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65 星雲大師與佛光山

‧陸震廷 資深媒體人



星雲大師在過去二十年來對建設佛光山及其所屬國內外佛教道場的輝煌成就,以及他對推行佛教文化工作的突出表現,和提倡「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使我國佛教面貌一新,進入了新境界;這些不平凡的貢獻,贏得全國朝野的讚佩、肯定。

抑有進者,去年星雲大師為了建立佛教界以制度代替領導,使佛教今後能走上民主化的管理模式,以及他想專心從事傳道、弘法、著書、立說,和更多的時間與信徒接觸、加強為信徒服務,所以他不顧徒眾們的哭泣挽留,及信眾們的跪地請求多留一段時間,毅然堅決退位,這是更值得欽佩的。他安慰大家說:「退位不是退休,和尚不能退休,師父也還是師父,今後我將以更多的時間和大家相聚,為大家服務,仍和大家在一起。」

星雲大師於一九八五年九月五日下午在麻竹園二樓會議室信徒會議上,婉拒徒眾哭泣挽留的感人情景,當時參與採訪的全國記者也都人人感動,個個黯然。

當他在席上宣布退位時,雖然與會的徒眾們大都已知道,這一消息應該並不突然,但大家仍不能接受這一事實。先是他的弟子慈容法師起立說:「大師過去開山時曾說過,願以二十年的時間完成這艱巨工作,但現在只有十八年時間,還少二年,希望再領導我們二年……」

接著從澎湖趕來的澎湖佛教支會理事長心舫法師也起立以激動的語氣說:「我在澎湖離島消息不太靈通,但昨日接到幾十個電話說大師要退位,他們都十分不安、驚慌,要我轉達他們的意思,請大師再主持一段時間……」他說到這裡,已泣不成聲。

接著從台北、基隆來的各地寺院代表,也先後起立發言,代表廣大信徒意見,挽留大師繼續主持一段時間,台北的代表還說:「台北信徒一百多人,已僱車專程南下,要和大師見面,表達他們的意見……」儘管大師堅決要退位,但信徒要挽留的也愈來愈多。大師乃以快刀斬亂麻的方式說:「你們不要再說了,我退位意志已決,希望你們看在師徒分上,成全我的志願。今後我雖然退位,但不會離開你們。現在請大家舉手通過這個議案。」

在座人員見大師意志堅決,大家都不得不噙著眼淚勉強舉手,但仍有少數泣不成聲,無法舉手。這一退位的議案就在這樣感人的場面下勉強通過。

接著大會一致通過,尊崇大師為開山大師,並闢建開山寮,作為大師著書、立言、休憩之用。

事後,大師還接見了台北信徒代表王鳳鐘等多人,接受他們跪拜呈獻簽名致敬冊。



九月二十二日上午南部氣候晴朗,驕陽炙人,但佛光山大雄寶殿前廣場上,在八時左右,已人潮洶湧,從各地來的信徒,一波又一波的湧入廣場,儘管汗流浹背,但大家都不以為意,這一股熱情,一股激流,充分顯示出大家特別重視這一傳法典禮。

九時過後,大雄寶殿前廣場上數千個座位,早已坐滿了人,大家戴了山上發給的遮陽彩帽,在佇候典禮進行。大殿兩旁及前面的走廊上,更擠滿了人。

殿前壇上有三張紫色大椅寶座,正中是大師座位,兩旁一是晉山住持座位,一是月基長老座位。

十時正,在一片爆竹聲中,由管理人慈惠法師以宏亮莊嚴的聲音,唱出了「典禮開始」後,大典在一萬多信徒肅立聲中展開。

悟一長老陪著新任住持心平法師,走到台上就位,接著開山大師,在數以百計弟子兩班排立下,以及萬餘信眾肅立歡迎聲中,由弟子擎著錦繡寶蓋遮陽下,以及持有各式法器儀仗的弟子擁護下,通過綠色廣場、紅色地毯,緩緩登壇,面露微笑,在正中大椅上就座,於是鐘鼓齊鳴,信眾共唱香讚,氣氛莊嚴肅穆,經聲悠揚悅耳。

開山大師朗聲宣讀法卷,把歷代臨濟宗的傳承和祖師名號念誦一遍。

接著由開山大師傳授新任住持心平法師衣缽、組織章程暨清規。那是典禮中最重要的節目。

接著又賜贈新任住持法寶,包括如意、法杖、拂塵及法具等。

心平法師跪接後,向大師行頂禮九拜大禮,而大師告以三拜即可。心平法師遵示行三拜禮。

大禮後,心平法師當眾宣誓,誓言中並強調:

「以師心為己心,以師志為己志。

恪遵寺規宗旨,弘法利生。

接納十方大眾,發揚佛光道風。」

宣誓後,心平法師緩步上壇,坐在開山大師身旁放設的新任住持座位上。

法脈傳人月基老和尚緩緩起立開示,依禪宗慣例,凡偈開示,勉勵心平法師繼續弘法,光大師門。

開山大師開示時,除說明他堅持退位,依法傳缽,完成心願的原因外,並強調四點:

一、法制重於人治。

二、不是非我不可。

三、退位不是退休。

四、加強新舊交遞。

貴賓致詞時,中國國民黨台灣省黨部主任委員關中先生應邀講話,他強調他是代表中央委員會祕書長馬樹禮致詞,向大師表示敬意,對他過去十八年來建設佛光山寺和弘揚佛法輝煌成就表示讚佩。並讚譽大師為一位偉大的愛國者、社會工作者、教育工作者,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大公無私,言行一致,以身作則,造福人群,對美化人心、淨化社會有宏大貢獻。

