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36 從現實的世界到理想的世界

時間:一九七六年十一月八日

地點:台北國立藝術館   

一、什麼是現實的世界

什麼是現實的世界?每日的衣食住行等,就是現實世界。每一個人都有他自己的世界,以佛教的觀點來看,生活中的現實世界,可歸納以下幾點:

(一)現實的世界是一個五欲塵勞的世界

所謂五欲是指財、色、名、食、睡,我們生活在五欲的世界裡,能缺少財色名食睡嗎?我們生存的世界是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的世界,無論是誰,都不能離開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的範圍。

(二)現實的世界是一個人我紛爭的世界

我們生存的世界,人我紛爭,是是非非,事業的競爭,名位的奪取,造成人際間的衝突與爭執,這是現實世界難以避免的。

(三)現實的世界是一個重重災難的世界

自然界加諸我們的災難有水災、火災、風災等;社會帶給我們的災難有怨憎相會的痛苦;物質帶給我們的是求不得的痛苦;身體上加諸我們的是老、病、死的痛苦;心理上加諸我們的是貪、瞋、痴的痛苦;細細觀察,我們就是生活在這種重重災難和痛苦的世界裡。

(四)現實的世界是一個身心無常的世界

我們的身體時時都在變化之中,由生而長,由長而大,由大而老;我們的內心,異念紛馳,妄想紛飛,前念剛滅,後念又起。明白的說,這是個身心無常的世界。

二、什麼是理想的世界

如何從現實苦空無常的世界中,找一個安身立命的理想世界?佛教的理想世界,可以使我們離去痛苦得到快樂,可以使每一個人離開虛妄見到真實,離開雜染得到清淨。以下根據佛教經典,說明五種理想的世界:

(一)《維摩經》的理想世界|人間淨土

《維摩經》所指的理想世界,是人間淨土的世界,什麼是人間淨土呢?以四點來說明:

1.是心淨土淨的世界

《維摩經》記載,舍利弗尊者曾經懷疑釋迦牟尼佛的國土不淨,於是佛陀以足趾按地,即時娑婆世界,無量珠寶,無量莊嚴,大地金色,整個世界都變成清淨莊嚴的國土。佛陀告訴舍利弗:「這就是我心裡的娑婆世界。」舍利弗問佛陀:「為什麼我們所見的娑婆世界,與您的世界不同?」佛陀舉例回答說:「天生的瞎子,從未見過太陽、月亮,但不能說沒有太陽與月亮,而是應該怪自己的眼睛有了毛病。」這是因為眾生心裡有了妄想執著的毛病,所以對生活見解就不一樣。

佛陀再舉一個例子說,天人吃飯時,由於福報不同,所以見到飯食的顏色,也有種種的不同。人類嫌棄自己的大便臭穢難聞,狗卻把它當成是珍饈美味;一個吃素的人,看到魚蝦,覺得腥味難聞;而吃葷的人,卻吃得津津有味。有的人住在華屋大廈,心裡猶未滿足;有的人生活在茅屋裡,卻覺得快樂無比。由此而知,心裡的清淨,可以使外境隨之清淨,即所謂「隨其心淨,則國土淨」。

2.是大小互融的世界

一般人認為小乘人是自私自利,大乘人才是覺世濟民,但是在《維摩經》裡,大小乘是可以互融的。以維摩居士為例,雖然他是一位在家居士,但卻時時奉持出家淨戒;雖持小乘出家戒律,卻以在家居士身分,做菩薩度眾的大乘事業,這就是大小互融無礙。

《維摩經》形容維摩居士「雖處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維摩居士不但是大小互融,而且是世間、出世間一如的聖者。

3.是無量方便的世界

維摩居士在世間奉行佛道,有無量的方便法門。他和世俗的人一樣,開商店、做生意、種田耕地、賺錢,但是他對金銀財寶,不慳吝執取,常身帶金錢,到各種不同的場所,隨緣度化眾生。他也會入賭場、進酒家,其目的是要度化這些喜歡喝酒賭博的人,走向清淨的佛道,使世界成為淨化的人間淨土。

