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127 ◎我辦公益基金

說到我為什麼辦公益基金,要從二○○八年下半年度說起了。記得在八月的時候,我應邀到北京出席奧林匹克運動會,接著又轉赴美國的弘法行程。我在西來寺的時候,有一天心血來潮,就隨口問旁邊的人,我現在有多少錢。

他替我查了一下,說:「師父,光是您的出版品就有不少版稅了,折合台幣,總共有三千多萬元。」

我一聽,這還得了,一個出家人怎麼能有這麼多的錢?我想,佛陀當初應世八十年,我也是八十歲,假如哪一天死的時候,一定有不少人關心一個問題:星雲大師有多少的遺產?多少的存款?

老實說,佛光山從開山以來,寺廟都不是我的,也都不在我的名下,如今我有三千多萬的存款,這太可怕了!一般人不知道我的性格,以為「星雲大師很有錢」,其實我的一生,大家看到那許多的金錢、事業,都是萬千信徒的成就;我自己也是信徒之一,當然也要布施、喜捨,所以我過去所有的收入,都是捐給常住,我以享受貧窮為樂。

我個人沒有存款,沒有保險櫃,沒有抽屜、鎖匙,甚至我也沒有口袋;就算是衣服有口袋,裡面也不見得有錢。現在忽然有了這麼多的錢,我覺得這不是我的光榮,也不是我的願望,我一生都是歡喜給人,有了錢財,總想到要怎麼把它用出去,因為金錢用了才是自己的。也因為這樣,曾經有人告訴我:「大師,您的一生都是給人給出來的。」

我找了幾個弟子來商量,想把這些錢捐給常住,或者捐給大學,弟子們勸我:「您從過去以來,給常住的已經很多了,常住現在也可以自立了,還是留著自己做想做的事吧!」

後來就有人建議我,可以成立一個公益基金。什麼是公益基金?就是有了錢,不一定存在自己名下,或者我和朋友把別人贊助的款項,用一個公益基金的名義存到銀行裡,只要符合公益的條件就可以動用它,但是自己不能再收回來,因為錢已經屬於社會公益的專款,必須由銀行依信託條件支付各類善款的運用。

我一聽,這很好,把錢存在銀行裡給它週轉,對銀行有利益;對我們也很好,有銀行代為管理,有保險,又可以做善事。

不到半年的時間,一下子就累積到一億多元。我心想:利息有這麼高、有這麼快嗎?原來很多朋友知道了,都來贊助,如:于穆允鶴、李麗珠、林呂德文、楊新函、侯西峰、陳永泰、陳蔡璧玉、溫三郎、趙辜懷箴、賴維正、賴義明、劉招明、薛政芳、羅李阿昭、蕭碧霞、嚴寬祜等人(依姓氏筆劃排序),還有各界的人士陸續響應捐款贊助,我都不知道他們何時捐款,但是銀行裡確實收到這些捐贈的款項。

由於這些錢來自十方大眾,就應該把它用之於社會的公眾利益,所以從二○○八年,徒眾為我成立「公益信託星雲大師教育基金」以來,我們舉辦過「Power教師獎」;有感於媒體對社會關係重大,又在二○○九年成立了「真善美新聞傳播獎」,此後陸續成立「全球華文文學獎」、「三好實踐校園獎」、「教育獎」等。以下就這些獎項的內容約略介紹如下:

真善美新聞傳播獎

我曾在天下遠見的雜誌上看到一篇文章,談到「媒體讓台灣沉淪」,因為現在的媒體只報壞不報好,甚至報假不報真,或是報導對立的、紛爭的,壞人打架,隨便一句話、一個動作就可以寫一大篇;好人做了多少善事、有志者如何力爭上游,卻都不提一個字。所以我想,要對台灣有貢獻,必須先淨化媒體!