高雄市長蘇南成致詞時說,大家都看到大師面露微笑,笑口常開,但我卻知道他內心十分痛苦,因為他目睹今日社會道德日趨下坡,人心險詐,犯罪事件層出不窮,所以他一心救世濟人,化戾氣為祥和,化干戈為玉帛,這一偉大救世工作進行不易,但他不怕困難,全力進行,已具相當成效。我知道,他不達到這個目的,他內心痛苦不會消除。因此,我希望大家幫助他共同完成這一偉大志願,使佛光普照,社會安和樂利。

蘇市長的話語重心長,真情流露,娓娓道來,特別感人。因此,他一再獲得在場人員熱烈掌聲,顯示出他的話已獲得全場聽眾的共鳴、肯定。

高雄縣長蔡明耀致詞強調說,高雄縣以佛光山星雲大師為榮,因為他為高雄縣創立了一個輝煌成功的典型,今天他以大師為楷模向大師看齊,去繼續建設高雄縣,使高雄縣今後發展像佛光山一樣輝煌。

諸山長老成一法師致詞時,對大師為佛教增光,成就輝煌,認為已為中華民國佛教創下一個良好典型,今後佛門弟子,可以循此方向進行,以加強實踐佛陀救世濟人的宗旨。

新任住持心平法師以崇敬虔誠的態度,代表常住向開山大師呈獻法杖。祈請以此杖繼續引導徒眾,弘揚佛法,建設佛光山及其所屬寺院,並以此作為佛光山的精神標竿。

向大師獻唱是一個熱烈動人多采多姿的場面,先後由大慈育幼院院童代表、普門中學學生代表,台北信徒代表和一○八位出家弟子大獻唱,歌頌大師盛德,和他們的無限依戀情愫。

大慈育幼院獻唱的〈讚僧歌〉,就是歌頌大師的慈愛,以及表達他們的敬仰和依戀心情。

慈悲的心腸,

莊嚴的儀表,

舉止像金山的光耀,

語言像蓮花的吐香,

流露出清淨的意志喲!

是怎樣的使人敬仰啊!

使人敬仰。

靈山的遺風,

佛智的續明,

法音像澎湃的海潮,

辭義像清涼的甘露,

解救了世間的痛苦喲!

是怎樣的使人敬仰啊!

使人敬仰。


在天使般兒童口中傾吐,既甜蜜、又清脆,聲音特別動人。

普門中學男女學生代表獻唱〈佛光山之歌〉,不但歌聲嘹亮,而且陣容壯大、奇特,排成長長八列的隊伍,四排面對壇上大師,四排面對壇下萬千群眾,分別由兩位女學生指揮,這樣使壇上和壇下,都看到正面演唱,設想周到,場面突出,令人激賞。

歌詞優美、動聽:

「佛光山上,殿宇輝煌,佛光山上,聖賢流芳,行解並重八宗兼弘的道場,安和樂利人生佛教的榜樣,這是六和的僧團,這是七眾的慈航,佛光永普照,法水永流長,佛光永普照,法水永流長。

佛光山上,殿宇輝煌,佛光山上,聖賢流芳,尸羅定慧(後改為「總持定慧」)三學增上的道場,悲智願行四大名山的榜樣(後改為「悲智願行四大菩薩的慈航」),這是靈山的再現,這是祇園的重光,佛光永普照,法水永流長,佛光永普照,法水永流長。」

〈歌頌偉大師父〉是由台北普門寺信徒代表南下獻唱,人數多達七、八十人,以女性為主,他們為此訂製了白底鑲藍邊花紋的絲緞旗袍,組成了一支美麗的隊伍,專誠南下向大師致敬,唱出他們內心的感受,傾吐他們崇敬的心情:「我要歌頌師父,因為師父教我,師父千辛萬苦,開了光明道路,師父善巧方便,揭露真理寶所,我要時時刻刻,歌頌偉大師父。」

〈為僧之道〉由大師一○八位弟子組成,人人身御法衣,個個態度嚴肅,由慈惠法師和心定法師指揮進行,壇上的山上長老團慈莊法師、慈容法師等都齊聲合唱,唱出了他們的心聲:

歌詞共有八節:

佛光山上喜氣洋,開山以來應萬方,

好因好緣多好事,青年入佛教增光。

發心出家最吉祥,割愛辭親離故鄉,

天龍八部齊誇讚,求證慧命萬古長。

落髮僧裝貌堂堂,忍辱持戒不可忘,

時時記住弘佛法,莫叫初心意徬徨。

為僧之道要正常,不鬧情緒不頹唐,

勤勞作務為常住,恭敬謙和出妙香。

清茶淡飯要自強,粗布衣單有何妨?

