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85 ※建立人間佛教的生活側記

佛教發源於印度,光大於中國。佛教的祖師大德們,有的倡導淨土,有的宣揚禪宗,有的訂立僧團的組織,如馬祖創叢林,百丈立清規,不只引導信眾修行的方向,也確立佛教的制度。而對於佛教的因緣果報觀念,「阿彌陀佛」、「四大皆空」,大家耳熟能詳,就是不懂其義,也會隨口道來,逐漸融入百姓的生活。感謝歷代的祖師大德,用種種的方法讓佛教普及,所謂的「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並不是一個人單槍匹馬可以完成,而是匯聚了幾千年的時間,百萬人的發心,才能有現在的成果。

我認為佛教除了佛陀開示的教理,探討宇宙人生的真理以外,它對於人生的生活指導,尤其人世間的禮儀規範,佛教應該都要建立完整的系統。在西方,無論做國王、當總統,都需要宗教替他加冕;而且社會的風氣,星期天就是要到教堂去做禮拜,你不上教堂做禮拜,社會就不能認定你是個好人,可以說生活中的大小事都無法離開宗教信仰,他們自有宗教禮儀來規範人生。

我們中國,無論儒、釋、道都不要緊,但是道必有道,你必須要有人生的禮儀軌範教導信徒,讓他遵循宗教的目標道路去發展自己的人生。比方說回教徒,他想吃雞、吃鴨,他不能隨便宰殺,必須經過他的宗教師誦經,才可以處理烹食,這就是他們宗教的禮儀。

在台灣五十年前,我替不少人主持過佛化婚禮,引起社會許多人的紛議,這都是少見多怪的問題,因為宗教就是要主持人間的儀禮,這也是宗教師的使命。所以我就想到佛教也應該有喬遷之禮、灑淨典禮、開光典禮、喪葬儀式等,除了特殊的宗教禮儀外,佛教的禮儀應該要融入信徒的生活。如何融入?我將自己的理念、想法和我數十年來的因緣,在此一敘。

滿月命名

生兒育女是每個家庭的事情,佛教徒所組成的佛化家庭,應該舉辦兒童滿月的命名典禮,而我們宗教師的重要任務,就是為小孩命名。只要一個兒童有了佛教為他取的名字,他會覺得跟佛教有因緣,是佛祖的小孩。

因此,過去我就非常用心為兒童命名,我認為兒童取名字一定要有吉祥的意涵,不能像從前為讓孩子平安長大,而隨意取「阿貓、阿狗」之類的乳名,要幫他取一個優雅的名字。命名也不能太抽象,讓人聽不懂這名字什麼意義,還要解釋半天,才能使別人了解;更不能有諧音,讓人貽笑大方,舉個例子,為孩子取名范統(飯桶)、陶仁彥(討人厭),看起來字意優美,念起來卻有不雅的意思。

此外,名字也可以具有象徵意義。我曾為一個小女孩命名,當時適逢台灣第一屆中國小姐選拔,獲得后冠的中國小姐名為林靜宜,我便替這個小女孩取名蔡靜宜。也曾有佛光山的信眾,在二○○○年時,喜獲麟兒,二○○○年是大家熟悉的千禧年,也代表從廿世紀跨越到廿一世紀,具有跨時代的象徵,因此,我為孩子命名為「世紀」,以此為代表。

名字的筆畫不能太多,像是春秋時代的范蠡、清朝年羹堯、書畫家鄭燮(鄭板橋)等,筆畫繁瑣,小孩子上學,他可能會因為名字難寫,而感到不歡喜。簡單易寫的名字,筆畫很少又好記,例如:國父孫中山、先總統蔣中正先生等。而我俗家侄子李春富,在美國生了一個兒子,要求我替他取名字,我就替他取名「李木子」,木的筆畫少,子也是男子的尊稱,既好寫也容易懂。

過去曾有信徒喜獲三胞胎,要我命名,因為三個都是女兒,我就為他們命名為妙一、妙二、妙三,好記又有順序,不容易搞錯。另外,俗家的外甥女徐梅林生了個女孩兒,在過年時節打電話向我拜年,要求我為小孩命名,中國人過年總是討個吉利,希望全家人吉祥如意,因此,我便替小孩取名「如意」,家族親人也感到歡喜。所以,有意義、吉祥、易記、易寫、易懂的,就是好名字。