承蒙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董事長高希均先生接受我的請託,擔任這個獎項的主任委員,遠見‧天下文化教育基金會執行長王力行女士、永慶慈善基金會董事長趙怡博士等,組織一個評審委員會,他們也為我邀請到社會上有知名度、可信賴的賢達,如:總統府資政漢寶德先生、中華民國紅十字會總會長陳長文先生、董氏基金會董事長謝孟雄先生、財團法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先生、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女士、大小創意齋創意長姚仁祿先生、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董事長柴松林先生、趨勢科技文化長陳怡蓁女士、前清華大學校長劉炯朗先生等社會賢達為遴選委員。目前我們的「真善美新聞傳播獎」已經辦到第四屆,在社會上也引起了很大的回響,成果如下:

首先是二○○九年十一月一日,第一屆頒獎典禮於台北新舞台表演廳舉行。得獎人分別有:世新大學創辦人成舍我先生獲頒「新聞典範人物獎」,《聯合報》總主筆黃年先生、資深評論家南方朔先生獲得「新聞專業貢獻獎」,政治大學新聞系退休教授徐佳士先生獲得「新聞教育貢獻獎」。

二○一○年十一月九日,同樣是在台北新舞台表演廳舉行第二屆的頒獎典禮,授獎對象擴大到大陸及海外華人地區,總經費也從第一屆的五百萬提升到一千兩百萬。除了上述遴選委員,海外地區聘請了香港的朱立教授、陳韜文教授、馮強首席講師、新加坡的朱添壽教授、郭振羽教授、許廷芳律師、馬來西亞的專欄作家朱自存先生、陳再藩先生、大陸地區的丁淦林教授、趙玉明教授等十二位專業人士擔任遴選委員。

那一次,獲得「終身成就獎」的是,長年在平面媒體發表評論的《聯合報》前社長張作錦。《中國時報》前社長王健壯、TVBS‭ 新聞部總監詹怡宜,因為堅持傳播媒體人的理想與專業,成果受肯定,榮獲「傳播貢獻獎」。「新聞教育貢獻獎」則是頒給一生奉獻於新聞教育,教學嚴謹的前政大新聞研究所教授李瞻先生。‬

另外,鼓勵台灣青年記者堅持媒體人使命的「潛力獎」,分別由中投有線電視新聞特派員王盛春、正聲廣播電台主持人吳碧玉、《聯合報》專業新聞組長梁玉芳、民視專題記者黃兆徽及《自由時報》台東召集人黃明堂等人獲得。

為了追念聯合報系創辦人王惕吾先生及中時報系創辦人余紀忠先生對華文新聞事業的貢獻,我們也頒給兩位已故報人「華人世界特別獎──典範報人獎」。

香港鳳凰衛視行政總裁劉長樂先生,多年來熱心公益文化,致力搭建兩岸溝通橋梁,獲頒「華人世界特別獎──媒體經營傑出獎」。

另外,有來自香港、大陸、新加坡、馬來西亞地區的媒體人得獎,分別是: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國良教授獲頒「教育貢獻獎」,大陸中央電視台主持人暨製片人白岩松、香港《信報》創辦人林山木、《亞洲週刊》總編輯邱立本、新加坡《聯合早報》總編輯林任君、前《南洋商報》總主筆張景雲以及星洲媒體集團總監劉鑑銓,獲頒「傳播貢獻獎」。

第三屆「真善美新聞傳播獎」頒獎典禮,是在二○一一年十一月二十日於台北世貿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對象更擴大到全球華人地區,希望藉此鼓勵全球華人媒體堅守媒體倫理,維護公理正義,充分發揮媒體的影響力。

首先,《中央日報》前社長姚朋(筆名彭歌),他在學術、實務上經驗豐富,新聞專業度備受同業肯定,著作等身,成就斐然,獲頒「華人世界終身成就獎」。

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前教授汪琪,在傳媒國際化及傳媒對社會文化的影響研究貢獻卓著,獲頒台灣地區「教育貢獻獎」。

台灣地區的「傳播貢獻獎」,則分別頒給《新新聞》媒體事業群總裁周天瑞、《知識通訊評論》發行人兼總編輯江才健。

「潛力獎」,由《國語日報》資深記者高修民、中天電視新聞台主播記者黃逸卿、《中國時報》調查採訪室高有智、謝錦芳、黃奕瀠、楊舒媚團隊、大屯有線電視公司新聞部經理林煥文、中廣流行網節目製作暨主持人楊玉欣獲獎。

海外地區的「傳播貢獻獎」,得獎者分別是: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榮譽教授郭振羽教授、廣州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范以錦院長、《世界日報》紐約社總編輯翁台生、廣東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胡舒立院長。

此外,在這次的評選中,大會頒發了兩個特別獎,分別是:

