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58 佛光人第十四講

所謂「長江後浪推前浪」,佛光人在聚眾修學中,應該有不同於一般世俗的人生觀與處事原則,才不會隨俗浮沉。

如何才能不同凡俗,具有佛光人特殊的風格呢?茲舉四事如下:

一、佛光人要有以眾為我的認知

佛教最偉大的地方,是不以「我」為唯一,而以「眾」為主,所以經典云:佛道在哪裡求?在眾中求。

現在的民主時代,也是以眾意為所歸,以選票定勝負。佛陀曾諄諄教誨:「捨棄大眾,則捨棄一切諸佛。」當初的叢林,聚眾修學,六和僧團,也是以眾為本。即使受三壇大戒,也要在大眾僧團中求受。如受戒時,戒師問:「眾集否?」可見不集眾,是不能受戒的。

一般人大都只為自己,不重視他人;只管自己,不關心別人。大眾為體,大眾不存,自己又將依附何方?即使貴為國王,沒有人民大眾,何能稱王?身為長官,沒有部屬護持,何能為官?諸佛菩薩,沒有眾生禮拜,諸佛菩薩供在何處?

所以我們佛光人,要先安大眾,後顧自己;大眾都具足了,何愁沒有自己的一分呢?

當初佛陀一二五○人聚集的僧團,以戒安住,以定安身,以慧安心,以慈安眾。尤其今日的佛教,如果僧眾團結,就如同五隻手指握成拳頭,才有力量。如果僧團不像僧團,一人一寺,一人為主,沒有眾木何能成林?紅花雖美,也要綠葉陪襯。今日失去樹林和枝葉,如何能見雄壯的佛教原貌?

二、佛光人要有以無為有的思想

世俗之人都過著以「擁有」為主的生活,有財、有家、有人、有情,一切都以「有」為中心。佛說「有情」以「有」來維持生命,但我們佛光人修道,則不一定以「有」為生命,「無」中的生命更大、更廣、更多,所謂「無窮無盡」也。

「有」不是不好,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擁有很多的淨財,也不為過;有情有義,做人正直,「有」也很好。擁有房屋庭舍、名位權利,用於世間,也是正常人生。但是如果完全靠「有」來維持人生,則人生不能圓滿。佛說世間無常,一切的功名富貴、家人財產,在無常的世間,無常的人生裡,「有」不是唯一可恃的依據,所以「有」時也要常思「無」日。

所謂「有聚有散」、「有得有失」、「有來有去」、「有好有壞」;佛光人可以有道場、有群眾、有慈悲、有智慧、有佛法,並不為過。只是在世間上的擁有之餘,可以在「無」中再討一些消息。所謂「有求哪有無求好」、「有心哪有無心高」。做官的人要知道無官一身輕,以無事為逍遙;在僧團裡,不必為名位而爭,不必為床位計較,不必為人我煩惱,「無事相,絕百非」,是何等逍遙;「無法相,無非法相」,是何等自在。

我們只要不把世俗的人我是非、錢財聚斂貪婪的欲望放在心上,過一種隨緣為法,淡泊樸實的生活,把心歸於無量的虛空、無邊的法界裡,則人生何處不是春天呢!

三、佛光人要有以退為進的雅量

世俗的人都想往前進步,往前衝鋒,及至前無去路,知道回頭還好,可惜世間有幾許人懂得回頭是岸呢?

前進不是不好,求學要進步、做事要進步、做人要進步、修行也要進步。「進步」不是橫衝直撞,也不是一味向前,所謂進步,做事必須開闢道路,才能進步;讀書必須聞修思惟,才能進步。

語云:「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心地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人生知道回頭,也能有另一番風光。所以有人說:「進步哪有退步高。」俗諺也說:「大丈夫達則兼善天下,不達則獨善其身。」同樣的,身為佛光人,有緣可以多做佛事,多度眾生;無緣,可以自我沉潛,自我養深積厚,也不失為修行之道。

人生的欲求是無限的,有了一,想要二;有了千,想要萬;有了錢財,想要官位;有了妻妾,想要添宅。而世間有限,欲望無窮,不如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人生無欲無求。來的讓他來,去的讓他去,得也不喜,失也不憂。「有」固然好,「無」也不掛懷;能夠「以無為有」,還有什麼不能放下的呢?

四、佛光人要有以空為樂的觀念

人在世間,都希望追求快樂,有人以擁有金錢為快樂,但是「人為財死」,錢財多了就會快樂嗎?有的人一心追求愛情,愛情裡也含藏了多少的悲歡離合。有的人以擁有權位為樂,但是爬得高,跌得重,尤其許多為官者,毫無尊嚴,不知何以為樂?有人以事業為樂,遇到經濟恐慌,日日憂心,快樂在哪裡呢?

所以,我們應追求真正的快樂,擁有慈悲最快樂,明白因果最快樂。擁有法財才能快樂,擁有道情才能快樂,擁有佛心才能快樂,擁有佛法才能快樂,這一切就是說明「以空為樂」。何必計較一房一舍,虛空都是我的;何必計較一人一物,天地都是我的。「以空為有」,空中生妙有,不是更快樂嗎?

《般若心經》說:「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空,既然能度一切苦厄,又怎能不給予萬有之樂呢?我們最大的苦惱愚痴,就是把「有」與「空」分成兩個,所以「執有拒空」;殊不知「色即是空」,「空即是有」,能夠懂得「空有不二」,才是快樂人生。

佛光人不要以世俗的知識,隨世間左右,應該超出世間的五欲六塵,甚至超越空有,來求取另類的人生,增加未來的成就。要成為不同凡俗的人,必須做到這四點:

第一、佛光人要有以眾為我的認知。

第二、佛光人要有以無為有的思想。

第三、佛光人要有以退為進的雅量。

第四、佛光人要有以空為樂的觀念。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