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p205 本刊一年來之貢獻
時光荏苒,歲月不居,本刊(《人生雜誌》)自從復刊以來,匆匆又是一年了。
在今日自由中國裡,以佛教立場始終奮鬥輿論界,為爭取國家民族的生存,為佛教爭地位,為全體佛教徒爭人格的,祇有本刊以及其他佛教雜誌。本刊除供給全省文教機關及同道的精神食糧,並分向港澳、日本、南洋各地寄送。本刊園地雖小,但它的音聲,它的精神,我們要把它送到全世界每一個國家,每一個人民的心坎上。
本刊的宗旨,是淨化現代人心,建設人生佛教。一年來,我們不斷的就為這目標而前進。我們為什麼要選擇這個目標呢?就是因了時代的風雲變幻,人心墮落,舉世滔滔,大家都給「物欲」的洪流淹沒了他的良知。人與人之間,勾心鬥角,互相欺凌爭奪;國與國之間,沒有正義,唯利是從。可憐很多報章雜誌,又都在用桃色和黃色的新聞麻醉讀者,長此下去,人心不正,社會如何才能安定?本刊見到了時代和社會的需要,才毅然的豎起了「淨化人心」的旗幟。同時,我們因為都是佛教徒,看到今天的佛教,漸漸的關起了大門,和社會人心分開,尤其是佛教的制度到了非改不可的時候,因此我們又才擔任起建設「人生佛教」的艱鉅任務。
我們的力量是多麼渺小,我們還不能達到預期的希望,不過,我們已經做了一年了,一年中我們究竟做了些什麼呢?今天,在本刊本年度的最後一期,我們願意來向讀者們作一次總結的報告。
一、對本省佛教的貢獻
自由中國復興的希望,是靠著寶島台灣,無疑的,自由中國佛教的復興重任,也是靠我們台灣的佛教了。固為台灣佛教,關係著今後自由中國佛教的傳播與復興,其地位實在重要,所以本刊在復刊的第一卷第一期上,就出了一次《台灣佛教特輯》,檢討台灣佛教應興、應革的事宜。復興佛教,最重要的就是佛教會要能拿出辦法來,本刊第一期上東初法師對台灣佛教省分會就曾貢獻了四點意見:
1、向台灣省政府交涉接受日人在台灣佛教寺院及布教所。
2、整理日人遺留佛教經典圖書文物。
3、劃定十方叢林寺院。
4、建立民眾中心信仰。
自從這四點意見發表了以後,台灣省佛教分會頗為注意,並曾數次討論過對於「接受日人在台灣佛教寺院及布教所」、「整理日人遺留下來的經典圖書」(事宜),這問題喚醒了我們佛教徒的注意,在台北方面已有善導寺向台北市政府借出一部分佛經供人閱讀了。劃定十方叢林寺院,現在雖然還沒有實現,但大家都有了這個趨向,大湖法雲寺妙果和尚,已經決定將法雲寺改為十方,願先來倡導。建立民眾中心信仰,現在有很多佛教徒都在從事「破邪顯正」的工作了。
東初法師除了向省會提供了四點意見以外,在〈對台灣縣市佛教支會代表之希望〉一文裡,又替各支會的代表指出了一條努力的途徑。今天,台灣佛教各縣支會的代表,所應做的事著實太多了。例如:如何建全佛教分支會組織?如何爭取民眾的信仰?如何來興辦佛教文化教育?如何來從事社會慈善公益?最後東初法師一再的向代表們叮嚀,希望今後台灣縣市佛教的代表,非但要以全力推進台灣佛教改革的工作和興辦的事業,同時更應該考慮應如何聯絡亞洲佛教地區的教徒,這確是當前佛教最重要的課題。
台灣的佛教,從來很少有人作過實地的考察和報告。很多內地旅台的佛教同袍,對台灣佛教情形,也都有模糊之感。我們因此登載了〈中國佛教會派員察訪各縣市支會之報告〉,以及〈了解台灣佛教的線索〉,指出了台灣佛教好多的缺點,比方說:台灣佛教徒生活制度沒有嚴格合乎佛制的規定,在家與出家也沒有顯明的界線,佛教徒們信奉的對象又是神佛不分,佛教和神教混為一談。這兩篇報告文章,歸根的都指出了台灣佛教教育太缺乏的關係,台灣省分會有鑑於此,所以現在積極的忙著籌備開設佛學院了。
台灣花蓮與台東的佛教,很少有人注意;台灣佛教會工作做些什麼,也很少有人知道;本刊曾注意及此,對這方面都曾作過報告。
二、對我國佛教改革的貢獻
