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014 人生的馬拉松(1994/07.16~07.31)

精華語錄

◎一位行者自己可以有出離心,但是對世間應行菩薩道,如果空有出世思想,而無入世的理念,只是羅漢自了的境界。

◎會做事的人,總是給人歡喜、給人希望,並且心甘情願地接受一切挫折,將利益回饋大眾,將榮譽分享大家。

◎人生有努力向前的時候,也要有退後自省的時候。世界很廣闊,當提起則提起,當放下則放下,何等自在﹗

◎智慧的人,懂得尋找生命的根源,提起「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的疑情。

◎「皆大歡喜」的本意,是一種處事的圓融哲學,並非「是非善惡不分」的濫慈悲。

◎今日的耐煩將是未來的榮耀;今日的磨鍊將是未來的成就;今日的養深積厚將為未來培養弘法利生的大力量﹗

◎努力不聽、不聞、不說是非,也是一種精進。

◎學問,學問,要學就要勇於發問,不斷地發問,不斷地找尋答案,才能不斷地有所進步。

◎修學神通的首要條件必須「依於慈悲,住於淨戒」。

◎禪是自我的訓練,時時觀照念頭,假以時日,內在的世界寬廣了,自然能放下人我是非,甚至能轉煩惱為菩提,超越生死與輪迴。

 七月十六日 星期六

從電視新聞中得悉,約每十萬年才會出現一次的彗星撞擊行星之王──木星的天文奇觀,即將於近日內發生。據天文學家預測,彗星蘇梅克・李維九號在撲向木星途中,會因木星強大的重力,裂解成首尾相連,長達七十一萬英哩的彗星殘塊,遠遠地望去,彷彿是二十一顆串連的珍珠。但對木星而言,卻相當於二十一顆威力強大的原子彈,每一次撞擊均會產生高熱火球與爆炸後的蕈狀雲。不過,撞擊之後,這些彗星殘塊立即隨之化為烏有。

透過這次彗星撞木星事件,天文學家希望能了解彗星與木星的構造,以及地球外圍由載電分子組成的范艾倫帶狀物,藉此機會揭開宇宙間久存的謎團。另一方面,碰撞之事在大陸各地卻引起不少人士的關切與恐慌,例如計程車司機不停地打電話到天文台詢問,這天是否應留在家裡,不要到戶外工作?懷孕期的婦女則擔心彗星撞木星時會影響腹中胎兒的發育,離譜的是竟然有人恐慌「掃把星」的出現會是世界末日的來臨。

雖然我沒有像天文學家那樣專心致力於銀河系的研究,但對於天文方面的小常識倒還稍微懂得一些──

木星的直徑十四萬二千八百公里,是地球的十一倍,以此計算,木星的體積為地球的一千三百倍。由於木星主要由氫和氦氣組成,重量只有地球的三百多倍。

木星雖然巨大,卻不笨重,它自轉一週(一天),只需地球時間的九小時五十分,但因距離太陽有七、八億公里,是地球的七倍左右,所以公轉一週(一年),長達地球時間十二年。

木星是太陽系中最大的一顆行星,太陽系中的其他行星都可以裝到木星中去。

由於太陽運行的速度,任何一次日蝕的過程都不會超過七分五十八秒。

太陽比地球大三十三萬倍。

地球圍繞太陽運轉的速度,差不多是子彈飛行速度的八倍。

彗星的長尾巴是由非常稀薄的蒸氣構成。若我們將一條長達一萬英哩的彗星尾巴裝到一個小瓶子裡,它所占的空間,將不超過一立方英吋。

站在冥王星上看,太陽就像是一顆小星星,其亮度猶如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金星一樣。

午夜後,我們在夜空中看到的流星,比在午夜前的任何時候多五倍。

「光」以每秒十八點六萬英哩的速度前進,從冥王星到地球一共要花六小時。

幾年前,我在馬來西亞、香港等地弘法,記者採訪時不談佛法,反而一直追問我對外星人和神通的看法。我當時回答他們,阿彌陀佛就是外星人。至於神通,經典中有提及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和漏盡通六種神通,但唯獨漏盡通是斷除煩惱、了生脫死的究竟神通,也只有聖者的阿羅漢和佛才能證得漏盡通。神通能給人們帶來很大的方便,但是為什麼佛陀又不提倡弟子們修學神通呢?原因有四──

1.神通非究竟之法

2.神通敵不過業力

3.神通比不上道德

4.神通及不上空無

佛陀也說過,佛法是要用道德來感化他人,用慈悲來救護眾生,而不是以神通來眩惑大眾、迷亂百姓。修學神通的首要條件必須「依於慈悲,住於淨戒」,像菩薩基於慈悲,以神通來攝化眾生,一旦有了神通,更要嚴持淨戒,多做有益於大眾的事情,而不是依仗神通去胡作非為。

七月十七日 星期日

自從成立新書記室,一直無法抽空指導,今天早餐後前往書記室,見到一群新舊書記埋首振筆,看來他們的工作已上軌道了。

先約依空、滿義討論編撰《佛教》的問題。

《佛教》共分十類︰教理、經典、佛陀、弟子、教史、儀制、宗派、教用、藝文及人間佛教。經過一年多的編纂,第一冊《教理》已付梓,其餘大致完成,只待審核。希望《佛教》的問世,能幫助有心向道者,成為他們學佛初入門的踏板。

接著,就《星雲百語》第二集,與永芸、滿果討論。自第一集《心甘情願》發行後,年來銷售量已達十多萬冊,信徒的反應熱烈,幾乎人手一冊,紛紛詢問第二集的出版日期,追求佛法的殷切可見一斑﹗

常有人問我做事的原則,我做事的原則就是「皆大歡喜」。往往是在大家認為山窮水盡的時候,我以「歡喜」把大家帶到柳暗花明的新世界。現今社會如此紛亂,主要的原因就是「大家不願給人歡喜」,或「不知給人歡喜」所造成的。因此第二集百語定名為「皆大歡喜」,提供給大家「歡喜哲學」,希望人人都能歡喜,本書計畫在農曆七月前出版。

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的陳秋美小姐,編了一套《歡喜人間:星雲日記精華本》上下二冊,至今第一版一刷已售罄,預備第二刷的印行。

一晃眼,到了午齋時間,約新書記及慈惠、依空、永芸等一起用餐,談起昨日翻閱宗喀巴大師所著《菩提道次第廣論》,深感人間佛教推行不易。我以為一位行者自己可以有出離心,但是對世間應行菩薩道,如果空有出世思想,而無入世的理念,只是羅漢自了的境界。慈航菩薩曾說過︰「如有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菩薩道就是走向社會人群,以眾生為根本的修行方法。目前的西藏佛教強調信仰及儀式,較忽視大眾的福利。如果百姓都自顧不暇了,如何護持正法呢?這就缺乏人間性了。

晚,應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常務理事陳順章居士之邀,前往台南講堂為成功大學開辦的企管研習班開示。我以「佛教的企業管理」為題,分三點說明──