因此,你穿上等的衣服,維摩居士也一樣穿好的衣服,但是,他並不執著上等衣服,而是用佛陀的慈悲法衣,來莊嚴他的身相。你吃美食佳餚,他也一樣吃美食佳餚,但他對飲食,無貪無瞋,因為他以禪悅為食。他示現生病,而利用大眾來探病時,為大家說法,用種種的方便法門度化眾生。

4.是不二法門的世界

在生活裡,我們常將好和壞,分得一清二楚,並把有和無、生和死也分得很清楚。所謂不二法門的世界,是生死、善惡、因果,都是不二的。

現實的世界,「有」的時候很歡喜,「無」的時候很悲傷,但在《維摩經》裡的世界,有和無都是一樣,「有」的世界固然很好,「無」的世界更好,因為無可以無限無量。我們認為善的是好,惡的是壞,但是真正有修行的人,善的固然是好,惡的他也當作是一個借鏡;所謂逆增上緣,惡人也能是一個善知識。

一般人認為,年輕的時候,健康、強壯、生存是快樂的,到了老年,體弱頹危,面對死亡,就覺得很悲傷。《維摩經》卻說,生固然好,死也不可悲,因為人沒有真正的死;死,只是肉體的分段生死,其實,生與死並無差別,一而二,二而一,死了以後,還要再生。如果能識得清淨自性,則死又何曾死?生又何曾生?

《維摩經》裡理想的世界,啟示我們加強心理的建設、人格的昇華、內心的淨化,是人間的淨土。

(二)《彌勒上生經》的理想世界|兜率淨土

根據《彌勒上生經》所描述的兜率淨土,是天上的理想世界。兜率淨土也叫彌勒內院,是彌勒菩薩說法的地方,這個淨土到底是什麼世界呢?

1.是回真向俗的世界

彌勒菩薩與釋迦牟尼佛同時修行,但佛陀早就成佛,而彌勒菩薩仍然在彌勒內院修行菩薩道,這是發心不同所致。雖然如此,他們的悲心願力是一樣的,都是對娑婆世界的眾生特別護念攝受。彌勒菩薩的兜率內院,位居欲界中的兜率天裡,離我們這個世界不遠,要往生到彌勒淨土,不必像求生其他的淨土,要艱苦修行,具備資糧才能往生。只要皈依三寶,清淨持戒,如法布施,發願往生兜率淨土即可。彌勒菩薩的慈悲與善巧方便,使這個世界的眾生容易得度。好比一位大學教授,他的學問高,教法也很好,卻發心到小學教書,這就是回真向俗的精神。

彌勒菩薩又叫慈氏菩薩,據傳,彌勒菩薩欲成熟諸眾生,由初發心起,即不食肉,以此因緣而名為慈氏。由此可知,彌勒菩薩是大慈大悲的聖者。當初慈航法師在汐止創建彌勒內院,自稱慈氏,即是因為他是修學彌勒菩薩的兜率淨土法門。

近代提倡革新佛教的領袖——太虛大師,見中國佛教聖地有四大名山:大悲觀世音菩薩的普陀山,大願地藏菩薩的九華山,大行普賢菩薩的峨嵋山,大智文殊菩薩的五台山,卻獨缺一座彌勒道場,為弘揚彌勒菩薩的慈心悲願,他曾想將浙江雪竇寺,改為大慈彌勒菩薩的彌勒山,如此則可合稱為佛教的五大名山。以上五位菩薩,各有他們的世界,各有他們的淨土。彌勒菩薩的淨土世界,終日歡歡喜喜,到處隨緣隨眾、慈悲度眾、布施結緣,這就是回真向俗的世界。

2.是近易普及的世界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必須念佛念到一心不亂,但是往生彌勒淨土,不必達到一心不亂;往生極樂世界必須斷欲,才能蓮華化生,而彌勒淨土是不必斷欲就可往生;要到極樂世界需要經過十萬億佛土,但彌勒淨土,和我們這個世界一樣,同在欲界,離我們很近,因此往生這個淨土也就比較容易。所以它是一個離我們最近,最容易修行,又能夠普及一切眾生的世界。