廈門大學傳播學院院長張銘清教授,因致力推動兩岸新聞與傳播研究的交流,為台灣媒體在大陸的採訪排憂解難,對兩岸媒體界與學術界的合作互動深具貢獻,特別頒贈「兩岸交流貢獻獎」;以及在中天、東森、鳳凰衛視等擔任節目主持人的陳文茜女士,獲頒「兩岸新聞資訊貢獻獎」,肯定他多年來製作優質節目,深度剖析兩岸及國際時事,引發國人對國際議題的關注。

二○一二年,「真善美新聞傳播獎」,已經舉辦到第四屆了,在十二月一日於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大覺堂舉行頒獎典禮。這次的獎項有:

「華人世界終身成就獎」,由《聯合報》副董事長劉昌平獲得。劉先生在新聞工作逾六十五年,開創全球華人民營報業大局,為人清正,在新聞界有君子之譽。

「新聞教育貢獻獎」,由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新聞學系朱立教授獲得。

台灣地區「傳播貢獻獎」得獎者,由《中國時報》專欄作家傅建中、台灣文史工作室創辦人徐宗懋、資深主播沈春華獲得。

「潛力獎」,則由聯合報系記者于趾琴、江睿智、林則宏、王茂臻、姜兆宇、陳雲上等團隊製播的《願景工程:台灣快轉、幸福下鄉》;張翠芬、江慧真《中國時報》調查採訪室主任記者的《新故鄉動員令──來自土地的呼喚行動》;中天電視公司新聞主播洪淑芬、攝影記者詹品宏的《後山的心靈捕手》;中國電視公司社會組組長溫鈺萍、攝影記者魏有德的《前進愛滋戒毒村》,以及漢聲廣播電台台北總台新聞記者主播胡宥佳製播的《點亮幸福的微光──用愛解凍系列報導》獲得。

海外地區的「傳播貢獻獎」,則由世界華文媒體集團執行董事暨總編輯蕭依釗女士獲得。蕭女士從一九七八年以來,投身馬來西亞新聞工作,深入社會關懷弱勢,三十餘年來如一日。

特別一提的是,二○一二年六月,蕭女士到佛陀紀念館參加首屆的「星雲人文世界論壇」,會後他來找我,並提出希望我到馬來西亞弘法的請求,讓我深受感動,於是促成我到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巡迴弘法的因緣。十一月二十四日晚上,承蒙大馬世華四大媒體、馬來西亞大馬佛光人及佛教各界人士,聯合在莎亞南體育場舉辦了一場「三皈五戒暨為社會大眾祈願祝禱」,邀請我去主持,現場有八萬多人與會,四萬多位民眾皈依三寶成為佛弟子。這是繼一九九六年之後,我再度回到莎亞南體育場主持弘法大會,信眾的熱情更勝於當時,也讓我感受到當地媒體及各界人士的真、善與美好。

其實,媒體人平時衝鋒陷陣,深入社會各角落發掘新聞,也需要社會大眾給予肯定與鼓勵。因此我成立「真善美新聞傳播獎」的用意,主要是希望為傳播界注入一股動力,進而推動社會的真善美。誠如蕭依釗女士在頒獎典禮上,說了一句令我很感動的話:「我們的社會從不缺少真善美,而是缺少發現真善美的眼睛。」如果所有的媒體人都有這樣的認知,讓我們的新聞少一分的暴力血腥,多一分人性的善美事蹟,必然能發揮媒體正義的力量,增益人世間的美好善緣。

在這段期間,承蒙許多公益人士和企業團體的共襄盛舉,其中或有不盡周全之處,但此中的善心美意,唯願與媒體各界共勉之。

全球華文文學獎

舉辦了「真善美新聞傳播獎」,感覺只是做了一點小事情,對社會的影響還是很有限,因此我又再請台灣文學館的館長李瑞騰教授來幫我辦「全球華文文學獎」,邀請聯經出版社發行人兼總編輯林載爵、元智大學國際語言文化中心主任王潤華、文訊社長兼總編輯封德屏、政治大學台文所所長陳芳明、台灣大學中文系教授兼考試院考試委員何寄澎等人擔任評議委員。

二○一一年十二月十三日,第一屆「全球華文文學獎」頒獎典禮在國家圖書館國際會議廳舉行,由高雄國立中山大學榮退教授余光中獲頒「貢獻獎」;國語日報社前董事長林良先生、美國愛荷華大學榮譽退休教授聶華苓女士獲得「特別獎」。

「創作獎」的部分,又分「歷史小說」、「報導文學」與「人間佛教散文」三個獎項,「歷史小說獎」,由美國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協作研究員姚署平的作品〈他從東方來〉獲得佳作。