中國佛教衰敗的根源,誰都曉得在於佛教制度不能適應潮流。將來政府回到大陸上,中國佛教不能跟過去一樣的等待滅亡的光臨了,現在應該作一個有計畫改革的方案,以便到大陸上去實施。因此本刊首先發動佛教改革的呼籲,先後刊載慈氏、憨僧、智光諸法師及吳經明、董正之、朱鐸民諸居士對衛護佛教寺產土地用來興辦佛教教育及慈善事業,都有所主張。丘漢平居士指出了佛教衰頹的幾種基本原因,改革佛教應該來對症下藥,白聖法師依原始佛教分裂的動機,主張中國佛教今後也應該分為上座部(保守派)與大眾部(進步派);上座部向內發展,主持佛教弘化工作;大眾部向外發展,參加社會政治、教育,一切工作,以求生活的獨立。壽民居士說:「佛教衰敗皆因教徒不能團結,要想佛教有復興的希望,就是在今後教徒能團結起來。」要想改革佛教,最主要的是青年能發揮出主動的力量,因為佛教不重視青年,不培植青年,〈中國佛教青年〉一文,是代表了整個青年的呼聲。佛教徒墨守陳規,不求進取,不檢討對佛教的得失,〈復興佛教與批評〉一文大膽的喊出了「批評」在復興佛教過程中的重要。出家的僧徒不懂弘法,在家信徒不懂護法,本刊都曾表示過意見。一年來對改革佛教文章刊載特別多,一般人都認為本刊為改革佛教論調的中心。
本刊除了登載以上諸家的意見外,並又對當前佛教提出八項針對現實問題的主張:
1、請求政府廢止與憲法信教自由相抵觸的單行法令中的監督寺廟條例,以平等的法令待遇佛教,使佛教的財產獲得合法的保障。
2、要求政府在土地分配時,對佛教寺廟的基地應予保存,僧徒應分得土地耕種。
3、請求政府協助佛教改革。佛教本身更要組織健全的教會。教會不是私有機構,不能為一二人操縱把持。佛教的財產要有合理的管制。寺廟住持,要經選舉。
4、改革佛教要先革新僧徒的生活,同時更要研究如何來發揚佛教文化。
5、不合時代的僧制,都應徹底革除。
6、要把佛教搬入社會,要倡導興辦社會福利事業,要參加社會生產事業運動,要爭取民眾的信仰。
7、革新佛教,要建設新佛教的文化,建設新佛教的文化,必定要靠優秀知識青年僧做前驅。事先佛教應該給予這些青年僧以鼓勵,使他們繼續從事佛學研究及多種語言文字的學習,我們希望中佛會與台省分會合作,利用善導寺的環境,選拔僧青年集中研究,將來光復大陸,建設新佛教文化才有基本幹部。
8、復興中國佛教,應以台灣為基地,中佛會與台省分會,應爭取時間,以行動代替宣言,先在台灣腳踏實地,樹立以後的楷模。
我們今天為什麼再把這八項主張提出來,我們為了要讓熱心佛教改革的工作者知道今日做佛教改革的工作,一定要不怕艱辛,不看情面,不畏誹謗,不能推委,真正的來從事佛教改革的工作。
三、對於「對日和約」的抗議
歷史是不容否認的,我們自由中國對日本作戰的時間最久,犧牲最大,而這次竟然不能參加「對日和約」的簽字,這是說明了今日的世界人類,沒有正義,沒有公理。我們自由中國的輿論界,為了主持正義,盡了最大的呼喊。本刊站在佛教的立場,尤應以維護公理,主持正義為己責,所以本刊先後發表了〈對日和約後中日佛教的關係〉,〈中國宗教徒抗議對日和約〉,〈世界正義與世界和平〉,哪裡知道西方民族都是功利思想的民族,尤其是以殖民地為生命的英國,全賴以犧牲他人以肥自己,終於阻止了自由中國參加。東方法師在〈世界正義與世界和平〉一文裡說「中國是世界愛好和平的民族,而和平的正義,是基於五千年固有的道義文化。所以中國開國以來從沒有像自私的英國動不動對外發生戰爭,我們中國對鄰國從未有過領土的侵略。中國在世界上沒有一寸殖民地的土地,這是值得驕傲的。中國所持的是公理正義。對日和約,既無道義正義的昭示,也是沒有和平可說。對此沒有公理正義的和約,寧可不參加,我們也不願斷送五千年來光榮正義愛好和平的國格」。
對日和約的目的,是為了世界和平,我們真不懂,沒有公理與正義,這怎麼能來獲得世界的永久和平?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不能裁制侵略者,鼓勵了強權,不講正義與公理而後發生的,結果造成是多麼慘的局面。現在這些號稱世界強國的又在出賣公理與正義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發生還會遠嗎?