3.是見佛聞法的世界

《高僧傳》中記載多位祖師大德往生彌勒淨土,例如東晉時代道安大師,與他的弟子法遇等八人;唐朝的玄奘大師及窺基大師,也都發願往生彌勒淨土,聆聽彌勒菩薩說法;往生西方淨土的淨土初祖慧遠大師,也曾到過彌勒淨土。現代的虛雲和尚,世壽一二○歲,在他一一二歲時,曾經到過彌勒淨土,親聞彌勒菩薩說法,當時聽眾中有十多位都是他認識的法師,如金山觀心禪師、天台融鏡法師、江西志善法師、寶華聖心法師,而當時法會中的維那就是阿難尊者。如果能往生彌勒淨土,在兜率內院可以時常聽聞佛法,就不必擔憂會再墮落。

4.是回智向悲的世界

彌勒淨土的殊勝,是因為彌勒菩薩慈心度眾所致,他寧可不住於常寂光土,不住於淨智莊嚴的世界,反而在欲界天中建立淨土,廣度有情眾生。那是因為欲界眾生沉淪欲海太深,一時不易超脫。說到修行,大家總是畏難;談到離欲,大家總認為會有所失落。彌勒菩薩不愧是一位慈氏聖者,他以他的無邊智慧,回向悲憫娑婆世界的眾生,給大家一個容易得度的機會,這是彌勒淨土的最大特色。

(三)《藥師經》的理想世界|琉璃淨土

《藥師經》裡的理想世界是琉璃淨土,它是什麼樣的世界呢?

1.是民生豐富的世界

藥師琉璃淨土的眾生,想要經營事業,不必考慮到周轉不靈或是虧本,想要生產報國,不必掛念原料不足,或是稅捐繁重。那裡到處有金銀財寶及富麗堂皇的建築物,人民的衣食住行、育樂器材,都是隨心所有;是一個經濟不必憂愁,民生安樂,物資富足的地方。

2.是社會淨化的世界

娑婆世界的社會裡,有汙濁、煩惱,是個不清淨的世界;在藥師淨土的世界裡,沒有男女相,沒有酒家,沒有舞廳,沒有地獄、畜生、餓鬼、鬥爭、煩惱,更沒有殺生、賭博等各種惡業,可以說是個絕對淨化的世界。

3.是政治清明的世界

在藥師琉璃淨土裡,沒有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等四惡趣眾生,沒有因不愉快而發出的苦惱音聲。不像娑婆世界眾苦充滿,甚可怖畏,不像娑婆世界五趣雜居,五濁垢穢。那裡都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所以沒有刑罰,沒有牢獄,也沒有貪官汙吏,為政者都能勤政愛民,一心為國家、為人民謀福利。

4.是國土莊嚴的世界

藥師佛的國土,之所以名為淨琉璃世界,是因為這個國土的眾生,都是從雜色寶華中化生,並且具有三十二大丈夫相;他的國土不像娑婆世界,崇山峻嶺,荊棘瓦礫,高低不平,而是琉璃為地,金繩界道,宮殿樓閣,都是由珍寶所成。城闕宮閣、軒堂明窗,裝飾羅網等物,也都是金銀、琉璃、硨渠、瑪瑙、珊瑚、琥珀、珍珠等七寶所成。

5.是身心康樂的世界

藥師如來是無上醫王,在藥師琉璃世界裡,每個人身體健康,心裡沒有貪瞋嫉妒等煩惱,他們的身體用來為國為民服務,他們的心用來思惟解脫聖道。

(四)《阿彌陀經》的理想世界|極樂淨土

西方極樂淨土,即是《阿彌陀經》中所說的理想世界,以下分四點來說明:

1.是時空無限的世界

「阿彌陀佛」是無量壽命、無量光明的意思。無量壽,是時間無限;無量光,是空間無限。因此,到了極樂淨土,就和阿彌陀佛一樣,生命是不會死的;而我們的慧命,就如光明一樣,遍滿十方。