生活不必求享受,超然物外見真章。

善惡因果記心房,人我是非要能忘,

深研義理明罪福,慈悲喜捨道自昌。

朝暮課誦莫廢荒,念經拜佛禮法王,

無錢無緣由他去,只求佛法作慈航。

十年之內莫遊方,安住身心細思量,

任他天下叢林好,我居一處樂無疆。


世界佛教青年總會副會長游祥洲博士,在會上代表該會呈獻一座遠從斯里蘭卡請來的佛像。這一尊佛像,是由世界佛教僧伽會副祕書長偉伯拉莎拉法師親自恭塑而成,特別名貴。

游祥洲博士在呈獻時說:「這不但代表世界佛教青年總會的敬意,也代表了世界僧伽大會的心聲。」

西藏代表西藏兒童之家的負責人羅桑嘉措,以西藏至高無上最珍貴的「哈達」,分別贈獻給大師和新任住持心平法師。

「哈達」表面上看起來是一條白色綢帶,但在這綢帶上印上藏文,大意是表示崇敬和祝福,非有特殊功德,不輕易致贈。

信徒代表王鳳鐘等數十人,上台以虔誠的態度向大師行大禮頂禮跪拜,呈獻頌詞及佛光山教育基金,作為大師弟子深造的教育基金。

王鳳鐘亦以激動的語氣,朗誦頌詞:「三寶弟子王鳳鐘暨佛光山各分院信徒等代表所有在家弟子,因承受開山大師法乳深恩,謹在大師退位,新任住持晉山典禮之吉日良辰,代表全體在家弟子,致以最虔誠的感激之意。是故發起籌募新台幣三千萬元功德善款,以創設星雲大師開山紀念獎學基金會,專門培養推動人生佛教之弘法人才,以此效法大師精神之實際行動,謹先呈獻大師。恭請開山大師慈悲納受,無任馨香懇禱之至。」

大師對這一呈獻十分高興,因為有了這筆教育基金,今後可培植更多的佛教弘法青年人才,使此一工作做得更美好,更輝煌。

上供、回向、放生是大典最後一項活動,當千百隻美麗的小鳥從籠中振翅飛向天空時,在會場上空構成了一幅動人美麗的畫面,象徵自由,也象徵慈悲,給大會帶來了很多啟示。一時掌聲如雷,歷久不息,場面十分感人。

時已正午十二時,大會進行正好足足兩個小時,開山大師接受新任住持頂禮三拜後,由儀仗弟子仍以錦繡寶蓋及法器維護下,緩緩下壇。

大師在新任住持心平法師、管理人慈惠法師恭送下步出會場,沿途信眾紛紛下跪致敬,大師也一一揮手致意。

在整整二個小時的大會過程中,會場有一萬多群眾,能夠秩序井然,有條不紊,實在難能可貴。這固然因與會人員能遵守秩序,但指揮全場又兼大會司儀的有才女之譽的慈惠法師,實在功不可沒,贏得大家一致讚佩。

下午二時,星雲大師完成傳缽心願後,在成千累萬信徒跪送下,離開了佛光山。

大師於下午二時,在住持心平法師、管理人慈惠法師,以及各地寺院住持慈莊法師、心定法師、慈怡法師、慈容法師等一百多位弟子恭送下,從大雄寶殿向佛祖頂禮告退後,徒步下山。

這時,從大雄寶殿到寺院大門口長達里許的沿途上,早已站滿了送行的信徒。

許多婦女信徒,都含淚悲泣,甚至泣不成聲,大家叫道:「師父,您一路保重!」

「師父,您要早些回來!」

「師父,您不能忘了我們!」

「……」的聲音,此起彼落,響徹雲霄,顯示出孺子般依戀不捨的心情。

當大師走近時,信徒們都紛紛下跪,每個人臉上都現出虔誠和惜別之情,大師也頻頻揮手,表示謝意。

一直到寺院大門口,大師在徒眾歡送聲中,上車離山。

這一幕送行的動人場面,留在每一送行者的心裡,大家對此刻骨銘心,永難忘懷。正如幾位弟子所說:「佛光山的一草一木,都經師父親手經營,師父已成為佛光山的化身,如今他一旦離去,雖然仍要回來,但我們內心仍有說不出的依戀。」



星雲大師在退位前夕和筆者談起創辦佛光山的動機和經過時,以回憶的語氣說:「在二十年以前,有很多知識青年出家跟我修道,原有的寺院無法容納,於是我決定找一塊土地闢建一所道場,一方面擴大弘揚佛法,一方面作為眾多弟子求學場所。後來終於找到了高雄縣大樹鄉麻竹園這一塊荒蕪的山坡地。」

他又說:「這塊山坡地都是麻竹,當時十分偏僻,我以四萬元一甲的代價,買了二十多甲,後來又增加買了二十多甲,迄今共有五十多甲。」

說到這裡,他不禁帶著一些感慨的語調:

「當時一甲僅是四萬元,現在已漲到一千八百萬元,漲了好幾百倍,說起來有些令人難以置信。」

「土地漲價一方面固然是與地方繁榮有關,但如果大師不開闢佛光山,上項土地不會漲得這麼多,這也可以說明闢建佛光山帶動了地方繁榮,尤其對佛光山四周的居民貢獻更大。」我表達了個人的看法。

大師沒有表示可否,接著說到買了土地後的開山問題。

他說民國五十六年(一九六七)舉行開山奠基典禮,到民國五十八年(一九六九)完工第一階段初步建設。

「以後的經過,陸先生你都是親身目睹的,這十多年來,由於海內外信眾的大力支持,出錢出力,以及山上工作人員的努力,化無為有,才開創了今天這個局面。」

他接著說:「當初開山的時候,也沒有什麼經費,更談不上預算,只是依照計畫一步一步去做,有時在最困難的時候,突然有人伸出援手,解決困難,這一切都是三寶的加被!」

如果用「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這兩句來形容佛光山建設過程的話,再適當沒有了。

一般人看到佛光山的建設,大都在物質建設方面,換句話說,都是硬體建設;但事實上,佛光山的文化教育建設,並不下於物質方面,如出版《覺世旬刊》、《普門雜誌》、成立佛光出版社,以及舉辦中國佛教研究院等許多教育設施,都有卓越的成就。