我為了達到這個理想,曾經想了一百一十個名字,在這裡提供參考:

法滿、法賢、淨慧、淨光、淨德、淨因、淨美、善月、善明、善德、善容、善智、善慧、德淳、德明、德貞、德裕、德光、德碩、德仁、德勝、德超、德均、德隆、智澄、智圓、智朗、智山、智月、智弘、智光、智深、智宏、智誠、智泉、智林、智航、智立、智華、智滿、智穎、智廣、普明、普信、普月、普容、普安、普智、達性、達觀、法真、法和、香華、思誠、思平、思淳、思聖、思紹、思敏、思賢、思仁、思德、思謙、思道、圓智、
圓照、圓應、圓德、圓明、弘忠、弘善、弘宗、修圓、正勤、志和、志徹、志忠、志一、志誠、志全、
志朗、志道、志清、志弘、宏智、宏開、宏淨、宏真、宏意、慈蓮、慈鬘、慈音、慈如、明心、明慧、
明真、明華、迦陵、靜儀、寶蓮、
寶華、寶雲、寶瑜、嘉華、嘉文、
靜慧、光明、雲音、龍德、香蓮。

一九九二年的時候,宜蘭信徒蔡固義、林素英夫婦,升格當了祖父母,要我為其孫子取名字。回想四十年前,蔡固義還是個小學生,長大後結婚生子,他的五個兒女:光宇、光華、光堯、靜宜、靜慈,一個個都是我命名的。其子蔡光宇後來生了一位千金,蔡固義夫婦仍不忘上山要我替孫女取個名字,我將女娃命名為蔡靄倫。我想,一家兩代都由一個人替他們取名字,只有出家人才能做到。

入學典禮

兒童滿月禮完了以後,接下來就是入學典禮。我雖然出生於貧窮的家庭,但是還記得,有機會第一次去私塾裡面念書時,父母非常的隆重,讓我換上新衣、戴著新帽,在家裡依序禮拜佛祖、觀音菩薩、至聖先師孔子,有個象徵性的儀式,再由母親送往私塾的書房入學。

在兒童的記憶裡,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他們覺得我入學讀書,學習明理做人,在心理上就有成長的認知。因此對於兒童的入學典禮,建議父母應該重視關心,讓兒童了解入學所代表的重要性。

成年禮

兒童成長入學,慢慢的,逐漸成年。因此,我在主持國際佛光會的階段中,以年滿十八歲的青年男女為對象,不斷的舉辦成年禮,希望藉由莊嚴隆重的祝禱儀式,讓青年懂得肩負起對自己、家庭、社會的責任。

成年禮是一種生命的禮儀,表示青年轉變為成人時,得到社會認定的一種儀式。成年的定義,並不是年齡的累積,而是表示自己能負責、肯擔當、知奉獻、除惡習、去放逸,並隨時懂得將歡喜散布給人,才是一種真正的成年。

因此,在成年禮中,我也叮嚀祝福青年朋友:我們過去都是兩代父母、親人給予很多的緣分讓我成長,現在我成年了,應該回饋家人和社會更多的因緣,讓我的家庭和諧,社會進步。

而青年也應該對自己的未來要有期許,怎樣的期許?今列舉四點:

1.自我肯定。

2.承擔責任。

3.心智成長。

4.感恩回饋。

青年成長後,可以學習做自己的主人,肯定自我生命價值,開發無限的潛能。既然成年了,就該培養承擔責任的勇氣,才能真正成長,更有力量。而成年禮就是要昭告大家,告訴自己,我已經成長了,不是過去的懵懂幼兒,心智逐漸長大,懂得承擔負責。

人生在世,依靠著眾多因緣的成就,才有如今成長的我們。往昔歲月中,可以說是不斷的接受他人的給予,今日長成,更應懂得感恩回饋家人,幫助朋友,造福社會,懂得感恩的人才有幸福的人生。

佛化婚禮

成年禮後,到了適婚年齡的青年,有的開始計畫籌備結婚。男女兩人如何認識?如何戀愛?這個可以不用探究,但是男女青年準備結婚、組織家庭則不可以隨便,這樣的人生大事,應該莊嚴隆重。因此,規劃佛化婚禮,無論是對人的一生禮儀或是信仰的傳承,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在中國大陸,太虛大師推動過佛化婚禮,上海陳海量居士也編了一本《建設佛化家庭》的書籍,裡面倡導佛化婚禮的儀禮,我覺得很有意義。佛陀創立的教團,有出家的僧眾、在家的信眾。在家信眾有家庭、有夫妻關係,在家的弟子,男婚女嫁,佛所許可,而讓他們有情人終成眷屬,婚姻必須要經過公認的儀式才算合法。

