 耐煩有成
 - p378 世事如幻
 - p380 正信佛教
 - p382 真實正觀
 - p384 臨終出家
 - p386 不為生氣
 - p388 惺牛鏡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