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58 強化居士的教團

佛教的教團裡,本來是分在家的教團與出家的教團。為了「上求菩提,下化眾生」,的確是要出家修道才行,然而佛教裡對菩薩立了「在家菩薩」與「出家菩薩」的名目,在家菩薩與出家菩薩本來是融通無礙的,這樣才能啟發在家得道的信仰。如《維摩經》、《勝鬘經》等經典,一位是居士修道的代表、一位是婦女修道的代表,都被佛陀攝受折伏,而揶揄了二乘的聲聞佛教。

佛陀在菩提樹下成道後,赴鹿野苑度化憍陳如等五比丘,繼續在鹿野苑說法。當時波羅奈城長者子耶舍,來到鹿野苑拜見世尊慈顏,心內充滿著歡喜,隨即皈依佛陀。雖然未離俗身,但當下即證得漏盡通,成就了阿羅漢道。

那時,世尊對他說:

「身軀雖然用瓔珞裝飾,

  但心上卻沒有一點染痴,

  看一切眾生皆怨親平等,

  這就是真實的出家。

  身軀雖然著了出家的僧服,

  對所有的事情都不能捨離,

  在山中心戀著世間的榮華,

  這就不能說是出家了。」

耶舍皈依佛陀以後,他的父母、妻奴後來也都皈依了佛陀;他的朋友五十餘人也隨著他來投進佛教的懷抱,做了佛陀的在家弟子。這是佛陀在鹿野苑說法,僅僅三個月間所發生的事。

佛陀在鹿野苑說法,度了在家與出家弟子合計六十人,那時世尊想要把所證得的真理宏揚,以普度眾生。他對這六十位弟子說道:「我所說的法是初善、中善、後善,要看初也完全、看中也完全、看後也完全。以初善、中善、後善的完全法門,汝等六十人向世間宣教。不過,你們可不能一處去二人,而是要每一人到一處弘法。」佛陀說完後隨即派遣六十弟子到四方布教,這是印度首次布教之始。這次布教對宗教來講,不只是在印度,即使全世界都還沒有舉行過,實在是開佛教史的新紀元。由此可知,當初代佛宣揚佛法是不分在家與出家的,他們都一樣的,共同負擔了世尊的大業!

最初布教是不分出家弟子或在家居士,皆可赴各地布教傳道。但後來因為事有專門,因此分成兩個教團,一是住持三寶的教團,二是隨順三寶的教團,這兩種教團即為「比丘僧團」與「優婆塞教團」。為順乎時代,比丘僧團是奉持佛法僧的「近事者」,他們是從事佛化的工作;優婆塞教團是信仰佛法僧的「信奉者」,他們是從事擁護三寶的責任。比丘僧團對世間負責弘法布施,優婆塞教團則對比丘僧團負責供養方面的任務。弘法與護法分擔了佛陀的事業,比丘僧團與優婆塞教團成為互相扶助的組織直到現在。

自從分了弘法、護法來分擔佛陀的遺教,弘法方面完全由出家眾來承擔。然比丘僧團擔負起布教以後的成效不彰,委實對佛教太重保守和故步自封了!佛陀留給這世間的寶貝是很多的,但不幸的這些寶貝──「真理」,完全為出家眾藏在深山裡、寺院裡、自己的肚皮裡,與大眾離得很遠,這是時下以及未來人類一個多麼重大的損失!

這個時候,我們不忍心見到如來大法為少數人持有,在家居士教團應該弘化起來,恢復到原始佛教時期,與出家僧團共同擔負佛教弘法的大業!

今日的在家居士比較適應於時勢,可以方便親近民眾,明白社會人心的需要,用白衣的身分可造成佛教新的環境!新的風氣!以改變比丘僧團以前給人逃避現實、苦行生活的刻版印象!這才能給一般民眾認識佛教的新面目!

今日自由寶島的土地上,有幾位大法師很慈悲、很發心的弘揚佛法度眾生,真是能寫、能講、能行的活菩薩,令人無限崇拜與恭敬,但畢竟為數太少,供不應求。有些在家居士負擔佛法的弘揚,其成果雖然也有可觀,可惜偏於一地,還沒有十分的發展,所以居士的教團實在有加強的必要!

為加強居士教團,在家眾需要團結,需要有系統、有組織才行!所以我希望先做到以下四點:

一、訓練傳教的人才。

二、有系統地將養成的傳道師,統轄派赴各地布教;其弘法內容採用統一的,而次第可互相調動。

三、每一個地方獎勵建築講堂或寺廟改建。

四、弘法的方法要活潑,不可呆板,要給人一新耳目的觀感!

現在羅東、宜蘭、基隆、台北、桃園、台中、高雄、鳳山、屏東都成立了布教所,將來再多成立幾個,各布教所領導的僧俗開一個大會,各布教所派代表商談一個新時代需要的弘法方式。

如果照這樣來做,出家的「比丘僧團」與在家的「優婆塞教團」,可以共同的向新時代推動佛法,其成果一定是相當可觀的!佛法的興隆也可拭目而待了。

一九五三年十月十日刊於《人生》第五卷第十期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