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91 原典、註釋

原典

一相無相分第九*1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2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不入色聲香味觸法,是名須陀洹。」

「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3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來』,而實無往來,是名斯陀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那含*4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為『不來』,而實無不來,是故名阿那含。」

「須菩提!於意云何,阿羅漢*5能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6』不?」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世尊!若阿羅漢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世尊!佛說我得無諍三昧*7,人中最為第一,是第一離欲阿羅漢*8。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世尊則不說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者,以須菩提實無所行,而名須菩提是樂阿蘭那行。」

註釋

*1本文敘述佛陀藉聲聞四果為喻,破除有惑可斷、有果可證的妄念。所謂「般若實相」,乃非有相非無相,離一切相,泯絕有證果的我相、有能證的果位相,此方是為實相。

*2須陀洹:意譯「入流」,乃聲聞四果中之初果。有三種義:a.入流:謂初入聖流。b.逆流:謂逆生死之暴流。c.預流:謂得預聖人之流。此位須斷盡三界八十八使見惑,當未斷盡時稱為「向」,已斷盡方名為「果」。

*3斯陀含:意譯「一往來」,又名「薄淫怒痴」,乃聲聞第二果,其尚須於欲界的天上人間受生一次。此位除了斷盡三界見惑外,須更斷欲界九品思惑之前六品。當斷一至五品時,皆名為「向」,已斷盡第六品方為「果」。

*4阿那含:意譯「不來」,或「不還」,是聲聞第三果。此位斷盡三界見惑及欲界九品思惑,因此與欲界再無因緣,因此不再來欲界受生,而住於色界四禪的「五淨居天」。當斷第七、八品思惑時皆為「向」,已斷盡第九品為「果」。

*5阿羅漢:意譯「無學」,是聲聞第四果。此位已斷盡三界一切煩惱,究竟真理無得再學。含有三義:a.殺賊:殺盡煩惱賊。b.應供:智德圓滿,堪受人天供養。c.無生:謂永入涅槃,不再受後有。此位須斷盡三界一切見思惑,當未斷盡時為「向」,已斷盡則為「果」,具六神通,入無學位,所作已辦,不受後有。

*6阿羅漢道:前三果都叫作「果」,為什麼阿羅漢卻稱作「道」?因為初至三果的聲聞還是有學位,尚須進趣修學,還未達到最高境界,因此以其道力所證得之「果」為名。而無學位的第四果阿羅漢,已證得般若、無為的真理,他已與「覺道」、「佛道」相近了,所以不用「果」來說,而稱之為「道」。

*7無諍三昧:無諍,音譯阿蘭那。諍,即諍論,為煩惱的異名。無諍,則止息煩惱。三昧,乃梵語音譯,漢譯「正定」,就是入禪定之意。「無諍三昧」,就是無我人、彼此、高下、聖凡之分,一相平等。連真空亦無住,若有住者,即有對待,便生諍論,長繫生死矣。

*8第一離欲阿羅漢:此專指須菩提尊者,因為須菩提是發願修「無諍三昧」的阿羅漢,為人中第一,亦為羅漢中第一,故稱第一離欲阿羅漢。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