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70 古代留學生的精神--給今日自由中國留學生們

青年諸君即將遠去,我們用一百二十分的誠意來歡送諸君,希望諸君在海外異國之中,不要忘記我們是在淒風苦雨奮鬥的一群。我們的心,要永遠的結在一起,為了爭取國家民族的自由與富強,應該一刻不能懈怠,一刻不能停留。

在諸君臨走以前,願將中國古代留學生及留學的情形,簡單報告諸君,用以共勉。

為了國家的進步和文化的交流,留學是非常重要的事。我們遠在一千五百年前,就有無數先民抱著悲天憫人的志願到國外留學。魏晉以後,佛教傳入中國,一般聰明的人,覺得在六藝九流之外,還有很多學問。尤其虔誠的佛教僧徒,看到中國所傳的佛經,多有訛誤不整,他們一方面為了在學問上努力求真的欲望,一方面為了宗教的悲憫眾生犧牲自己的信條,自三國末年起,到唐朝中葉止,前後五百年間,我國留學生不知經過了多少可歌可泣的驚險過程,才使得中國文化有著光明燦爛的史跡,古代留學生的功勞在歷史上是永不會磨滅的。緬懷著他們艱辛奮鬥的精神,實在值得我們崇拜敬仰和效法。

今日留學生出國留學,多由政府保送,用國家的經費,不必自己煩心。而古代除了北魏的時候,有慧生等四、五人,奉著皇帝的聖旨,拿到國家的經費前往外國,其他都是靠著自己的努力,獨往獨回。甚至留學生們發願出國留學,當時「有司」(官吏)都設法阻撓,如玄奘三藏法師等,通過幾道關口,都有人嚴防捉拿,不是抱了勇敢不畏的精神,實在不易達到目的。

古代留學生們大都是出家僧侶,他們留學外邦完全是宗教情感的激動,能成功達到志願的,約百餘人,尤以法顯、玄奘、義淨三人為代表。觀此三人,可見一斑。茲將三人的事蹟,略述如下:

一、法顯──平陽人,在東晉安帝龍興三年前往印度,義熙十二年歸來,前後共留學十五年。從長安出發的時候,尚有慧達、僧紹十餘人等跟隨。行未久,有的中途折回;有的分道而行;有的死於途中;有的留印不歸;所以回來時僅孑然一身了。他翻譯佛經有百萬餘言,並著有留學途中見聞的《佛國記》,今日英、法、德文皆有譯本。

二、玄奘──洛州人,唐貞觀二年出國,十九年歸來,前後留學十七年,不僅是中國佛教史上的第一功臣。而且也是當時佛教產地印度的第一位佛教大師!他的門人慧立為他所著《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達十卷八萬餘言,胡適之、梁啟超推崇此書為古今所有名人傳記中,最有價值者,現今英、法、德文皆有譯本。途中艱險的狀況,在本傳描寫得極為細膩。留學畢業以後,五印諸王爭先供養,特為他開辦辯論大會,玄奘著作〈真唯識量頌〉,將全文懸諸會門,宣布:「若有人能道破其中一字無道理,請斬吾頭以謝!」經十八日,終無人能難他。歸國譯經七十三部,一千三百餘卷,對我國文化貢獻很大。

三、義淨──范陽人,十五歲時便蓄志西域,三十七歲乃獲成行。初行之時有同志數十,及至到了登舟遠去之時,僅有一人。《求法高僧傳》論義淨說:「獨步鐵門之外,亙萬嶺而投身,孤漂銅柱之前,跨千江而遺命,或亡餐幾日,輟飲數晨,可謂思慮銷精神,憂勞排正色,致使去者數盈半百,存者僅有幾人。設令得到西國者,以大唐無寺,飄寄棲然,為客遑遑,停托無所。」從此文當中可知他們求學的精神,何等偉大!

今日留學生們出國留學,飛機輪船,轉眼就到。古代留學,雖僅印度一國,然其交通阻塞,連平坦的大道都無。留學生們皆是徒步經過崎嶇的山嶺,驚心的溝壑,無邊的流沙。概括說來,陸路有三大難關,海路有一大難關。茲略述如下:

陸路第一關是流沙千里:法顯的《佛國記》上說:「沙河中多熱風,遇則無全。上無飛鳥,下無走獸,遍望極目,莫知所擬,惟以死人枯骨為標幟。」慧立的《慈恩傳》上也說:「莫賀延磧長八百餘里,四顧茫然,人馬俱絕,夜則妖魑舉火,爛若繁星;晝則驚風捲沙,散如時雨。心無所懼,但苦水盡,四夜五日,無一滴霑喉,口腹乾燥,幾將殞絕。」

第二難關是帕米爾東界小雪山:《佛國記》上說:「南度小雪山,山冬夏積雪,由山北陰中過,大寒暴起,人皆噤戰,慧景口吐白沫,語法顯云:『我不復活,便可前去,勿俱死。』遂終。法顯悲號力前,得過嶺。」《曇無竭傳》上說:「小雪山瘴氣千重,層冰萬里,下有大江,流急若箭;於東西兩山之脅,繫索為橋,十人一過,到彼岸已,舉煙為幟。後人見煙,知前已度,方得更進;若久不見煙,則知暴風吹索,人墮江中。復過一雪山,懸崖壁立,無安足處,石壁有故杙孔,處處相對。人各執四杙,先拔下杙,右手攀上杙,展轉相攀,經三日方過,及到平地,料檢同侶,失十二人。」

第三難關是蔥嶺難過:《智猛傳》上說:「猛結伴十五,至蔥嶺九人退還。」《法顯傳》上說:「蔥嶺冬夏積雪,有惡龍吐毒,風雨砂礫,山路難危,壁立千仞,鑿石通路,傍施梯道,凡度七百餘所,又躡懸絙過河,數十餘處。」

海路的難關是舟船之小,駕駛之拙。如法顯東歸,漂流數島,易船三度,歷時三年。其他還有求那跋陀羅絕淡水五日;不空遭黑風兼旬;道普舶破傷足,負痛而亡;常醒遇難不爭,隨波而沒。

我們讀了這幾段記載,可以想見古人留學的精神。願諸君在國外記好政府的德意,在這一個國家多災多難和經濟拮据的時候,尚不忘青年,讓青年學得更高的技能,願諸君記取古代留學生的精神,勇往直前,用功讀書,莫辜負了政府和人民對諸君的期望。

一九五一年八月一日刊於《自由青年》第三卷第五期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