1.橫遍十方,豎窮三際

人的真心本性能夠橫遍十方,豎窮三際。我們為人處世,若能橫遍十方,廣結善緣,才能有所成就。此外,這是一個溝通的時代,要以敬重、信賴與上司溝通,並以尊重、信任與部屬來往,還要「上情下至,下情上達」,如此上下交通流暢,才可說是處事上的「豎窮三際」。

2.與人為善,從善如流

一個有本領、會辦事的人,凡事都OK,即使拒絕,也能提供取代的方案。身為長官的人,要能耐心傾聽部屬的心聲,肯定他、讚美他、給他信心,以開發他的潛能。

3.皆大歡喜,心甘情願

人是為了歡喜才來到人間。所謂「良言一句三冬暖」,會說話的人,會考慮到一句話說出來,是為了傳達自己的意願,也是希望對方歡喜的接受,那就要學著說好話,才能帶給對方「歡喜」;會做事的人,總是給人歡喜、給人希望,並且心甘情願地接受一切挫折,將利益回饋大眾,將榮譽分享大家。如此一來,工作效率自然提高,「管理」也不再是教條式的刻板。

會後,應邀再於會議室展開熱烈座談,由他們的問題中,感受到人間佛教對於社會的重要性,已到了刻不容緩的地步。

七月十八日 星期一

今晨的陽光特別美好,信步於庭園小徑,草地上的露珠閃爍發亮,真是「鬱鬱黃花無非般若,青青翠竹皆是妙諦」。昨天夜裡彗星撞擊木星的一場「風雨」,所留下來的竟是一片萬里晴空﹗打開《中央日報》一看,正是一則我對這場世紀奇觀所發表的感言。

自從蘇梅克・李維九號彗星的二十塊碎片即將撞擊木星的訊息發布後,每個人都在猜測將會發生什麼情況。有的人興奮異常,因為這是千年難得一見的天文景觀;有的人覺得那是很遙遠的事情,事不關己;也有的人擔心這是世界末日的前兆。昨天《中央日報》的記者希望我能針對此事表示意見。

佛教的宇宙觀認為︰世界不外是成、住、壞、空四個階段的流轉,我們的地球是一個小世界,要等到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後才可能毀滅。現在末法時代剛開始,世界末日還談不上。好比時鐘的指針,從一走到十二,不停流轉,宇宙萬物也是這樣的輪迴不已。冬天雖然來到,春天也不遠了﹗甚至一期的生命結束了,身體老壞,再換一副新的,這便是佛教所說的因果輪迴觀。一千個小世界集成一個「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合成一個「中千世界」,而一千個中千世界就是所謂的「大千世界」。在如此浩瀚的三千大千世界中,彗星撞木星,只是宇宙中的一個小車禍而已,不必擔心。我們所要掛念的是──渺小而有限的人生,是否能跨越時空的藩籬,把「自我」解脫到「三千大千世界」中,與十方法界眾生同為一體。


午齋後,於書記室會議廳與慈惠、心定、慧日、堅寬、永富等人商討「佛光山修持中心」事宜。佛光山目前有八個禪堂,加上別分院──北海道場、基隆學部、台北道場及台南講堂的禪堂共計十二個。其中如來殿的禪淨法堂可說是設備最佳的禪堂,可容納六百人習禪。所謂「馬祖創叢林,百丈立清規」,「叢林」一語通常指禪宗寺院,尤其是「十方叢林」,表示廣納多容,能生長法身慧命之意。佛光山禪修中心將比照叢林制度設立序職和列職。序職指的是堂主(住持)、維那、悅眾等,領導大眾維持綱紀之僧職;列職多半屬於行單,如典座、行堂、庫頭等。

下午三時,《中國時報》特派記者陳景清來訪,擬作有關禪修系列的專題報導,正好加入我們的談話。先就吳伯雄部長退選省長一事,以禪的立場來說明我的看法。

禪,有前面的世界,也有退讓的世界。前面的世界以物質、欲望、名利為前提,後面的世界則是以精神道德的提升及心靈的淨化為主。一般人往往只顧追求前半的世界,忽略了後半的世界。人生有努力向前的時候,也要有退後自省的時候。世界很廣闊,當提起則提起,當放下則放下,何等自在﹗吳部長是個有慧根的人,相信他很能體會這一點。

陳特派員十分好奇現代人為何個個競相學禪,這種現象是好是壞?所謂「衣食足而後知榮辱」,物質生活的滿足,使人有餘力追求音樂、美術的藝術生活。而有智慧的人,懂得尋找生命的根源,提起「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的疑情。透過正確的禪修,往往「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就是「禪」能夠受到大家歡迎的原因。最起碼也能透過禪修開展內在的世界,或增進理解力與分析力,達到身心的健康。禪是自我的訓練,時時觀照念頭,假以時日,內在的世界寬廣了,自然能放下人我是非,甚至能轉煩惱為菩提,超越生死與輪迴。

七月十九日 星期二

一個徒弟從馬來西亞回來,一早便到書記室找我。

十多年前,在馬來西亞見到一位小女孩,他不但工作勤勞、性情溫順,而且口才流利、聰明過人,只是言行舉止有些怪異。一念慈悲想度他入佛門,鼓勵他到佛光山念書,想不到他聰明反被聰明誤,言語行為異常,幾年前自行回家鄉去了。幾年來,我一直掛念著,不知他何去何從?

現今社會有很多人精神失常,綜觀全台灣精神異常者高達五萬人以上。而龍發堂以其獨特的「民俗療法」,收容了四千五百位精神病患。家庭中若有一人患此疾病,往往不知如何處理。如果留在家裡,是一顆定時炸彈,天下父母心,他們的辛酸苦楚是難以述說的。多年前我也曾經想過成立「精神病患療養中心」,讓這些社會的棄兒,有一安身之處。後來因緣不具足,只得作罷。

有些人認為佛力無邊,任何疑難雜症都能化腐朽為神奇,所以將病患送至佛光山,要求進入沙彌學園、女眾學部,甚至英、日文班就讀。剛開始,我也斟酌情況,以「慈悲為本,方便為門」度化他們。但是往往只有一、兩人,就造成對全學院的嚴重干擾,這對正常的學生,是非常不公平的,所以只好謝絕他們進入學院。

現代人的精神問題很多,據統計調查,大部分的人多多少少都有神經衰弱現象。例如所謂「智慧型的罪犯」,以佛法觀點來看,他們作奸犯科,不信因果,是一群聰明反被聰明誤,作繭自縛的「愚痴型」犯者,這都是因為欠缺智慧所造成的,而這些行為也都是精神病的現象。

曾任高雄慈惠醫院院長的黃文翔先生,目前是《普門雜誌》專欄「心行處滅」的作家,他以專精的醫學素養以及對佛法的體悟,提供精神病患一個現代醫療的大方向,約略可從三方面著手──