很多文化工作大都賠錢的,佛光山的文化建設,更是投入心血。以佛光出版社來說,已刊行了數十種佛教文化叢書,就星雲大師個人所著的各種著作,就有十多種。這些著作,包括《釋迦牟尼佛傳》、《十大弟子傳》、《玉琳國師》、《海天遊踪》,以及他的《講演集》等都是暢銷書。在佛教界一項空前的巨著──《佛光大辭典》和《佛光大藏經》亦將出版問世。

對教育來說,是佛光山一項很大的支出,不但在佛光山設有中國佛教研究院、東方佛教學院,在台北的普門寺、高雄的普賢寺、彰化的福山寺,均設有佛學院。眾多在上述佛學院研讀的男女學生,不但學雜費全免,而且供給膳宿和書籍文具及零用錢,就讀學生出家在家均有。

除了上述佛教學院外,大師在佛光山上還創辦有普門中學、大慈育幼院,除了開辦費不算外,每年也要負擔一千萬元左右。

佛光山出家的僧尼,大都是大專學生,這也是過去任何寺院所沒有的。所以大師在這中間不斷選拔可造的人才到國外留學,攻讀碩士博士的也不少,每年也要負擔數百萬學雜費和生活費。

從上述情況來看,就可以知道星雲大師對教育和培植佛教弘法人才的重視。正如他所說:「培養佛教弘法人才,是今天振興佛教最重要的課題!」

大師還告訴筆者,過去寺院對犯有過失的徒眾,大都採用禁閉或責罵、責打方式,但他從未用過上述方式,而以不准禮佛代替責罰,使有過失的徒弟內心感到愧疚,徹底省悟,不敢再犯錯誤。這一心理上的責罰較之老舊的方法責罰要好得多,收效也大。

除了文化教育外,對慈善事業的推動,也不遺餘力。就成立巡迴醫療服務隊來說,在許多名醫支持下,以醫療車深入偏遠地區,施診給藥,這中間,不知傳出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而以供給醫藥來說,每年就需一千萬元以上,也是一項龐大的支出。

在星雲大師推行的慈善事業中,還有一項鮮為外界知道的事件,那就是越南淪陷發生海上難民潮的時候,這位高僧為了搶救這批漂泊在海上的難民,曾發起僱船到海上去救助難民,活人無數。

大師對受刑人的關懷、愛護,也可以說是無微不至,台省所有監獄,可以說沒有一個他沒有去過。他到監獄去弘法,目的在使受刑人能徹底悔悟,將來出獄後能完全改過自新,重新做人。

因此,他對受刑人要皈依佛教,他都坦然接受,絕不有一絲歧視心理,有些徒眾曾經對他說:「師父,你這樣做會不會影響佛教形象,給你帶來麻煩?」

他表示絕不會影響佛教形象,也不會帶來麻煩,關於此,他告訴筆者說:

「佛教的受刑人,不但沒有破壞佛教形像,而且還為佛教做了不少好事,證明我的想法沒有錯,因為他們都已完全悔悟,重新做人。」

星雲大師為了弘法、傳道、學習、研究,這十多年來,他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所到之處,都受到了熱烈歡迎,不但我國佛教發展使世界各國有了深刻認識,而且也為國民外交做了數不清的好事。

談到佛光山以及所屬海內外寺院的建設,說起來好像神話一樣,十分動人。就佛光山寺來說,這十多年來,從闢建大悲殿、朝山會舘、淨土洞窟、大佛城與接引大佛、大雄寶殿、成立佛教文物陳列館及剛落成不久的五層大廈信徒講習會,以及仁愛之家、大慈育幼院、佛光精舍等,都是在「無中生有」的情況下完成的。

除了佛光山本身外,其他在海內外所屬的寺院,包括台北的普門寺、高雄的普賢寺、宜蘭的雷音寺、彰化的福山寺、嘉義的圓福寺、台南福國寺、善化慧慈寺、基隆極樂寺、新竹無量壽圖書館、澎湖馬公的信願寺,以及美國洛杉磯的西來寺、白塔寺、蓮華寺,馬來西亞的青蓮堂、鶴鳴寺、龍華寺,香港的佛香精舍等,亦莫不如此,在信徒捐獻及大力支援下完成,成為該地弘揚佛法的服務中心。

其中,尤以美國的西來寺,占地七公頃多,現正在闢建中,一俟完成,不但成為佛光山所屬一所最大的寺院,而且亦將成為美國一所最大的佛教道場。不但使佛教在美國大放光芒,而且亦將成為我國在美國的一個從事國民外交的服務中心,對國家民族也將帶來極大的貢獻。

美國洛杉磯城是華人旅居最多的地方,有兩個華埠,一是過去原有的唐人街,另一是最近才建立的,大家稱它為「小台北」;前者大都講廣東話,後者以國語和閩南語為主,所以一到那裡,幾乎是像回到了台灣一樣。

