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p018 接受批評(1994/12.16~12.31)
精華語錄
◎沒有包容異己的雅量,就是不能體會因緣和合的佛法,也就是不懂相互依存的真理。
◎在工作中,若能得到歡喜、滿足、快樂、和諧、關懷等,這些無形的收穫,比有形的金錢物質來得重要。
◎人生活在紛擾的社會中,每天至少要留點時間給自己,靜坐、思惟、反省以找回自己。
◎懶惰是貧窮的原因,也是罪惡的根源,能養成勤勞工作的習慣,就是個富有的人。
◎人的貪取心如果能減少一分,喜捨心便會增長一分,則福報就會不求自生。
◎尊重、讚美、忍耐,是處事根本,要有慈悲、發心、道念,凡事才易成功。
◎偉大的領導者絕不以人廢言,偉大的老師絕不否定學生,故身為主管上位者,不要輕易否定部屬。
◎零碎寸布可製彩衣,只要懂得利用零碎時間,一樣可以做很多事。
◎給人利用,也是一種結緣;人不僅要不怕讓人利用,有東西也不要怕給人,因為「給人」其實就是給自己,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待人接物要真情實義,不浮躁妄動,見到人要主動招呼問好,音聲要緩慢溫和,讓對方如沐春風。
十二月十六日 星期五
早上,應日月光開發建設公司董事長張姚宏影女士、總經理張虔生先生之請,前往凱悅飯店和宏璟股票上市業績發表會的參與大眾見面談話。
張董事長是一位大慈善家,贊助養老育幼、辦學教育不遺餘力,其開發公司對社區規劃建設貢獻良多,宏璟股票上市是他所主持的業務之一,由於他是位虔誠佛教徒,從佛法中受益很多,所以希望今天來參加股票上市發表會的人士,也能獲得法喜。
財富是大家所歡喜追求的,但相對的擁有了財富也會帶來諸多煩惱,所以應該如何使用財富,我提供了四點看法──
1.有心外的財富也要有心內的財富。
2.有自用的財富也要有他用的財富。
3.有現在的財富也要有未來的財富。
4.有收入的財富也要有付出的財富。
下午四時三十分,回到佛光山。應信眾需求,我的行程皆依弘法的需要安排,幾乎一年中有三分之二時間都不在山上,徒眾尤其是學生,大多是用寫信與我「接」心,看信也漸成為我的功課之一,我也有一些感想──
◎寫信下筆,要簡單明了,不複雜,將一件事有思想、有見解、有看法地解釋報告出來,很重要。
◎待人接物要真情實義,不浮躁妄動,見到人要主動招呼問好,音聲要緩慢溫和,讓對方如沐春風。看到他人好處而不學是沒有慚愧心。
◎佛光山弟子,人人皆是知客,要有音聲、有笑容的接待每一位來山者。從給人方便中,自己會擁有更多。
◎現今的社會要溝通、來往、交流才能和平友好,彼此不友好是因為不了解,不理睬人就沒有你的世界。
◎有些事不光是要記憶或提醒,是要靠感受,而這種「感受」,則來自你對周遭環境的關心。
◎偉大的領導者絕不以人廢言,偉大的老師絕不否定學生,故身為主管上位者,不要輕易否定部屬。
◎世間上的成就是靠努力而非靠學歷。
◎不要用自己的淺知淺見來了解佛光山,要用欣賞的立場來了解佛光山,並要認同「常住是我的家,再苦再窮再不好也是我的家」,所以要有常住觀念,並表達忠誠,獲得常住認同、大眾認同,耐煩積厚十年,做個本分隨緣的出家人,三十年後,即是長老。
◎「有容乃大」,沒有包容異己的雅量,就是不能體會因緣和合的佛法,也就是不懂相互依存的真理。
◎修持不在於口頭上或形式上的,不可以為誦經、拜佛、持午就是修持,真正的修持是要從生活行為裡表現出戒定慧,一切舉止言談中沒有貪瞋痴。
