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p242 人生需要佛法
二千五百年前,偉大的世尊為一大事因緣降誕在印度迦毗羅衛國,為了解救那些被壓迫的民族,也為了解脫自己和眾生的生死痛苦,毅然捨離皇宮出家學道,成道後說法度生直至涅槃,沒有休息,沒有間斷。
我們現在若要來研究佛陀的教法,必須先要了解人生為什麼需要佛法,弄清了這一點,你才能得到佛法的受用。
今時一般人對於人生的意義,大都不太了解,你看他們所表現的,不是麵包米飯,就是床頭女人;到公司裡去工作,腦海裡就盤旋著怎樣得到那些奢侈品,進機關裡去上班,心裡就幻想著如何升官發財。早上起來,先打好了勾心鬥角的主意,裝著笑容去應酬人;到了晚上,忙著宴會交際,氣喘喘的跳著舞。這種人生活了一輩子,除了增添人間的惡濁與醜笨以外,對自己實在說來沒有絲毫的意義!
像這樣糊塗的人生,是需要佛法來改造的!
我們今日走進了社會,就令人對人生生命的價值發生懷疑。商店的門口,都站了一些打扮得窈窕的女郎,用美色誘來顧客;走到店裡去,本來五塊錢買到的東西,他先要討價二十元,如果你是一個忠厚老誠的人,你不免就為這虛偽社會所愚弄。打開了報紙雜誌,觸目皆是一些綺語妄言,什麼香豔,什麼風流,什麼戀,什麼愛,什麼能使你銷魂,什麼能使你肉麻。走上了火車或公共汽車,見到的均是穿著牛仔褲的少年男女端坐在座位上,滿臉皺紋的老人,在車廂中則給人潮擠來擠去。呵!這樣的人間,這樣的社會,欺詐拐騙,姦盜邪淫,誰還能了解到人生的真諦?
像這墮落的人生,是需要佛法來救濟的!
我們在日常生活之間所知道的一些人,他們一見到張先生,開口就會談到王先生的長短;遇到李太太,又會說起吳太太的是非。不是談到那個姑娘臉蛋兒的模樣,就會說起這位先生還沒有老婆。逢人面,先問今日的市價如何;背人後,又打聽那兒有生財之道。這種人生,熙熙攘攘,活來活去,為的什麼,連他自己也不會知道。
像這樣是非的人生,是需要佛法來糾正的!
佛陀在他證得宇宙人生真理,達到最高理想的境地以後,給大悲的心情激發,不忍見一切眾生在死海中飄泊,在物欲流的生活圈子中掙扎,所以,佛陀才應病與藥,隨緣攝化,對機說法。佛陀說法的動機與目的,無非是為了要拯救這些人生大病的。佛陀示現在人間,成佛在人間,說法在人間,一切都是不離人間的,由此可知,人生為什麼需要佛法,那也就不難可以知道了。
原來,在世尊住世時的印度社會,對人生的看法大都走上了兩個極端主義:一個是順世享樂,一個是遁世苦行。
順世享樂的是物質樂觀主義,偏入於有;遁世苦行是精神厭世主義,傾向於空。佛陀看到當時社會人生的矛盾,他就盡力的排斥這兩個極端主義。佛陀對人生的說法,不偏於物質主義,也不偏於精神主義,而是「中道主義」。因為中道主義的人生,才是自覺的人生,才是實踐的正道人生。
我們時常聽到一些可笑的言論,就是耶穌教徒往往歡喜批評佛教,他們主要的批評是:「釋迦是人間的人,人間的人是不值得崇拜的,唯有宇宙的真神上帝才是應該崇拜的對象。」我們崇拜信仰佛陀,他們不知道我們正因為佛陀是人間的大覺完人,所以才更會感到無上的光榮。假若說人生離開人間再談信仰,那是多麼虛無飄緲啊!我們的佛陀是人間的覺者,是人間人格的最高模範;我們人生,如果離開了人格的向上,離開了先天的大自覺海,另外天天去憧憬著一個永遠不能成為事實的烏托邦,那對於現實的人生還有什麼意義價值!
佛陀的教法,對我們人生究竟有多大好處,實在難以數計;人生為什麼需要佛法,也非三言兩語所能道盡。下面的是一鱗半爪,簡單的說明人生是少不了佛法。
一、佛法能解除人生的痛苦
世尊成道以後,在鹿野苑中初轉四諦法輪,對諸比丘第一句就指示這世間「此是苦,汝應知」,以一個大覺的智人,觀察這個世間,觀察這個人生,原來無一不是苦的。
照一般人口邊常說的術語,這世間上所謂有「三苦、八苦、無量諸苦」的名稱。苦,確是這個世間上極自然的現象。
生死循環是自然界的痛苦,老病是身體上的痛苦,求不得、怨憎會、愛別離,是社會間的痛苦,五陰熾盛是精神和身體上的痛苦。除此之外,還要受水火風三災的痛苦,戰爭離亂的痛苦,良心上負著責任的痛苦。苦,像魔爪一樣,緊緊的控制著世間,哪一個聰明的人,不都在急急的想解除這些痛苦?