大概一九五○年代起,我在台灣為很多的青年男女主持過佛化婚禮,如著名水墨畫畫家李奇茂教授和張光正小姐的婚禮。一九六○年,兩人的佛化婚禮在宜蘭雷音寺(今蘭陽別院)舉行,是台灣首次的佛化婚禮;另外,新聞局局長龔弘的公子龔天傑和菲律賓華僑吳小姐的佛化婚禮,郎才女貌,同樣喧騰一時。

一九八一年,立法院唯一單身立委李天仁先生,於桃園縣林口竹林山寺(今新北市林口竹林山觀音寺)舉行佛化婚禮,我與立法院院長倪文亞先生共同為他主持,蔚為一時佳話,法務部部長李元簇先生還譽此為「模範婚禮」。

此外,一九九二年,為了倡導婚嫁節約,革新社會風氣,我與高雄縣縣長余陳月瑛女士一同主持五十一對新人的佛化婚禮,在佛陀的見證及眾人的祝福下締結連理,這也是首見的集體佛化婚禮,意義非凡。

甚至於後來,有趙茶房之稱的趙寧博士和香港劉茵茵小姐,在一九九三年於圓山大飯店結婚,冠蓋雲集,大家都稱讚佛化婚禮莊嚴隆重。因為結婚是神聖的事情,男女雙方既然成為菩提眷屬,就應該擔負起成家立業的責任。在婚禮中,我告訴趙寧,應該做到六條丈夫之道:

1.做一個英雄護美的丈夫。

2.做一個君子誠信的丈夫。

3.做一個男子盡責的丈夫。

4.做一個勞工服務的丈夫。

5.做一個居士有德的丈夫。

6.做一個禪者幽默的丈夫。

而身為太太的,也有六條為妻之道:

1.做一個勤於家務的妻子。

2.做一個善於教化的妻子。

3.做一個習於慈愛的妻子。

4.做一個肯於讚美的妻子。

5.做一個長於職業的妻子。

6.做一個熱心公益的妻子。

而長年護持佛光山的功德主吳修齊居士,他的公子吳建德與華視主播孫自強小姐,於一九九三年共結連理,邀請我證婚。在兩位新人步上紅毯的時候,我告訴吳建德先生,希望他能夠做一位:

1.勇敢護妻的丈夫。

2.負責家計的主人。

3.誠信服務的君子。

4.工作熱忱的勇士。

5.歡喜樂觀的家人。

6.幽默風趣的伴侶。

同時,我也期盼即將為人妻的孫自強小姐能夠做一位:

1.勤於家務的賢妻。

2.長於讚美的友人。

3.敦親睦鄰的鄰居。

4.慈悲應世的信徒。

5.愛語笑聲的家人。

6.熱心公益的善人。

每次在佛化婚禮的時候,我都鼓勵新婚夫妻應該要做到幾件事,例如:對新郎講:「身邊少帶錢,晚飯要回家,應酬成雙對,幽默加慰言。」如此必定能做一個好男人;也告訴新娘:「家庭是樂園,飲食有妙味,勤儉為五婦,讚美無祕密。」這樣必能成為一位持家有方的好太太。

二○一○年,名聞上海的「海派清口」周立波先生舉行結婚典禮,找我證婚,我欣然同意。聽說參加婚禮的人,禮金每人至少十萬元,一共集合了千人的禮金捐做公益事業,要創造社會盛事,雖然在網路上議論紛紜,但是我為了弘法利生,對那許多言論也無心加以追究。

對新婚的新郎新娘,我總鼓勵他們婚姻要能白頭偕老,要互相信任、互相幫助、互相包容、互相體諒。因為過去是單身,婚姻是兩個人的組合,成為家庭是社會的基礎,所以愛情一定要建立在互信互諒上面,婚姻才能長久。

在佛教經典裡面,有一部《善生經》,強調家庭倫理的關係,教人如何做一位在家居士;另有一部《玉耶經》,講究妻子之道,所謂女人有五種受人敬愛的妻子德行:母婦、臣婦、妹婦、婢婦、夫婦。要能敬愛丈夫,夫婦間相敬如賓,孝養父母翁姑,和睦親族,勤治家事,不談他人是非,不道人之長短。依此而行,必能成為受眾人稱讚的賢妻。