◎宗教情操來自於早晚課誦、誦經禮佛、出坡作務中,除講求犧牲奉獻外,更要具備堅毅心志﹗意志力不夠堅定者,往往在受一點委屈後,就會輕易毀壞自己信仰。
◎在生活中,有時會感到不如意而痛苦、煩惱,主要原因是喜歡與人比較、計較。
◎身為主管者要認為自己的屬下是天下最優秀的人才,要用心體恤愛護,自然能獲得屬下尊敬;做屬下者,要認為自己的上司是世界上最賢明的長者,誠心接受指導,上謙下恭,自然能把事務辦好。
◎以菩提心為本,慈悲為方便,把火氣變道氣。
◎我一生做事,不想在利上與人相爭,能把事情完成,才是重點。
十二月十七日 星期六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在各分會一致配合下,一年來對外活動都非常積極,榮獲內政部頒發「全國性績優社會團體獎」,而佛光會員們在全省各地的表現,也深獲社會人士的肯定,如──
◎心定法師、依淳法師、慧群法師等人,榮獲國民黨中央黨部頒發「績優宗教神職人員」獎。
◎台南北區分會會員王新民,當選台南市模範勞工殘障代表,榮獲「自立自強」獎。
◎佛光會顧問曾梁源、黃麗明,員林分會督導賴義明、薛雲英,善化分會督導陳順章、陳蘇豔美,台中中區分會督導沈尤成、洪金娥,基隆分會督導黃忠結、韓麗春,中山第一分會蕭金詩、蕭王蘭英等六對伉儷,建立佛化家庭,居家和樂,獲中央社工會頒發「全國模範宗教家庭」獎。
◎萬丹分會林松月、宜蘭第一分會王楊秋琴,當選為「模範母親」,左營分會謝金柱、陳寶富當選為「模範父親」,其中林松月還當選為「優良托兒所保育員」。
◎新莊分會蔡家福獲選為「推展社會體育有功人員」。
◎基隆仁愛分會胡周寶貴、麻竹園分會蕭碧涼、新興分會陳淑珠、鳳山分會王年子、王玉鳳等多人獲得「優良志工」表揚。
◎羅東分會謝忠臣、宜蘭第一分會游阿品、宜蘭第二分會林秀美、礁溪分會黃金旺等榮獲「優良教師──師鐸獎」。
◎鳳林分會陳素嬰關懷特殊兒童獲選為「資優特殊教育老師」。
◎三重分會高權,獲選為「好人好事」代表。
◎嘉義北區分會詹憲宗,榮獲「志願服務楷模金駝獎」。
另外,今年度的佛學會考,承司法部同意,受理受刑人報名參加,計有屏東、高雄、台東、台南、綠島、澎湖、宜蘭等監獄;另在高雄看守所、彰化少年觀護所等,設置九個特殊考場,約有千餘名受刑人參加。據聞為勉勵受刑人向學,此次報名參加佛學會考,成績優異者除由主辦單位寄發獎狀外,監獄主管並呈報法務部,凡獲得獎狀者,皆可減刑四個月。此德政對應試者和佛學會考主辦單位都是莫大的鼓勵。
這些「成績單」雖僅是偌大社會裡的小點滴,但只要國際佛光會海內外會員,都有此共識,在世界各地同步帶動教化社會的活動,必能共創「人間淨土,佛國現前」﹗
「國際佛光會」是一個國際性的社教團體,會員分布五大洲,幾乎每個國家重要城市皆有佛光會的協會、分會,故除漢語系會員外,非漢語系會員也不少,會員與會員間,如何交流往來、聯誼溝通,彼此間「語言」的相通很重要。故身為佛光會員,除本國語言外,至少要進修一種或二種外國語言,才能和海外會員聯誼交往,學哪一國語言較適當並沒有一定,要看個人專長性向而定。報載世界十大語言使用人數最多的分別是──
1.全世界說漢語的有九億七百萬人,全球雖有十二億中國人,但有些少數民族有自己的語言。
2.說英語是當今最強勢的語言,有四億五千六百萬人使用。
3.說印度語的有三億八千三百萬人,印度的人口僅次於中國。
4.說西班牙語的有三億六千兩百萬人。
5.說俄語的有兩億九千三百萬人。
6.說阿拉伯語的有兩億零八萬人。
7.說孟加拉語的有一億八千九百萬人。
8.說葡萄牙語的有一億七千七百萬人,巴西最盛行。
9.說印尼語的有一億四千八百萬人。