1.身︰從生物學病因來觀察,重症的精神疾病,往往與體質有關,這一型的患者可用藥物、儀器等輔助治療。

2.心:從心理學病因來觀察,可以從心理治療、親情治療以及團體治療等收到實效。

3.靈︰從潛意識中潛存的病因來觀察,此與人格特質有關,病因來自前世的業力。治療方式包括催眠、深度心理分析,佛教則使用拜懺、念佛等方法來治療。

七月二十日 星期三

為了參加明天早上八時在玉里舉行的告別式,今天下午提早趕了五個小時的車程前往台東。

早上儘速處理許多應回的信件,批改一些文章,才把該交代的事辦好。依空正好來辦公室,請示今後佛光會辦活動時應該注意的事項。我就如何舉行說明會、成立大會、佛學講座、各種座談會等,加以指示說明。接著蕭頂順、彭伯平、依淳前來商量如來殿中間供奉大佛的問題。我們到展覽館和普賢殿參觀,最後來到頭山門,覺得一丈二尺高的玉佛供奉於如來殿最為合適壯觀。把這件事交代過後,就匆匆啟程前往台東。永均為我們長途開車,真是難為他了。

說到殯葬奠禮,已是我經常的功課之一。我從小參加放燄口,站在旁邊,有時一站就是七、八個小時,自覺沒有多大的價值。經過幾十年,現在參加告別式的時間往往只有一、二十分鐘,帶給大家的歡喜卻很多。談及佛事,想到年輕的時候,有時為了一位齋主的超薦,常常要走一百里以上的路,從大清早出發,一直走到夜晚,放完燄口後打著燈籠回家,回到家時天都亮了,那時候只是想到為護持佛教的齋主盡一點心而已。

我一生,感到自己沒有什麼特別的專長來廣結善緣,唯有以誠意替人誦經,做為廣結善緣的方便。每次到太平間、殯儀館誦經,看到眷屬們的感謝之情,不只亡者獲利,就連生者也能獲得法喜。所以覺得自己是在做「了生脫死」的工作。

最近為了新營陳府的告別式,特地從台北趕到台南,而為了迪化街施府的告別式,又從高雄開車趕了三五○公里的路程,在二十分鐘的儀式圓滿後,接著趕回高雄,前後共走了七百公里,回到山上已是深夜十二時了。多年以來,心中感到最遺憾的是沒有參加煮雲法師的告別式。那時候我人在美國西來寺閉關,無法趕回來,對於在極樂世界的老友,至今深感抱歉。

我雖然經常替人誦經,但是非常反對職業性的經懺。誦經、佛事,應以結緣為主,平常施主給予我們金錢上、物質上的種種資助和供養,面對他們的生死大事,我們以誦經說法來回饋他們也是應該的,不應將此做為銀貨兩訖的交易。希望佛光山的弟子,不要把我弘揚的佛法走了樣。

今天在台東禪淨中心用過晚餐後,大約九時就到了住宿的地方──鶴山茶園。記得上次是半夜兩點多才來到這裡,相較之下,覺得今天時間充裕,自然感到身心舒暢。接著與住宿在此,來東部參訪及支援佛事的北海男眾師生們座談。其中提到兩個問題──

1.關於佛教在東部的發展,應以教育事業為重。佛光山在東部的信徒不少,但都是信徒到佛光山去禮佛、參加活動,我們到東部來弘法的機會較少,實在對信徒感到很抱歉。現在我們在台東已經奠基的海東佛剎占地面積有一甲多,離市區很近,未來將有佛殿、禪堂、講堂等,對教育事業發展有遠大的前瞻性。

2.學生問及未來的出路問題,我認為「出家就是出路,在佛光山就是出路」。佛光山有很多資源,許多地方都需要有人去開發,但是不知道人才在哪裡?有時候派出去的徒眾恆心不夠,兩、三個月就想回來;或者到了國外,語言不通、不會開車,這些都造成很大的挫折感。所以在學院的學習階段需要好好準備,充實自己。

在佛光山,誰會成功?誰會失敗?就像一場馬拉松賽跑,看誰有耐力,能支持到最後的就是成功者。中途脫隊、或中途倒下都不行,只要我們有恆心達到目標,比別人慢也沒有關係,到終點時一樣會有人為我們鼓掌,最怕的就是「棄跑而去」──自甘向困境投降。

修道的過程中一定會有大大小小的考驗,自己要勤於修福、懺悔、發願。同學之間不論在家、出家,都彼此勸勉,互相幫忙。在我們感到「山窮水盡」的時候,往往就是禪宗所謂「大死」的階段。若能耐得了煩,很快就能到達任運自在的新境界,另一番生命的風光,就從這艱難困苦的熬煉中,開展出來。

座談結束,已是午夜時分了。

七月廿一日 星期四

用過簡單的早餐,驅車前往花蓮玉里,參加尤林春足老太太的告別儀式。男女各二十眾的出家法師分列兩旁,肅穆的梵唱聲莊嚴了整個會場,這一點心意,希望能帶給家屬們信心歡喜,慰藉亡者。

有人說蘇花公路是世界上最驚險的道路,我覺得最驚險的道路是南橫公路。回程取道南橫,沿途映入眼簾的盡是層層疊疊的山巒,間或見到參天古木兀立崖際,流露出蒼勁之美,可以想見當年榮工處開墾南橫,鑿石闢山的艱辛。

我們乘坐的載卡多,繼續往上攀爬,進入海拔二千公尺以上的山區,四周的雲霧多了起來,一時興起,打開天窗,讓陣陣的涼風取代冷氣,一路吹拂,十分快意。

一段峰迴路轉之後,各式各樣的瀑布映現在前,有的細如銀絲閃爍,柔美瑰麗;有的水流澎湃,氣勢恢宏。沿途不下百處的瀑布,似乎正演奏出一場世紀交響樂,梵韻天成,好美﹗

順著山路,忽而經過瀑布底下,享受微潤的清涼;進入山洞,驚見滴滴山泉競相墜下,有時像九龍吐水,令人措手不及。如果在社會上被人潑到,必定怒不可遏,但是此時車內的人,無一不欣喜萬分。

驚歎之餘,告訴同行的徒眾,我看過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尼加拉瓜大瀑布,及巴拉圭的伊瓜蘇瀑布,巴西、阿根廷等各國的瀑布,但比起南橫秀麗典雅的瀑布,後者別有一番清新脫俗的氣質。

在埡口休息站遇到一位女服務員,熱情地為我們介紹。處身在這樣幽靜的環境中,我不禁說道︰「這裡適合我們出家人,比較不適合你們,因為心境不同。」

他不以為然地回答︰「我們也可以啊,只是有沒有意願的差別罷了。」是啊,佛性人人本自具足,要不要開發,只在一念之間。

一位自稱退伍憲兵的中年男士走來和我談話,敘述對我及佛光山的事事物物如數家珍。年輕時候出外弘法,南來北往,可以說沒有一個人認識我。現在不管到哪兒都遇到朋友,想來是三家電視台以現代的聲光科技,使我化身千百億的功德吧﹗