四、對於人道和宗教正義的發揚
根據歷史的教訓,說明三武一宗的厄難,政權的強暴都不可畏,所可畏者,乃是佛教中有沒有:道安、知玄、慧遠、道林、僧猛、智顗等諸大德高僧。如曇始殺之不死,砍之不傷的神力及靜謁為教犧牲的精神,只要全體教徒共同努力改革佛教,必能建成時代的新佛教。
憨僧法師在〈大陸佛教的悲狀〉一文中,引用了兩個蘇聯文學家的話,他們這些羅剎鬼子自己招出了這種反人道的慘劇還要演下去:
朵斯妥也夫斯基說:「割西塞羅的舌頭,挖哥白尼的眼睛,亂石打死莎士比亞。沒有獨裁,即無平等自由。將人變成牲畜才有平等。世界所缺乏者就是紀律。要利用誹謗,偵探一切的罪惡,要以史無前例的強奸,強奸一兩代的人類。使其變為殘忍卑怯的爬蟲,這就是我們的目的。我們要放火,要宣布毀滅,要天翻地覆……。」
阿爾志契綏夫說:「人類都是豬。他們從來互相鬥爭,咬殺,而且奪去我的一切。我要復仇,我要殺,還不明白嗎?」
做文學家的人,多少都應該有點感情的,那知他們都具有這樣沒有人性的言行。「我們為了人道主義,以及為了世界人權生命應有的保障和中華民族生命的延續,希望全世界佛教徒,宗教徒,文化人及愛好和平崇敬人道主義者:一致為人道主義,對這種泯滅人道的暴行,要發出嚴重的抗議。」
本刊除了維護人道以外,又在積極的提倡人生佛教。我們不容否認的,現在世界一切宗教給予人生的,只是一種迷信的崇拜,一種形式的信仰,而忽略了啟示人生的同情、正義和真理。人生是少不了宗教的,但人生是要的一種什麼宗教呢?無畏在〈宗教於人生〉一文裡說得最切實:
「宗教的精神,不在個人的幸福,乃在全體人類獲得解脫。宗教徒為解脫人類痛苦罪惡,要生發一種不可抑制的宗教悲願的熱情,乃至犧牲自己。
宗教不在改變人生的形式,乃是充實人生的心靈,擴大人生的理解性的活動。
宗教賦予人的使命,不在繼承宗教的儀式,乃在發揮宗教於人生社會同情與正義的精神。
宗教真正賦予人的,只有一種理想生活力及偉大犧牲的精神。」
看了這些人生所應需要的宗教精神,那末,唯有釋迦牟尼佛所創的佛教,才真正具有了宗教的條件,因為釋迦牟尼佛,為求自己和人類的解脫,他犧牲了一切權利和榮譽,甚至連自己的頭目腦髓的生命,都在犧牲之內。他用「業」「因果」「輪迴」「無常」的真理,解答一切人生的問題,他叫人要去除自私,對人要「冤親平等」;他叫人要慈悲,要救人利人,對同情發揮到頂點。像這種宗教才是人生所需要的。
因為宗教是人生的需要,不理解,落於迷信;只重理解,又落於語言文字。宗教的精神在於一個「行」字,對人類的同情與正義,應該要用行為表現出來。本刊在〈家庭佛教之教育方針〉中,叫人就是應該從自身、從家庭做起。
五、對於社會迷信的破除
自由中國的根據地台灣寶島,在工業建設上達到現代化的階段,但一般民智依然陷於神權迷信的觀念中,因此社會間出了多少陋劣的風俗,本刊為「淨化現代人心」,對人們不合理的陋習行為,當然應有所指正。比如是「拜拜」的陋俗和愚痴自殺的風氣,前者是浪費金錢,後者是增加痛苦。南亭法師在〈對於『糾正拜拜陋俗』建議〉文中,他指出「拜拜」陋俗的來源,然後又提出根治的辦法:
什麼是拜拜陋俗的來源呢?南亭法師說:
1、神道設教的遺傳。
2、政治未上軌道。
3、自然界的威襲。
4、民間缺少正當娛樂。
怎樣來根治呢?南亭法師說:
1、要教育普及。
2、司法警察機關,要辦事公正而迅速。
3、要普及的設立俱樂部。
4、要用佛教徒來提倡正信,以真易假。
政府對於「拜拜迷信陋俗」,雖特別重視糾正,並未能注意到陋俗的根源及化除的辦法,這實在是很遺憾的。
