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 首頁 /
- 第四類【講演集】 /
- 113-122講演集(共10冊) /
- 122講演集10 人間與實踐 /
- 【佛光會的人】 /
- p084 佛光會員應有的精神
p084 佛光會員應有的精神
精神是活力的泉源,精神是立業的基礎。
翻開中外歷史,國父孫中山先生抱定百折不撓的精神,推翻滿清,建立民國;美國的愛迪生憑著鍥而不捨的精神,發明創造,利人無數;英國的南丁格爾秉持慈悲耐煩的精神,率領護士遠赴前線服務,開後代紅十字會的先河;日本的松下幸之助本著刻苦勤奮的精神,發展電器事業,名聞全球,享有「經營之神」的美譽。佛光會是一世界性的佛教組織,佛光會員應具有何種精神,才能達到普利眾生的目標呢?
一、四大菩薩是我們的楷模
一般人以為菩薩是泥塑木雕的偶像,其實菩薩是活生生的覺有情,凡是上求菩提,下化眾生的人,都可以稱為菩薩,所以太虛大師曾說︰「比丘不是佛未成,但願稱我為菩薩。」
中國四大名山中的四大菩薩最足以代表大乘佛教無我利他的精神。例如︰於普陀山示現的觀世音菩薩,本來在無量劫前成就正覺,號「正法明如來」,但因為悲憫眾生,而倒駕慈航,再來娑婆,尋聲救苦;於五台山示現的文殊菩薩,本來在百千劫前證悟佛道,號「龍種上如來」,為七佛之師,諸佛之母,唯其志行菩薩道,恆以智慧方便利樂眾生,所以《胎藏經》說文殊「昔為能仁師,今為佛弟子,二尊不並化,故我為菩薩」。
在峨眉山示現的普賢菩薩,其身相與功德遍一切處,純一妙善,並以恆久的十大行願,導引臨終有情往生極樂世界;在九華山示現的地藏菩薩,發下「眾生度盡,方證菩提,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的宏願,於二佛中間的無佛時代,廣度六道眾生。
由於四大菩薩具有悲智願行的偉大精神,所以大家將他們供奉在四大名山的輝煌殿宇之中,瞻仰膜拜,直至今日,依舊香火鼎盛,前來朝山者絡繹不絕。可見悲智願行不但是處世的良方,更是度苦的舟航。
佛光會員應以觀音的慈悲,服務眾生;以文殊的智慧,導迷入悟;以地藏的願力,拔濟憂苦;以普賢的功行,廣度有情。讓佛教走入每個家庭,讓佛法傳遍世界每個角落。
二、天龍八部是我們的護法
所謂「天龍八部」,指的是行善享樂的天人、愚痴瞋恚的龍神、性情躁動的夜叉、專事奏樂的乾闥婆(樂神)、爭鬥不休的阿修羅、性情猛烈的迦樓羅(金翅鳥)、善喜歌舞的緊那羅(歌神)、貪婪邪諂的摩侯羅伽(大蟒神),這些異類傍生受到佛陀的威德感化,住在諸佛的受用土上護持佛法。其實不僅天龍八部是佛教的忠實護法,在一些經典中,甚至記述地獄餓鬼投皈三寶座下,護法度眾的事蹟。也正因為佛陀的包容異己,方便攝受,佛教不但在五天竺迅速開展,而且遍撒菩提種子在十法界中,讓大家都有得度的因緣。
古德說︰「有容乃大。」海不揀細流,故能成其大;山不辭細壤,故能成其高。國際佛光會創會以來,本著「同中有異,異中求同」的精神,不但接引十方信眾共襄盛舉,更接受其他信仰的人參加「佛光之友」,至今會員達百萬人。眼見佛教於世界各地蓬勃開展,相信大家的心裡必定非常歡喜,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自滿,而應該再接再厲,以無限的悲心,無限的願力接引更多的人成為護法長城。
三、四大金剛是我們的力量
佛教的教育重視契理契機,權巧方便,對於一般的人,我們固然要慈悲包容,對於歹徒惡人,我們則要以威勢懾服。所以,一般寺院的山門外立著慈眉善目、笑口常開的彌勒菩薩,代表愛的攝受;有些道場的殿堂內,也供奉怒目圓睜,手持法器的四大天王,代表力的折服。
四大天王,指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他們以種種威勢,摧破眾生煩惱,降伏外道怨魔,去除惑業障難,所以,世人又稱之為「四大金剛」,以此來比喻他們堅無不摧、殊勝威猛的力量。
