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307 中道

「中道」是離開相對、極端的兩邊,是一種不偏於任何一方的中正觀點和方法。中道不僅是佛教的根本思想,儒家也認為待人處事應該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孔子即言:「中庸是道德的最高目標。」又說:「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因此,我們做人不要太冷或太熱,不要太親密或太疏離;做事不要太偏左或太偏右,也不要太高或太低,最好的方法是中道。做人處事怎樣奉行中道呢?

第一、利害心愈明,則親屬不睦:我們跟親屬來往,如果太重視利害關係,必定無法與他們和睦相處。《四分律》云:「難與能與,難作能作,難忍能忍,密事相語,不相發露,遭苦不捨,貧賤不輕,有此七法,名為親友。」在利害得失的時候,要厚道一些,不要太過計較,才能維持親屬之間的和諧關係。

第二、賢愚心愈明,則交友不長:我們交朋友,當然要選擇賢能的人。不過,有些和我們有緣分,或曾幫助過我們,卻資質平庸的朋友,也不能嫌棄或排拒。在交朋友時,如果把善惡、賢愚、好壞、貴賤分得太清楚、太明白,朋友也不敢和我們相處。所以,朋友之間要互相幫助、提攜,互相友愛、砥礪,才能成為金蘭之交。

第三、是非心愈明,則修道不成:社會上,學佛修道的人很多,我們在學道時,不可以有很多的是非看法。因為是非太明,就會有很多妄想;是非得失的心生起,修道就不能成功。所以,禪堂的教學法是「打得念頭死,許汝法身活」。惠能大師也說:「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得以親見本來面目,就是這個道理。

第四、好醜心愈明,則事物不契:大凡人心對事物的看法,都是好美惡醜,但是,美與醜並沒有一定的標準。有時候我們覺得醜陋的,可能是個好東西,因為精美的物品,通常容易毀壞,而又粗又醜的反而很耐用。所以,好醜的心太過明顯,對一切事物就不容易契合。最好能擴大自己的心量,如同大海一樣容納百川,任何骯髒醜陋的東西都能包容,方能體會心物一如的境界。

中道的品德,如同含有薄鹽的水,雖鹹卻沒有苦澀的味道,雖淡卻非索然無味。具有中道品德的人,望之儼然,接觸時卻讓人感到很溫和,而樂於親近。

四種「中道」是:

第一、利害心愈明,則親屬不睦。

第二、賢愚心愈明,則交友不長。

第三、是非心愈明,則修道不成。

第四、好醜心愈明,則事物不契。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