關於自殺的風氣,古今中外皆有,但沒有今日的台灣多,南亭法師的〈自殺不足以解決人生的痛苦〉,指出自殺有三種原因:
1、貧病交迫、告貸無門的失業者。
2、童養媳、養女或家庭某一方受壓迫而無「可申訴者」。
3、男女青年戀愛不成,或戀愛後而遭遺棄,或誤失貞操欲保持名節而不可能者。
顯而易見的,台灣自殺的陳素卿、陳瑞瑗、朱振雲之流,大都是為了第三種原因。佛教裡說愛欲是生死的根本,而男女又是愛欲的根源。欲消除自殺的風氣,南亭法師提出了兩點辦法:
1、學校裡應當加重道德修身教育。
2、教育文化界要竭力來提倡宗教信仰。
南亭法師又用佛法的看法,對自殺加了以下的說明:「殺人固然是罪大惡極的行為,生前受法律的裁判,死後還要墮落地獄,受苦無窮。自殺同樣的要受到死後墮落的懲罰,因為殺人、自殺,是同樣的殘忍心,惡毒心,殺心所驅使。人有此殘忍,惡毒的殺心,死後均要墮落地獄的,所以自殺不但不能解決人生的痛苦,而且要永遠的淪於苦海!」
本刊忝為提倡正信發揚道德文化的一分子,對於意見都有獨到之處,希望政府及教育和文化界的諸君,都望能將這些問題加以詳細研究。
六、對於一般文化上的貢獻
現在所謂是一個科學萬能的時代,一般人都在迷信著科學。誠然,科學對於自然的理解是深遠的,但對於人性的理解却是很膚淺的,科學雖發達了,如果沒有人性和道德給科學以補助,那種科學只是對人類文明有致命的威脅和迫害,而沒有一點利益。《中央日報》的社論,曾明白的告訴一般教育家與從事政治活動的人,不能以講道德為可恥,認精神為無用,更應該要把道德與精神動員起來才能收效。本刊苾芻法師在〈發揚人類道義文化〉文中說:「我們因為迷信科學的萬能,忽視中國固有道義文化的結果,遂而子坑父,女弒母,把中國固有道義、人倫道德摧毀殆盡,人性變成獸性。」治理國家不僅要靠軍事政治,並且要靠人心!而贏得人心的歸向,當需要高度的道義文化,改善人心。所以今日必須要做到的:
1、要樹起崇高道德的理想,
2、要積極培養國民宗教精神。
3、要發揚人類道義的文化。
這些話對國家,對社會,對人道,對輿論,都有極深的意義和貢獻。
其他如慈氏法師用佛法來融攝一切學術,佛法包括了哲學、宗教學、科學、政治學、法律學、軍警學、倫理學、論理學、心理學、社會學等,這都是深入經藏以後才能有這研究的所得。〈自由、平等、博愛〉一文裡,用緣生的道理把對宇宙間事事物物分析得很清楚。〈漫談佛教〉中,對過去佛教大德對文化上的辛勤努力,都有過簡單的敘述。其次,張鐵君之〈三民主義與新佛教建設〉一文,指出三民主義與佛教的淵源。新佛教建設必須依三民主義文化為前提,作為新佛教文化思想的根據,並鼓勵佛教徒參政。
七、對於佛學研究上的貢獻
佛法浩如煙海,《大藏經》九千餘卷,即使讀一遍,也需要數年時間。所以我們弘揚佛法的工作者,對佛學要作精深的研究,要有通盤的整理,要能扼要的把它報導出來,給初來研究佛法的人一條明白途徑,讓他知道了一個概念、一個系統以後,能作更深一步的探討。本刊基於這種原因,對禪學、史學、般若、唯識、淨土,及一般的佛學都有所發揚。