總之,婚姻是一分承諾,一分責任,夫妻二人應該互相尊重,互相提攜。

所以,我曾經做過一首〈佛化婚禮祝歌〉,以此勉勵新婚夫妻:

今日何日兮?美景良辰;

今日何日兮?吉慶佳期。

有情人成眷屬,佛化的婚姻幸福無比。

他像須達美公子,仁德持家把業立;

他像玉耶賢少女,孝親愛夫合家喜。

是前生的因緣,是修來的福氣。

我們為他倆祝禱,永遠承受佛光的護庇,百年偕老福壽齊!

今日何日兮?美景良辰;

今日何日兮?吉慶佳期。

有情人成眷屬,佛化的婚姻幸福無比。

望他常念善生經,為國為民謀福利;

望他日誦玉耶經,夫唱婦隨永不離。

四時月圓普照,三春花卉常麗。

我們為他倆祝禱,

永遠承受佛光的護庇,百年偕老福壽齊!

祝壽禮

青年結婚以後,逐漸進入而立之年,不惑之期,甚至於過了知命之年,邁入耳順之屆,六十歲,大概可以舉行祝壽禮了。對於祝壽,生日同時是母難日,現今的人,自己過壽卻忘記浩蕩的母恩,實為不當。我建議,如果舉行祝壽禮,應該掛起母親的肖像,講述母親的德誼,表彰慈母恩德,會更有意義。

假如說,沒有到六十歲、七十歲,平常的小生日,可以自己到佛前去為父母祝福祈願,表達心意,這應該是最好的紀念。像現在,全世界各地的信徒,如果每個月舉行一次報恩會,聚集大家說明這個月的壽星都過母難日,來為母親祝福,也是一種過生日的方式。

從出生滿月命名以後,一直到過壽,人生七十古來稀也好,人生七十剛開始也好,人的生死本無常,不在活得天長地久,而在活得有意義。佛光山最早的功德主,台南統一企業的吳修齊先生,八十歲在佛光山做壽的時候,他告訴我,希望九十歲能再來佛光山做壽,我曾為他做了一首打油詩〈壽吳修齊先生八十華誕〉,說明人生的壽命跟意義。

太虛大師在中日抗戰期中,奉國民政府的指示,到印度去宣揚中國抗戰的意義,在印度適逢他五十歲的生日,印度國際大學中國學院的院長譚雲山先生為他舉行祝壽典禮,太虛大師寫了一首生日感言,我非常欣賞,現在把他的詩摘錄如下:

我生不辰罹百憂,哀憤所激多愆尤,

捨家已久親族絕,所難忘者恩未酬。

每逢母難思我母,我母之母德罕儔!

出家入僧緣更廣,師友徒屬麻竹稠。

經歷教難圖救濟,欲整僧制途何修?

況今國土遭殘破,戮辱民胞血淚流!

舉世魔燄互煎迫,紛紛災禍增煩愁。

曾宣佛法走全國,亦曾行化環地球。

國難世難紛交錯,率諸佛子佛國遊。

佛子心力俱勇銳,能輕富貴如雲浮。

恂恂儒雅譚居士,中印文化融合謀。

遇我生日祝我壽,我壽如海騰一漚。

願令一漚攖眾苦,宗親國族咸遂求,

世人亦皆止爭殺,慈眼相向凶器丟,

漚滅海淨普安樂,佛光常照寰宇周!

我非常尊敬太虛大師,我的願力雖不敢比擬太虛大師,但也向他學習,繼他而行,把這首詩摘錄在這裡,同樣表達了我的生日感言及對太虛大師的崇敬之意。

菩提眷屬祝福禮

現在有一些年長的夫妻,為了增進感情,我也提倡他們參加增益的祝福禮──菩提眷屬祝福禮。他們這一代的夫妻,因為當時的結婚儀式比較簡單,沒有結婚禮服、新婚禮物,步入中年以後,大家彼此都有相當的經濟條件,這時候再做一次增益的婚禮祝福,兒女共同參加,促進情誼,在推動人間佛教的發展中,我覺得也深具意義。

