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 首頁 /
- 第五類【文叢】 /
- 231-232雲水樓拾語 /
- 231雲水樓拾語1:議論之一 /
- p370 三百六十期--為《覺世旬刊》十週年而作
p370 三百六十期--為《覺世旬刊》十週年而作
《覺世旬刊》發行到這一期,是整整三百六十期了。每十天出版一期,計算時間,本刊發行以來,是整整十年了。
一份旬刊,能夠發行了十年,論時間不算太長,論期數,一期一期的,有三百六十期,這實在不是一件太簡單的事。在全中華民國雜誌界,發行了三百六十期的雜誌,仍然還繼續出版的實在為數不多,本刊為佛教文化所爭取到的光榮,使我們感到慚愧,也使我們增添了許多信心。
佛教裡流傳著一句話:「你要是和哪一位過不去,最好的報仇方法是勸他辦雜誌。」從這句話裡,道盡了文化人的辛酸處境。十年來,我們雖然也艱苦的撐持著這塊佛教文化園地,但從熱心愛護我們的讀者那裡,我們也獲得不少鼓舞。比方說,發行了十年的本刊,在這十週年紀念的前夕,我們未用片語隻字對外徵文,也未打算用什麼特別的紀念品贈送讀者,而熱愛我們的讀者,有的用書信,有的用金錢,從各地紛紛寄給本刊,使我們既感動又感激,當下從心裡不覺生起一念,能為佛教奉獻少許的力量,那十年來微小的辛勞,又算得了什麼呢?
本刊自四十六年(一九五七)四月一日創刊,那時由張若虛居士任發行人,我擔任總編輯。因為若虛在台北中山北路開設了建康書局,當內政部批准發行《覺世》時,從籌劃徵稿,到編發問世,若虛要我一肩承擔,但十天出版一次的《覺世旬刊》中,從改稿、寫稿、而編排、校對等都由一人負責,這對於南北行腳的我,真是一大束縛,不得已,我辭去總編輯,改任督印人。後來,《覺世旬刊》的編務,在成一法師、青松法師、滿霽長者的主持下,一直到一百八十期,此時若虛早已結束了建康書局的業務,《覺世旬刊》連發行人全讓了我,我再向內政部重新登記,悠悠時光,不覺又經過了五年的歲月。
五年來,我們從三重埔大同南路而信義西街,再遷高雄中山一路而壽山寺。儘管遷徙不定,但本刊從未脫過一期,也沒有合刊,更沒有誤過一日發行。記得本刊最初創刊時,我就建議每月逢一出版,初一、十一、二十一這三日出刊,十年來,我們一直沒有變過。
發行遷址,編輯換人,這是一份刊物常有的事。前五年以滿霽長者主編時間最久,計編一百零四期,我和成一、青松等法師總共只編了七十六期;後五年的一百八十期,先由慈惠主編,後由慈怡負責,目前仍由慈怡繼續主編。
社會上一份刊物,都由多人專責主辦,但佛教裡的雜誌,多為副業。一個出家人,他要做早晚課誦,要應赴佛事,要幫忙雜務,這在月刊還不要緊,旬刊可就不行。記得慈惠辭去了幼稚園的園長以後,一邊幫忙慈莊辦理佛教文化服務處海外部的聯絡,一面還要主編本刊,我見他早晨去印刷廠,晚上很遲回來,中午大都以乾麵包充飢。慈怡接編了後,一邊要忙讀書應付考試,一面要和作者聯絡,此外還要寫稿、改稿。好者現在的副刊,大部分由壽山佛學院同學編輯,如「光明藏」,兩年多來,一直都由依道編輯;「佛教生活」先有慈嘉編了二十多期,現在改由性瀅、心印、楊阿織等同學負責。我看到這些青年們為了跟我求學和學佛,那種辛苦忙碌的情形,一個人要做幾個人的事,我心中就很不忍。他們為了苦難的佛教,奉獻出身心,沒有待遇,沒有酬勞,只是默默的耕耘而已。
本刊初創時,只有兩千多讀者,五年前我全部接辦時,仍是兩千多讀者,但五年後的本刊,已經增加一倍以上了,負責發行業務的從慈莊、林美如、心海,而到現在的紀美娟。由於讀者們的厚愛,有的自動的介紹讀者,有的出錢訂贈他人,在佛教雜誌的發行量上,本刊很榮幸的已經站在第一位了,這固然感激讀者們的偏愛本刊,但也感激作者、編者和主管發行業務者對本刊提供了他們的才華。
本刊的經濟,一向就是入不敷出,一個月三次的排版費、印刷費、紙張費、郵費等,將近萬元。說實話,為了經濟,本刊常常徘徊在停辦的邊緣,尤其海外讀者的航空郵資,每月三期,一個月就要三、四千元,這真苦壞了我們。
本刊的經費雖然很少引起人的關懷,但佛教的事業,本刊確盡到鼓吹的責任。如此寺傳戒、彼寺放生,這裡修廟、那裡開光,貧病的救濟,學校的開辦,本刊海內外讀者,都提供了最大的贊助。佛教的主旨在利人利世,只要有益他人,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除上述以外,本刊引為更大驕傲的,就是本刊的新聞報導,我們地不分內外,人不分你他,事不分宗派,文不分老少,在本刊這一塊小小的園地上,替許多寺院和大德們都盡了宣傳和服務之責,甚至有人誤會我們專為幾位長老,幾個大寺辦的。關於這一點,我們是對得起佛陀和對得起自己良心的,希望這一點愚忱,能改變佛教只有一派一寺一人的風氣,更望能為各方所了解。
本刊發行十週年了,已做的還是太少,未做的還有很多,希望作者和讀者給我們賜助和指教,開創佛教中興的前途,完成本刊「覺世救人」的宗旨,則佛教幸甚!本刊幸甚!