10.說日語的有一億兩千六百萬人。
十二月十八日 星期日
上午十時,於彰化為本山功德主林金松、吳錦美夫婦所負責的「海天華廈」工程,主持奠基典禮。
林居士夫婦皆具有以服務為快樂的個性,經常參加本山各項活動法會,尤其對佛光人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更是致力推崇,並秉持一師一道的精神,熱心學佛,是正信的佛門弟子。上個月他們就請我為其即將新建的華廈主持奠基典禮並命名。
世界上海的資源比陸地要多,而有水就有財源,故取「海」;天覆蓋著我們,雖說要靠天吃飯,但人能勝天,故取「天」。今在奠基儀式中,除祝其開工大吉、一切順利外,更祝訂購「海天華廈」的每一戶人家居家吉祥如意。
下午二時抵新竹,巡視裝潢中的法寶寺,信眾的佛七共修法會今天圓滿,隨緣和大家講話──
念佛,主要關鍵在於能淨念相續。人的妄念、雜念(貪、瞋、痴、嫉妒、好壞、是非)會擾亂我們身心,如杯中水太濁(妄念、雜念),無法入口,水要清(正念)才能喝,故我們要用正念(念佛)來對治妄念、雜念。念佛的方法不外乎將一句佛號念熟,如背書般不要去想,很自然就可以朗朗上口。
我對阿彌陀佛很熟,面對任何的時、地、人、物、空間,佛號都不時在我心中口中縈繞。念佛,不僅要將自己念成阿彌陀佛,也要將眼見的山河大地,一棵樹、一片田、一間屋、一個人,過目的形形色色都念成阿彌陀佛﹗如此一來,當下的世界,阿彌陀佛就可以顯現。很多人在面對人力無法抗拒的颱風、地震、自然災害時,一句「阿彌陀佛」很快就會出口,因阿彌陀佛代表光明無量、壽命無量,且超越時空對待,代表永恆的生命。
念佛要念得有功夫,念佛要念得忘我,從心深處發揮出來,如滾開的水,情不自己,念得冒出熱汗,如此純熟自然就能剋期取證。
我們的心,平常接受了太多的是非好壞,而念佛就是心理建設,也是一種希望工程──將心建設成佛國淨土。佛國淨土在哪裡?在念佛的當下,在每一個人心中,以信願行相續的佛號聲中,繞佛時的每一步,皆是往西方路上接近。藉此佛七共修力量,帶動大家精進,但願在解七後,大家也能不懈怠的持續念佛,積存自己的福德資糧。
晚七時三十分,於台北道場主持近一千五百人的皈依三寶典禮。不曾正式統計,但印象中這是我今年度所主持的第五十場皈依典禮(在台北道場則是第五場),皈依信眾有大學教授、博士、碩士、國防部官員、銀行襄理、公司董事長、教師、醫師等,各階層都有,年齡最小的剛滿週歲,最大者七十多歲,可說是真正不分性別、職業、年齡,只要對佛教有正確的知見,都可以發心皈依。
為使剛皈依,懂得親近三寶、欲學佛法的信眾有學習的機會,本山各別分院道場,都開辦有學佛行儀、初級佛學等課程,期望每位皈依弟子在公餘之暇,都能報名參加。
皈依的真正意義,除了確定自己是真正的佛教徒之外,在日常生活中,對他人要喜捨布施、對世間要有感恩美德、對物要有知足修養、對處事要有結緣認識、對生活要有勤儉習慣等的修行,以樹立佛教徒的形象。
明起,台北道場將舉行一個星期的佛七法會,皈依典禮圓滿後,舉行灑淨儀式。
十二月十九日 星期一
天下文化出版社花了兩年時間,由主編符芝瑛小姐負責執筆的《傳燈──星雲大師傳》,目前正付梓排印中,定於元月二十五日出版。符小姐今將打樣好的初稿拿來給我看,天下文化社長高希均教授為本書寫了一篇序文,高教授經濟學的文章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其感性文筆更見真章,摘錄其序文片段如下──
到現在,我還沒有宗教信仰,但是,對懷有宗教信仰的人,我一直很羨慕,深盼自己有一天能水到渠成的變成一位信徒。