晚間,回到佛光山,開始錄製《星雲法語》。

 七月廿二日  星期五

昨天錄製《星雲法語》六十集,今晨繼續努力,一共完成了八十集的節目。徒眾見我日夜不休地忙碌,心裡十分不忍,希望我能多保重自己的身體。我回答說︰「忙,就是保重。」這句話不是那麼容易明白。為了弘法利生,來來去去,夜以繼日,我並不覺得疲倦,為什麼?《大寶積經》云︰「若諸行道者,修善無瑕垢,如空月清淨,度脫苦眾生,攝諸功德故,生死無疲倦。」與佛法相應,就不感疲累。

工作人員見我一口氣錄製數十集法語而不覺睏倦,驚異之餘表示,現場聆聽法語受益匪淺。他們歡喜聽聞,這是我的精神來源之一;如果廣大的電視觀眾,人人都能信受奉行,這更是我無盡的心靈能源。以下記錄其中的六則,希望大家共享法喜──

四不可行

非分之想莫起,無益之事莫做,

虛妄之言莫說,不義之人莫交。


謙卑之道

向尊長謙恭是本分,向平輩謙虛是和善,

向小輩謙遜是高尚,向生人謙和是安全。


四種要求

在行為上要求規律,在信仰上要求正見,

在工作上要求勤奮,在生活上要求簡便。


自持之方

寵利毋居人前,德業毋落人後,

享受毋踰分外,修持毋偏中道。


一之妙處

經一分挫折,長一番識見。

容一分橫逆,增一分器度。

省一分心機,多一分道義。

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

增一分享用,減一分福澤。

加一分體貼,知一分物情。


菩薩之行

於菩提心,永不退失。

於諸眾生,常無捨棄。

一切善行,從不厭足。

護持正法,起大精進。


早上十時三十分為「教職人員短期出家修道會」主持正授典禮。佛光山每年舉辦教師佛學夏令營,提供全省教師暑期進修研習佛法。今年佛光協會各區教師分會紛紛表示,希望能夠接受較為嚴格的佛門禮儀訓練,國際佛光會為此特別舉辦了「教職人員短期出家修道會」。

連年參加教師佛學夏令營的學員趙叔鏗表示,每年到佛光山進修充電,是他常保教學活力的祕方,同時認為佛門中的規矩制度可以活用於教室管理,富於生活教育的功能。遠從東德柏林分會來的學員須大為,是位傑出的音樂教師,旅居國外二十六年,學佛五年,去年十二月接觸佛光山人間佛教的理念後,一改以往對佛教自修自了的印象,決心貫徹「人成即佛成」的菩薩行。以他在東德卓越的音樂成就及不退轉的精進願心,希望能夠為佛教譜出人間菩薩的妙樂。

下午,來自澳洲的寸時嬌女士及台中榮民總醫院的趙政綱居士,在永霖的陪同下來訪。談話中提到靈巖山寺妙蓮長老有意至澳洲宣揚佛法,真是為他們歡喜讚歎。我建議妙老選擇坎培拉為據點,坎培拉是首都,若能於彼建立佛寺,對於將來佛教在澳洲的弘傳必有披荊斬棘、承先啟後之功。

晚上於東禪樓講《心經》。「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但願這次參加修道會的教職人員們,能將真心帶回去,用心於教學,培育出身心健全、德化的下一代。

七月廿三日 星期六

近來李、顧兩位先生和我談起想創辦一份佛教報紙,透過大眾傳播媒體,將佛法無遠弗屆地散播到各個不同的角落,藉由傳播資訊,增廣大眾對佛教的認知,讓佛法和各行各業的生活結合在一起。他們對佛教的熱忱,令人欽佩。

記得三十年前,教界人士積極從事慈善事業,例如普門醫院、菩提醫院、慈濟功德會、佛光精舍、宜蘭仁愛之家、淨覺育幼院等。大家對佛教的文化事業也很重視,編輯出版許多佛教雜誌,例如《台灣佛教》、《今日佛教》、《人生》、《覺世》、《佛教青年》、《菩提樹》、《海潮音》……對於佛教的教育事業,大家本著「欲續佛法慧命,需賴弘法人才」的理念,創辦佛學院,例如開元佛學院、蓮華學佛園、法藏佛學院、太虛佛學院、壽山佛學院等。

現今是一個資訊的時代,由於經濟的成長、科技的進步,加速了整個社會的步調。各行各業廣泛應用電腦、傳真機、影印機等現代電器化的設備,電視、電台也成為弘法的方便。例如《甘露》、《信心門》、《光明世界》。目前,我應台視、中視、華視三家電視台之邀,主持《星雲說喻》、《星雲說》、《星雲法語》三個弘法節目,可見今日社會對佛法的需求殷切。十年後,相信佛教大學將會在有心人士籌備下,展現一番新氣象。

教職人員短期出家修道會禮請陳履安院長開示「內觀學」。課後邀請院長在法堂共進午餐,陳院長拿了一份由財團法人化育文教基金會主辦的活佛來台弘法計畫書給我看,來台者共計七位,分別是──

1.卻西・洛藏華丹隆柔嘉措活佛︰現任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研究員、副院長。

2.哈爾哇・嘉木祥洛周活佛︰現任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副教授、研究室主任。

3.丹迴・冉納班朵活佛︰現任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研究員、教務處長。

4.曹自強︰現任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副院長。

5.拉燦活佛:現任中國藏語系高級佛學院外事專員。

6.卡爾文・札木蘇活佛︰現任內蒙古呼市佛教協會副會長。

7.華旦堅措:卻西活佛的隨員。

他們都是深研藏傳佛學的專家,精通漢、藏、蒙等語文,以深入淺出的方法,闡釋顯密二宗的經典、教義。

七月廿四日 星期日

今天一早驅車前往新營,主持新營講堂的佛像開光及下午的皈依三寶典禮。

車子進入新營講堂的大門,看見一、兩千人,有的為佛像開光忙碌張羅,大部分的人都在現場或坐或站的等待著。希望講堂的啟用能對當地佛教的發展注入一股新的力量。

過去的佛教,只教導信徒念佛、拜懺,許多經典往往都束之高閣,僅供人禮拜。即使有人想對佛教義理做深入的了解,也沒有人能給予指引,造成一般人誤認為佛教是屬於老年人的宗教。有些年輕人甚至不好意思讓朋友知道自己常到寺院修習佛法,怕被人譏笑為「迷信」。其實誦經、拜懺只是寺院活動的一部分,佛法要普遍地弘傳,最好是以講經說法的方式,讓大眾都能了解佛法的內涵。

近年來佛光山所屬的講堂在海內外陸續成立,主要是應當地信徒請求,並在他們熱心籌募之下促成的,目的也是要讓大家有個固定的地方安心聽聞佛法。佛教史上的第一座講堂「祇園精舍」,就是由須達長者與祇陀太子所共同建設,兩千多年來一直被大家念誦著︰「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

新營講堂不知是佛教史上的第幾個講堂,從民國八十二年(一九九三)六月開始動工,在短短的一年內,完成如此規模宏大、設備齊全的講堂,首先應歸功於永樂、覺永二人的奔波辛勞,更感動的是信徒們的熱心護持,才有今天這些成果。四十年前我剛到台灣,經常找不到一個合適的地方來弘法,有時候為了商借場地,經過多方奔走,卻往往徒勞無功。現在有這麼好的講堂,希望大家好好發揮,使講堂成為弘揚佛法的重鎮。

晚上再應「教職人員短期出家修道會」主辦單位的邀請,主持普參,利用短短兩、三個小時,回答戒子們在佛法上的疑問。例如──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行六度法門?