在我們的世界裡,常為空間的問題感到困擾,嫌小、嫌髒、嫌亂,而且從這個地方到那個地方,要趕路,要坐車,非常不便。極樂世界裡的人,在時、空無限的世界裡生活,人人都能飛行自在。

2.是生活自在的世界

娑婆世界的人們,每日為了衣食問題感到煩惱,極樂世界的人,只要念佛、念法、念僧就會飽,有時不一定用嘴吃東西,眼睛也可以吃,眼睛觀看阿彌陀佛的莊嚴相好就可以飽足。如同有些人看電視、看電影、看小說,看得精采時,會忘記吃東西,肚子也不覺得餓。

耳朵也是一樣,聽到風吹的樹葉聲,聽到潺潺的流水聲,及百鳥和鳴的聲音,就如同聽到阿彌陀佛說法的音聲,肚子就飽了。

如果肚子餓了,只要以手摸四邊七寶所成的階道、建築物,身體感受到極樂世界莊嚴的氣氛,就會飽了。另外,只要用心觀想,禪定之中,所謂禪悅為食,也可以當飽的。

我們這個世間,氣候有冷有熱,所以衣服就有增有減,但是在極樂世界,沒有寒暑的變化,身體永遠都很自在,穿什麼衣服都不會覺得太冷或太熱。他們所穿的衣服,是一種自然而隨心所感的衣服,要穿多大就多大,要穿多柔軟就多柔軟,要它多舒服就多舒服。

極樂世界的住家,一切都是七寶所成。現在蓋房子,地上還要磨石子,鋪塑膠板等各種材料,但是極樂世界是黃金鋪地。除此以外,還有「七重欄楯、七重樓閣、八功德水、微風吹動」等殊勝,在極樂世界裡,有最富麗堂皇的建築,有清新優美的景緻,是一個完全沒有汙染的優質環境。

3.是社會和樂的世界

在物質上,它永遠沒有匱乏;在人際上,絕對沒有人我是非的現象,社會和樂,不必為物質來爭執,不必為名利起糾紛。世間因為有男女,常會有情愛的糾紛、苦惱;而在西方極樂世界裡,所有的人都是蓮花化生,沒有男女的分別,所以沒有情愛的糾紛。

極樂世界的人,沒有老、病的現象,更沒有死亡的悲哀,所以極樂世界裡用不著人壽保險、安全保險、災難保險,極樂世界本身就是保險公司。

娑婆世界的人為防宵小偷竊,歹徒侵入,而在居家安全上費盡心思。極樂世界的人,都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不必為此操心,門戶可以整天敞開著。

在極樂世界裡,彼此互相關照,互相和愛,大家每日禪悅為食以後,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土。他們飛行遊樂,無牽無掛無礙,無比的自由和樂。

4.是天下一家的世界

人人都需要有一個家,可是我們能有一個永遠屬於我們的家嗎?極樂世界是一個永遠的歸宿,那裡有一位如慈母般的阿彌陀佛在等待我們,迎接我們。在娑婆世界,不論我們是富貴,是貧賤,是聰明,是愚笨,只要欣慕極樂世界,願生極樂淨土,稱念彌陀聖號,人人都可生到極樂世界,即使罪業深重的人,只要他具備信願行持,也能帶業往生極樂世界;那是一個屬於每一個人、天下一家的世界。

(五)《華嚴經》的理想世界|華藏淨土

《華嚴經》中的理想世界,叫做華藏世界,也叫華藏淨土,以下分為四點說明:

1.是重重無盡的世界

這是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的世界。在這世界中有無量微塵,在微塵中能見到無量三千大千的世界,所謂一塵一法界,一界百千如。在華藏世界中,有無限的世界,無限的光明,無限的諸佛,所謂光中無限寶,寶中無限佛。