近年來,自己十分幸運有機會得以親近星雲大師。每次聚面,從不敢向他請教佛理,但環繞的話題︰如社會風氣、生活倫理、教育制度、媒體影響、兩岸關係等等都是他所提倡的「人間佛教」、「生活佛教」的範疇。一問一答之間,獲益匪淺。每次辭別,總是覺得,如果他是一位大學教授,學生一定能從他說理周延與旁徵博引之中,獲得舉一反三的啟示。
這些年來,對星雲大師是仰慕多於了解。對他的了解主要來自每期為《遠見》寫的專欄以及《普門雜誌》刊登的「星雲日記」。從這些文字中,他所提倡的理念,可以立刻引起共鳴,油然而生起崇敬之心;但對他推展佛教的艱辛歷程,則幾乎一無所知。……
從二十一章、十三萬字中,作者以清晰的架構、流暢的文字、親切的例子,以及第一手國內外的採訪,讓識與不識者,真正了解到星雲大師是如何從苦難之中,一步一腳印,開拓出精神象徵的佛光山與無遠弗屆的人間佛教。
細讀這本傳記,可以歸納出星雲大師在三方面的偉大︰
一位果斷的、身體力行的宗教改革家。
一位慈悲的、普及佛理的創意大師。
一位博愛的、宗教生活化的教育家。
改革來自他的決心,創意來自他的用心,教育來自他的愛心。廣義的說,集決心、用心、愛心於一身的星雲,既是一位人人可以受益的佛教大師,又是一位影響深遠的社會教育家。
我深信︰觀念可以改變歷史的軌跡。現在更深信︰宗教信仰可以改變人生。這本傳記中記述星雲大師的點點滴滴,就是改變人一生的動力。
大師一生所提倡的「人間佛教」、「生活佛教」,不僅已經改變了無數海內外中國人的人生,也一定會改變中國歷史的腳印。
隨著國際佛光會的散布全球,星雲大師還有更長的路要走,更多的佛理要講。雲遊四海之際,正如作者所形容︰
僧鞋踩過,留下步步蓮華;
衣袂揚起,揮灑佛國淨土。
一位有心的揚州和尚,穿越了台灣四十年的時光隧道,開創了一個無限的佛光世界。
這真是一個超越經濟的台灣奇蹟。
晚六時三十分,太子建設公司總經理莊南田先生與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局長蔡定芳先生,邀約百年建設總經理陳美龍、遠雄建設董事長趙藤雄、廣合建設董事長張章得、建築師陳健輝、總經理阮文聰、廣信開發董事長周文龍、凱吉建設董事長林清和、新廣陽實業董事長張耀煌、十方機構董事長沈英標、德春企業總經理張進益以及陳春銅、廖俊添等二十餘位企業界、建築界等友人,到台北道場來「素齋談禪」。
蔡定芳局長是台視《星雲說喻》的忠實觀眾,每天固定在上午八時二十五分至三十分收看,看完這個節目才去上班。他說,這次能有因緣當面請益佛法,就是莫大福報,並比喻是一餐滌淨身心的素宴。莊南田總經理也表示,都是因前世的福德,今天才能身為企業界、建築界的負責人,而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至少此刻就是在法海中),都是多生累劫修來的,所以大家都很珍惜今晚的聚會。
其實能和建築界諸君聚會,是我多年來的希望,只是因緣不具足,而沒有機會親近,三十年來,我一直忙於建築佛光山,若能早一點認識各位,一定要向大家請教。講到建房子,我很欣賞《進德錄》上宋朝郭進的一篇文章,原文是這樣──
郭進守邢三十日,於城北治私第,聚族人賓客,慶其落成,下至土木之工皆參與,乃設諸工之席於東廡,群子之席於西廡,人或曰︰「諸子安可與工徒同列?」進指工曰︰「此造宅者﹗」指諸子曰︰「此賣宅者,賣宅者固宜坐造宅者下也。」
及後進死,宅卒不為其子孫所有。