◎如何找「心」?

◎神通是怎麼一回事?

◎信仰了三十多年的天主教,如今想皈依三寶,如何調適?

◎真的有輪迴嗎?

◎體罰學生是不是業障?要如何懺悔?

◎在夢中的犯戒行為算不算犯戒?

◎如何福慧雙修?

◎如何使家庭成為淨土?

◎要怎樣才能消除仇恨?

我時常在世界各國弘法,深感中國人過分拘謹。如果在美國上課,台上的人問︰「有沒有問題?」大家都爭著舉手發言。在台灣上課,大部分都是由老師自行提出問題,然後自說自答地唱獨角戲。佛教不怕大家問問題,信仰可以入門,從疑問中也可以入門。禪宗常以「提起疑情」做為參禪修行的方法。學問,學問,要學就要勇於發問,不斷地發問,不斷地找尋答案,才能不斷地有所進步。希望大家向佛經裡的諸大菩薩學習,不但自己勇於發問,進一步還能觀察大眾的心理,代表大家發問。

七月廿五日 星期一

前些天,來自南斯拉夫的覩山弝引教授到台南與我見面,他希望在南斯拉夫成立佛光會,並提出許多計畫。他也捐獻繪畫義賣所得一萬元美金,作為將來南國弘法之用。

我告訴他,我八月中旬要到荷蘭、挪威、瑞士、丹麥等地成立佛光會,行程已經排定,一時不容易更改,關於西班牙、南斯拉夫的協會成立,要等到下次歐洲之行再來安排。

覩山教授具有仁愛的思想,他是作家柏楊先生的好友,很有慧根,希望他將來能在南斯拉夫弘揚佛法。

康乃爾大學的麥克雷教授來信,邀請我到他們的大學講演,前幾天他和覩山教授同時到台北來看我,為的也是這件事。很感謝麥克雷教授這樣誠懇的邀請,有機會一定不負他的期望,再次到康乃爾大學講演「人生哲學」。

佛光山現今院會當中,新增加一個「國際佛教促進會」,祕書有慧群、永護、滿華等人。他們工作努力、用心,每個月均和海外各國書信往來。慧群送來一份美國達瑪芭莉構想的計畫,其中有許多建議,要點簡述如下──

1.大師如能以臨濟宗傳人的身分到美國和加拿大,巡迴講演一個月,可促進當地弘法中心的知名度並推動佛法的傳布。

2.因東、西文化的差異,工作型態有所不同,希望佛光會分為東、西兩區發展。

3.佛光會可提供很多社會服務,如免費湯粥、慈善義賣會,以及佛教講演等。

4.要讓西方人確信佛光會是個合法、免稅、非營利的組織。

5.本會的知賓應向訪客解說在寺院中應遵守之禮儀。

6.建議西來大學開設「西方布教師課程」,訓練西方居士的檀講師,以便宣揚人間佛教。

7.佛學院增加一年的課程來學習心理學、社會學和經濟學等,如此就不會與社會教育脫節。

8.應遴選中國比丘尼參與國際佛教婦女會議。

9.希望佛光會所舉辦的「國際佛教僧伽研習會」日期不要與夏安居撞期。

10.會議代表能使用英語者,應配戴特定顏色之識別證。

11.應將佛光山和佛光會相關的文章,寄至世界各地有名望的佛教雜誌發表。

12.各國佛教中心林立,獨缺中國寺院。又,美國的禪師很少,如能派遣雙語僧眾駐錫,必受歡迎。

今天與作家鄭羽書小姐談了許多有關台南講堂弘法規劃的問題,隨後約見杜惠珍小姐商討高雄書畫義賣之事宜。小港禪淨中心的護法林美杏居士,談到他籌劃許久的「香雲蓋佛教文物百貨公司」即將開張,請求我為餐飲部題字,我以「酥酡妙味」四個字送給他,他滿心歡喜地回去了。我很高興能滿大家的願,凡事盡心盡力的朝「皆大歡喜」的處事原則努力。但是也希望我的徒眾不要誤解了「凡事 OK」、「皆大歡喜」的本意,這是一種處事的圓融哲學,並非「是非善惡不分」的濫慈悲。

首先要能學會聆聽、觀察、了解,像「施無畏」的觀世音菩薩一樣,給予對方信賴與安全感,隨後再發揮彌勒菩薩的「大慈」,將對方的煩惱轉為菩提,給予一線光明,鼓舞對方繼續努力的意願,這就是我「皆大歡喜」的原則。

七月廿六日 星期二

昨天剛結束為期五天的「教職人員短期出家修道會」。今天,工作人員永瀚、覺廣送來統計資料︰這次來自全省各地的教師,女眾有二五七位,男眾有五十九位。其中有任教於大學的講師,也有幼教的老師,甚至還有專程從柏林趕來的音樂教師,大多數是第一次參加。我很重視這個活動,因教育是引導人心的根本事業,教師更是培育幼苗的園丁,身負重任。

這次修道會安排的課程,有陳履安院長的「內觀學」、慈惠的「佛教教育法」、依空的「佛教與文學」、慧傳的「佛道與師道」、永本的「佛教對中國的貢獻」、黃英吉校長的「淨土教育的實際運作」。根據統計,老師們參加這項活動的因緣,大多得自報章雜誌的報導,其次是親朋介紹,再者為別分院的推薦。對於安排的課程,百分之七十八的教師覺得很契機;百分之七十五的教師認為五天的活動、作息安排妥當。其中有半數以上的教師希望加入佛光會,成為人間佛教的菩薩行者。以下是對教師們所作的問卷調查,茲摘錄如左──

一、您認為參加這次活動最大的收益是什麼?

1.身心安頓,對教育不忘初心。

2.體驗出家生活,向僧伽教育學習。

3.認識正信的佛教與道場,破除迷信與誤解。

4.歡喜聆聽星雲大師的開示,領會法師們的慈悲與智慧。

5.學習禪坐,從中內觀反省自己,攝心正念。

6.諦聽梵音海潮音,享受素齋美味。

7.期許自己能夠惜福,過簡單的生活。

8.希望因緣成熟的時候,能忝列僧倫。

二、您認為佛光山與其他寺院有哪些不同?