「報導文學獎」,由美國太空總署CCM計畫經理楊祖愛的〈亞馬遜河的藥師佛──推展《遠程醫療》的腳印〉獲得第二名,國立成大醫院住院醫師吳妮民的〈純真年代──林彥廷醫師事件始末〉、連明偉的〈陸參柒玖中的少爺──良顯堂社會福利基金會的發展與社福相關議題〉同獲第三名,林中偉的〈愛向前走──甘肅隴南支教採訪記事〉為推薦佳作。

「人間佛教散文獎」,則有丘愛霖、吳奕均、呂政達、林佾靜、徐金財、沈志敏、梁玉明、劉曙彰、連明偉、徐萬象等十人獲獎。

桂冠詩人余光中先生在頒獎典禮上提到:長久以來,中國人難免都有「諾貝爾獎情結」,其實東方文化自有它的文化價值,和西方文學為主的諾貝爾文學獎是不同的,因此這次獲獎,對他來說不但是一種殊榮,更是一份感動。他的一番話,也給予了我們很大的鼓舞。

第二屆文學獎頒獎典禮,在二○一二年的十二月一日,於高雄佛光山佛陀紀念館大覺堂舉行,頒發的獎項有:

「貢獻獎」,頒予同樣是桂冠詩人,有「華文文學捕手」、「文學花園園丁」之譽的前《聯合報》副刊主編瘂弦(本名王慶麟)。由於身體的關係,瘂弦先生無法親自前來領獎,透過加拿大傳來的影像,他發表得獎感言表示:「星雲獎」的闢設,帶給我們更明麗的願景。大隊的人馬已經上路,而我這名騎瘦馬逐西風的衰將,為了不甘心落在隊伍的後面,也要鼓足餘勇,趕上前去。

「歷史小說獎」的部分,選出蕭元愷的《海天夢遺》、高志峰的《劇神》為評審推薦佳作。

「報導文學獎」首獎從缺,第二名是李秀蘭的《一路ho-hai-yan-撒奇萊雅族豐年祭紀實》,第三名是馬西屏的《眷村一道噙笑的淚痕》,分別報導原住民豐年祭及眷村的生活形態。

「人間佛教散文」,有來自海內外十三個國家的華人參選,獲獎的有:顧德莎、方中士、解昆樺、張耀仁、黃曉芳、沈信呈、黃可偉、劉滌凡、孫彤、連明偉等,從他們書寫內容和廣度,可看出全世界的文化風貌。

曾有人問我,為什麼要辦文學獎呢?我從小喜歡文學作品,從出家時讀的《維摩經》、《百喻經》、《大寶積經》等佛教經典,到民間的通俗小說,如《水滸傳》、《三國演義》、《七俠五義》,後來經歷五四運動文學飛躍的時代,也經常閱讀陳獨秀、錢玄同、胡適、魯迅、許地山、巴金、茅盾、老舍等人的作品。我想,我一生歡喜讀書,可以說是拜文學之所賜。

我到台灣之後,也持續不斷的以文字來弘揚佛法,深深感受到文學對於啟迪人心的無形力量。文學有美麗的外衣,佛學有深刻的內涵,多年來,我一直想把文學和佛學結合起來,因此設立「華文文學獎」,主要是感謝文學對我一生的幫助,藉此鼓勵全球優秀作家繼續創作,也希望對今日式微的文學,略盡一點心意。

三好校園實踐學校獎‧星雲教育獎

舉辦了新聞傳播獎、華文文學獎之後,我的願望還是覺得不夠,於是又再商之於佛光大學校長楊朝祥教授,請他為我辦各個學校的「三好校園獎」。為什麼要強調「三好」?

一九九八年,我們將佛陀真身舍利從印度迎回台灣供奉時,我邀請時任副總統的連戰先生,在台北中正紀念堂和現場的十萬民眾,共同發起提倡「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三好運動。近年來,我們在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舉辦佛誕節暨母親節的紀念活動,也承蒙馬英九先生出席參與,帶領大家宣誓行三好。

之所以要提倡三好,是想到過去中國社會流傳佛教的業報思想,講到造業,是誰在造業?就是身口意。身犯殺、盜、邪淫;口犯惡口、兩舌、妄語、綺語,意犯貪、瞋、愚痴,一個人要想從惡業到善業,就必須改造自己的身口意:身做好事、口說好話、心存好念。為此,我還做了一首〈三好歌〉,歌詞如下:

