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96 中泰佛教辯論會

這次辯論大會是由泰國方面邀請召開的,時間是一九六三年七月四日下午七時,地點就是在中華佛學研究社。

當兩方參加辯論者,齊集會議場之後,雙方總共有數百人參加舌戰。我們按序入席坐定之後,就展開辯論。泰國方面發言的有著名的難陀論師、攝坤論師(女)、朱拉隆功大學兩位副校長,另外還有幾位佛教學者;而我們一方,發言的有白聖法師、我、朱斐居士;譯語的有陳慕禪居士和陳明德教授二人。

在開始時,難陀論師以主人身分首先發言,表示一樣東西,從四方角度去看,會看出各個不同來,所以中泰兩個佛教,有大乘小乘之分,其實都是一個佛法,今天的辯論會,就是雙方交換佛法的意見。接著白聖法師也說了一些客氣話,彼此就展開辯論。你問我一個名詞,我要解釋半天;我問你某一方面的義理,你也要說明好久。因此,我覺得短短兩小時內,辯論佛學名詞及義理,實在枯燥而沒有意義。像這樣沒有規則的辯論下去,勢必辯不出什麼結論來。

因此,當我第一次發言時,便提出三大問題,作為這次討論的軸心。因為在我覺得,我們是來泰國作友誼訪問的,對佛教我們可以討論,而不必辯論。因為佛教走到天下任何角落,其根本義理絕不會南轅北轍。大乘、小乘,可以說只是引人入門的不同名詞,以便觀機逗教。如果能一心苦修,你從小乘入門也不是邪道,假如你一定執持大乘之外,所有的佛教都是「自了」,試看泰國的佛教,也不見得遜色於中國的「大乘佛教」!

我提出的三大討論要點是:

第一、今天的佛教在「團結」:團結的對象不分大小乘、南北傳、各宗派、僧和俗。

第二、今天的佛教在「統一」:現在佛曆未統一,佛誕未統一,服飾未統一,儀式未統一,制度未統一,這一些都急待統一。

第三、今天的佛教在「動員」:要動員研究佛學,要動員淨持戒律,要動員展開社會事業,要動員發展佛教教育,要動員展開世界性的弘法活動。

歸納起來,佛教除這三大議題,值得吾人辯論、研究、改進外,至於南北傳,大小乘,都是不諍之議。因為所有的佛學理論,都以佛說的經文為題而發展的,枝節問題乃在做法的徹底不徹底,做得夠不夠,如果我們真能遵行佛陀遺教,人人不作獅子身上蟲,相信佛教必可迅速為世界各地人民所接受。

而其中最重心的問題,便是團結、統一、動員,如果捨去內部的團結、統一、動員,一味高談學術研究,除增法執以外,實在並無什麼可得。

現在西方的天主教大公會議,已決議容納基督教的觀念,並決定邀請他們參與議事。這是天主教(舊教)與耶穌教(新教)團結的先聲。而我們佛教為何如此分彼此、鬧意氣呢?說來真是令人為佛教前途而痛心啊!

我非常沉痛的說出對今天佛教問題的這三點意見,當我發言之後,泰方的難陀論師表情非常激動,他馬上要過麥克風,沉重地說道:「今天在中泰雙方討論佛學的會場上,想不到中國有這位青年比丘,有這樣高瞻遠矚的眼光,與卓越的遠見,令人非常敬佩,我謹向你致最虔誠的敬禮!這真是智者發言,一鳴驚人,使我們萬分欽佩!……」

難陀論師這一番話,把原先會議上籠罩的火藥味氣氛,憑空化解了。事實上,只要是佛教,不分南北傳;只要是佛法,不分大小乘。以愚人摸象的方式來一味爭辯自己的義理,是完全浪費時間與精力。除有損感情,增加人我之見外,別無其他所得。難陀論師不愧為一位哲人,他一經溝通思想,馬上接受我的建議,使我也十分感動。

這場論戰的過程,結果化為十分融洽的去研究議題了。

研究的結論,佛教確實需要「團結、統一、動員」,不能分歧、散漫、保守。

最後,由朱斐居士以了脫生死的法門發表論點,與泰方研究。由於泰國的佛教界,只重戒律(尤其重視過午不食戒)、誦經、以佛學作學術研究,在了脫生死的問題上,除開「四念處」的修持觀念,實在無法舉出一種具體的修持法。何況泰國佛教寺院多數均欠缺修持的行者,他們只重供養,而忽略修持。

在泰方的發言人對了脫生死的答覆實在沒有具體的內容,在泰國以及整個南方佛教,大部分以為只要信佛,便可接近佛道,這未免太簡單了。

雖然南方佛教中當然也有修持的高僧大德,但是這種人真是如鳳毛麟角!

辯論會圓滿時,大家起立鼓掌。一場平靜、安詳的會議,於焉結束,真是皆大歡喜!

最後,我要一提的,參加辯論的三位著名的論師,他們都是泰國佛教學術界的重鎮!

一九六四年五月十一日刊於《覺世》旬刊第二版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