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346 【附錄】 編者的話--摩迦撰於《人生》

編按:

大師一生都在實踐「以藝文弘揚佛法」的心願,他編書、寫書、出書,自焦山學生時代起,他即透過編輯寫作,寄託自己對佛教的改革抱負,大膽走向佛教新生的道路。如大師自己所說:「好在我生性勤奮,歡喜舞文弄墨……我從一個二十歲不到、為佛教改革與前途振臂疾呼的僧青年,到台灣駐錫弘講、建寺安僧,靠著一枝禿筆生存立足,乃至後來創辦佛教的文教事業,將佛陀教法透過文字與出版品流傳到世界各個角落。我這一生也由於文字編輯的因緣,擴大了視野,廣交文化界能人異士,可謂無限歡喜了。」

附錄所擇選的八篇〈編者的話〉,出自大師於一九五一年至一九五四年所編輯的《人生雜誌》版面一隅。一位二十五歲的僧青年,他擔任無給職的雜誌主編,為編好一份佛教刊物,幾次透過〈編者的話〉連結「讀者、作者、編者」的心靈,力圖雜誌現代化、大眾化的共識,從中可見他這位「編者」滿腔對佛教文化宣揚的熱情,亦可窺知他的文學觀與編輯理念──「不尚空談理論,多講實事」,期能帶給人們知識、增進人生修養的佛法藝文化初衷。

讀者、作者、編者(之一)

本刊在諸位讀者和作者的灌溉培植之下,是一期一期的強壯起來了,編者當更加虛心的一期一期的努力下去。

本刊的經濟,因為有幾位社董發心負責,當不成問題。我們現在所最缺少也最需要的,就是法布施。希望作家們為教為人、發菩薩心、提起筆來!我們不勝盼禱之至。

因為本刊現在向社會推進,我們要使每個文化教育機關裡,都能讀到《人生》。所以為了節省經濟,希望已經對佛教有了認識的「贈閱戶」,都能成為「訂閱戶」。

我們是極誠懇的希望,讀者們時時賜給我們指示和批評,例如本刊文稿的取捨、編排的設計,處處都是少不了讀者和我們合作的。

現在有兩件事,值得向諸位讀者報告:

第一,是代表花蓮賑災同胞的呼籲。希望我們佛教徒本著佛陀救人利人的精神,帶一點溫情給那些苦難的同胞,雖然出家人大都清貧淡泊,但哪怕一塊或五毛錢,這都是對受難受災同胞應有的同理與悲心。第一批捐款三千餘元已經將要匯去,諸位讀者再有捐助的話,可以寄交本社匯集起來,第二批再集中寄去。

這次為花蓮災胞募款,使我們對復興佛教更具信心。教界的法師,一聽到為苦難災民募捐,無不慷慨解囊,例如:慈航法師、白聖法師、獅山的如淨、達真和尚,靜修院的達心、法藏寺的慧敏、慧光,都曾熱烈響應。尤其法藏寺和靜修院,多為尼庵,都沒有經濟力量,但他們為了服膺佛教教主的救人主義,實行絕食代金,這種為人犧牲的精神,值得欽佩!

第二,是本刊於佛曆二五一五年佛陀聖誕日,將出版《紀念特刊》。希望諸位法師、諸位居士在明年二月二十五日以前惠下鴻文,徵文雖訂有題目,但作者們也可以自擬。

本期的內容,留待讀者們自己去評閱了。

四十年(一九五一)十一月十五日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二十日刊於

《人生》第三卷第十期

現代化、大眾化的《人生》(之二)

本刊站在中華與佛教的立場,為文化而努力已經是踏進第六個年頭了。五、六年來,本刊為佛教、為諸位讀者,究竟服務了多少?讀了五年本刊的讀者,一定都會知道的。

本刊所以能在出版界中度過了五年,這都是過去本刊各位社董、讀者、作者的功德,因為本刊在諸位社董、讀者、作者的援助之下,才能壯大起來!盼望各位以後能一本初衷的多予賜稿、指教、訂閱、援助,讓我們有更多的機會為各位服務,以答謝各位對我們的期望。這是最大的盼禱!