人間最美是三好

做好事 說好話 存好心

平安就是我們的人間寶

人間最美好是三好

做好事 舉手之勞功德妙

說好話 慈悲愛語如冬陽

存好心 誠意善緣好運到

三業清淨真正好

實踐三好最重要

「三好運動」不是政府發起,也不是宗教運動,如果能從學校開始做起,進而推展到家庭、社會,必然有助於道德人心的提升,所以我就想到要辦「三好校園獎」。

二○一二年六月,我們在佛光山佛陀紀念館舉行第一屆「三好校園實踐學校」頒獎典禮,有二十八所學校得獎,分別是:

台北市立建國高級中學、國立和美實驗學校、花蓮縣私立四維高級中學、佛光山普門高級中學、屏東私立華州高級工業家事職業學校、新北市立大觀國中、新竹市立內湖國民中學、台中市立四張犁國民中學、嘉義縣立布袋國民中學、台中市立至善國民中學、南投縣私立均頭國民中小學、高雄市立青年國民中學、新竹市立南華國民中學、台南市土城國民小學、台中市大林國民小學、花蓮縣太昌國民小學、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小學、桃園縣四維國民小學、台東私立均一國民中小學、台南市佳興國民小學、基隆市尚仁國民小學、新北市埔墘國民小學、桃園縣草漯國民小學、台中市私立華盛頓國民小學、桃園市新埔國民小學、高雄市鼓岩國民小學、雲林縣鎮西國民小學、新北市鷺江國民小學。

楊朝祥校長在典禮上特別提到:「三好校園絕非口號,而是長期深耕的品德教育。」教育部訓委會常務委員楊玉惠也說:「感謝佛光山發起三好校園運動,希望未來能擴大到各學校,讓更多人攜手推動。」現場掌聲不絕,可以感受大家對三好校園運動的支持與肯定。

緊接著,第二屆「三好校園實踐學校」也在二○一二年的八月二十八日完成決審作業,共選出四十四所三好校園實踐學校,分別是:

高中組八所

新申請:嘉義市輔仁高中、國立台中豐原高商、國立宜蘭特殊教育學校、彰化縣崇實高工。

續申請:台北市建國中學、高雄市普門高中、花蓮市四維高中、屏東市華洲工家。

國中組十三所

新申請:嘉義縣鹿草國中、台北市敦化國中、高雄市立德國中、嘉義縣民和國中、台南市中山國中、嘉義縣嘉新國中。

續申請:新竹市南華國中、台中市四張犁國中、嘉義縣布袋國中、新竹市內湖國中、台中至善國中、南投縣均頭國中、高雄市青年國中。

國小組共二十三所

新申請:屏東縣九如國小、彰化縣土庫國小、桃園縣觀音國小、高雄市西門國小、嘉義縣隙頂國小、嘉義縣內埔國小、台中市翁子國小、屏東縣泰安國小、新竹市舊社國小、高雄市前金國小、高雄市九曲國小、台南市公園國小、屏東縣餉潭國小、台南市河東國小、屏東縣忠孝國小。

續申請:新北市鷺江國小、桃園縣草漯國小、桃園縣四維國小、高雄市鼓岩國小、華盛頓雙語小學、花蓮縣太昌國小、台南市土城國小、國立台北教育大學附設實驗小學。

幾個月前,我們的公益基金在佛光山舉辦「三好校園實踐學校共識營」,有上百位的校長、主任、老師前來參加,由此可見台灣的教育界已經開始重視「三好校園」的推動與落實。

除了「三好校園實踐學校」,應該還要有一個「教育獎」,於是我又再請前教育部長楊朝祥先生來幫我辦理。他也為我邀請了前教育廳廳長陳英豪先生、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志朗先生、中國醫藥大學校長黃榮村先生、前教育部部長鄭瑞城先生、台灣教育大學系統總校長吳清基先生、國家教育研究院院長吳清山先生以及佛光大學副校長劉三錡先生等擔任指導委員會的委員。(由於這些委員當中,有五位是前教育部部長,所以我們的「教育獎」在教育界當中,可稱得上是「五星上將」的獎項。)

經過一連串公開推薦、實地訪視、書面審查等嚴謹的作業,第一屆「教育獎」選出十六位得獎者,也在二○一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於佛陀紀念館舉行頒獎典禮。得獎者分別是:

終身教育典範獎:陳忠秀

典範教師獎:

