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74 為「佛光山大專佛學夏令營」感激十方大德護法們護持

感謝三寶的加持,感謝各界的護法,今年度的佛光山大專佛學夏令營已經圓滿了。說不盡的感動,道不完的法喜。在此大專青年的驪歌聲中,有必要向關心的護法致敬,表達我的感激之忱。

慚愧而笨拙的我,對中興佛法的事業雖有熱心,但個人的力量終究有限。佛光山每個月三十餘萬元的建設工程,佛教學院一百多位師生的食住日用,救濟院中的各種開支,《覺世旬刊》的印刷費等。我勉力挑起了這付擔子,一向不重視經濟的我,至此也不得不屈指算起金錢來了。

佛光山每年辦兩期佛學講座,一次大專佛學夏令營,只是想除了一般的僧伽教育、兒童教育外,能對信徒教育、青年教育貢獻一點微薄的力量。今年大專佛學夏令營,本來只計畫招收大專青年一百名,施予兩星期的佛學教育。即此一百名的道糧也還不知怎樣籌措,但意外的,報名青年竟有四十餘所院校總計六百餘名之多。開山以來只有三年多的佛光山,面對六百人受教育的設備、房舍、道糧等問題,也不禁感到心餘力絀而惶恐。但充滿內憂外患又顯出老邁的佛教,正需要注入青年的血液與熱情,尤其大專知識青年,他們現有的知識,他們未來的影響力量,無一不是今日佛教所需要的,怎能捨棄一個人呢?

近幾十年來的佛教界有心人士,也想為佛教界培養一些受高等教育的子弟,但常常花費了多年的時間、金錢以後,培養成功的子弟就飛了。由於本已缺乏有信心、氣質、品格的弟子,他們沒有把自己的生命和佛教結合在一起的慧根與願力,所以對受高等教育的佛門弟子,長老們只是一片失望和迷惘!現在,相反的是受大專教育快完成的青年,沒有花費佛教界栽培的苦心,卻肯自動飛來佛教裡,這怎能捨棄他們呢?

在當時,印順長老、吳大海居士、成蔭華居士(現已出家法名心空)首先贊助,李慧全居士倡議百元捐獻,黃玉明、徐槐生、方倫三位居士大發慈悲,聯名向海外高僧大德呼籲,國內外都喊出了響應的呼聲、紛紛來函希望全部錄取。因此,佛光山決定尊重大家的意見全部錄取,就分兩梯次辦理。

如此決定以後,當即購買床舖、訂製桌椅、裝修大教室、趕工運動場,真是忙得不亦樂乎。我們所以有這一股信心和勇氣,主要還是來自各位護法給予我們的力量。國內有青年救國團出面協辦,高雄市佛教支會在住持聯席會議中呼籲高雄市各寺院贊助,雲林縣佛教支會在會員大會中提議支援,以及許多緇素大德,如海外的勝進長老、樂渡法師、金星法師、浩霖法師等,及沈家楨、詹勵吾居士的大力響應。台灣省政府副祕書長余學海、高雄市黨部主委季履科、教育局長王清波等來函頻加鼓勵。開營後社會局長趙景山等各方大德蒞臨指導,社會人士也咸關懷,諸如郵政局在佛光山設立臨時郵局,《中央日報》、《新聞報》等紛紛報導本營消息,電視公司專程派員拍攝生活動態,播映報導。凡此種種,都足使夏令營增加榮耀,深情厚愛彌足珍貴。

兩個梯次五百餘名的大專同學,山居半月可以說人人都對佛教留下深刻印象,改變原有錯誤的觀念。其中除原來數十人是佛教信徒外,兩次皈依典禮共有一○八人成為真正佛子。雖然還有大多數沒有皈依,但都已種下菩提種子。從數百篇的「心得報告」裡,那些對佛教和佛光山「讚美」和「忘不了」的聲浪中、從那揮淚而別的離緒中,可以預見他們將來對佛教的影響力。

一年一次大專佛學夏令營,五六百位青年對佛教生起了信心,這種功德並不亞於傳授一次三壇大戒,成就這種功德的就是各位護法,各位關心夏令營的大德們。現在我們著手編印大專同學的心得報告了,唯願以此成績報答三寶宏恩,以及感激十方大德護法。

最後希望明年再獲得諸位的護持支援,俾使明年夏令營有更多的大專青年接觸到佛光,品嘗到甘露法水。

一九七○年八月二十一日刊於《覺世》四七八期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