我主持過幾次團體菩提眷屬祝福禮,從佛光山本山、印尼、新加坡、澳洲南天寺、美國西來寺等都有過。像是二○○一年,在馬來西亞綠野仙蹤展覽中心,共有近四百對菩提眷屬參加,引起社會媒體的關注,而此活動也被納入《馬來西亞紀錄大全》中。

另外,二○○二年,由於佛指舍利來台的因緣,特地於佛光山舉行菩提眷屬祝福禮,共有五百對菩提眷屬、觀禮家屬二千多人與會,其中,時任立委的吳敦義先生與夫人蔡令怡,更是帶著兒子、媳婦一同參加。

二○一○年,我應河北保定佛教協會會長真廣法師、觀音寺住持真源法師之邀,為四十三對菩提眷屬主禮,典禮簡單,莊嚴隆重,是大陸首次的菩提眷屬祝福禮。

而於建國百年,我在紅磡香港體育館主持菩提眷屬祝福禮,共有一三八對夫妻參加。我鼓勵夫妻之間應該常常讚美對方,對另一半說「我愛你」,並且每天為對方做一件好事,感情會更昇華,家庭會更和樂。當日,除親屬子女外,也有近四千人觀禮。

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落成系列活動當中,二○一一年的最後一天,十二月三十一日,我依約抱病出席「菩提眷屬祝福禮暨百年好合佛化婚禮」,為兩百對新人及八百對菩提眷屬主持儀式。我認為,夫妻結婚後,就不要用眼睛來看,要用心、用愛來看。雖然世界不斷的變化,但是既然相愛而結婚,那「愛」的心不可以變化!而將佛法融入生活中成為菩提眷屬,更可以提升婚姻的品味。

喪葬禮儀

過去的人,總把佛教與喪葬禮儀畫上等號,但佛教禮儀更廣泛的包含人生的生老病死,佛教對於喪葬禮儀的看法,首先應該強調建立正知正見,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結束,而是另一個新生命的開始。

對於喪葬禮儀,臨終關懷也是其一。臨終關懷是對生命的尊重,並不是消極的等待死亡,透過對死亡的認識,讓人從死的恐懼中解脫,坦然面對這期生命即將行至尾聲,引導人們沒有遺憾的離開世間;不只有往生的尊嚴,更有即將「移民」的期待。

對於臨終的助念,佛光山的別分院道場也成立助念團,常常舉辦助念講習會。助念是為了幫助往生者放下萬緣,了無牽掛,安心往生。而我認為喪葬典禮也不一定只有誦經,佛光會可以組織六到八人或團體,前往靈前祭弔,為往生者唱佛教歌曲、誦祈願文,這也是緬懷往生者的一種方式。

我在佛光山萬壽園設置了六間安寧病房,不同於現代人居住於高樓大廈間,對於病者安養、親友探病,進出往來不便,同時安排眷屬居住在患者隔壁,家人可以隨時照顧,讓臨終的人能在生命盡頭安寧往生,安然捨世。我認為,這也是一種喪葬禮儀的進步。

我在這裡節錄幾個名人對儀禮的創意,供給有緣人參考:

程建人先生做外交部次長的時候,他的高堂程母經太夫人逝世,他邀我在靈前做一場講演──「人生的意義」,作為送終告別的紀念。

吳伯雄先生的尊翁吳鴻麟老先生過世的時候,一般的人對於前往弔祭者都贈送一點紀念品,而吳伯雄先生則贈送每個人一個月的《人間福報》。

我有一位信徒李德明先生,記得有一次他家人去世,他沒有找出家眾誦經拜懺,他只邀約一些朋友唱誦佛歌讚偈,視為舉行隆重的喪葬儀禮。

邱創煥先生在一九七八年做內政部長的時候,他的尊翁過世,如果他要鋪張祭拜,那時蔣經國總統一定非常不以為然,因為內政部長要素行良好,以身作則,過於鋪張浪費,恐會落人口實;如果太過簡單,親友又不能諒解,會認為你已經做到內政部長,對父親逝世卻簡單安排,會被認為不孝。邱創煥先生非常有智慧,邀約我率領一百名出家眾誦經。在數十年前,集合百名出家人極為不易,因此大家讚歎不已,認為他能做到這種地步,算是祖上的榮耀。

此外,有一些現代的開明人士家族,在喜喪婚慶時都買一些好書分贈友人,我的《佛光菜根譚》、《佛光祈願文》、《佛教的生活觀》、《佛教的生命觀》、《佛教的生死觀》,就常常做為禮品送人,沒有過往喪葬禮儀的鋪張浪費,以好書分贈親友,這也不失為一種改良式的喪葬祭奠。

