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370 三百六十期--為《覺世旬刊》十週年而作

《覺世旬刊》發行到這一期,是整整三百六十期了。每十天出版一期,計算時間,本刊發行以來,是整整十年了。

一份旬刊,能夠發行了十年,論時間不算太長,論期數,一期一期的,有三百六十期,這實在不是一件太簡單的事。在全中華民國雜誌界,發行了三百六十期的雜誌,仍然還繼續出版的實在為數不多,本刊為佛教文化所爭取到的光榮,使我們感到慚愧,也使我們增添了許多信心。

佛教裡流傳著一句話:「你要是和哪一位過不去,最好的報仇方法是勸他辦雜誌。」從這句話裡,道盡了文化人的辛酸處境。十年來,我們雖然也艱苦的撐持著這塊佛教文化園地,但從熱心愛護我們的讀者那裡,我們也獲得不少鼓舞。比方說,發行了十年的本刊,在這十週年紀念的前夕,我們未用片語隻字對外徵文,也未打算用什麼特別的紀念品贈送讀者,而熱愛我們的讀者,有的用書信,有的用金錢,從各地紛紛寄給本刊,使我們既感動又感激,當下從心裡不覺生起一念,能為佛教奉獻少許的力量,那十年來微小的辛勞,又算得了什麼呢?

本刊自四十六年(一九五七)四月一日創刊,那時由張若虛居士任發行人,我擔任總編輯。因為若虛在台北中山北路開設了建康書局,當內政部批准發行《覺世》時,從籌劃徵稿,到編發問世,若虛要我一肩承擔,但十天出版一次的《覺世旬刊》中,從改稿、寫稿、而編排、校對等都由一人負責,這對於南北行腳的我,真是一大束縛,不得已,我辭去總編輯,改任督印人。後來,《覺世旬刊》的編務,在成一法師、青松法師、滿霽長者的主持下,一直到一百八十期,此時若虛早已結束了建康書局的業務,《覺世旬刊》連發行人全讓了我,我再向內政部重新登記,悠悠時光,不覺又經過了五年的歲月。

五年來,我們從三重埔大同南路而信義西街,再遷高雄中山一路而壽山寺。儘管遷徙不定,但本刊從未脫過一期,也沒有合刊,更沒有誤過一日發行。記得本刊最初創刊時,我就建議每月逢一出版,初一、十一、二十一這三日出刊,十年來,我們一直沒有變過。

發行遷址,編輯換人,這是一份刊物常有的事。前五年以滿霽長者主編時間最久,計編一百零四期,我和成一、青松等法師總共只編了七十六期;後五年的一百八十期,先由慈惠主編,後由慈怡負責,目前仍由慈怡繼續主編。

社會上一份刊物,都由多人專責主辦,但佛教裡的雜誌,多為副業。一個出家人,他要做早晚課誦,要應赴佛事,要幫忙雜務,這在月刊還不要緊,旬刊可就不行。記得慈惠辭去了幼稚園的園長以後,一邊幫忙慈莊辦理佛教文化服務處海外部的聯絡,一面還要主編本刊,我見他早晨去印刷廠,晚上很遲回來,中午大都以乾麵包充飢。慈怡接編了後,一邊要忙讀書應付考試,一面要和作者聯絡,此外還要寫稿、改稿。好者現在的副刊,大部分由壽山佛學院同學編輯,如「光明藏」,兩年多來,一直都由依道編輯;「佛教生活」先有慈嘉編了二十多期,現在改由性瀅、心印、楊阿織等同學負責。我看到這些青年們為了跟我求學和學佛,那種辛苦忙碌的情形,一個人要做幾個人的事,我心中就很不忍。他們為了苦難的佛教,奉獻出身心,沒有待遇,沒有酬勞,只是默默的耕耘而已。

本刊初創時,只有兩千多讀者,五年前我全部接辦時,仍是兩千多讀者,但五年後的本刊,已經增加一倍以上了,負責發行業務的從慈莊、林美如、心海,而到現在的紀美娟。由於讀者們的厚愛,有的自動的介紹讀者,有的出錢訂贈他人,在佛教雜誌的發行量上,本刊很榮幸的已經站在第一位了,這固然感激讀者們的偏愛本刊,但也感激作者、編者和主管發行業務者對本刊提供了他們的才華。

本刊的經濟,一向就是入不敷出,一個月三次的排版費、印刷費、紙張費、郵費等,將近萬元。說實話,為了經濟,本刊常常徘徊在停辦的邊緣,尤其海外讀者的航空郵資,每月三期,一個月就要三、四千元,這真苦壞了我們。

本刊的經費雖然很少引起人的關懷,但佛教的事業,本刊確盡到鼓吹的責任。如此寺傳戒、彼寺放生,這裡修廟、那裡開光,貧病的救濟,學校的開辦,本刊海內外讀者,都提供了最大的贊助。佛教的主旨在利人利世,只要有益他人,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除上述以外,本刊引為更大驕傲的,就是本刊的新聞報導,我們地不分內外,人不分你他,事不分宗派,文不分老少,在本刊這一塊小小的園地上,替許多寺院和大德們都盡了宣傳和服務之責,甚至有人誤會我們專為幾位長老,幾個大寺辦的。關於這一點,我們是對得起佛陀和對得起自己良心的,希望這一點愚忱,能改變佛教只有一派一寺一人的風氣,更望能為各方所了解。

本刊發行十週年了,已做的還是太少,未做的還有很多,希望作者和讀者給我們賜助和指教,開創佛教中興的前途,完成本刊「覺世救人」的宗旨,則佛教幸甚!本刊幸甚!

一九六七年五月十一日刊於《覺世》三六○期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