科學的發達,有人說是增進人類幸福減少痛苦的,其實,科學有一部分對人類的貢獻確可稱道,但槍炮子彈日新月異的不斷改進,帶來了人類不知多少災難和苦痛!哲學雖暢談了人生的問題,但它沒有實際的解救辦法。唯有佛法才能解除人生痛苦,唯有佛法才能增進人生的幸福,唯有佛法才是人生所需要的。
佛法怎麼樣才能解除人生的痛苦?這必得先要知道人生痛苦的來源,其次方能明白解脫痛苦的方法。
「人生」本是物質和精神適時由眾緣組合的東西,說他是唯心,便有一個五官百骸幾尺長的物質擺在你的前面;說他是唯物,那個死的五官百骸幾尺長的物質又不會動。如果人生不由物質與精神組合,率性不生,那倒是一了百當的不成為人生問題,可是又不能不生,一生下來,他就帶來了所造作的業力,就會感覺苦痛,就會哇哇的哭起來,就會猛力的開始向四周要求滿足,因而,一切苦痛就由此而生。
一個小孩子,看到好的東西就要,你若拿給他,他那兩個小手就會儘量的拿,甚至拿不住還要哭,這種野心是多麼大!一般人生,不明白客觀的東西都是在不住的變化,都是假名,而人生就專為這些客觀的東西所誘惑,所支配,因此就追逐馳聘,弄得一輩子不能安定,一輩子都是痛苦。
人生若要解除這些痛苦,必須認清宇宙裡的一切現象,都是普遍不斷的在那兒變化,都在那兒遷流不息,一切東西的自身,都是矛盾衝突的表現,沒有一剎那是停止的。佛法把這些現象界分為四個階段說明,這就是生、住、異、滅。可是人生並不覺察到這點,總是昂頭自大,主觀很深,把自我認得很堅定,直到死的時候還是手忙腳亂不放鬆一點,這是人生最根本最普遍的錯覺。
所以佛陀說一切皆空,這並不是那個東西沒有,而是說你執定的那個東西怎樣怎樣的錯覺是空的,人生必要空去這個光芒四射的錯覺,然後才可認識那個客觀實際的東西,才不會陷於痛苦的深淵之中。
二、佛法能消滅人生的煩惱
「天長地久有時盡,煩惱綿綿無盡期」,這是每一個人心頭常有的感覺。
煩惱,像一把枷鎖一樣,人生時時刻刻都是給他緊緊的鎖著。
人們見到五欲的快樂,就會拚命的去追求,這個追求的一念,就是貪心,貪不到的時候,就會生起煩惱;見到別人講話做事不如自己意思的時候,心中就會發動瞋恚,瞋恚也是人生的煩惱。其他例如做出愚痴的事情,不知自覺;對比自己好的人,生起嫉妒;對不如自己的人,生起我慢;對真理不能信受,產生諸多邪見,這都是煩惱。照佛法指示我們說:人生有八萬四千煩惱,誰又不是天天在煩惱中過著日子呢?
人生自從呱呱墜地,直到他百年壽終,他都是被煩惱纏擾得不能脫離。一個初生的嬰兒,要奶吃,要人抱,稍不如意,就會哭起來;年老壽終的時候,望著子孫財產,唉聲嘆氣,這不都是煩惱的寫真嗎?
人生在世的時候,做官的人宦海浮沉,時刻煩惱;年輕的戀人談情說愛又未嘗沒有煩惱,失業的人為生活而煩惱,家財萬貫的人為無後代而煩惱;看到別人的白眼而煩惱,聽到別人的譏嘲而煩惱。如果不懂得佛法,不明白人生的意義,與煩惱掙扎一輩子,到頭來,你又能落得什麼呢?
我們要想人生快樂,沒有煩惱,先得探求煩惱的根源。佛法昭示我們:人因為執著一個小我,便有這是我的東西(法),那也是我的東西(法),把一個「我」和「法」看得太認真;一切煩惱,都是從這個「我」和「法」二執而來!果能空去了這「我法二執」,煩惱也就不會生起了。
我們本來都有一個光明清淨沒有煩惱無明的心,但因一念不覺,致生起了多少無謂的是非煩惱。因為這一念不覺,就有個「我」的存在,有了「我」,就會追求外境,就會受:稱、譏、毀、譽、利、衰、苦、樂的八種境界風所動,煩惱因此就日日不會休止,果能明白身心虛妄,幻質匪堅,「今我」不同「故我」,「前念之我」固然不是我,「後念之我」亦復非我,當下消除了人、我的假相,懂得六塵境界非實有,則煩惱又從哪兒生呢?