這裡先要告訴諸位讀者們的,就是編者經常住在宜蘭雷音寺,因心悟法師辭去本刊主編,雖承發行人東公法師慈命,勉強重來負起編輯的名義,但因社址離宜蘭太遠,編校上有不到的地方,尚祈諸位讀者多多原諒。同時,本刊過去無論外表或內容所以能期期進步的原因,都是心悟法師辛勤努力的收穫,承蒙心悟法師慈悲允許,今後他還是指教和協助的。

本刊園地是絕對公開的,我們絕不會埋沒佳作,凡合乎本刊「淨化現代人心,建設人生佛教」的宗旨,無論是什麼體裁或是什麼人的文章,我們多所歡迎。可是,文字不通順的,內容不充實的,字數過長的,雖合本刊宗旨,或是大德長者的大作,但還是被逼得要割愛的!閑雲老法師本期〈人生應走的新途徑〉一文,我們很樂意接受這樣的指教!

我們最歡迎的是兩千字左右的文稿!

我們最歡迎的是不要板起面孔說教的佛教文藝創作!

我們最歡迎的是有關人生問題的幽默小品!

我們最歡迎的是有真知灼見和有系統的佛學研究論文!

總之一句,我們對作者的希望──也是每一位讀者的希望:雜誌要現代化、大眾化!要真能賜給人們知識,增進人生的修養。

本期的文稿,作者都是教中的緇素大德,一向都是為人所知道的,而且我們本期又做了簡單的介紹(見第二十一頁),他們的內容,我想不要一一介紹了,編者決不敢以沒有價值的作品來蒙混讀者。

在這些佳作中,有一篇是廣慈法師的〈叢林生活話趣〉,作者有十多年的時光是在各大叢林裡度過的,所以對於各大叢林寺院中的趣話瑣談,知悉甚詳,從本期起,將連續在本刊刊載,讓初學佛法的人,從這些輕鬆的短文中,可以知道出家人生活的種種。

本刊過去是二十頁,本期已增加至二十八頁,然而,很遺憾的是還有甚多的佳作不能排進,計有慈氏老人的〈九色鹿〉,莫佩嫻小姐的〈白象〉,林松年居士的〈宣揚佛教與提倡音樂〉,腳夫的長篇連載〈玉琳國師〉,只得留在下期發表。

對讀者非常抱歉,講好了本刊將增闢「佛教名人簡介」、「人生信箱」,本期的確已經排進去了,但應稿擠,只得又再抽下來,從下期起當可實現。

本刊發行人東公法師於本月出關了,今後他當更有時間為充實《人生》而打算了,這實在是一回很可喜的事!

本期因為新年的關係,印刷廠停工,所以遲出了幾天,尚希讀者原諒。最後,敬祝讀者們新春康樂!

摩迦 正月初十日

一九五四年一月十日刊於《人生》第六卷第一期

編者之「難」(之三)

法國的拿破崙,曾說過字典裡找不出一個「難」字,然而,編者覺得編這份《人生》,處處都是難。

難在什麼地方呢?就是難在沒有法子求進步!

本來,別的事求進步也不難,但辦雜誌就難了。因為,雜誌不是一個人的專有品,是讀者、作者、編著,還有一個發行者所共有的東西。要想雜誌有進步,要這四方面努力才行,缺少一方面的合作,這就要難如人意了。

本刊第六卷第一期發出後,好幾位作者、讀者來信說,都很滿意。為了報答各位對本刊的雅意,我們在諸多困難的情形中,本期又再增加了四頁篇幅,篇幅增加了,內容也就充實了,所以雜誌也就進步了。

這個「難」字,多麼不容易打破!

