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39 看心

人平日會看人、看事、看物、看山河大地、看日月星辰,甚至看自己的手腳,卻看不到自己的心。俗話說:「世有百千閒日月,人無一點好身心。」世間儘管有多少閒適的歲月,但是人實在很難保任清淨自在的身心。如何看好心呢?有四點意見提供大家參考:

第一、常內觀以定心:我們的心念有如猿猴跳躍,也像瀑布湍流,念念不停;前念決定的事,後念又幡然反悔;前念生出善意,後念又升起傲慢,若不小心守護,就會在煩惱的五欲愛河中翻滾浮沉,在六道之中生死輪迴不已。「心」好比大地,需要被開發,透過內觀照護自己的心念,將內在的能源和靜定的力量開發出來,必能讓心地綻放般若的花朵,結出菩提的果實。

第二、研經教以澄心:佛教不同於其他宗教的地方,在於佛教非常注重慧解,強調信仰要建立在理智上,而不是一昧教人「信」而已。然而,從過去以來,多數佛教徒只重視拜佛誦經,祈求福祿,不但不能提升層次,而且有礙佛教發展,實在可惜。研習經教,尤其可以採取讀書會的方式,彼此切磋,互相勉勵,將佛法落實生活,利己利人,才能達到解行並重的目的。經過深研和思惟的教理,才能成為自心澄湛的法寶。

第三、去貪瞋以淨心:古人云:「飲宴之樂多,不是好人家;聲華之習勝,不是好士子;名位之念重,不是好臣士。」貪愛的習性,使我們的心終日攀緣外境,產生許多痛苦。又謂:「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社會上常看到,有因一言不合而各奔西東,或一句不順心的話語而大動干戈,乃至一個不經意白眼,招來殺身之禍,這些都是瞋心熾盛帶來的不幸與災難,戒除貪愛與瞋恚實在重要。因此吾人要發心調整自我的習氣,進而淨化自己的心靈,除去貪瞋的過患。

第四、明古訓以警心:有云:「讀書不見聖賢,如鉛槧傭。」讀書的真正目的,不是像「謄錄生」一般,只是循章摘句,而在於體會古代先賢的言行,將它的精神內化為自己的人文素養。因此,我們拜讀古德書文、名家格言、偉人傳記、先賢訓詞,要懂得深思、明白其精神要旨,並時時警惕自己效法學習,如此便能庶幾無過,日益進步。

身心的活動,深深影響著我們生活的苦樂、內心的淨染。如何正確認識和導正身心活動方向?「看心」的法門,可以作為吾人修正的參考。

第一、常內觀以定心。

第二、研經教以澄心。

第三、去貪瞋以淨心。

第四、明古訓以警心。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