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86 從大專學生熱烈研讀佛書說起

佛教不重視青年,青年不了解佛教,這是過去佛教與青年、青年與佛教兩重關係上,所存在的一種不合理,也是不應有的現象,所幸,時至今日,這種令人遺憾的現象,已經不復存在了。

由於近年來佛教中負有弘法責任的大德法師和居士們,在體察到佛教需要青年的這一事實的重要性後,業已運用種種方便把佛教介紹給了青年,而那些純潔無邪的青年,也熱切的渴慕著佛法,我們只要一看各地念佛會及佛教道場中,那些男女青年們紛紛地皈依到佛陀的座下,以及那些佛教青年們對弘傳佛法所發揮的那股如火如荼的熱情與精神,就可以證明此一事實的真實性!不過,那是社會青年的一方,至於學校青年,尤其是大專學生,直接參加到這個新佛教行列裡來的還不太多,為此,有識之士莫不以如何把佛教介紹給大專學生,讓他們也能泳浴在佛法大海中為急務,這一個偉大的理想,現在也已經有了初步的嘗試,並且得了相當的成功。

這一件功德的成就,周子慎居士的貢獻最大,因為自從他在去年(一九五八)十二月間把《佛說八大人覺經略註》(我國現駐越南領事廖德珍居士註),大量印贈給各大專學生研讀以來,已經普遍引起了各大專學生對佛書的研讀興趣,並且紛紛地發表研讀心得報告,到目前為止,已於各佛教刊物發表心得報告文章的計有:臺灣大學哲學系張尚德君,師範大學國文系的吳怡君及林東山君,法商學院地政系的許仁舉君,淡江文理系的許信傑君,東海大學(按此為基督教會學校)經濟系王驥君,農學院農化系歐陽鵬君,師範大學史地系蔡炳枝君,臺灣大學醫學院藥學系的范進福君及張泰隆君等二十餘人之多,這二十餘位發表心得的同學,所選讀的科系固然不同,他們原有的宗教信仰各有異(例如張尚德君本來原是信上帝教的),但是他們在研讀了佛書以後,得到的解悟幾乎是完全一樣的,他們一致的認為佛教是合乎科學有崇高哲理的宗教,他們並一致的呵斥那些誤認佛教為消極、迷信、厭世的人們的不智,他大聲疾呼的希望國人乃至世界學者們趕快來研究佛學,弘揚佛理,用佛法來挽救世界人類的苦難!

由於以上這一事實的展開,除了加強了弘法者的信心和鼓舞了整個佛教信徒的情緒外,更使我們獲得了如下的幾點認識和感觸:

第一、過去的弘法者們差不多都認為對青年傳教是困難的,從以上這些事例看來,這一疑慮已經不復存在了,相反地還使我們體認到對青年傳教甚至比中老年人傳教還要容易!因為青年人到底是最富有追求真理的熱忱的,也是理智重於感情的,只要是真理,他們總是會接受的。

第二、過去的弘法者們有時或認為對青年傳教沒有多大的意義,由於社會青年乃至大專學生的熱愛佛教和勤懇研讀佛書,也根本否定了那種不正確的想法,並且更令人體認到唯有對青年傳教,才會使佛教光大,慧日重輝!因為唯有青年人才是富有研究發揚的精神,佛法的妙義,在今天是更加需要青年來研究和發揚的。

第三、過去的弘法者們幾乎一致的認為佛經太深,不容易被青年人所接受,根據各大專學生在研讀了《佛說八大人覺經》後紛紛發表心得報告這一現象來看,這一重顧慮似乎也是多餘的,因為在那些心得報告的文字當中,每一位同學差不多都已經能夠把握住了經義中心,有甚至還發揮出了非常寶貴的理論和意見。

根據以上幾點認識,我們更願意提出兩點希望:

第一、我們希望從事弘法工作的諸方大德們,今後要把青年作為弘法對象的第一目標,多多把佛法真理向青年傳播,因為無論是延續佛陀慧命,發揚中華文化,乃至改良社會風氣等任一方面來說,這都是非常重要的,今天佛教法運的不振,中華文化的衰微,社會風氣的敗壞等,都是由於過去的弘法者們沒有重視青年的緣故,假如我們能使青年對佛法建立起相當的了解和信仰,那麼對以上這些問題,將不難迎刃而解。

第二、我們希望青年朋友尤其是學校青年能夠跟我們合作,努力研讀佛經,用佛法的真理來啟發我們的智慧,培養我們的德性和人格,共同為發揚佛法勝義,搶救迷途眾生,復興中華文化,建立新的真善美的社會風氣,安定人心淨化人心而努力!

一九五九年四月刊於《今日佛教》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