佛教裡,以「金剛」為名之處甚多,像佛教經典中,有一部《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以一切法空的真理警醒世人的我執;在修持法門中,有所謂「金剛三昧」能通達一切諸法,斷執去惑;在菩薩階位上,「金剛十地」菩薩已入聖位,永不退轉;在諸多戒法中,「光明金剛寶戒」是一切諸佛本源。乃至在佛門裡,有許多三寶弟子義務為道場奔走服務,誓護佛法,至死不渝,我們稱為「金剛護法」。一九九四年台灣七號公園的「觀音事件」之所以轟動一時,就是因為佛光會員挺身而出,發揮金剛般的堅毅力量,遏阻無明眾生汙衊三寶。希望往後佛光會員仍能繼續見義勇為,以大精進的力量激濁揚清,以大無畏的力量破邪顯正。
四、十方諸佛是我們的理想
在《法華經》、《楞嚴經》中,觀世音菩薩自述在因地修習耳根圓通到了相當功行時,「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佛陀則讚美觀世音菩薩「慈眼視眾生,福聚海無量」;在《金剛經》、《阿彌陀經》中記載︰「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十方諸佛,同聲讚歎釋迦牟尼佛於五濁惡世中能為希有之事。」在《維摩詰經》中,眾香佛國以香飯作諸佛事,而其他佛土中,「諸佛威儀進止,諸所施為,無非佛事」。維摩大士說︰「隨其心淨,則佛土淨。」至於眾生為何見此土汙穢?這正如螺髻梵王所說︰「心有高下,不依佛慧,故見此土為不淨耳。菩薩於一切眾生悉皆平等,深心清淨,依佛智慧,則能見此佛土清淨。」
可見諸佛的世界沒有嫉妒瞋恨、人我是非,是彼此尊重、成就偉人的地方,佛光會員若能以十方諸佛作為理想的目標,則眼中所見無非是佛的世界,耳中所聽無非是佛的音聲,口中所言無非是佛的語言,手中所作無非是佛的事業。但願大家都能實踐諸佛的行誼與願力,將十方諸佛的精神散播開來,讓大家成為諸佛如來的化身,那麼當下就是淨土佛國。
今日的世界,邪魔群舞﹗十方的眾生,未度者仍多﹗佛光會員們,四大菩薩是我們的楷模,天龍八部是我們的護法,四大金剛是我們的力量,十方諸佛是我們的理想,希望大家發揮悲智雙運、包容耐煩、摧伏外魔、清淨六根的精神,弘揚佛法,廣度眾生。
- 113講演集1 學佛與求法
- p038 【推薦序】星雲之道:大師一生的貢獻
- p046 編者的話
- p050 【自序】 人間佛教正法久住
- p054 皈依三寶的意義
- p084 偉大的佛陀
- p110 佛陀的樣子
- p138 求法的態度
- p164 學法四依止
- p178 如何進入佛法
- p194 從何處下手學法
- p210 我們求法應有的認識
- p230 一個觀念,四個方法
- p248 孰先孰後
- p266 學佛前後
- p280 佛陀的教育法
- p304 叢林的教育法
- p332 特殊的教育法
- 114講演集2 佛教與生活
- p004 佛教與生活(一)
- p030 佛教與生活(二)
- p052 佛教與生活(三)
- p084 生活與信仰
- p118 生活與道德
- p150 生活與修持
- p192 生活與般若
- p206 身心安住的家園
- p230 人生十問
- p256 如何美化人生
- p270 如何歡度老年生活
- p288 如何增進人生的幸福
- 115講演集3 佛教與青年
- p004 給世界佛教青年的建言
- p010 佛教青年的展望
- p038 佛教青年成功立業之道(一)
- p054 佛教青年成功立業之道(二)
- p074 佛教青年成功立業之道(三)
- p096 佛教青年成功立業之道(四)
- p118 青年僧伽的十無思想
- p164 青年僧伽的十有思想
- p230 青年之病
- p250 行為平坦的道路
- p276 現代青年應有的人生觀
- p294 青年的力,菩薩的心
- p314 佛教青年的生涯規劃
- p346 參加佛學夏令營的意義
- 116講演集4 佛法與義理
- p004 佛教對命運的看法
- p032 佛教對神通的看法
- p060 佛教對知見的看法
- p084 佛教對行為的看法
- p108 佛教對因緣的看法
- p134 佛教對因果的看法
- p158 佛教對空有的看法
- p184 佛教奇理譚
- p212 佛教的真諦
- p244 佛教的特質是什麼