本期的佳作是很多的,值得向讀者推薦的篇篇均是,尤以本刊發行人東公法師講說的〈研究佛法的態度〉,這是法師三年來閉關深入經藏後,對整個佛法的見解;心悟法師〈獻給佛教青年朋友們〉的大作,也是指示信仰佛教的青年朋友們的學佛態度。初學佛法的人讀了東公與悟法師的兩文,一定對佛法有更進一層的認識!念生老居士的「漫談人生問題」是一篇通盤討論人生問題的長達十餘萬字的巨著,以後按期續載,敬希讀者注意。

演培法師有學不厭、教不倦的精神,他常在教務之暇,熱心弘法,此次於百忙之中,為本刊寫成〈應該怎樣來宣講佛法〉?當然是值得弘法者來參考的。觀心女居士的散文,清雋有力,他為本刊撰寫過不少的佳作,上期的〈來生〉,本期的〈外祖父〉,都可見出作者對佛法的認識以及文學的修養。

佛教中的雜誌需要大眾化,很多人都有這個感想。所以本刊不願擺出老古董身分來向讀者炫耀;也不願呈現出膚淺幼稚的樣子來。大眾化是用易懂的方法,把極深奧廣泛的佛法表揚出來,要真正的能深入才能真正的淺出,本刊這一期所刊載的文章,確實對這方面盡了最大的努力。

因為稿擠的關係,很遺憾的是有幾篇大作本期未能排進,計有花蓮曾普信居士的〈黃檗的禪風〉,中國佛教會弘法組負責電台廣播事宜的郁仁長居士的〈佛法所表揚的愛〉,幻生法師的譯稿〈護法清辯之論爭〉,靈根法師的譯稿〈現代的宗教要求與新大乘佛教〉,妙峰法師的譯稿〈印度唯識思想的勃興〉,以後都將陸續地發表,請作者原諒。

作者、讀者如有文稿或有所詢,若寄去本刊發行部,編者因不常住台北北投,如遲覆或不覆,都希勿責,幸甚!

關於本刊的內容、編排,希望各位多多指教,不勝盼禱之至!

更希望各位讀者自己訂閱,並介紹親友訂閱,功德無量!

摩迦 四十三年(一九五四)春節在宜蘭

一九五四年二月十日刊於《人生》第六卷第二期

歡迎指教及賜稿(之四)

有幾件事情在這裡特別提出,向讀者及作者諸君報告:

一、本刊下期(第六卷第四期)出版的時候,適逢教主釋迦牟尼佛世尊誕辰,歡迎賜寄紀念文字!

二、讀者們如果見到其他雜誌對佛教、對本刊,以及對一切人事方面,若是一種無理取鬧的態度,我們一概不予置理!若教理上的研究,我們則樂予表示意見。

三、本刊截稿期是每月月底的二十四日,逾期即無法排進;發行是在每月初十日,讀者們在十一或十二日一定就會收到本刊。

四、我們接到很多讀者來鴻,譽本刊為佛教界中第一等的刊物,對於這種過獎,我們除了感激以外,只有慚愧!說實在話,離我們的理想尚遠!

五、本刊的篇幅是三十二頁,各佛教雜誌,都還沒超過這個數目,我們若再多得到幾位社董發心,多得到讀者的援助,能多擴充訂閱戶,我們將更力求進展,以不負讀者們的獎勵和希望!

六、本刊長篇連載「玉琳國師」,編者因盡量的選登其他作者的大作,所以稿擠,本期續稿只得從廠中抽回,但「玉琳國師」為本刊讀者一致所歡迎,故近擬發行單行本,以後本刊當繼續將其刊完,約再分五期即可將其刊畢。

七、編者的通訊地址是:「宜蘭市雷音寺」,歡迎各位指教及賜稿!

摩迦於三月八日

一九五四年三月十日刊於《人生》第六卷第三期

敬致作者與讀者(之五)

編者編完了本期的本刊,有幾句話報告諸位作者和讀者:

一、有些雜誌上登載文章,完全以作者的名位而定前後,或是編者歡喜把自己的文章登在前面,本刊決不願有這樣作風。文稿編排的前後,與作者的名位、文稿的優劣,都無關係,一切依文章的性質而定前後。

二、本刊目錄的字體,分黑體與楷書(都是四號)兩種,印刷的時候比較美觀,這也不是文章重要與不重要的標準。

三、上一期本刊,原稿排出後,印刷廠方交郵局寄交,不慎遺失,後因沒有原稿校對,故諸多錯誤,編者在此向各作者及讀者致歉!