1.有健全的制度,重視文化、教育,設備、師資一流。

2.佛光山處處是茶禪一味,書香滿山。

3.臥虎藏龍是寶山,建築莊嚴是淨土。

4.師父們威儀莊嚴,學養具足,令人欽敬。

5.是正統的大叢林寺院,具有傳統的精神,又能適應現代的潮流。

6.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

7.數十年傳統的佛學院,講學氣息濃厚。

8.可在佛光山完成人的一生──生、老、病、死,安排妥善。

9.充實內在的好地方,醫治心病的好道場。

10.八宗兼弘的道場。

三、佛教為社會提供的服務,是教育重要?還是慈善重要?理由是──

1.兩者都要去做,才能光大佛教,因為教育是培根的工作,是緩慢而長遠的;慈善是速成的,是立刻收效的。

2.兩者都重要。教育能淨化人心;慈善能福利社會。

我建議每位教職人員,能把在佛光山學習的佛法,以教育為體,慈善為用,帶回自己的家庭、學校,做一個栽桃種李的教育耕耘者。

特別摘錄《善生經》裡提到的為師之道,做為給天下教師的贈言──

1.順法調御,以愛教導。

2.誨其未聞,增廣見識。

3.隨其所聞,令解善義。

4.示其善友,樂於交遊。

5.盡己所知,教授不捨。


七月廿七日 星期三

今天是觀世音菩薩成道紀念日,早上與台北道場的信徒及佛光會工作同仁一同作早課,雖然只是短短的一卷《般若心經》,一股微妙的清涼之意,自然由心底湧現。

本來預備要到基隆極樂寺主持上供法會,因為時間聯絡的差誤,只作簡短的開示。佛光山的別分院、講堂、禪淨中心大大小小將近百所,我常常擔心徒眾各據一方,在法務的運作上是否能盡善盡美?對於信徒的需要是否能面面俱到?其中,時間的銜接與人員的安排尤其重要。比如說,我難得與別分院的信徒見面,一旦到達目的地也是來去匆匆,主事者應該立刻將時間、地點的安排作簡要的報告,彼此才能調整配合,發揮工作效率,信徒們也才能在圓滿的程序下,滿載法喜而歸。

現代人對宗教信仰的渴求與日俱增,常見信徒或訪客在道場的大殿、客堂徘徊流連,他們需要佛法,需要關懷,我們應該主動接引,親切招待。在義工的組織運作方面,應當人盡其才,真正做到道場為信眾與僧眾共有。這是一個集體創作的時代,徒眾要能經常彼此商討研究,力求活動的氣氛莊嚴美好。

今天我特別讚歎普門寺的住持心定法師,能以大體為重。他建議隨堂超薦佛事與共修會分開舉行,另外安排時間進行每週的超薦法會。我欣然贊同,他再度提議這個訊息要等到本山統一宣布後才開始實施。他這種顧全大局的整體觀念難能可貴,別分院雖然遍布世界各地,但是佛光山的精神與步調卻是一致的。

下午為北海道場的徒眾、學生們開示。北海道場位於台灣北端石門鄉,依山傍海,景色優美。自從民國七十八年(一九八九)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遷至此地,已有四年的時光;其人數之多居台灣男眾專修道場之冠。在大家齊心協力,孜孜努力的耕耘下,樹立了多項的成果及良好的口碑。如今又屆鳳凰花開時候,又有一批學生即將結業分發,人事亦有異動,北海道場人才濟濟,經由宗務委員會及人事院室審查結果,今年度人事分配如下──

1.台北男眾佛學院

院長︰心定

教務︰慧寬、慧覺

訓導︰慧聰、慧瀚

總務︰慧義

圖書館︰沈吉雄

專任教師︰慧堃

2.北海道場

住持︰心定

監院︰慧義

法務︰慧旻

知客︰慧本

總務︰慧導

3.沙彌學園︰慧岸、慧勇、慧法

4.研究部︰慧祥、慧昉、慧昭、慧深

5.禪學院︰慧西、慧約、慧睿、慧清、印性、乘本

6.禪堂︰慧運、慧方、慧演

7.國際佛光會︰慧傳

8.電腦中心︰慧瑞、乘禮

9.南非︰慧機

10.靈山寺︰慧聞、慧勳

11.北京大學︰劉萬成

12.參學:慧軍、慧藏、慧用、吳明彥

最後我勉勵大家,作為一個佛光山的弟子,作為一個出家人,自己的立場要穩固,不可輕易隨境動搖。要成功立業,學識和能力固然非常重要,身為出家人更需要篤實誠懇、和合大眾,面臨人情世故的稱譏毀譽、利衰苦樂,要能忍得過、禁得起,有所為、有所不為。今日的耐煩將是未來的榮耀,今日的磨鍊將是未來的成就,今日的養深積厚將為未來培養弘法利生的大力量﹗

三時三十分接受 TVBS 無線衛星電視台的新節目《二一○○全民開講》電話訪問。此節目針對民眾關心的話題,邀請關鍵人物到現場接受訪問,並接受觀眾來電發問。節目即將開播,主持人李濤先生希望我能為其祝福。民主時代人人可以表達自己的見解,然而各個團體多以自己的利益為前提,或爭論不休,或訴諸街頭。佛教的民主法治精神就是持守戒律,以不侵犯他人、積極為眾謀福利為原則。在人人競相前進之際,我提供另一種人生觀作為處世的參考──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

六根清淨方為道,退步原來是向前。


七月廿八日 星期四

早上,天下文化公司高希均教授、主編符芝瑛、陳志銘等人來訪。最近他們將我的二十冊日記,擷其精要,編成《星雲日記精華本》上、下二冊,取名為「歡喜人間」可說深得我心,因為將歡喜布滿人間,正是我向來做人處世所抱持的原則。

下午一時三十分,錄中視節目《星雲說》──

應時得友樂,適時滿足樂,

命終善業樂,正信成就樂。
──《法句經》

恥有所不知,恥有所不能,

恥有所不淨,迴入於大乘。
──《成佛之道》

戒律如大地,所有動植物,

一切諸功能,皆由大地生。
──《菩提道次第廣論》

五蘊山頭一段空,同門出入不相逢;

無量劫來賃屋住,到頭不識主人翁。
──《指月錄》

忍得人樂觀,忍能得妙好,

忍能息諸苦,忍得壽命長。
──《大集經》

升鹽投大海,其味無有異。

若投小器水,鹹苦不可飲。

如人大積福,而有少罪惡。

不墮於惡道,餘緣而輕受。
──《十住毗婆沙論》

錄完六十集,已是晚上九時,回到宗務堂,撫紙磨墨,專三同學們趁此機會和我談心,我也就個人的法號題字︰「覺慧性朗」、「覺人禪心」、「覺是今悟」、「妙心有容」、「覺道謙讓」、「覺心寬廣」等六幅字贈送他們,在場還有幾位徒眾,為了皆大歡喜,大家統統有獎。

偶然中在書上看到一則閻若璩「以勤補拙」的故事,內容描述清代著名學者閻若璩,生下來就口吃,性子遲鈍。進學校念書,一篇文章讀了上千遍,仍然不能背誦。可是他堅信「勤能補拙」的道理,因此,他比其他同學下更多的功夫,一直到十五歲,終於讀熟了不少書。

