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345 求感應之道

《中庸》云:「誠則明矣,明則誠矣。」感應之事,唯「心誠則靈」而已。有感則應的原理,就像叩鐘必有迴響,敲鼓即得音聲一樣,還有,日常的喝水止渴、饑食飯飽,或叫一聲媽媽,媽媽就回頭,這都是一種感應。感應有其因緣條件,如何求得感應?

第一、要重視因果:善人視因果為朋友,智人視因果為龜鑑,愚人視因果為法官,惡人視因果為仇敵。感應它不是憑空而得的,種瓜才能得瓜,種豆才能得豆。就像聽廣播,看電視,要轉對了頻道,才收得到節目。修行也是一樣,相信慈悲,慈悲會在我們生活中有所受用;相信佛陀,依照佛陀的教法去做,則能成就佛道。

第二、要立功發願:想要有什麼感應,先看自心立何願、求何事,好比想要升官的人,要先看他的功勞表現。像孔子和墨子,有著「孔席不得暖,墨突不得黔」的濟世奉獻精神,而被世人稱聖稱賢;歷代大德,也都是靠願力成就功業的。若我們每個當下,都能夠發願,如同一滴水能滋潤花草,任何善願,都能開花結果。

第三、要由衷懺悔:雖然「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雲萬里天」,但水混濁,雲層厚,也看不到月亮和太陽。希望水清映月、撥雲見日,就要由衷的懺悔,讓心清淨,才能有感應。如《雜阿含經》載:「凡人有罪,自見、自知而悔過者,於當來世律儀成就,功德增長,終不退減。」所謂「人有誠心,佛有感應」,只要我們能時常藉著懺悔的法水來滌淨心垢,自然能與佛菩薩感應道交。

第四、要虔誠回向:一心至誠、一心禮敬、一心稱名,是感應的原理。若只為一己之私,所得的利益有限,要想獲得大利益,修得大功德,就要懂得回向,回向猶如耕耘種子,小心照顧,使它發芽、開花而結成纍纍果實,以小小的因,成就豐碩的果。所以不管是求學問道,都要將利益回向群生,才會有大成就。

《往生淨土懺願儀》言:「能禮所禮性空寂,感應道交難思議;我此道場如帝珠,釋迦如來影現中。」由此可知,只要虔誠禮敬,懺悔發願,生起廣大菩提心,就能求得不可思議的感應。

第一、要重視因果。

第二、要立功發願。

第三、要由衷懺悔。

第四、要虔誠回向。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