建築界人士都把最好的建築奉獻給民眾,不僅讓每個家庭有舒適的居家環境,一棟棟各具特色的大廈高樓,也美化市容,帶動社會的繁榮,應受到大眾的敬佩﹗
晚,於台北道場的佛七共修法會上,提醒信眾︰「念佛者皆是建築師,要將內在的世界建築起來。」
十二月二十日 星期二
上午七時搭機回高雄,十時於佛光山主持新人吳錦昆、蘇娟娟的佛化婚禮。
徒眾依智因病於高雄榮總醫院療養,下午前往探望。依智雖然在病中,但其作息仍非常正常,除誦經、禮佛、打坐外,三餐照常進食,不輕易靠藥物打針,信仰力非常堅定,予人一種安然的祥和感,我也安慰他安心靜養。
我平常很少要求徒眾做事,若有的話,那就是︰為佛教要多保重身體。
四時搭機回台北,恰巧與佛光大學校長龔鵬程教授同機。佛光大學籌備處雖設在台北道場十三樓,但平常各忙各的,很少見面。龔校長因到中山大學而南下。到台北的四十分鐘機程,我們暢談愉快,大致談到──
1.佛光大學圖書館藏書,到目前為止已募得七萬冊。
2.《佛光學報》(月刊)應該要儘快恢復出版。
3.要多舉辦學術會議,多層面的與學者廣結善緣。
4.對佛光大學的規劃。
晚,與前來參加佛七法會的信眾談及──
西方極樂世界的起源,是在佛世時,頻婆娑羅王被太子阿闍世幽禁起來,他的夫人韋提希無法和他見面,這個忤逆的兒子暴虐不孝,篡奪王位,使國王成了階下囚。痛苦而又絕望的韋提希夫人,對此娑婆世界,五濁惡世,苦惱不堪,故祈求︰「佛陀﹗當此苦難時刻,何不給我救濟,指示我一個安穩的歸宿?」
於是佛陀運用神通力,顯現其前,告訴頻婆娑羅王和韋提希夫人︰「在此娑婆世界的西方,距此十萬億佛土處,有一世界名曰極樂,救主阿彌陀佛,現正在那裡說法。在阿彌陀佛的國土中,無諸苦惱,受諸快樂,那裡才是最清淨、安穩、快樂的地方。你們只要一心稱念阿彌陀佛名號,阿彌陀佛就會以他的願力攝受念他名號的人,使其往生淨土。」此即彌陀淨土極樂世界的由來。
念佛的方法很多,但最基本的要領是口到、耳到、心到,口誦佛號清清楚楚、耳聽佛號清清楚楚、句句佛號更要了然於心。有一則趣談說,西方極樂世界有個倉庫,裡面放置了許多眼睛、耳朵、嘴巴、手、腳等,因為有的人念佛,是用眼睛看人念佛,口不念,眼睛便往生淨土;只用耳朵聽人念佛,耳朵就往生淨土;只用手數念珠,手就往生淨土;有的人口不念,耳不聽,只用腳跟著大家繞佛,腳就往生淨土;有的人只用心去感受佛號,心就往生淨土,如果每一個人在念佛時都能口到、耳到、心到,則整個身心都可以往生極樂世界了。
念佛的方法有很多,如︰持名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也可以默念、金剛念、追頂念、覺照念、觀想念、禮拜念、記數念、十口氣念等,只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將一句佛號念熟念熱即可。
除此,我比較提倡的念佛方法有──
1.歡歡喜喜的念︰用一種快樂的心情,將佛號與觀想中的佛融為一體,並能全身放鬆,念得手舞足蹈,毫無顧忌的搖頭擺身,發出至真的微笑,如此心念純淨,熱情洋溢的念佛,必能收到很大效果。
2.悲悲切切的念︰如見到親人投訴委屈的悲切感情來念佛,將我們內在真情實義的佛念出來,自然很容易與阿彌陀佛相應。
3.空空虛虛的念:心無掛礙的一心稱念佛號,念得無身無手無世界,只有悠悠揚揚的一句佛號,從全身毛孔似有似無的出來,把人我是非都念得沒有了,如杯中水念空了,「心中有佛將心念,念得心空及第歸」,即能體會到忘卻時空,脫落身心的快樂。
4.實實在在的念︰每一句佛號念得清清楚楚,想得清清楚楚,每一句佛號都跟得很緊,念茲在茲,將彌陀認識、實在、熟悉、加持、輕安、自在,念佛看似一句佛號,但卻是萬德洪名,不可思議﹗