書是讀熟了,可是書中的意義還不大理解。某個冬天的夜晚,他還在思索書中的意義,卻苦於找不到合適的辭句解釋。四更打過了,寒氣更加逼人,閻若璩渾然不覺,仍然坐在書桌前苦思積慮,最後終於恍然大悟。

此後,他變得聰穎異常,更加努力地研究經史。他集晉代學者陶弘景、皇甫謐的話,作了一副對聯貼在書房的柱子上,用以自勵──

一物不知,以為深恥;

遭人而問,少有寧日。


勤問深思,學而不厭,正是閻若璩在學業上取得成功的祕訣。

七月廿九日 星期五

一早,通過交通壅塞的台北市區,趕赴台灣北區郵政管理局,為三百多位員工,以「六度」為題,作一場一二○分鐘的演講。六度波羅蜜原是菩薩為圓滿佛果的因地修行,應用於現代社會,便成為實踐人間佛教的圭臬。

1.布施︰真正的布施無對待、無揀擇、三輪體空。布施的當下,就是為將來的收成而播種。

2.持戒:守法的社會從持戒開始。尊重而不侵犯他人的自由是守戒的表現,受五戒的愈多,就愈看得出國家社會的道德水準。

3.忍辱︰「忍」是一種負責、一種認識、一種智慧。釋迦牟尼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好,即是以忍辱所莊嚴而成。

4.精進︰精進不只在於念佛,適當的睡眠是精進,努力不聽、不聞、不說是非,也是一種精進。

5.禪定︰《遺教經》云︰「制心一處,無事不辦。」去除散亂的妄念才能浮現清晰的智慧,所謂「人忙心不忙」就是禪定力量的表現。

6.般若︰向外求的是知識,向內發掘的是般若。唯有般若智慧才能判斷正邪、轉迷為悟。

十一時三十分,農業復興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林享能先生來訪,談到現今社會的農業問題,由他凝重的神情可看出台灣農業似乎出現一些嚴重問題。

林副主委首先提到「海上旅館」的事件,已到了燃眉之急,再也不能坐視不管,任其成為海上的一顆毒瘤。而「病死豬」的發展,則始於養豬戶重利輕義及消費者缺乏常識所致。一般說來,豬的死亡率是百分之二十,小豬的死亡率又高過大豬,對於擁有十六萬頭以上的大型養豬戶而言,這些病死豬即造成為數龐大的損失。政府規定,死豬應予以焚化,但若以餵養鱷魚為名販售,則不在此限。許多不肖養豬戶及肉販商便循此漏洞,而將之流入市面。

農藥的使用也長期困擾著農政單位及廣大民眾。農民對於農藥的知識全由農藥經銷商告知,雖然政府已大力宣導,但是基於天候及其他利益,往往不能遵照指示而提早於危險期採收,最近的四氯丹、毒葡萄事件即暴露此一長期存在的問題。

其次,野生動物、珍禽猛獸所帶來的問題是台灣經濟奇蹟的副作用。本地的饕客舉世聞名,上至鴻鵠,下至蠕蜎,皆能成為桌上佳肴。台灣本無猛獸,但迄今已登記的老虎及黑金剛就有一二八頭,其他野生動物更是不在話下。野生動物被關在籠中本來就是違反自然,不健康的。至於如何放牠們回歸自然,不再受獵戶的追捕,林副主委表示︰落實野生動物的保育,應先淨化人心。目前佛教的力量很大,希望由我出面呼籲,以宗教的因果觀教育民眾慈悲護生的觀念。他提出三個可行的方案(以老虎為例)──

1.將老虎送至印度。

2.捐給各國動物園。

3.規劃國有林地,或私人土地,作為飼養的場所。

民以食為天,為了口腹之欲,產生這許多問題,由此可知台灣的物質生活提高了,精神生活卻仍在原地踏步。林副主委指出淨化人心是保育的根本之道,可說是一針見血的真知灼見。

七月三十日 星期六

一早起來,匆匆用過早齋,驅車趕赴新店的一間佛堂,主持佛像開光典禮。說到這次行程,其實好久以前就有人提起,有的說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佛堂開光儀式及佛光分會成立,何必大費周章請我去主持?也有人極力主張我前去,卻沒有人主動安排,久而久之沒有進一步的訊息也就淡忘了。直到日前慈容從國外弘法回來,和對方聯繫,了解情形以後,建議我撥冗前去。我這一生,不管是弟子或信徒,只要他們認為重要的事,我都會儘量滿其所願,因此,當下允諾。

今天的車程十分順利。過去每逢前往宜蘭,取道新店之際,往往上不得高架橋,只見車輛在高處呼嘯而過,自己在低處「登天無門」的等待;今日竟然一路「平步青雲」,好不逍遙﹗進入佛堂,只見滿滿地坐了一屋子的人,仔細一看,竟然大多數都是追隨我幾十年的老信徒,心裡很感動。於是我立即向大家說道︰「下回不要說是主持佛光會成立大會,不要說是佛像開光,只要聽到你們的名字,我一定會前來與你們見面﹗」

記得二十年前我在台北羅斯福路溪州街口成立普門精舍,他們就是護法信徒。後來信徒日增,精舍不敷使用,遂遷至松江路,改名為台北別院,他們也都繼續前來護持。十年前,我們再度搬家遷址於民權東路的普門寺,組成護法金剛、義工團體的中堅分子也是他們。現在位於松山火車站邊的台北道場落成,又見他們熱忱不減地幫忙協助、出錢出力。

早上出發時,車上的幾位年輕弟子還抱怨路途遙遠,地點難找,而這些信徒們數十年來卻不曾嫌棄我。想想人的一生當中,又能有幾個與自己共榮辱、同存亡的知己呢?如果早知道是他們這群「阿鞞跋致」不退轉的菩薩,就是用雙腳走上一天的路程和大家見面,也是心甘情願﹗

跟隨我的信徒常以為我非得在大地方才演說,所以往往為我安排的開示場所,不是宏偉的國家殿堂,就是大型的文化中心。其實,我喜歡在小地方與信徒會面,因為幾十個人,面對面,更能交流,更能接心。像最近兩年,我在美國洛杉磯就舉行過將近八十次的家庭普照。如今在新店分會的小佛堂裡開示,看見這麼多老朋友,我很想留下來與他們共進午餐,可惜沒有一個人留我,大概是因為他們知道我一向很忙,不敢輕易要求──多麼貼心的一群老友﹗臨行前,情不自禁地允諾不久的將來要再特別為他們開示。

想到人與人之間的往來是非常感性的。在一起久了,相識相知,那一份歷史的感情難以抹滅。不禁感嘆世間上,數十年血濃於水的父子至親為何關係破裂?骨肉手足為何反目成仇?恩愛夫妻為何勞燕分飛?多年好友為何分道揚鑣?難道絲毫不眷顧彼此共同寫下的歷史情感嗎?

