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41 看到兩岸融和的契機

兩岸關係說來實在是中國歷史上一段奇特的因緣,隔閡了六十年之後,說疏離其實又不太疏離;說親近嘛似乎又還有一點距離。不疏離的是同文同種;有距離的是雙方在政治上還有許多歧見。儘管從二〇〇八年之後,兩岸在經貿文化交流上大跨步的邁進,但是涉及到主權的問題時,就會碰到絆腳石,舉步維艱。在這樣的情況下,兩岸民間的互動就成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自政府開放大陸觀光客來台,尤其是開放自由行以後,兩岸民間就成了雙向的往來,這對於促進彼此的了解非常有幫助。六十年的隔閡,兩岸人民儘管感覺還很親,但還是有生活習慣上、思想觀念上的差異,這些差異必須透過一段較長時間的互動才有可能消解。很可喜的,我們在《旺報》的「兩岸徵文」中,看到很多兩岸人民往來的故事,也看到了兩岸間融和的契機。

以我個人來說,我雖然是個出家人,但我的經歷和大陸上隨著國民政府遷台的老兵們並無二致,他們都是響應「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軍」的號召從軍的,而我從小在宜興的大覺寺出家,一九四九年南京淪陷了,有同道朋友號召到台灣,跟師父稟報之後,我就到台灣來了。初到台灣時很辛苦,慢慢的一邊學習一邊弘法,建立了人間佛教的信念。

兩岸經過多年的隔閡,等到開放之後我回到宜興的祖庭去看,也遊覽了許多名山古寺,才驚覺到佛法在大陸沒有了昔日的榮光,現在我感到有一些責任,必須和大陸的大德、法師們親近,把佛法帶回到大陸去。但是我也明白,很多事情無法一步登天,必須慢慢來。所以我現在從文教工作上著手,就像在台灣一樣,我辦學校、辦報紙、參與社會公益,天長日久才有一點點的成績。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相信假以時日,佛法可以在大陸重新弘揚。

跟我推廣人間佛教的理想一樣,《旺報》舉辦的兩岸徵文活動也是一點一滴積累的功夫。從文章中可以發現,兩岸人民對彼此的了解,已經從硬體轉向軟體,大陸民眾對台灣的制度和人文風習感到好奇與羨慕,譬如他們很喜歡看台灣的政治談話性節目,因為呼吸到自由的空氣;他們覺得垃圾分類、垃圾不落地很環保;他們在台灣掉了相機、掉了手機,很快就找到了。這是國民素質的表現,慢慢互相影響之下,差距就會縮小。

台灣人對大陸也慢慢的改觀了,有了一點認識。過去對他們的印象總是覺得很窮、很落後,但是大陸最近幾年經濟的發展,人民富裕起來了,都市也建設起來了。很多人深入大陸的二、三線城市,深刻體會到大陸「中部發展、西部大開發」的情況,不僅消費能力高,服務品質也慢慢提升了。

從中國歷史看,曾經經歷過三次大的政治分裂,卻促成文化的大融和。第一次是春秋戰國時代,雖然七雄割據、各霸一方,但是最後發展出秦漢文明;第二次是魏晉南北朝的分裂,卻促成大唐文明;從清末民初到現在兩岸逐漸統合,是第三次大融和,我們期待一個新的文明盛世,當然這個盛世會是融和兩岸文化精髓。

現代是個多元開放的社會,民間的力量才是主導兩岸未來發展的主流。最近大家都談到兩篇影響力很大的文章,這兩篇文章反映了大陸人民對台灣普遍的觀感。一篇是大陸年輕作家韓寒所寫〈太平洋的風〉,另外則是由《新周刊》製作的專題提到「台灣最美麗可觀的風景是人」,從這裡可以看出來,台灣這六十年來最大的成就,就是建立對於人的根本價值的尊重。

《旺報》的兩岸徵文裡頭忠實的呈現了兩岸人民之間互相批評、互相檢討、互相讚美、互相學習,這個平台是非常難得的,就像滴水穿石,兩岸的隔閡終有一天會彌合。

二○一二年十二月十四日刊於《人間福報》人間百年筆陣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