佛法在恭敬中求,故一花一世界皆有無邊法身,念佛不一定要用念珠,眼見的每一個人、每一棵樹、每一塊田地、每一棟房子、每一根電線桿都是念珠,化一切人、事、物都是阿彌陀佛。常有人送土地給我建道場,我想大概都是平常用佛號念來的因緣,是阿彌陀佛成就的。
大家摒除外緣參加佛七,希望能將一句佛號念好、念熟、念熱。
十二月廿一日 星期三
上午十時,到名漫畫家蔡志忠先生府上。蔡先生是台灣彰化人,擔任過光啟社電視美術指導,並成立遠東卡通公司、龍卡通公司。其動畫作品《老夫子》獲一九八一年最佳卡通影片金馬獎,一九八五年獲選全國十大傑出青年,除台灣外,新加坡、香港、馬來西亞、日本各地報章雜誌,都長期連載其四格漫畫。《普門雜誌》目前也正連載他用漫畫方式所闡釋的《阿含經》──「畫說阿含」,獲得不少讀者共鳴。
今年初,蔡先生到台北道場時,曾表示正在收集銅佛像,並以一千尊為目標,故今天特帶了幾尊銅佛像與他結緣。
一踏進蔡先生家客廳,就好像進了萬佛城,四周櫥櫃、桌子、書架,都被一尊尊佛像「站」滿了,不到一年時間,大大小小已達一千七百多尊。
每一尊佛像的來源、出處、質料,他都能如數家珍,一一介紹,並可從佛像的髮型、瓔珞、手印、坐姿、蓮座、衣擺的長短,準確的說出其出土朝代,如︰瓔珞可掛在頭、頸、胸或手腳;蓮座最普遍的形式有蓮華座、方座(僅形式單純的一塊板,無任何裝飾)、氈氍座(較方座為厚,上刻水紋)、盤石座(外形呈不規則狀)、琴瑟座(岩石或積木整齊重疊而成)、荷葉座(形狀有向上與向下)、框座、禮盤座、床座、典錄座、圓筒座、宣台座等;在坐姿方面則有結跏趺坐、踞坐、長跪、互跪、薩結跏坐、賢坐、吉祥坐、勇坐、解脫坐、箕坐、互坐、偏坐、蹲坐等;在手印方面則有施無畏印、轉法輪印、觸地印、降魔印、禪定印、施願印、與願印、施與印等,乃至肩飾、手紋、衣襬的長短、頭冠式樣、背光,每一個朝代都不一樣。所以,蔡志忠笑著對我說︰「鑑賞佛像也不一定要專家,佛像本身都顯示他是哪個朝代的。」
沒想到,蔡先生不僅是單純的收集佛像,而且如此一門深入的認真研究,如做學問般用心作筆記,預備將來佛像展覽時,一併出書介紹。除此他還是橋牌國手(先後得過七十二個冠軍杯),目前還致力於電腦工作,不管任何構想,只要一投入,不僅認真,且能鍥而不捨,尤其創新點子,真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我讚歎蔡志忠先生是一個寶藏﹗
日前收到盛隆大理石工廠負責人余福隆先生寄來新台幣五萬元的捐獻,感念大理石工作是一片一片慢慢切割累積而成,要賺五萬元實在是不容易,故特打電話到其工廠,余太太一接到我的電話,很誠懇一再邀請我到其工廠普照,於是隨緣到盛隆大理石工廠。
我的車子才剛到門口,余太太就非常熱情的招呼道︰「師父您來了﹗」並帶工廠內的員工到辦公室來和我見面,我主動伸手和他們握手問好,一個個都急著在身上把手擦乾淨,才伸出來,真是一群最純真且沒有包裝的赤子。
臨走時,特邀請余福隆先生,明天帶他的員工,全部到台北道場來用素齋。
晚,為來道場參加佛七的信眾開示︰「阿彌陀佛」四個字的意思就是「無量光、無量壽」,無量光超越空間,無量壽超越時間,能超越時空,即能亙古常新,不生不滅。也就是說宇宙萬物中,唯一能超越時空局限的唯有「阿彌陀佛」,也才能橫遍十方,豎窮三際,無所不包,無所不容。
所以阿彌陀佛的「力量」,可包含惻隱、感激、親切、正義等深意,甚至也具有消災延壽、增福添慧等不可思議功德,故我們念佛一定要平時就稱念,將佛號念得生活化、習慣化、平實化。