大前年,筆者在加拿大探親後,於返國前順道訪問洛杉磯。一下飛機,就由親友陪同,去訪問上述兩個中國城。

在兩個中國城內,發現許多商店門前,留有不少爆竹餘屑,好像在不久前,發生了什麼重大喜事,當我提出這一問題時,陪同我遊歷的表兄陳耐冰告訴我:「我國佛光山要在洛杉磯興建西來寺,已於昨天獲得縣府委員會通過批准。因此,我們華人聽到了這個好消息,都十分高興,許多人燃放爆竹,熱烈慶祝。」

接著他告訴我,在此地雖然也有幾所小型中國寺廟,但都十分保守,吸引不了大家的注意,而佛光山於三年前到洛城計畫建立西來寺,後又先建白塔寺。因主持的僧尼知識水準高,服務方式好,引起了華人的好感,進而對它建立了極大的向心力,並對它特別關切。如今聽說洛城當局准予闢建正式佛教道場,也就格外興奮。他又說:「我雖然不是佛教徒,但也深深感到在美國,尤其在洛杉磯應該興建一所規模宏大的佛教寺院,一方面宣揚中華文化,團結愛國華人;一方面使眾多華人在精神上有個寄託,加強社會服務。所以美國當局經過了二年時間,終於核准闢建,對我們華人來說,的確是一個好消息。」

他還告訴我,在美國許多華文報紙,都以顯著地位,刊登這一消息,並著論讚揚,部分美國當地報紙,也不例外,可見大家對這一事件的重視。

當時西來寺暫設在洛杉磯城郊區馬路旁山坡上,是一所很宏大的別墅,外表上看不出是一所寺院,四周葉綠花紅,綠草如茵,和一片廣大的山坡地相連接,環境十分優美。

進入了寺內,看到大殿上擠滿了人,星雲大師等也從台灣趕來,大家一面在慶祝,一面在商談建寺的有關事宜。

筆者和大師在美國會晤,大家都有一分意外的喜悅,住持慈莊法師,知客依照法師都在國內相識有年,彼此相見,也倍感親切。

依照美國的法律和習俗,當時的西來寺屬於一般住宅,不得作為宗教或其他集合場所,所以它僅能供信徒到佛像前頂禮膜拜而已。

因此,佛光山當局有鑒於此,於兩年前,一方面在寺旁購買了七公頃多的山坡地,以國際佛教促進會的名義正式向洛杉磯政府申請建立西來寺,一方面在洛城市區購買了一所基督教教堂,改名為「白塔寺」,作為當地佛教信徒活動集會場所。

西來寺雖然不能作宗教集會活動,但住持慈莊法師秉承星雲大師指示,以服務方式來代替傳教活動,這中間,不知傳出了多少感人故事。

慈莊法師說:他們服務方式,除了為初來此地的同胞解決困難,幫助他們安家立業外,最重要的是還組成了一個交通服務中心,以數輛中型旅行車及小轎車為主,在機場日夜服務,義務為初到洛城而找不到親友的國人送往西來寺小住,並免費供應食宿,直到他們有了安身處為止。

由於西來寺義務為國人解決困難的義舉慢慢在華人社會中傳開以後,當地的僑胞都熱烈支持這一活動,出錢出力,不遺餘力,常有人在空閒時駕車來寺,共同參加這一服務工作。

接著,他以激動而堅定有力的語氣說:「當初奉家師之命來美建寺的時候,適逢卡特政府承認中共,與我斷絕邦交。因此,那時少數華人在精神上不免有些沮喪。我們來洛城建寺後,不斷和僑胞接觸,告訴他們全國軍民同胞如何化悲憤為力量,不屈不撓,莊敬自強的感人實況。以及各項建設的突飛猛進,相信只要海內外一條心,共同努力,一定可以找到生命平安的家園。當時大家聽了都十分感動,對生命的信心、希望更不斷增加。所以許多僑胞一有空就跑到西來寺來,交換對做人處事,乃至國際形勢的看法,志願參加服務行列,團結奮鬥,所以西來寺也無形中成了當地華僑的一個聯誼中心。」

因為臨時西來寺在住宅區內,不能作任何宗教活動,所以他們的活動場地集中在白塔寺。

白塔寺雖然由基督徒教堂改建而成,但設備齊全,交通方便,其正殿可容納二、三百人集會,筆者在慈莊法師的陪同下參觀了白塔寺。

白塔寺除了作為當地佛教活動場所外,並辦了一所中華學校,分初、中、高三班,以教授中文為主,其次為民族舞蹈、音樂和中國功夫,目前擁有學生二、三百名。

該校的教師都是由當地及附近從事教育的知名僑胞擔任,他們為了宣揚中華文化,支持該寺這一項義舉,都以犧牲奉獻的精神,義務教授。有些教師須開車二、三個小時趕來上課,十分辛勞,但都樂此不疲,充分顯示出僑胞愛國的精神,正如一位教師所說:「我們不能讓年輕的一代忘了中文,更不能使他們不了解目前祖國遭受的苦難,我們犧牲一些時間算得了什麼!」

申請闢建西來寺,整整花了二年時間,如今始如願以償。在美國要建一所佛教道場,不太容易,不但要獲得當地政府的首肯,而且還要建寺四周居民的同意,方能進行。

洛杉磯政府為此,曾在當地舉行過多次公聽會,雖然大多數人熱烈支持,但仍有少數別有居心人士,極力反對,甚至組成一個團體為反對而反對,同時還四處找附近居民簽名,支持他們反對闢建西來寺。

