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321 【回響】星雲奇蹟── 佛光山人間佛教的興起

高希均

一位十二歲的揚州和尚,二十三歲從大陸到台灣,沒有親人,不諳台語,孤苦無援;還被誣陷為匪諜入獄二十三天;但腦無雜念,心無二用,投下了六十年的心血,開創了一個無限的人間佛教世界。

這位法名「悟徹」的出家人,就是現在大家尊稱的星雲大師。

在台灣,在大陸,在其他華僑地區,以及世界各地(從日內瓦、東京、到雪梨),人間佛教、佛光山、星雲大師已變成了「台灣之光」。

他的一生:改革了佛教,改善了人心,改變了世界。

這是「台灣奇蹟」的一部分,這是台灣「寧靜革命」的一部分,這是在慶祝開國百年中一位值得尊敬的人物。

一、「奇蹟」起因於一念

六十年來的台灣社會,已經從貧窮變成小康,從閉塞變成開放,從威權變成多元,人才與言論早已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在宗教界,能結合佛教思想與人生幸福,再加以多方面實踐與全球性推廣的領袖,當推佛光山星雲大師。

對大多數人來說,他們並不清楚佛光山的信徒到底有幾百萬?每年在世界各地佛法的宣揚有幾百場?遍布世界各地的道場有多少個?組織的讀書會有幾千個?出版的佛學專著有幾百種?但很多人都能體會到佛光山無遠弗屆的影響力。

我的觀察是,這些在海內外的成就以及對台灣社會的貢獻,起因於一個念頭:推動人間佛教。年輕的星雲,從宜蘭做起。他所嚮往的就是:「佛說的、人要的、淨化的、善美的;凡是有助於幸福人生增進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不懂精深佛理的人,也都能懂這樣平易近人的解釋。

人間佛教的提倡,是透過各種直接與間接方式、宗教與非宗教活動走進人群、走進社會、走進生活以及走向國際時,追隨的人──信徒以及非信徒──都被這些信念與行為所感動: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他又深知人生離不開金錢、愛情、名位、權力,因此又不斷提倡「要過合理的經濟生活、正義的政治生活、服務的社會生活、藝術的道德生活、尊重的倫理生活、淨化的感情生活」。

他自己則從不間斷著述立論、興學育才、講經說法、推廣實踐,六十年如一日。他的辛苦沒有白費;他的成就難以細述,在文教領域:

・一九六七年創建佛光山,啟動「人間佛教」弘法之路。

・創辦了十六所佛教學院,二十二所美術館。

・在美、台、澳洲創辦了四所大學,二十六所圖書館。

・在台灣另有八所社區大學,在世界各地有五十所中華學校。

・重編藏經,翻譯白話經典。

・成立出版社、圖書館、電台、人間衛視、《人間福報》等。

・海外已有兩百多個別分院與道場。

・個人獲得的榮譽(如榮譽博士、勳章、獎狀等)更逾百位數,包括最近中山大學(高雄)、香港大學致贈的榮譽博士。

在一般人(包括我自己)的內心深處總想了解星雲大師:

・如何以其智慧,把深奧的佛理變成人人可以親近的道理?

・如何以其毅力,再把這些道理變成具體的示範?

・又如何會有這樣的才能,把龐大的組織管理得井然有序?

・又如何會有這樣的胸懷,在五十八歲就交棒,完成佛光山的世代交替?又如何在交棒之後,再在海外另創出一片更寬闊的佛教天空?

・最後,又如何以其願力、因緣、德行,總能「無中生有」,把佛教從一角、一地、一國而輻射到全球?

二、開創「佛光事業」

自己讀經濟,用我們的言語來探討:星雲大師是用什麼「經營策略」,以及什麼「商業模式」,創造了遍及海內外的「佛光事業」?