- 274 佛教的數學
- p296 十數佛法
- p330 佛法之外
- 117講演集5 人生與社會
- p004 佛教的財富觀
- p030 佛教的福壽觀
- p058 佛教的道德觀
- p086 佛教的政治觀
- p118 佛教的忠孝觀
- p142 佛教的女性觀
- p166 佛教的時空觀
- p192 佛教的未來觀
- p216 佛教對社會病態的療法
- p238 佛教對心理病態的療法
- p266 佛教對民俗病態的療法
- p292 心病還須心藥醫
- p308 佛教的懺悔主義
- 118講演集6 有情與心識
- p004 工作與身心的和諧
- p036 佛教對心識的看法
- p066 從心的動態到心的靜態
- p098 佛教婦女的故事
- p194 說夢的神奇
- p222 談心的祕密
- p258 談你說我
- p286 談情說愛
- p310 談迷說悟
- p336 為什麼
- 119講演集7 緣起與還滅
- p004 從金剛經說到般若空性的研究
- p028 論鬼的形象
- p054 死亡之後的生命
- p078 證悟之後的生活
- p108 涅槃之後的境界
- p140 佛教對輪迴的看法
- p168 從人的過去、現在到未來
- p192 從佛教的觀點看未來的世界
- p214 世界的起源到世界的還滅
- p236 從現實的世界到理想的世界
- p256 從入世的生活到出世的生活
- p278 從天堂到地獄
- p302 從人道到佛道
- p322 生命昇華的世界
- 120講演集8 禪學與淨土
- p004 從六祖壇經說到禪宗教學的特質
- p032 談禪
- p066 禪與文人
- p090 禪師與禪詩
- p128 禪與現代人的生活
- p140 禪堂的生活與清規
- p164 禪者雲遊與參訪
- p186 從風趣灑脫談禪宗的人物
- p216 從教學守道談禪宗的特色
- p242 從衣食住行談禪宗的生活
- p264 從阿彌陀經說到淨土思想的建立
- p288 淨土思想與現代生活(一)
- p306 淨土思想與現代生活(二)
- p328 淨土思想與現代生活(三)
- 121講演集9 宗教與體驗
- p004 從佛教各宗各派說到各種修持的方法
- p084 從古德行誼說到今日吾人修持的態度
- p112 佛陀的宗教體驗
- p144 阿羅漢的宗教體驗
- p180 菩薩的宗教體驗
- p202 我的宗教體驗
- p246 奇人的修證
- p278 佛教奇事譚
- p312 如何做一個出家人
- 122講演集10 人間與實踐
- 【佛光會的精神】
- p006 佛光會的宗旨
- p014 佛光會的目標
- p022 佛光會的性格
- p030 佛光會的性質
- p038 佛光會員的信條
- p050 佛光會員的使命
- p058 佛光會員的展望
- p068 佛光會員四句偈的意義
- p078 發揚佛光會員四句偈
- 【佛光會的人】
- p084 佛光會員應有的精神
- p092 佛光會員的胸懷
- p100 佛光會員的任務
- p108 佛光會員應有四種性格
- p116 佛光會員的四好
- p124 佛光會員要有六心
- p134 怎樣做個佛光會員
- p146 佛光會員需要做什麼
- p152 佛光會員應該注意什麼
- p164 檀講師應具備的條件
- 【佛光會的事】
- p178 佛光會的方向
- p186 怎樣發展佛光會
- p192 舉辦活動的意義
- p198 佛光會員應如何做功德
- p206 《佛光世紀》發行的功能
- 【佛光會的傳承】
- p212 參加佛光會的利益
- p220 如何增加會員
- p228 接引會員參加的辦法
- p236 佛光會員的進展
- p242 佛光會員應如何廣結善緣
- p250 佛光會員應如何教育子女
- 【佛教的希望】
- p260 今日佛教的希望
- p280 佛教現代化
- p318 發揚佛教——為和平而團結
- p330 現代佛教的建設
- p342 佛教寺院經濟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