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312 去除無明

無明是指內在貪瞋痴的精神作用,它會障蔽我們的清淨本性,讓我們對世間事物不明白,而產生種種分別、計較、不安的煩惱。《雜阿含經》說:「貪欲永盡,瞋恚永盡,愚痴永盡,一切煩惱永盡。」去除一分無明,就能除去一分煩惱,要如何去除無明呢?有五種方法:

第一、以喜捨對治貪欲的洪流:「貪」是對五欲、名聲、財物等等無有饜足的精神作用。有云:「世間痴人為貪欲所役,為貪欲所縛,用現世不得脫諸畏,後世亦不得脫,以是故諸苦為欲。」經典也以洪流來比喻貪欲,可見它的過患和危險。只有常懷喜捨之心、淡泊之心,才能知足常樂,才能解除貪欲執著之苦。

第二、以諒解息滅瞋恨的火種:經典有喻,瞋心如火,燒得眾生熱惱不已,身心無法安頓;諒解則是給予包容、空間,是一種同體慈悲。藺相如諒解廉頗的心情,一再退讓,感得對方息去怒火而「負荊請罪」;老和尚諒解禪堂小偷的慈悲用心,讓禪堂的住眾放下瞋恚,也感動當事者「回頭是岸」。把身心安住在諒解上,事情會有轉圜餘地,世界也會更寬廣。

第三、以智慧照破愚痴的暗夜:愚痴的煩惱,使得我們心中閉塞,闇愚迷惑,不能下一適當判斷,也無法明瞭真相。佛教以「燈」比喻智慧,所謂「千年闇室,一燈即明」,七里禪師以一句「他謝過了」,讓小偷開啟內在的燈光,不再偷竊;馬祖道一質問一句「為什麼不射你自己」,點撥獵人放下弓箭,不再殺生。內心多一分智慧,愚痴無明就少一分。

第四、以謙虛剷除我慢的高山:所謂「我慢山高,法水不入」,一個人心生驕慢,與無明相應時,傲視一切,卻看不到自己的缺點。拿破崙的字典裡沒有「難」字,卻無法征服慢心,滑鐵盧一役,終致大勢已去;項羽雖「力拔山兮氣蓋世」,剛愎自恃的結果,最後也只能慨唱「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人在高位時,更應有謙虛胸懷。

第五、以信心撤離疑慮的屏障:《華嚴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信心是一種遠離懷疑之清淨心,能斷除疑慮的屏障。因為有信心,富樓那尊者不畏輸盧那國人民頑劣,發願弘法,教化眾生;因為有信心,玄奘大師「寧向西天一步死,不回東土一步生」,西行求法,為教為人。有了信心,就能不怕困難挫折;有了信心,就能走向光明大道。

去一分無明,證一分菩提,這就是「轉煩惱為菩提」。去除無明的方法有這五點:

第一、以喜捨對治貪欲的洪流。

第二、以諒解息滅瞋恨的火種。

第三、以智慧照破愚痴的暗夜。

第四、以謙虛剷除我慢的高山。

第五、以信心撤離疑慮的屏障。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