2.是事理圓融的世界

事和理可以圓融無礙,種種事相上的差別與宇宙的本體是無礙的。在佛教裡,小大大小,不全然是從形相、表相上去分別,而是從理事圓融,內外一如的法身慧命上去體證的,即所謂的「總一切語言於一句,攝大千世界於一塵」,「須彌藏芥子,芥子納須彌」,可見一切事物本無大小的分別,所大所小卻生於人心。而自性也是大而無外,小而無內,不受時空支配,這也是「理事無礙」的道理。

從事法界說,宇宙萬物,各種現象千差萬別,各不相同。從理法界說,萬物真如本體只有一個,可以說全宇宙唯有一心。

從理事無礙法界說,現象與本體是一體不二,無二亦無三。若從事事無礙法界說,萬物具備體與用,雖各自緣起,守其自性,但彼此之間,有從多緣相助成一緣者,有從一緣遍助多緣者,因其利用互為交涉,事事無礙,重重無盡,故又稱為無盡法界。

3.是性空平等的世界

在華藏世界裡,大的未必是大,小的未必是小,清淨未必是清淨,汙濁未必是汙濁,有的未必是真有,無的未必是真無。這個世界是性空平等的世界,是聖凡平等、生佛平等、自他平等、心物平等,無論什麼東西都是平等一如的世界。也就是說,萬有雖然千差萬別,但都是由平等的體性所緣起,所以宇宙萬有,無非空性,萬象的空性,也無非差別的現象。所謂「心、佛、眾生,等無差別」。

在這個世界裡,光光相攝,光光無礙,如果能認識這個世界,雖然是一粒微塵,也可看出整個的世界;雖然是一個微生物,也可看出一切眾生。生活在華藏世界裡,沒有人我的糾紛,也沒有發生紛爭的必要,因為華藏世界眾生的心裡可以包容一切。

4.是自他兼濟的世界

華藏世界裡,固然是沒有人我是非,沒有聖凡分別,而他們利己利人的心,卻是無量、無邊、無盡的。從普賢十大願裡,我們知道,他的修行,是盡未來際不休止的,他的恭敬、悲心、願力,都是令人讚歎不已的;從菩薩崇高偉大的言行中,可以看出華藏世界自他兼濟的精神。

現實的世界——娑婆世界,是一個苦、空、無常、無我的世界,佛教理想的世界,是一種常、樂、我、淨的世界。我們應該從哪裡去追求佛教的理想世界呢?佛教理想的世界,是「心內的世界」,如同《維摩經》裡的人間淨土,是「心淨則國土淨」的世界。

內心的世界,就是人間淨土、兜率淨土、琉璃淨土、極樂淨土、華藏淨土。這些都可以從我們的自心上去建設莊嚴。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以心力為創造的源泉。即使科學家研究發明出來的東西,如火箭、飛機等,不也是心力思惟的構想所創造而來的嗎?

我們的心能製造貪瞋痴煩惱的毛病,同樣也能生出功德、智慧,所謂「披毛由此得,成佛也由它」;學佛就是為了調伏這顆散亂的心,為了淨化這顆染汙的心,所以又謂「佛說一切法,為治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如果我們的自心能常生功德智慧,自能滅卻無明煩惱,無論世界如何生滅動盪,內心只要不為所動,就會寂靜安然;無論娑婆世界如何汙濁,內心只要清淨,則到處是人間淨土。

佛法告訴我們心理的世界,比物理的世界還大。經云:「心包太虛,量周沙界。」對於心外的世界,不必去爭執、占取,最重要的是必須體會心內的空間。佛教說一個人心內的空間之大,是三千大千世界都可以容納進去的,任何人只要把自己的心內空間放大,就能像大海一般容納百川,不揀巨細;如泰山一般承受土壤,不別精粗。心內有了寬闊的世界,就能包容宇宙虛空,而人事的糾紛,世俗的困擾,也更能包容而不計較了。

以上依據佛教五部經典——《彌勒菩薩上生經》、《維摩詰所說經》、《藥師如來功德經》、《阿彌陀經》、《大方廣佛華嚴經》,來說明佛教的理想世界,雖然各有不同,但每一個世界都是和平的、永恆的、清淨的、快樂無諍的世界。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