相識二十年來,一直在思索他的領導模式與管理哲學。他如何能「無中生有」、「一有即無」?他或許會說「我不懂管理,只懂人心」、「我不會命令,只會慈悲」、「我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我相信:捨才有得」、「我相信:有佛法就有辦法」。

二〇〇五出版的《藍海策略》與《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終於提供了關鍵性的解答。「藍海」不是政治符號,是一種機會無限的隱喻。《藍海策略》一書的二位西方學者指出:企業(或任何組織)不可能永遠保持卓越,要打破這個宿命就是要脫離「血腥競爭的紅色海洋」,去追求一個完全嶄新的想像空間與發展方向。它不再堅守一個固定的市場,更不能對舊產業緊抱不放;而是勇敢地另建舞台,另尋市場,另找活水,就會在新發現的藍海中揚帆前進。當我們看到任何一個組織(從政黨到企業)不另找活水時,就會一個一個地在一池死水中衰退,終至消失。

開創藍海,要有四項策略:

1.「消除」哪些習以為常的因素?

2.「減少」哪些不必要的因素?

3.「提升」哪些因素?

4.「創造」市場上尚未提供的因素?

1.與2.在節省成本,以擴大需要;3.與4.在創造「差異化」與「新價值」,以開拓市場。

令人驚訝的是:這個近年來橫掃企業界的藍海理論,早已在佛光山與他的弟子身體力行下默默地推動:

・他們一直在努力開創佛教的「新市場」;

・與其他宗教常相往來,使「競爭」變得不對立;

・創造出信徒及社會的新需求,保持活力;

・以新的事業與願景,維持信徒的熱情及社會的信賴;

・不斷提升內部人才的培育與外語能力,並且加強內部作業系統;

・更以不同的說法語言、弘法方式、為教願心、證悟目標來傳播人間佛教。

這樣的用心、做法、效果,不僅符合藍海策略,更超越了藍海策略。因此滿義法師所寫的《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即是人間藍海的中文版、宗教版;更正確地說,星雲大師是人間藍海的領航者,比之英文著作已經先啟航了半個世紀。

我們要分辨的是:企業所追求的藍海是企業利潤、個人財富與產業版圖;人間佛教所追求的藍海是現世淨土、人間美滿、慈悲寬容。

三、「星雲模式」的提出

我們還應當進一步引用滿義法師對「星雲模式」的詮釋。

在知識經濟時代的企業運作中,模式(model)的對錯,決定公司盈虧。我們常聽到高科技企業界的主持人興奮的說:「本公司已經找到可以盈利的新商業模式(new business model)。」或者聽到另一種藉口:「公司之所以虧本,就是選錯了商業模式。」因此,「模式」就是指決定運作成敗的一套方法、一個過程、一種組織、一種判斷。

作者滿義法師非常用心地根據大師這麼多年來的言行及著述,探討了人間佛教特有的做法與推展的特色。作者把這些做法與特色歸納為四個項目,然後旁徵博引的陳述「星雲模式」在於:

1.說法的語言不同。

2.弘化的方式不同。

3.為教的願心不同。

4.證悟的目標不同。

在每一個大項目下,又以清晰的文字與實例來闡釋。在引證「說法的語言不同」時,作者指出星雲大師:

・詮釋佛法的語言很人性化,沒有教條、沒有形而上的談玄說妙,也不標榜神通靈異。

・說法善於舉喻說譬,他常利用故事、公案,藉以詮釋深奧的道理,令人心開意解,繼而對佛教生起信心。

・說法理路清晰,前後有連貫性,簡潔扼要,不會離題漫談,也沒贅語。

・說法機智幽默,常常信手拈來,一句話就能回答一個難解的問題。

・言行一致、言而有信,且一生信守承諾,所開示的佛法都是自己躬親實踐過,所以說來令人信服。

・講話圓融,客觀中肯,而且面面俱到,總能令舉座皆大歡喜。

・為人慈悲厚道,從小就學習「口邊留德」,從不輕易批評、責怪別人,說話總是給人留有餘地;他體諒、溫厚的性格,總是令人如沐春風,凡是與之接觸過的人,無不歡喜親近,並且被他的誠意感動。

在「弘化的方式不同」之下,作者又指出:

・提出「用新事業增廣淨財」的理念,將信仰與事業結合,使信仰佛教的人口逐漸「年輕化」、「知識化」,大大改變過去一般人對佛教的觀感。

・首開興辦活動之風氣,透過「多元」活動的舉辦,不但帶動朝野各種社團活動的蓬勃發展,尤其藉助活動,發揮「寓傳教於活動」的弘法功能,讓佛教走向社會,帶動社會善良風氣,甚至走向國際,如最近提倡的佛光女子籃球國際比賽。

・對於傳統佛教的陋習勇於改革,能夠擺脫守舊而不斷創新、發展。

這裡引述的「不同」即是「特色」。「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就擁有這三十二項「特色」,突出於海內外的信眾及民眾的心目中。

從我們研究經濟及管理的觀點來看,「星雲模式」之所以在國內及國際市場有高度競爭力,不僅在於「差異化」(有三十二項不同),也在於其能滿足顧客(此處是指信眾)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這位領導人擁有四項才能:過人的說服力、堅強的執行力、群眾的擴散力、旺盛的生命力。

他回顧自己當年的承諾:「我是出家人,我要把和尚做好。」即使以最嚴的標準責己,也應當給自己一個「很滿意」的分數。

四、「軟實力」無處不在

提倡「軟實力」(Soft Power)的哈佛學者奈伊教授(Joseph Nye)剛於去年十二月訪問過台灣。近幾年來我不斷在鼓吹「軟實力」的理念。印證人間佛教的興起,正證明了「軟實力」的實力。

「軟實力」是指一種吸引力,能使別人(別國)願意來稱讚、學習、仿效。一個社會擁有的文明、開放、平等、法治、宗教、藝術等等都是軟實力的例子。

「人間佛教」的吸引力呈顯在文字上與活動上:它可以是一種靜態的或動態的、個人的或團體的、國內的或國際的,它也可以是「同中存異」或「異中求同」。所有這些吸引力又可歸納為一種:

1.奉獻的行為。

2.行善的服務。

3.慈愛的感染。

佛光山的體系則是源頭,它是一個:

4.具有效率的組織。

5.擁有推動的機制。

6.積極助人的團體。

最後,在信眾及民眾之間,

7.凝聚成一股「向上的力量」。

8.產生了「參與的嚮往」。

星雲大師說過的這些話,都給「軟實力」做了貼切的示範:

・「不怕吃虧,吃虧就是占便宜。」

・「給人利用,才有價值。」

・「天下長輩都是我的父母,天下晚輩都是我的子女,天下人都是我的自家人。」

・「你對我錯、你大我小、你有我無、你樂我苦。」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給人就給己,佛光山就是從『給』裡成就出來的。」

・「我跟別人結緣,沒有別的本領,只有用感動、用佛法、用真誠的心。」

・「大眾第一,自己第二;信徒第一,自己第二。」

五、緣分

二十年來對我影響深遠的一位長輩就是星雲大師。

我不是佛教徒,也不諳高深的佛理,但常能從他倡導的平易近人的人間佛教中,獲取很多啟示。即以辦教育而言,我一生教書,能教出多少學生?他所創辦的大學,如佛光大學、南華大學及美國的西來大學,一年就培養出幾千位大學生與研究生。

《遠見雜誌》促成了我們相識的因緣。那是一九八九年三月,大師第一次從大陸訪問回來,我們邀請到了他在台北做一次公開演講,相信這也是在當時的台灣社會,公開「談大陸行」的第一次演講。

二〇〇六年三月曾有機緣隨大師赴長沙有千年歷史的嶽麓書院聆聽他的演講。正碰上春雨的長沙,數百位聽眾在這個充滿史蹟的書院的露天中庭穿著雨衣,專心地聆聽他的講話,這真是從未見過的感動場面。

然後嶽麓書院的朱漢民院長請我做十五分鐘的講話,其中有一段話我是在細雨中這樣向聽眾說的:

