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70 面臨境界

佛教有一句話:「講時似悟,對境生迷。」意指道理懂很多,甚至滔滔不絕向人說教,當自己面臨境界的時候,卻被現象給迷惑顛倒了。面臨境界時,怎樣才不會迷呢?以下有四點意見:

第一、要臨事不苟:每個人每天遇到事情,大至世界、國家、社會局勢,小至生活瑣碎事,乃至身心苦樂問題,林林總總,不知凡幾。事多且繁,卻不可敷衍,尤其事情來了,更不能推卸責任,你能直下承當,一絲不苟,誠意面對,必能處理化解。

第二、要臨戰不怯:唐朝郭子儀因平定安史之亂有功,被封為大元帥。有一次,回紇吐蕃十萬大兵來侵,郭子儀認為己軍勢單力弱,難以致勝,於是放下刀槍,脫下頭盔、護身衣,只與少數輕騎隨從,進入回紇軍中談判。由於他的自信、勇敢,令對方首領大為佩服,因而制定誓約,退兵而去。這種臨戰不怯氣度,終於化險為夷。

第三、要臨危不亂:人生如戰場,就是經營日常生活,許多的境界,也都像在戰場一樣,必須要靠勇敢、冷靜,才能不怕挫折,接受挑戰。所謂敵人,不一定在別處,不一定是他人,佛法有云「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舉心動念間,都是人生的危險。因此面臨危難時,要冷靜思考,不可自亂陣腳。

第四、要臨難不懼:經典說眾生有五種畏懼:不活畏,所以生活不安,常積資財;惡名畏,所以害怕他人譏謗,自己名譽受損;死亡畏,畏懼生命即將失去;惡道畏,害怕自己墮入地獄、餓鬼等惡趣;人眾威德畏,是沒有信心,或自信不夠而害怕出現在大眾之前。人生在世,遇到困境災難,大都不離這五種畏懼。發生時,能知禍福窮通,唯人自招,就不會怨天尤人;能知前因後果,事出有因,就能臨難不懼,轉危為安。

所謂「對境練心,對人練性」,世間逆緣,是吾人向上之階,世路風霜,為吾人練心之境,世情冷暖,成吾人忍性之德,世事顛倒,作吾人修行之資。這四點可以作為吾人對境練心的修鍊。

第一、要臨事不苟。

第二、要臨戰不怯。

第三、要臨危不亂。

第四、要臨難不懼。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