這一措施,激起了眾多華人的憤慨,連許多美國人士也不滿少數人的不當行為,他們自動發起了簽名支持闢建西來寺運動,在很短時間內,有一萬多中美人士簽了名,而反對者只有一、二百人。反對者一計不成,又生一計,以致使這一擴建工作,拖了二年,方經縣委會通過,准予闢建。

談到闢建西來寺後服務的方向,大師強調在今天國家處於艱苦環境中,救國工作出家人也不能例外,所以除了弘揚佛教,傳播中華文化外,將全力團結華人支持政府國策及加強中美國民外交;此外並將成立華人聯絡中心,加強社會服務及教育工作。

大師特別感謝《僑報》,在爭取建寺過程中,主持正義,發揮輿論權威,一致支持,甚至當地美國報紙,也不例外,使他刻骨銘心,永誌難忘。

西來寺新廈是一所宏麗的現代化佛教道場,由旅美名建築師楊祖明負責設計,他不但完全義務性幫忙,而且還代表西來寺出席多次公聽會,說明建寺的需要,來爭取美方的批准,功不可沒。

它是一座純正中國宮殿式的宏偉建築,就在現址旁的哈仙達山坡地上,景色優美,遙望西挪若山脊,背依哈仙達高地和勒赫布勒河間的分水嶺,雄踞崗巔,俯覽谷地,洛城景色,一覽無餘。

該寺的第一期興建計畫包括大雄寶殿、圖書館、會議廳、閱覽室、交誼廳、講堂、招待所、紀念堂、辦公廳、餐廳、教室、佛堂、宿舍、藏經樓等,建地約一公頃,其中大雄寶殿高達六十五尺,此外並備有二百輛左右的停車場。像這樣規模龐大,設備良好的現代化佛教道場,在美國還是一項創舉。

星雲大師對西來寺未來的發展,有極大的雄心,除上述建設外,擬議中尚有各級佛教學校,包括一所設有佛教哲學研究所的大學,以及在美各地的分院,他的構思已獲僑胞及信徒們的熱烈支持,展望未來,前途似錦。

住持慈莊法師說:「西方信佛的人很多,但具規模的佛寺道場很少,而今西來寺的興建,從此西方也有佛教的叢林了。」他又說:「有人說:西方的教堂在中國到處設立,而今中國的佛寺也在西方生根了,這正是中國人的光榮啊!」

佛光山自民國六十七年(一九七八)經信徒大會通過,為了東西文化的交流,為了將東方精神文明的佛教,回向給重視物質文明的西方,決議在美國洛杉磯籌建西來寺,歷經多年的歲月,向美國政府申請,向居民協會交涉,經過六次的公聽會,一百三十次以上的協調會後,才獲准這第一座宮殿式的中國叢林寺院在洛城市區興建。感謝三寶慈光的加被,感謝美國政府和人民,感謝各國佛教長者和信徒的支持。

像當初印度祇園的興建,像當初洛陽白馬寺的奠基,多少的苦辛,多少的悲願,是佛陀的光輝,是佛子的榮耀。將來,在竣工後的西來寺裡,具有敦煌藝術的佛殿,具有現代設備的講堂,禪室經舍,重重疊疊;會所齋堂,疊疊重重,我們不但要把東西文化匯集在一起,我們更要把佛教的傳統和現代交流成一體。因為興建西來寺的目標,就是為了發揚人生佛教,就是為了莊嚴人間淨土。

我們的願望雖然如斯,但茲事體大,我們懇切呼籲十方信徒,效須達長者的黃金布地,學鹿母夫人的大心布施,所謂聚沙成塔,集腋成裘,或捐佛像,或獻鐘鼓,或發大願,或施磚瓦,我們在大師領導下,務期中國佛寺光耀於美國,務期法水西來於歐美,有心有願的我中華佛子,盍興乎來!」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十六日,中華民國作家美西訪問團胡秀等一行,由筆者陪同訪問西來寺,受到住持慈莊法師及僧信弟子一百餘人盛大歡迎。

在歡迎座談會上,團長胡秀及李殿魁教授都致詞盛讚大師在海外興建佛教道場,不但加強弘揚佛法,而且功在國家民族,令人敬佩。

翌日,慈莊法師陪同作家們參觀正在興建中的西來寺,目睹該寺各項建築,鋼架都已完成,建築形式和佛光山相似,很多地方比佛光山更壯麗、更美好。咸認大師在海外興建如此壯麗道場弘法,使佛教能在西方發揚廣大,其貢獻比玄奘大師在海外取經回國還要偉大。



佛光山今天有這樣卓越表現,好像神話,又似奇蹟,這不平凡的成就,在中國佛教史上可以大書特書。

全國朝野對這一成就,一致推崇開山大師星雲大師,咸認這是他領導有方,和徒眾、信眾全力支持所致。

星雲大師推行人間佛教,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業,美化人心,淨化社會,並大力倡導佛教現代化、企業化,成效良好。

由於他人緣好,認識人多,上至達官貴人,下至販夫走卒,一提起星雲大師,莫不肅然起敬。而許多政要間有時不免彼此發生一些誤會,亦大都靠他一言而化解,化戾氣為祥和,使社會和諧、安寧,這種無形的貢獻,造福人群更非筆墨所能形容,尤其在此時此地。這也是他實踐他所說的「以退為進,以無為有,以空為樂,以眾為我」的觀念。