「隨著國際佛光會的散布全球,隨著中國社會的逐步開放,星雲大師還有更多的人間佛教事業要做,更長的人間佛教道路要走。

近年來,大師多次受邀訪問大陸,他對中國大陸的愛心,已經播下了友誼的種子,遲早必然會對海峽兩岸有所貢獻,發揮對社會人心淨化的功能。

此刻如果他誕生的土地需要他來協助建立一個和諧社會,我們相信他一定會樂於貢獻出他的心力。」

二〇〇五年後大師再回到宜興復興祖庭,重建大覺寺,並在揚州設立鑑真圖書館及「揚州講壇」,大陸各地設立四十餘所「佛光希望學校」,二十餘所佛光醫院;也在非洲塞內加爾、巴西、印度、菲律賓等地設立育幼院及技能訓練班。

他自喻為地球人,跨越宗教、人種、地域。他自己與天主教、回教等領袖或會談、或交流、或共同推動世界和平、人類博愛。近年來常與單國璽樞機主教對話。

從他的高度與視野來看這世間的一切──他的四句話是送給天下人最好的禮物:

  人生最大的毛病是自私,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無知,

  人生最大的勇氣是認錯,

  人生最大的本錢是尊嚴。

在佛光山的大會客廳中掛有三幅字:「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當重要政治人物看到這「三好」時,內心想必會有一番觸動。他近年也在各處推廣「行三好,救台灣」。

大師要以「三好」為核心,進而構建「三和」:「人民和睦」、「兩岸和平」與「人類和諧」,形成台灣、大陸與世界的「共和」。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的興建是星雲大師晚年深藏內心與願望的實現。它一面供奉佛牙舍利,供世人瞻仰;另一面眾人可以學習佛陀的慈悲智慧,創造更真、更善、更美的和諧社會。

此一建館工程占地一百公頃,自二〇〇三年開始,將於紀念民國百年的二〇一一年竣工。佛陀紀念館是一座融和古今與中外、傳統與現代的建築。在佛光山巔,它將閃耀著人類文化與佛教智慧的光芒。

出身貧寒的他,從未學習過寫字。近年因視力模糊,一沾墨就一筆揮就,被稱為「一筆字」。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王文章有這樣的形容「一筆字」:大師的字超越了俗世「規矩」和「方法」,但卻氣韵流暢;有一種鮮活的靈動之美和深刻的禪意。「一筆字」的書法,近幾年來已在台北、北京、南京等各美術館展出。大師說:「不要看我的字,請看我的心,我有一點慈悲心及一顆中國心。」他又於二〇〇九年設立「星雲真善美新聞貢獻獎」,肯定在新聞傳播領域,對華人社會有重大貢獻的新聞專業人士;他們堅持理想,建立典範,並發揮社會公器責任。此一貢獻獎已頒發二次,得獎地區除了台灣,已擴及大陸、香港、星、馬。得獎者包括了典範人物獎成舍我、王惕吾、余紀忠;終身成就獎張作錦及教育貢獻獎與傳播貢獻獎等獎項。

二十世紀大經濟學家熊彼德在一九五〇年去世前,他曾經對彼得・杜拉克父子講過這麼一段話:「人們若只曉得我寫了幾部著作及發明一些理論,我認為是不夠的。如果沒有改變人們的生活,你就不能說改變了世界。」

大師六十年來在自己的著述及實踐中,所提倡的「人間佛教」已經改變了人們的生活,也已經改變了這個世界;像一場「寧靜革命」,已在海內外和平的崛起。

文史學者余秋雨先生第一次見到大師,就有這樣的印象:「大師形象大、格局大、氣魄大、心胸大、理想大。」愈與他有機會親近的人,愈會有這種「大」的體會。

我們不能把他的成就,歸於機運;不能把他的「事業」,只認為是宗教;更不能把他的影響,局限於台灣。星雲大師的貢獻實在已經跨越宗教,超越台灣,飛越時空。

面對外界對他的各種讚譽,他總是淡淡地說:「我只是一個平凡的出家人,我來世還要做和尚,因為我做得不夠好。」

這真是台灣「經濟奇蹟」之外的另一個「星雲奇蹟」。

二○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於台北

二○一一年一月十二日修訂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