四、「人生信箱」,編者的原意,即如本期性質,擇錄讀者來鴻,並簡單答覆讀者。希望諸位以後多多提供意見,不勝盼禱!

五、本刊是一份「佛教與人生」綜合性的雜誌,園地絕對公開,歡迎各界投稿。

六、有關發行的事宜,請直接與「新北投發行部」接洽,唯關文稿及指教意見,請寄「宜蘭雷音寺編者收」,當即答覆。

七、「玉琳國師」於本月中旬出版,全係自費印刷,成本甚高,希望讀者介紹,以廣流通!

八、讀者如在每月十五日尚未收到本刊,可即去函「發行部」查詢。

九、本期文稿,均係上等佳作,讀者諸君自會明白,恕不一一介紹!

一九五四年五月十日刊於《人生》第六卷第五期

徵文啟事(之六)

本刊的「編後記」,多時不與讀者見面了。一因本刊的篇幅有限,二因編者各處行腳,不能親自校閱。每次校勘,因限於時間和經濟,都是臨時拉差,以致錯字連篇,這是首先要向作者及讀者表示抱歉的一點!

本刊自創刊以來,從外表上看,六年來有十二個排機漸漸擴大至十六、二十、

二十八、三十二,也曾經到過五十幾個排機,六年來按月出版,人總說不錯。可是在編者始終未認為滿意。這裡主要的原因,就是符合我們理想的文稿固然很多,但能長期惠給的太少了。一般富有創造能力的作家,任憑你怎樣懇求、鼓勵,似乎也鼓不起他的精神。其次熱心佛教文化事業的青年太少了。我們佛教刊物日見其多,但是佛教青年作家,總是這麼幾位(也許我有眼不識泰山)。試問我們不做宣傳佛法的事,又應做些什麼呢?

現在本刊出到年底,將滿六週年,編者正計畫要出「六週年來佛教紀念專號」,徵文辦法刊於二六一頁,請各位惠賜大作,功德無量!

徵文啟事──

本刊自民國三十八年(一九四九)創刊以來,至本年年底,適滿六年。六年來,中國佛教在這六年中究竟做了些什麼?實有檢討過去、策勵未來的必要。本刊為紀念發行六週年,特於本年底出版「六年來的佛教專號」,茲訂徵文辦法及徵文題目如下:

一、徵文每篇字數至少五千字以上。

二、不尚空談理論,多講實事。

三、截稿期為十月底。

四、錄取之徵文,一律發表於本刊第六卷第十一、十二兩期合刊之「六年來的佛教專號」。

五、徵文一經錄取,酬以銀卍一副、本刊第六卷合刊本一本、《影城回憶錄》一部、本刊叢書《般若心經思想史》、《觀世音菩薩普門品講話》、《玉琳國師》等。

六、來稿寄本刊編輯部或發行部均可。

七、徵文題目如左,任擇其一:

1.本刊六年來之史要

2.六年來佛教的出版界

3.六年來的中國佛教

4.六年來國際佛教聯繫

5.六年來中國佛教的教育

6.搕誚~來佛教弘法事業

7.六年來之中國佛教會

8.六年來佛教的作家

9.六年來佛教社會事業

10.六年來佛教之風雨

11.六年來佛教之新皈依眾

12.六年來海外佛教的動態

一九五四年九月十日刊於《人生》第六卷第九期

敬答台南姚素高讀者(之七)

素高居士:

你的來信收到,謝謝你賜給我們很多寶貴的意見,你所提出的問題,一定也為很多其他讀者關心,所以,茲在編末的空白,公開的答覆如下:

一、你說讀了今年出版的本刊,得慧不少,我們將因你的鼓勵,感到無上的安慰。

二、你建議把「釋迦牟尼佛傳」、「漫談人生問題」、「含笑山房隨筆」、「不同的愛」,刊印單行本。我們也這樣想,不過本刊沒有多餘的經費,暫時恐難實現。「釋迦牟尼佛傳」,作者最近已籌款自費印刷,大概在明年的佛誕節可以流通吧!