大師這十多年來到處弘法、講道,不知接引了多少人,不論在台北、高雄、或者在電視上弘法,聽眾都是人山人海,不但室內擠滿了人,連在場外聽播音機播出的聽眾亦有數百人至數千人,盛況空前。因為他不但講佛法,更講人生哲學、做人的道理,使任何人聽了都受益不淺。

在他宣布退位的翌日(九月六日),剛好是他五九華誕前夕,各地信徒聞訊前來祝壽的多達數千人,向他行跪拜大禮。

星雲大師的徒眾們,在朝山會舘和麻竹園樓下大禮堂以素齋招待大家。

中國國民黨省黨部主委關中先生聞訊,由高縣縣黨部翁書記陪同,於午前專程匆匆趕到佛光山,向大師祝壽,並應邀向數千佛教信徒講話。關中先生說:「大師這十多年來,建設佛光山及其所屬寺院,成就輝煌,不但使我國佛教發展進入了一個新境界,而且在文化教育方面,對國家、民族、社會也有重大貢獻,因為大師不但弘揚佛法,造就佛教弘法人才,同時對美化人心、淨化社會、促進社會和諧、進步都有突出成就,令人敬佩。」

關中主委的話,引起了在場信眾的共鳴,因為他的話也正是大家要說的話,一時掌聲如雷,歷久不息,氣氛熱烈,場面感人。

國民黨中央組工會主任宋時選先生以長途電話向大師祝賀,對他為國為民的貢獻,表示無上敬意。



社會上對佛光山成就的讚佩,大都以星雲大師把一片龐大的荒山,在短短的時間內,建設成為一座舉世聞名的寶剎,復興基地的佛教聖地。山上金碧輝煌、燦爛奪目、殿堂壯麗,佛相莊嚴,令人耳目一新,肅然起敬。

事實上,這些成就不過是表面的,而山上的文化建設、教育設施的成就,比雄偉的物質建設成就還要大,貢獻還要多。

星雲大師在沒有創建佛光山之前,於民國四十三年(一九五四)就在台北創辦《今日佛教雜誌》,對推行佛教文化已全力以赴,當時知名作家如郭嗣汾、公孫嬿、林海音、何凡等都是《今日佛教》的撰稿人,而且和大師都成為方外至友,建立了濃厚感情,迄今仍往返不輟。老一輩的作家都知道,並津津樂道。

後來大師又創辦了《覺世旬刊》、《普門雜誌》等刊物,對發展文化工作又更進了一步。

已逝世的作家朱橋先生,是大師的得意弟子,當時他們師徒倆共同為發展文化而努力,晨昏相從,不怠不懈,這中間,不知傳出了多少感人故事,在文壇上一時傳為佳話。

當時朱橋是一位傑出的青年作家,在文壇上也是響噹噹的人物,由於他忠黨愛國,表現不凡,不久救國團聘為《幼獅文藝》主編。

也許是工作過重,他患了嚴重的失眠症,但他仍努力不懈,為文壇奉獻心力,而且仍在百忙中抽出時間為星雲大師主編的刊物服務。

在佛光山創立的時候,朱橋還南下拜望他的師父。星雲大師看到他健康不佳,曾勸告他到山上來休養一段時間,等健康恢復後再工作。

「師父!我也想跟隨您,在山上休養一段時間,但救國團的工作十分重要,不能停頓,無法留山小住,內心深感不安,也感到無限抱歉……」

朱橋傾吐了他的苦衷。

「那也沒有關係,但最重要的要保重身體。」朱橋對大師的關懷、愛護,內心無限感激。

就在朱橋離山後不久,這位文壇上一代奇才,竟走上了人生最後道路,傳出了死訊。

大師聽到了這個不幸的消息,為之哀傷不已,一面趕到台北為他協助辦理後事;一面為他誦經超度。

如今雖事隔快二十年,但大師和筆者談及這一不幸事件時,仍帶著哀痛的語調說:「朱橋如果能上山休息一段時間,可能會逃過這一劫,可惜他過於重視工作……」

大師說到這裡已熱淚盈眶,哽咽說不下去。

這數十年來,大師弘揚佛法,一直站在我國傳統文化上進行,因此他到海內外任何地區弘法講道,聽眾慕名而來的如潮水一樣,不但室內擠得滿坑滿谷,水洩不通,在室外也站滿了人,聆聽從播音器傳播出來的講道,而且聽眾群中知識分子特別多。

為什麼大家特別喜歡聆聽大師的弘法?筆者曾經問過很多聽眾,答案幾乎是一致的:因為大師講道,不但是弘揚佛法,而且也闡述人生哲學,告訴大家如何建立正確人生觀、如何做人做事,對美化人心、淨化社會有重大貢獻,使聽眾獲益不淺。抑有進者,大師弘法講道,能深入淺出,雅俗共賞,所以大家都特別喜歡聆聽。

大師對文化出版事業也有突出成就,早期他除了主持刊物《今日佛教》外,還先後出版他個人著作多種,其中馳名的有《玉琳國師》等,都是暢銷書,賺了不少錢,他把所賺的錢,擴大文化出版事業,成立佛光出版社,刊行了《中英對照佛學叢書》,《佛光大藏經》、《佛學大辭典》,以及他的《講演集》,這些都是皇皇巨著,對佛教文化是一項空前創舉。他為此在彰化福山寺成立了一個編輯委員會,聘請許多專家學者,從事編撰,並委託住持慈怡法師代他主持這一項艱巨工作。