十二月廿二日 星期四
在余福隆夫婦帶領下的盛隆大理石員工等二十五人,上午十時抵達道場。台北道場去年在裝潢時,地磚就是向盛隆大理石訂購的,今日看到自己手中研磨過的一塊塊石板,鋪在如此莊嚴的佛殿四周,他們也覺得與有榮焉﹗
和盛隆的員工「素齋談禪」時,大家不僅發問熱烈,且自然率直、很生活化,問得都是與自己生活中有關的問題,綜合回答如下──
◎為爭取訂單,在不耽誤顧客所需的前提下,有時可以方便妄語,但不能影響信用。
◎每天會見多批訪客、信徒、講經弘法,如何用功?零碎寸布可製彩衣,只要懂得利用零碎時間,一樣可以做很多事。
◎人與人都有相互關係,這就是一種因緣的組合。給人利用,也是一種結緣;人不僅要不怕讓人利用,有東西也不要怕給人,因為「給人」其實就是給自己,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
◎人與人之間易起衝突,都是因為不會做事。做事的先機,要懂得溝通協調,生氣並不能解決問題。
◎人在工作中,若能得到歡喜、滿足、快樂、和諧、關懷等,這些無形的收穫,比有形的金錢物質來得重要。
◎人生活在紛擾的社會中,除了錢財、是非、名利、毀譽外,每天至少要留點時間給自己,靜坐、思惟、反省以找回自己。
◎人的行為常常決定一生的成敗,種什麼樣的因,就收什麼樣的果,這種因果循環比電腦還準確。
◎懶惰是貧窮的原因,也是罪惡的根源,能養成勤勞工作的習慣,就是個富有的人。
◎口頭上的隨喜讚美就是無量功德布施,故不要吝於讚美別人。
◎人的貪取心如果能減少一分,喜捨心便會增長一分,則福報就會不求自生。
有一位信徒帶年僅十七歲的女兒來禮佛,因為他女兒為了不知要如何拒絕追求他的男孩而苦惱,請我開導。印象中好像有人跟我提過,婉拒男孩追求的方法,所以提供一些方法給他參考──
1.我已經有男朋友了(名花有主),您不可再約我了。
2.我男友在警界工作(或在服兵役),他知道會不高興的。
3.你如此無理,我要告訴你父母。
4.我早已訂婚,有未婚夫了。
5.你是在哪個單位服務?你的長官知道你這種行為嗎?
6.如果真的不歡喜,就不要輕易答應約會。
除此之外,平常就要舉止莊嚴,不要單獨與對方相處,任何時間,至少都要三人以上,不可行單。
晚,續為佛七蓮友開示──
極樂世界的情形,可從《阿彌陀經》中知道︰地是「黃金鋪地」,房子是「七寶樓閣」,尚有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皆是四寶周匝圍繞;另有七寶池,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以金、銀、琉璃、玻璃諸寶合成;穿的衣服,是「思衣得衣」;吃的食物,是「思食得食」;交通工具,則是「飛行自在」;居民沒有男女之分,都是蓮花化生;也沒有經濟上的苦惱,因為百味飲食自然盈滿;還有百種伎樂演唱悅耳法音……
在各種大乘經論中,也特別讚歎極樂淨土,因阿彌陀佛以無邊悲心誓願,只要信賴彌陀願力,稱念彌陀聖號,一日、二日、乃至十念,專誠虔敬,一心不亂就能為彌陀佛力加持,往生極樂世界。
我們提倡念佛,無非是要將極樂淨土實現於人間,因為「心淨則國土淨」,這絕非一種妄想妄念,只要念佛的蓮友慢慢增加增多,淨土就會在人間實現。
念佛無非念自心,自心是佛莫他尋;
眼前林樹並池沼,晝夜還能演法音。──明‧呆菴普莊
十二月廿三日 星期五