先說禪學方面的,東初法師的〈如何是禪〉、〈印度史上佛教禪的思想〉,把禪的意義和禪的歷史,都仔細的報導出來。如何是禪?是離去經教,捨去言說,直指佛陀自覺心上所顯現的絕對境界。是要我們學佛的人,不能以為讀了一部「經」或兩部「論」為滿足,要知道這是「標月指」,不是佛法,正真的佛法乃在汝心上,「人人獨具」、「個個圓成」。這是給我們學佛的人「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的指示。(第四期給讀者報告語)禪史是「從佛教史上概觀禪的起源,以佛教為核心,追溯雅利安民族的個性及印度古哲學的思想,是教禪,不獨為佛教內重要的法門,亦復是古印度哲學思想中重要的思想,再經佛教融化後,遂成為解脫道中重要的法門。」(第五期給讀者的報告)
佛教歷史方面有〈佛教傳譯概觀:三國兩晉時代的佛教〉、〈南北朝時代的佛教〉,是從歷史上敘述佛教的價值,佛教在中國絕不是憑幾所寺廟偶像為生存的倚仗,是以其珍貴文化為背景,佛經傳入後,不僅奠定佛教生命的基礎,且使我國文化從物質上、精神上,皆起一種革命運動。我們佛教徒更應該想到歷代的高僧大德為法忘軀的精神,看今日佛教衰頹的情形,再來緬懷古德為教的熱心,怎不叫我們慚愧?
「般若」方面,因為本刊發行人東初法師「閉般若關」於北投,平時閱讀「般若」,隨時記載筆記,將七百多卷「般若」的經典,整理成「般若部的系觀」,確是精心之作。
慈航法師的〈唯識與淨土〉,是說唯識與淨土的關係。其他作者每篇文字都有佛學思想和佛教精神,不必一一贅述了。
八、對於素食和救濟的提倡
人類最不道德的行為,莫過於殺生,殺生是人類殘忍心的表現。本刊因有「淨化現代人心」的重任,所以對於提倡素食是當然的需要。因有很多人對於素食的誤解,以為人生為求身體的強健,必須營養,而營養就必須吃肉,其實這是大繆不然。聶雲臺居士用科學來說明素食的利益,他用科學的方法證明維他命的來源最多的是在蔬菜中,和一切果穀之內。而且,素食是最衛生的,現在科學昌明,人人都在講究衛生,為什麼不來提倡素食?同時,以佛教的眼光來看,世界之所以有大戰,人類之所以有刀兵,都是由於眾生的殺業,本刊南亭法師〈提倡素食館〉希望佛教徒及愛好素食者多多贊助。
做佛教徒的,不但不要殺生,並且要進一步的救濟眾生,這是佛教的根本精神。我們要教濟眾生,首先要救濟人類的同胞。這次花蓮的地震,災情嚴重,多少同胞在寒風中露宿在碎瓦頹垣之中,甚至有很多同胞無辜受地震之災而傷亡了。我們,誰能保定自己沒有這些災難臨身,我們基於人道立場,怎能忍心坐視不問?本刊為發揚佛陀救人救世為主義的,當然首先倡導對花蓮哀鴻遍野的災胞表示我們的溫情,所以本刊特別為花蓮災胞呼籲捐款救濟。這個消息傳出以後,我們佛教徒大家紛紛捐獻,尤其是大家用「絕食代金」,把自己口裡的省下來救濟別人,這種慈悲救世的精神,使我們做佛教弘化工作的人,深深感到欣慰。到現在為止,總計已收到五千多元了。
最後,我們應該特別感謝的,就是常期捐助經費的各董事及信者,使本刊的生命能延續了一年,我們今天只能提出這一點向各董事及信者、讀者們報告,我們深深的感到慚愧和興奮。慚愧的是我們努力的不夠,花費了各董事許多金錢,興奮的是送舊迎新的新年來了,我們可以在這個時候來檢討一切,更求革新。無論在選稿、編排、校對、發行方面,我們都要來把它做得合乎理想。使「人生」長成一個完善的「人」,「生」存下去。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報答讀者給我們的鼓勵和希望,以及施者對我們的同情和援助。一年已矣,讀者們:願明年的今日,寫報告的文章,比今年更有成績。
一九五一年十二月刊於《人生》第三卷第十一、十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