一、特教組:楊靜怡、李及時、蔡淑芬。

二、幼兒園組:劉阿李、張淑惠、吳美鳳。

三、國小組:林進山、吳欣悅。

四、國中組:楊惠如、陳一誠。

五、高中職組:洪綉美、李凱茜。

六、大專組:陳偉德、吳炳飛、李藹慈。

承蒙副總統吳敦義、教育部長蔣偉寧及歷屆多位教育部長出席祝賀,因此吳副總統致詞時特別提到,我們的「教育獎」規模更勝於政府主辦,尤其囊括五任教育部長擔任指導委員,陣容強大,為教育界樹立典範。他的一番話,也讓我感到欣慰了。

其實,我辦這些公益獎項,雖然獎不多,但是心意是無限的。惟願我們的「三好運動」不是只有曇花一現,而是要持續下去,進而擴展到整個社會。台灣雖然只有兩千三百萬人口,如果每個人都能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一個人可以抵上百人,必然能成為社會上一股不容小覷的力量。

獎勵當代典範人物的「君子獎」

除了推動「三好運動」,最近我又想到,現在我們的社會好像慢慢被時代的輿論、人心打倒一般,沒有領袖、沒有道德人格的典範人物了。我們不禁要問:孔子在哪裡?孟子在哪裡?王守仁在哪裡?朱熹在哪裡?甚至於佛教的六祖惠能大師、玄奘大師在哪裡?我們似乎缺乏國家的棟梁,所以我就想成立一個「國寶獎」。雖然能提供的獎金不是很多,但想到人在一生當中,能被推舉為國寶,也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我商之於很多的名家,他們都覺得「國寶獎」很難選,因為現在的國寶,大都偏於專業的、地方的人士,如布袋戲的李天祿、黃海岱,或者唱〈思想起〉的陳達等;像過去的梁啟超、康有為、黃興、宋教仁等許多有思想、有國際聲望的人物都不容易見到了。

或許國寶難為,於是我又再籌思,是否不稱「國寶獎」,改稱「君子獎」?希望在往後的歲月裡,我們的公益基金能以一個「君子獎」的名義,給予那些尊重道德人格,而且對華人世界有影響的仁人君子們一個機會。

我想,佛陀眼裡看到的眾生都是諸佛菩薩,難道我們的社會、我們的中華文化裡孕育不出一個當代的君子嗎?

「一筆字」延續人間善美因緣

去年佛光山傳授三壇大戒,五百名戒子全省行腳托缽祈福,為公益基金募化到一億元左右,現在公益基金的總數也有七億元了。不過我舉辦這麼多的公益獎項,花費太大,為了讓未來的經費免於匱乏,我就想到過去承蒙很多人士的幫忙贊助,我都寫字感謝他,從這當中又帶動了更多的因緣。如過去的西來大學不就是我寫字寫出來的嗎?

其實,我的字沒有什麼了不起,但是如果能借由「一筆字」的緣分募集公益基金,不僅能增加善款,也可以讓人間的善美好事繼續延續下去,那就很有意義了!

承蒙弟子如常把我的字拿到世界各地巡迴展出,同時在佛陀紀念館的「六度塔」有一個公益信託基金的常設展,讓許多十方有緣人士共成好事,把功德留給社會,把智慧的法語帶回家。

現在我也請主辦公益信託教育基金的執行長覺元、祕書吳淑華,替我留意一些社會弱勢、苦難的人,我們的公益基金可以為他們多少盡一點心力,給予幫忙。所謂「救急不救窮」,社會的貧窮,我救不起,不過儘量相互扶助,這是我很樂意做的。

因此在公益信託教育基金成立至今屆滿五年之際,我們也在大陸申請成立全國性的「星雲文化教育公益基金會」,由魯秋彤女士擔任祕書長,希望能對社會人群服務奉獻。在此我也有個願望,如果能把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的「三好運動」推廣到大陸去,相信對於淨化人心,必然會有一些幫助。

我想,一個人擁有多少的錢財並不重要,要會用才是有智慧的。因此希望今後我們的佛教徒,個人有了遺產,不一定要留給兒女子孫,可以交還給社會,參與社會公益的捐助。

我們為公益信託教育基金設立了很多的獎項,雖不能像「諾貝爾獎」提供的獎金那麼的多,但是在華人的社會裡,我僅就此心香一瓣,祈願中華文化的光芒能夠照耀十方。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