日常送禮

人生的禮儀以外,我想對於送禮,也是人生重要的事情,例如:朋友的婚喪喜慶、新居落成、開光典禮、喬遷之喜、金榜題名、升官祝賀、升遷出國等,送禮給對方則代表一分祝福的心意。

送禮不是比賽,送禮要送得得體。對於送禮,我舉一些不當的例子:有些糖尿病的病人住院,你想要送他一盒巧克力糖,不送會比較好,送了反而會讓病患心生不快,因為顯然你不了解他的病情;有的人年登高壽,你送他一套童玩,這也是不當,因為你沒有顧及到他的年齡愛好;有的人升官,你送他一個時鐘,他會忌諱你替他送終。因此,對於有些人迷信顧忌,送禮的人不能觸犯他的禁忌,會讓人不悅。

過去有人住院就送鮮花,現在醫院也宣導不可以送鮮花,因為有些病人會對鮮花過敏。而中國過年送紅包,現在連總統府到了過年的時候,都要製作一元福袋分送民間,相信必定所費不貲,但是對民間卻不一定有特殊的意義。

送禮也不能送得過於氾濫。像中秋節送月餅,就有一個「月餅旅行記」,一盒月餅送來送去,在外面繞了十多個人後,又送回來給自己,甚至於都長「眉毛」了,這就是送禮送得過多,不當的送禮。

尤其現代,利用權力,假借名目送禮,如在餅乾盒裡放入鈔票,如此陷人不義,讓人收受或退還都很為難。現在的社會,已不像清末民初時代,一個里長、村長,一年到頭都散發請柬,太太過壽、兒女抓周、家裡增建房屋、自己為官紀念,一年不下八次、十次的請柬,擺明就是打秋風、敲竹槓,幸好,現今已經沒有這種不好的習慣。

我們的社會,現在進入已開發國家,應該對於送禮,要有一些節制和昇華,如家庭生兒育女,贈上一張賀卡;或者朋友重要的生日紀念、家族的慶典,接受小詩、歌詠,禮輕卻情義重。因此,送禮最好的是一種祝福,一句安慰的話、鼓勵的語言,像現在的一封信,幾句祝賀詞,所費不多,對自己在社會上的各種交流往來,表達敬意,都能達到效果。

我過去在西方國家旅行,他們民間和政府官員可以來往,但是送禮如果高達一百美元就是違法,所以在西方國家,寫點祝賀卡片,就非常的流行。

但是,像現在賀卡做得太過精巧,有時都要上百元才能買上一張,一個朋友、兩個朋友倒也罷了,假如有幾十、上百個朋友,需要互通魚雁,祝福平安,不免造成經濟負擔;至於像一些金榜題名、升官高就,出國留學等,與人宴會,破費不貲,不如一張百元禮券,也是表達厚意。

最後,我要一提的,就是我們所有佛光人,或者佛門弟子,要重視佛教的節慶禮儀,像是農曆四月初八佛誕節,同時也是佛教徒熟知的佛寶節,慶祝教主釋迦牟尼佛降臨人間,大家互寄佛誕的祝福卡,或者是送對方一塊佛誕餅,一來表達自己對佛陀的敬意,二來表達對朋友的關懷。而每到佛陀成道日,農曆十二月初八法寶節,佛門都是煮臘八粥分贈左鄰右舍、社區朋友,供養大眾,讓大家共享佛陀成道的喜悅。

另外,從目連救母所延伸的供僧盂蘭盆會,是農曆七月十五僧寶節,企業團體或許捐獻少許的油香錢,作為僧團的道糧,對於許多禪堂、佛堂、關房、佛學院等,都能聊表一種幫助,並增進往生親人的冥福。此三種佛教節日的慶祝儀禮,代表佛教徒對三寶的一種恭敬信奉。

人在世時,需要佛教,乃至於走到生命的盡頭,佛教的生活性、人間性遍布於人的一生。我認為,佛教如果對這許多人生禮儀加以推動,使之普及於社會,普遍各階層,對於淨化人心,增長道德必定有很大的貢獻。而身為佛教徒,若能以佛教禮儀作為一生重要行事的圭臬,便是「生活佛法化,佛法生活化」最好的詮釋了。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