一九六七年五月十一日刊於《覺世》三六○期
- 231雲水樓拾語1:散文
- p159 回憶比現實美麗--略談勝利後京滬一帶的佛教
- p170 古代留學生的精神--給今日自由中國留學生們
- p176 生活上的兩大問題
- p184 學佛者的認識
- p190 偉大的彌勒菩薩
- p194 讓夢想花開四季
- 231雲水樓拾語1:議論之一
- p205 本刊一年來之貢獻
- p224 怎樣來紀念佛誕?
- p230 創辦本省佛教教育應注意的幾點
- p236 我對四年來佛教教育的感想
- p242 人生需要佛法
- p254 提倡復興佛教藝術
- p258 強化居士的教團
- p264 雲水樓拾語
- p314 宣揚佛教與提倡音樂
- p320 六年來台灣佛教的趨勢
- p346 【附錄】 編者的話--摩迦撰於《人生》
- p366 《覺世》一週年
- p370 三百六十期--為《覺世旬刊》十週年而作
- p376 慶本刊十五誕辰感言
- p382 《覺世》二十週年
- 232雲水樓拾語2:議論之二
- p007 我們的身體
- p012 佛光法水
- p018 當前的佛教應做些什麼?
- p024 大千世界
- p044 我評電影《釋迦傳》
- p050 【附錄】金獅公司為《釋迦傳》向星雲法師道歉啟事
- p052 我對印度研究的展望
- p062 上弘佛法下化眾生--《普門雜誌》的無限期望
- p066 正法久住--賀「法住學會」道場落成
- p071 【附錄】 為發起組織「每月印經會」向各界呼籲書
- 232雲水樓拾語2:雜文
- p081 我是和尚青年
- p084 看《目蓮救母》以後
- p092 內埔超度震災法會誌盛
- p102 我為《自由青年》跑了十二華里
- p104 發起訂閱佛刊運動--為紀念《菩提樹》一週年而寫
- p108 東初法師出關記
- p114 法海點滴
- p164 談談我所見聞的靈感--不可不信的靈感
- p174 為「佛光山大專佛學夏令營」感激十方大德護法們護持
- p178 讀開證法師大作有感
- p186 我佛慈悲 眾志必成--送愛心到泰北的我見我感
- p196 續佛慧命辦大學--創辦人的話
- p198 期望與祝福
- p202 美國東禪寺建寺三十週年--記浩霖法師
- p206 給勝鬘書院學員的話
- p210 愛心真且切 傳教熱而誠--賀單國璽樞機主教八十嵩壽
- p214 藝術的人生--總會會長的話
- p216 我願無窮
- p218 一花一葉一如來--記「佛教植物園區」揭碑
- 232雲水樓拾語2:追思文
- p225 偉大與崇高--紀念我最敬仰的慈公老人
- p242 苦海何處覓慈航
- p244 大師仍然活著
- p250 紀念慧和法師
- p264 以六波羅蜜讚煮雲法師
- p274 東初老人對佛教的貢獻
- p282 精誠團結 愛國建國--悼念全民敬愛的蔣總統經國先生
- p288 慈道法師祭文
- p290 四十年師徒之道全始全終--懷念心平和尚
- p302 相遇、相知,一生不渝的弘法道友--我與聖印法師
- p308 懷念融和歡喜的真僧伽--金明長老
- p312 致力教育事業的宏觀人--張其昀先生
- p316 難忘之恩--懷念半世紀前與妙果老和尚的因緣
- p326 值得尊崇的當代佛學泰斗--永懷印順導師
- p332 詩文書畫第一的竺摩老人
- p336 當代給孤獨長者--悼念潘孝銳居士
- 232雲水樓拾語2:啟事
- p343 星雲啟事
- p344 宜蘭念佛會講堂落成啟事
- p346 星雲鄭重啟事
- p348 壽山寺創建之緣起
- p352 智光職業學校籌委會暨學校啟事
- p358 中國佛教會第八屆第一次常務理事會工作計畫意見書
- p366 觀音放生池緣起
- p368 佛光山萬佛殿(大悲殿)落成啟事
- p369 謝啟
- p370 佛光山清明報恩孝道水陸法會緣起
- p372 佛光山萬緣法會啟事
- p374 美國西來寺建寺紀念通啟
- p376 中國文化大學籌建「玄奘館」緣起
- p380 《覺世旬刊》通告啟事
- p381 敬告故孫立人將軍之夫人孫張清揚女士之親友
- p382 印度菩提伽耶國際三壇大戒戒會緣起
- p384 辭各方邀約啟事
- p386 佛光山百萬人興學碑牆記
- p390 懷恩館功德碑緣起
- p392 謝絕會客啟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