大師對於文藝活動,也可以說是不遺餘力,不但提供場地,而且還出錢出力,大力支持。

如一九八三年他支持中國文藝協會與教育部聯合舉辦的「文藝薪火營」,有近二百位文藝新秀和數十位文藝作家參加了這一活動,包括朱嘯秋、郭嗣汾、公孫嬿、呼嘯、無名氏、宋膺、莊原以及南部作家李冰等數十人,在山上連續活動兩天,盛況空前。

大師為此,還為該薪火營以「禪與文學」為題,作文藝專題演講,獲得了最佳讚譽,咸認為是這一項活動中最傑出的文學專題報告,由此可見他對文學素養的深厚。

不久前,文協還組團訪問佛光山,由郭嗣汾先生率領來山訪問,並在山上展開一連串文藝活動。

目前他對文化工作,除了佛光出版社刊行大批美化人心、淨化社會的文藝書刊外,他創辦的《覺世》和《普門》不但仍在繼續發行,而且日新又新,不斷改進,每期發行量已近二萬份,而且還在繼續增加中,發行網普及海內外,對教忠教孝,促進社會建設都有宏大貢獻。

同時,最近幾年來,他在電視上弘法,長期播出《甘露》,成為社會廣大聽眾最愛聽的節目之一,更成為廣大信徒們聆聽的最好佛學講座,聲譽鵲起,蜚聲全國,因此榮獲了國家金鐘獎的殊榮,在我國佛教界傳為佳話。

對教育來說,星雲大師也特別重視,不但在佛光山上設有中國佛教研究院、東方佛教學院,在台北的普門寺,高雄的普賢寺,彰化的福山寺均設有佛學院。在美國洛杉磯的西來寺,也設有中華學校等,不但學雜費全免,而且還供應膳宿和書籍文具及零用錢,就讀男女學生數百人,在家出家都有。

佛光山出家的僧尼,大都是大專學生,這是任何寺院所沒有的,所以大師對培植他們十分重視,不斷保送可造人才到海外各國去留學深造,攻讀碩士博士,每年要負擔數百萬元學雜費和生活費。因此山上人才輩出,成為我國佛教年輕一代未來弘法的主力。

星雲大師為了在海外弘揚佛法,從事國民外交,這二十年來,他代表我國佛教界,組團訪問世界各國,所到之處,受到各國政要和民間熱烈歡迎,待以國賓之禮。如到印度,受到當時印度總理尼赫魯親自接待、歡宴。到菲律賓,也受到當時總統麥克塞塞的同樣親自接待。在泰國,更受到泰王的隆重禮遇,迎入王宮供奉,不但為我國佛教揚眉吐氣,而且也為我國國民外交貢獻良多。

星雲大師這二十多年來,為了創建佛光山寺及其所屬海內外寺院,工作繁忙,歲歲年年,夜以繼日,但他仍在百忙中抽出時間,從事文藝教化活動,勤於寫作,已出版的著作有十多種之多,達數百萬字,實在難能可貴。而且在他宣布退位時,還一再強調今後將以更多時間,從事著書立說寫作生涯,由此可見他對文學的重視,正如他所說:「佛教與中國文化有著深厚密切的關係,兩者相輔相成,所以弘揚佛法不能忘了中國文化。」



星雲大師江蘇揚州人,年輕時於南京棲霞寺拜志開和尚披剃出家,在棲霞佛學院、焦山佛學院接受過多年大陸古叢林嚴格的僧伽教育。大陸名山風範扎下了他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意願,苦行的學院生活陶鑄出他舉重若輕的氣魄、雲遊全國。而在戰火帶來的苦難裡,芸芸眾生掙扎在人類為自己帶來的災厄中,他一腔熱血,響應太虛大師「人生佛教,生活佛教」的號召,參加僧伽救護隊。親身在戰火裡,將受傷呻吟的苦難,承擔了一部分在身上,心中欲時時為千千萬萬的眾生立願:「願眾生的苦難,由我來承擔。」在大心大願之下,成就了星雲大師傳奇偉大的一甲子人生。

尤其對於一座聞名世界,成為佛教徒朝聖中心地的佛光山的創建,能在苦心孤詣之下,很短時間完成了金碧輝煌、巍峨雄偉、現代涵容古典傳承的名剎,令人萬分敬佩。而在文化、教育、慈善、朝聖觀光上的佛化事業的軟體成就,更是有目共睹。去年下半年,在佛光山舉辦的世界佛教青年會一九八五年學術會議和世界顯密佛學會議的輝煌成就,曾受到國內外黨政機關、公私團體的肯定讚歎,提升了中華民國佛教界在國際間的地位,建立了成功的國民外交。其他如電視弘法、對各種團體講演,從監獄到軍隊,從鄉村到城市,到國家大會堂,從國內到國外,聞法者像依戀父母、親人一樣的愛戴擁護,絕不是偶然!

大師有十多種著作,講演千餘場,打過百餘次佛七,對人生、社會、國家、世界有高瞻遠矚的看法;再加上有佛陀一樣的胸懷,故能凡事未雨綢繆,走一步看百年。所以佛光山能制度化,以法治重於人治,這也是大師一直積極提倡的新作風,在開山後擔任三屆退位,使佛教制度化。這是佛光山及在佛教界創新的一件大事,也是佛光山邁向新里程的再出發。

    本文收錄於一九八七年七月出版《我們認識的星雲大師》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