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69 急需發揚佛教文化

談到文化,全世界只有西方文化與東方文化的區分。西方文化,由希臘、羅馬與希伯來三種文化的匯合而組成;東方文化,則由中國儒家文化和印度佛教文化而產生。現在西方文化的代表,當然是以科學文化為重點,所以自十九世紀科學發達以來,西方人的思想,雖然有其獨特的部分,但其末流之弊,不免視金錢優於道德,功利重於人格,重視權利競爭,功利分配,故有殖民地的主義領導於前,促成希特勒發動第二次大戰,破壞人類和平的禍源。現在的布爾維克主義,其手段更較以往的帝國主義毒辣,它不僅是摧殘人類的文化,而且在徹底的消滅人性。布爾維克主義之所以如此毒辣,就是受了科學文化的鼓勵,所以西方科學文化完全建立在人與物的關係上,其結果,把人性變為物性,人類成為物質的奴役,受物質的桎梏,甚至把人視為與物一樣;這就是科學文化造成了今日世界的危機!

東方文化的特色,以精神文化為代表。尤以儒家的文化,是發展人的本有性能,從家庭到社會,皆以仁義道德為立身處世的根本。所以儒家的文化,完全建立在人與人的關係上,以四維八德的精神,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大道。故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我國少數先覺之士,即提倡恢復我國固有之道德文化的運動,以圖抵抗西方科學文化的侵襲;但以多數人只知道翹首西望,而幾乎遺忘了自己是東方人,故不惜身價高呼禮義道德是人類的枷鎖,為共產唯物主義鋪路,良可悲嘆!

至於佛教文化,比儒家文化的範圍更為廣博,因為儒家的文化思想只限於人的本位;而佛教文化,是以慈悲、平等的真理化導六道一切的眾生。因此,佛教的本質思想,是既不偏於物質,也不偏於精神。故佛教文化的思想範圍,不但建立在人與人的關係上,而且擴建人與一切眾生的關係上。是以佛教文化主張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語,以發展人類的道德,擴而大之,且以放生、布施、愛語、利行、同事的行門來解決人類的痛苦與生活的懸殊。所以我們想補救西方科學文化的偏差,拯救人類的危機,那只有發揚佛教文化了。因為佛教文化的本質,是以無我、大悲,自利、利他為前題,故欲謀世界永遠和平,必須要化除自我的民族思想,與狹隘的個人主義,要以佛教的六道平等思想和慈悲救世主義來自處與處人,則世界大同,天下一家的人間淨土理想,方能實現。

我們佛教徒既然擁有這樣可以救世的佛教文化資產,就應該精誠團結的把它發揚光大,以期達到永遠世界和平,消弭人類殘殺的危機!今日世界上之所以還有一部份人擁護和平的原因,可以說即是由於佛教文化思想的感召;但是多數的人還是以爭奪為能事,推其原因,就是佛教文化的力量,尚未能普及社會人心,假若佛教文化深入了社會人心,則世界就永遠和平了。我國自五四運動,打倒孔家店,視宗教為迷信以來,一般人對自己固有的道德文化,根本失去信心,這是一種極危險的現象。所以我們要發揚佛教文化來導正社會人心,挽救國家民族。人類世界一切的戰爭,都導源於人類自私自利的貪欲;若欲免除人類的戰爭,只有發揚大乘佛教捨己為人的道義文化,培養人類救苦救難的悲願,發揮人類慈悲忍辱的精神,完成人類互敬互愛的美德。這些文化工作,我們的祖宗已經做得很多了,現在到了我們這一代,當然還是要繼續不斷的做下去。不但如此,更要創造與時代並進的佛教新文化;因為現在時代不同了,人類的觀念也改變了,而我們也應該革除一切不合時代的陋習,廢除一切神教的迷信色彩,依據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的真理,建立適應社會所需要的新佛教文化。同時我們要放棄個人的榮譽,捨去個人的利養,獻身為佛教為民族而奮鬥。

一九五九年二月刊於《今日佛教》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