三、你要本刊多出版些「玉琳國師」、「不同的愛」等等的小冊子流通於世,勸進青年學佛,以種善根。只要有好的佳作,我們也感到這個時代很需要這些作品。

四、你要本刊開闢「作者介紹」欄,把作者的身分和學歷、經歷以及現任職務,略為介紹。我們過去的確疏忽了這一點,好者本刊本年度十一、十二兩期合刊「佛教專號」上,要有一個總合的介紹,「專號」大約有五、六十頁,專為介紹六年來的佛教人事、弘法、教育、文化,以及一切活動的情形,假若人手一冊,一切就會知道了。

五、我們很盼望各方多賜給我們大作和意見。

祝你法喜

摩迦在宜蘭十月八日

一九五四年十月十日刊於《人生》第六卷第十期

六年來的佛教專號(之八)

這是本刊第六年最後的一期,趁這六週年紀念,我們為了回顧過去,勉勵未來,出刊這本「六年來的佛教專號」。

六年來的本刊,在四十一年(一九五二)第四卷曾出過「佛誕專號」;四十二年(一九五三)第五卷曾出過「人生佛教專號」;現在第三次「六年來的佛教專號」,又呈獻在讀者之前,我們歡迎讀者們指教!

本期的「佛教專號」,雖然報導了短短六年來佛教的狀況,但從寶島到世界、從個人到團體、從文化到教育、從衛教到護國,都做了概括的報導。這是事實的說明,不是理論的玄談。所以我們不再做畫蛇添足的每篇介紹,讓讀者自己來閱讀。

這一年來除社董以外,有幾位作者對本刊貢獻最大:

念生老居士,本名蔡貢芝,國大代表,他把整個的時間精神用在為佛教雜誌寫稿,本刊一年來按期連載「漫談人生問題」,使本刊生色不少,編者最為感激!本期〈從過去佛教說到未來的佛教〉一文,指出佛教今後一條生存之道,實可供我們佛教工作者的參考!

唐湘清居士幾年來經常為本刊撰稿,文筆乾淨,思想新穎,有正義、有熱情,為最熱心佛教工作的人!

此外,程觀心女士、樂觀法師,都對於佛教文化工作具有高度的熱情。程女士的散文,樂法師的報告文學,從各位讀者來信中,對他們都備至推崇!

本刊是一本佛教的刊物,我們從事佛教文化工作,不是為了衣食,不是為了名利,我們是為了發揚佛教的真理,啟發人類的智慧,不含有營業競爭的性質,哪怕我們的訂戶少至於零,但我們決不願放棄我們的作風,以低級趣味的資料,來引誘讀者。等於銀樓,我們絕不賣廢銅爛鐵!

佛陀遺留給我們的不是黃金美鈔,不是寺廟財產,而是人類最珍貴智慧的寶藏(經典),一個純潔的有良心的佛教徒,應該要積極的從事佛教文化宣傳的工作。現在,人類世界已面臨到毀滅的前夜,舉世最優秀的學者,一致公認佛教為挽救人類世界的一道光明!佛陀的光明已遍照了整個人類的世界!(請參看本期「世界佛教的動態」),我們做佛陀弟子的人,如何上報佛恩,就看我們為佛教盡了多少力量!

本刊的社長〈弁言〉裡說:「今後我們願與各贊助人一本初衷,繼續努力,在未達成本刊『淨化現代人心,建設人生佛教』的宗旨以前,誓不終止。」所以,本刊來年,再接再厲,繼續出版,務望各讀者也一本初衷,自己訂閱!介紹親友訂閱!

一九五四年十二月十日刊於《人生》第六卷第十一、十二期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