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15 星雲:為救護訓練到台灣

‧謝燕燕 媒體工作者

龍應台的新書《大江大海》,講述了一九四九年投奔大江大海,離開中國大陸到台灣一代人的滄桑史。佛光山創辦人星雲大師,正是在那個大時代、大背景下離開大陸到台灣的僧人。

趁這位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到新加坡出席二○○九年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會會議之際,記者問星雲大師為何當年選擇投向大海?

星雲大師說,他是個出家人,沒有政治意識和黨派之分,當時去台灣,是因為徐蚌會戰,也就是共產黨所說的淮海戰役後,死傷非常慘烈,他當時人在南京,看到的都是在逃亡的難民,路邊也隨處可以看到死人。

當時一群僧侶受樂觀長老影響,成立僧侶救護團,星雲法師也加入,他們除了救護傷者,也協助埋葬死人。

回憶起這段往事,大師說:「一九四九年在南京,時局非常混亂。徐蚌會戰,就是共產黨講的淮海戰役,雙方五十萬部隊在徐州對打,死亡很慘重。」

他說:「我們南京離那裡很近,那時逃亡啊,難民啊,到處都是,路邊都是死人。我們也不知道應該怎麼辦。我們是出家人,我個人沒有政治意識,我的意識就是佛教,要服務人群,服務社會。」當時看到那麼多人死亡,僧侶們總覺得不幫忙不行,幫忙埋葬死人也是佛教的一種功德,因此成立了僧侶救護隊,救護逃亡難民,埋葬屍體,不讓屍體曝露在外。

後來有人對僧侶們說:「你們僧侶救護隊什麼都不懂,你知道這個人姓什麼、叫什麼,住哪裡,怎樣才能找到他家人?要做就要好好做,你們需要訓練。」

大師便問要到哪裡訓練,對方說台灣就有個訓練的地方,於是他決定到台灣去。而其實,大師當時根本不知道台灣在哪裡。「我那時才二十三歲,我二十六歲才第一次看到電燈,十五、十六歲才看到火車汽車,當時的我還很閉塞。」

根據星雲大師傳《雲水日月》,在決定去台灣後,他根本沒有時間通知家人赴台的打算,只去了棲霞山,向他的師父志開上人辭別。

臨行前一晚,師父為他辦了一桌上堂齋,但師徒二人無心舉筷,只是默然相望,熱淚盈眶,那也是師徒倆最後一次相聚。

四十年後,也就是一九八九年,當星雲大師再次踏上中國大陸時,對他恩重如山的志開上人,早在文化大革命期間圓寂了。

一九四九年到台灣時,星雲法師身上一無所有。他記得正當他不知該何去何從時,有朋友叫他去當記者,去編雜誌,因為在那個動盪不安的年代,和尚要吃飯,就必須工作。

但是他卻時刻銘記自己是個和尚,如果他連和尚的工作都沒做好,便去編報章、編雜誌,便沒有了和尚的立場,價值也就不一樣了。因此他認定必須處變不驚,處變不變,大時代在變,但他信念不能變,對佛教忠誠不能變。

從一九四九年離開大陸到今天,一晃正好六十年。回顧這段歲月,星雲大師說:「六十年來,我自己的人生很忙,連生病都沒有時間,總是很忙。」他覺得自己能推動人間佛教,服務眾生,能對這個時代做個交待,總算無怨無悔了。

星雲大師這次到我國,除了出席佛光會會議,也舉行「一筆字書法世界巡迴展」。他昨晚還為一千三百名信眾,舉行「三皈五戒」正授典禮。

本文刊於二〇〇九年十月十七日新加坡《聯合早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