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73 佛法與人生

提到佛教,總有人以為是迷信。其實,佛教是正信的宗教;佛法更與人間生活密不可分。佛陀是佛教的教主,他說:「若佛出世,若未出世,此法常住……」佛法不是由他創造,而是本來就存在於天地間;具有普遍性、必然性、永恆性、超越性、可證性。所以,認識佛法,就是認識人生的真理,可以圓滿我們的人生。從什麼地方能看出佛法與人生的關係呢?列舉四點說明:

第一、有布施的地方就有慈悲:有則寓言故事:在地獄,吃飯的筷子有三尺長,大家你爭我奪,饑餓不堪;在天堂,筷子同樣三尺長,不過,大家互相夾給對方吃,和樂融融。佛法教導布施,布施是分享,將自己的微笑和歡喜散播人間;布施是憐憫,看見眾生痛苦、貧乏,不惜施捨財富;布施也是成就,大家出錢出力,共成善事,利益大眾。只要有布施的地方,人間就有慈悲溫暖。

第二、有禪定的地方就有般若:我們每天都必須面對複雜的人事問題,以及各種境界的考驗,內心如果沒有自主的定力,容易心隨境遷,就不能明審是非;反之,心有定境,才能觀照問題,以清明的理路思考,妥善處理之。曾國藩先生曾云:「心若不靜,省身則不密,見理則不明。」《六祖壇經》云:「定是慧體,慧是定用。」唯有培養心中的禪定,在動盪的人世間,才能生出「以不變應萬變」的般若智慧。

第三、有持戒的地方就有道德:佛法強調持戒,特別是最基本的五戒:不殺、盜、淫、妄、酒(不吸毒)。很多人以為戒是束縛,其實,持戒是全民自由。我們看芬蘭、丹麥、新加坡等低犯罪率的國家,其國人民多守持五戒;我們再到監獄去看,被囚禁的人都是犯了五戒。法律原是為了維護社會的道德,但是真正的道德要發自我們內心,只有人人守持五戒,不侵犯他人,社會才有真正的道德。

第四、有佛心的地方就有幸福:什麼是佛心呢?心中的慈悲、平等、智慧、謙卑、明理等,諸多美好的特質,都是佛心的體現。我們這一顆心千變萬化,忽而上天、忽而下地。被貪、瞋、痴煩惱覆蓋時,生活就失去平衡;一念轉境,尋回清淨佛心時,又是「春城無處不飛花」,日日是好日。所以,我們以佛心來生活,事事不計較、不比較,隨遇而安;幸福,就在每一個當下了。

佛法與人生的關係密不可分,學佛者,不從日常生活近處用心,則離佛道遠矣。而不論信仰佛教與否,佛法都可以是我們立身處世的準則。更何況,它是引領我們邁向人生究竟圓滿的解脫之道,值得我們深入探討。「佛法與人生」的四點是:

第一、有布施的地方就有慈悲。

第二、有禪定的地方就有般若。

第三、有持戒的地方就有道德。

第四、有佛心的地方就有幸福。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