三、佛法能明白人生的真相
人生在這個天地之間,有兩個最大的問題不能解決,即是:「生從何來?死又何去?」關於這個生死問題,換一句話說,就是大家對於人生的真相都不明白。
萬物所不同的是生,所同的是死。生的時候有富貴貧賤,有賢愚不肖,有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也有桀紂和三武一宗,這是生的不同;死的時候同為枯骨,同要腐朽,凡是有生,都必有死,這是不變的真理。
我們中國,知道生可相慶,死是可哀,所以有一句「寧可在世上挨,不願在土裡埋」的俗諺,但世界上也有不少人(如印度古外道),以為人之生,風塵僕僕,是一回大苦事;人之死,瞑目不顧,是最樂的解脫,所以有跑入深山餵虎的,走向懸崖自殺的。由此可以看出,生與死的哀與喜,也沒有絕對的是非。
我們現在談到生死問題,不得不先把各家對生死的看法說一下;先說關於生從何來?我們中國的列子說,人的生是受天地之德,五行之秀氣而生的,但天地之德,五行之秀氣怎麼生人呢?令人百思不得一解!耶穌教說人的生,是由上帝的創造,但上帝又從何而生呢?又是令人莫名奇妙!近代的生物學的學者們說人之生是由下等動物進化為猿猴而來;生理學的學者們說人之生是由精蟲進入卵巢,由原形質增大而成形。這些說法,都未能真正的把「生從何來」道出個真相!
其次說到關於死到何處去,道教說人死後變鬼,但九法界眾生,人死後哪裡一定就變鬼呢?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他很老實的表明自己不知道死後往什麼地方去。耶穌教說,信他的人死後上天堂,不相信的人,死後入地獄,這說法未免太自私。所以,「生從何處來,死到何處去」的人生真相,一切科學哲學,都不能真正的道出所以,唯有佛法才能告訴你人生的生死真相。
人不是從天生,不是進化生,不是自然生,乃是從因緣而生。因於「欲有」、「色有」、「無色有」之業生,再假借淫欲而正性命,這「三有業」從何而生?則從取、愛、受、觸、六入、名色、識、行等而生,識行又從無明而生。此即十二緣起。緣起而成無始無終之業力,流轉不已。其初托父母的體,以成形質,而後成地水火風四大假合之身。明白的說,此業力(初為業力,後即中有,或稱識神,即第八阿賴耶識)感一定的緣,攬父母赤白成胎,由胎漸成諸根,次第完具,出胎以後,諸識方生。由這裡看來,人之生,身心各有其本,二類相合,方成一人,所謂身,血氣為本;所謂心,業力為本,身心和合,人就因此而生了。
人從哪裡生,已經知道了,但多者百年,少者數十年,人終要死,死了又到什麼地方去呢?要知道人之將死的時候,四大分解,身軀如委蛻,終與「識神」相離,這個「識神」隨其業所招感的善惡,備受諸報,最善的成聖,生天,次善的生人;作惡的墮落苦趣,引業招來總報,滿業招來別報,別報自受,總報共受。這樣一來,人生的前後,人生的真相,也就很明白了。
四、佛法能指示人生的迷津
人生像浮萍一樣,漂泊在無邊的業海中,哪兒是人生的歸宿呢?望望前程,白茫茫的一片,一不慎重,迷失方向,永遠沉淪在迷津之中,受無量苦,難有脫期,唯有依佛法的指示,好像航海有了羅盤,才不致錯走了路程,空過了富貴的人生。
有些人,以為人生就是現身快樂的解決(如我國的楊子),他們以為人生世上,生前死後的問題都不必研究,即使國家如何,民族如何,他們也不必關心,個人只要求一己的快樂。這種人生不能算生,只算沒有死罷了。
有些人,以為人生是各種物質集合而成生命的(如唯物論者),過了幾十年死了,一切都會損壞,沒有繼續。照這樣看起來,人生不是太空虛了嗎?不是同機械一樣的嗎?這種人生有什麼意義和價值呢?
有些人,以為人生沒有因果報應(如古印度的外道),無論作善、作惡都無關係,人死了還是做人,牛死了還是變牛,這種人生是多麼糊塗呵!
講到這裡,佛法就來指示人生應出離這些迷津了。佛法告訴我們,人生第一要信因果,因果是宇宙間不變的法則,「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是一定的道理。人死了以後,並不是沒有,你在世時,造了什麼業,一定還要去招感什麼果報的。佛陀的四十餘年說法,留下數千卷的經典,都是指示我們如何認識因果,如何修行,如何離苦得樂的。
一九五三年六月十日刊於《人生》第五卷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