我在台上講話,望著他們每一位專注的臉龐;歲月雖然在他們的身上刻劃出風霜的痕跡,卻未曾削減他們護法衛教的熱忱。普門寺的金剛頭游登瑞,每逢法會期間,一次又一次地將長條桌從地下室搬至十二樓;法會結束後,又一一運回地下室,整理妥當後才安心回家,十年以來未曾間斷。洪天地如今已是七十餘歲的老人了,對三寶的虔敬依舊,十數年如一日,只見他賣力地跟上跟下,茶水一杯杯地遞給在場的法師們,令人好不感動﹗

其他如羅成榮、林顏省、朱福龍、吳勝隆、張金賢等人也是多年來信心不退的阿鞞跋致。還有莊雪美、洪黃美女、李玉華、楊美嬌、翁麗華、謝黃如意、楊郭拈、陳梁便、張阿照、杜金釵、張嬌、張陳淑、朱照淑、林秀英等人;我眼看著他們由亭亭少女到結婚生子,乃至兒孫滿堂,做了「阿媽」。他們一直無怨無悔地在照顧家庭之餘,將身心奉獻道場、大眾。今天的聚集,真可說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其實,在世界各地還有許多人,也是對我忠心耿耿,在此藉著日記一角表達我內心至誠懇切的感謝︰「我不會忘記你們﹗」

近幾年來,新店由一個偏僻鄉鎮發展成為台北的重要衛星城市,公司行號林立,人口日增,然而卻沒有一間較具規模的佛教道場,供信眾禮佛共修。感嘆之餘,我預計將今年的稿費三百萬元贊助新店分會,鼓勵他們另覓佳地,啟建道場。我覺得,「布施」是不分僧信的善行。出家人不應只是接受信徒的供養,必要時也可以「布施」給信徒。

下午三時三十分,應音樂中國出版社之邀,出席「星雲大師談禪見性書友會」,該出版社將數年前我在台視公司主持的《每日一偈》節目,編錄成《人間好時節》的有聲圖書,於近日發行問世,並且決議將出書盈餘捐贈給「中華唇顎裂兒童基金會」,因此舉辦書友會推廣讀書運動。

主持人徐薇瑾小姐表示,布施的方式很多,但願藉此能幫助唇顎裂兒童,另一方面也帶動社會大眾讀書風氣,以達到淨化人心的效果。對於音樂中國出版社這番益世之舉,我樂觀其成。與會的書友們別有一股書香氣質,我鼓勵他們加入國際佛光會,拓展自己的人生觀與宇宙觀。

晚上,至三重市主持「甘露灌頂皈依三寶典禮」,並且為北區的九個佛光分會主持聯合成立大會,會中頒發會旗及聘書給第一任的會長,他們分別是──

三重教師分會︰周政吉會長

三重金剛第三分會︰謝錫銀會長

三重第四分會︰黃玲玲會長

三重第五分會︰張富美會長

三重第六分會︰汪陳桂蘭會長

三重第七分會︰吳玉惠會長

蘆州第二分會︰湯林月嬌會長

五股分會︰甘李兆莙會長

深坑分會︰鍾春濱會長

承蒙國大代表李先仁先生、台北縣議員何仰山先生、陳幸進先生、三重市黨部主任林夢蘇先生、三重市市民代表巫同標先生、高月嬌女士、當地後德里里長王啟明先生、福祉里里長王瑞參先生、紫鈺有限公司董事長林鴻龍先生及吳明東先生等人前來觀禮致辭,使整個會場增色不少。

早在民國四十八年(一九五九),我就曾在三重市設立「佛教文化服務處」。四十多年後的今天,重遊故里,主持盛會,頗有「衣錦還鄉」之感。希望三重禪淨中心早日落成,日後有機緣,我還會再回來。

七月卅一日 星期日

今天是佛學會考的日子,下午和陳履安院長巡視台北中山國中的考場。此次會考,全球六大洲計有七十二個國家,二百多個考場同步舉行,使用中、英、日、韓、德、法、俄、西班牙、葡萄牙、馬來西亞等十種國家語文應考。今年報考人數大約有二十萬人,年齡由六歲至九十歲,學歷由幼稚園到博士都有,三代同堂,全家報考的也相當多。政黨人士有國大代表趙幸男、立委潘維剛、曾永權、吳德美、國民黨台灣省黨部主委鍾榮吉、高雄縣長余政憲夫婦、苗栗縣長何智輝夫婦、宜蘭市長林建榮夫婦、鳳山市長林龍瑞、彰化縣長阮剛猛、新竹縣長范振宗、新竹市長童勝男、頭份鎮長徐耀昌全家、省議員張蔡美、邱鏡淳、新竹縣議長黃煥吉、屏東縣議長鄭太吉、基隆市議長許財利等人。演藝界人士參加會考的有林瑞陽、傅薇、王筱蟬、陳德容及夏玉順等,還有不少企業界、學術界的知名人士也熱烈響應。

今年有別於歷年的特色是──

1.學校團體考生增加︰在台灣地區有十多所學校,全校師生都報名應考,譬如花蓮四維高中、高雄縣普門中學、永安國中等。

2.讓受刑人參與考試︰為了讓受刑人也有薰習佛法、參加考試的機會、除了在台灣的屏東、高雄、宜蘭、台南、台東、綠島、澎湖和彰化少年觀護所設有考場外,香港也有兩所監獄設有特殊考場。

3.設有「聽寫教室」︰為了服務有文字障礙的考生,特別設置「聽寫教室」。每一考區也設有「無障礙教室」方便身心障礙人士應考。

4.試題分甲、乙、丙、丁四組︰讓不同程度考生,有不同的考題內容。

如何使佛學更普及化、大眾化,讓研讀佛書的風氣傳遍大街小巷,進而建立書香的社會,我有以下幾點建議──

1.可請教育廳行文至全省各個學校,讓更多的學校團體一起報名參加。

2.透過司法行政部,讓監獄受刑人有機會參與。

3.深入社會團體,使各行各業人士共襄盛舉,例如電信局、郵局、銀行、合作社……

4.佛光會每個分會要積極推展這項活動,並且鼓勵全體會員一同加入考試行列。

晚上七時三十分,於台北道場舉行皈依典禮,發心皈依者多達二千餘人,大家將如來殿、演講廳擠得水洩不通。參加這次皈依的有聞名世界西藏學教授王堯先生、台灣電視公司製作人周遊、李朝永夫婦、美國密蘇里州聖路易大學財研所的洪淑蓉、企管碩士周弘斌、證豐企業總經理黃石儀、加州柏克萊大學車薇、台灣大學法律系許森貴、美國奧克拉荷馬大學碩士顏嘉宏、師大英語系甘玉如、電視台主持人吳小莉、俄亥俄州立大學碩士朱燕華、慧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剖明、輔仁大學統計系陳慧珍、中華電視公司陳淑莉、中國農民銀行經理洪宜國,以及來自日本的錢美英等人。

從近幾年來,皈依者的學識程度普遍提高,以及年齡層次的逐漸降低來看,佛教的前途大有可為,希望日後這些社會的中堅分子,都能成為淨化人心的中流砥柱。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