由法務部委託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主辦,佛光山叢林學院、北海道場承辦的「台北監獄短期出家修道會」,本月十九日開始,一連六天,在桃園縣龜山鄉的宏德新村舉行,原本有五百多名受刑人報名參加,但限於場地及人力,故只受理一五五名(其中有菸毒、殺人、詐欺、竊盜者),大多是中、青年人居多。在課程方面安排有「出家意義及功德」、「梵唄教唱」、「講戒」、「古德法語」……
上午十時,前往台北監獄,與參加修道會的戒子談話。法務部次長姜豪、台北監獄典獄長孔壁五、副典獄長李太順、祕書黃德滿等多人,對此次在監獄首創的修道會,皆希望能讓受刑人藉宗教的洗滌,發揮人性的光明面。
人在社會上,雖說有「理」可以走遍天下,但理不能勝「法」(雖有道理,但不合法),法不能勝「權」(有權者可以改法),權不能勝「天」(天,即是指因果),任何舉止行為是不可能勝過因果關係的。
我十二歲出家,現年六十八歲,先後有過兩次牢獄之災,使我的人生閱歷增長很多,讓我在這一生中,面對任何挫折、生死關頭都能很坦然接受。
在佛門中有一種修行法門──閉關(在一個期限內,閉門謝客,於關房內閱藏研法或禪坐修行),身體雖是被關起來,但心則一直在昇華,故閉關可以改變人的氣質,淨化我們的身心。自古多少賢人聖者,年輕時都是在監獄中度過(如印度聖者甘地)。故大家要自我訓練,將在獄中這段時間觀想成是在閉關,好好靜修、反省、改過,而不要認為是在坐牢。做錯事認罪而坐牢,內心很自在;社會上有很多人,雖然外表很自在,但卻困在內心的牢獄裡,那就很痛苦。
人心如工廠,好的工廠出產慈悲、結緣、歡喜、服務;壞的工廠就只會出產貪、瞋、嫉妒、邪見等,人心又如田地,要把我們心田裡的智慧、信心、力量開採出來,所以我們要學習──
1.懺悔︰浪子回頭金不換,佛門讚歎犯過能改者。人的惡業好比是一把鹽,如果將它放入杯中,當然會鹹得無法入口;若是能放在懺悔的法水中,自然可以被稀釋而淡化。要建立懺悔的觀念,對不起父母、師長、妻兒、家庭、社會、朋友、國家,由心不苦做到身不苦,凡事寬以待人,嚴以律己,以責人之心責己,以恕己之心恕人。人有二種生命,過去自私無理的我已死,現在是一個利他肯為人服務的我重生。
2.發願︰「出家」非僅是換上僧服而已,且要學習佛的慈悲、忍耐,進而發心度眾,故要發願與八萬四千煩惱作戰,命運操在我們自己手中,更何況無常可以改變現況,受刑期總會過去的。要健全自己,學習吃虧,增加內在力量,如今不僅學佛還出家,自然要給人歡喜、信心,如果對方不滿意,則表示做得還不夠。平常多宣講好人、好事、好話,百次之後自己也會去行好事、做好人,怎麼還會去傷害人?儘管世界多麼不平,只要我的心平等即可。
最後勉勵修道會戒子,珍惜健康有為的身體,將來好發心弘法度眾。
下午二時,於台中參加「全國廣播電台台中調頻 FM105.9」開播按鈕儀式。
全國廣播電台是大台中地區四十年來開放廣播的第一個民營電台,是台中地區新聞界、工商界及佛教界共同發起(佛光山也是發起人之一)。董事長沈智慧立委在開播儀式中表示,政府開放天空,因我的鼓勵及友人支持,一年來的努力籌設,今天終於可以開播,透過文字、聲音、音樂的結合,讓聽眾享受到聽覺的權利,全國廣播電台的特色是──
1.完全採用現場 Call in 方式。
2.每個節目皆完全內製,不外製外包。
3.由 Call in 來反映人生百態,以求真求實為目標。
我在按鈕儀式中說,廣播界真正的祖師是佛陀,二千五百多年前,佛說法出廣長舌相,遍三千大千世界;並能以一音說法,眾生隨類各得其解,且能聽聞幾十幾百幾千年。在每一部經典開頭,都是「如是我聞」,而不用「如是我看」,因用「看」的易忘,用「看」的,若有隔牆就看不到。觀世音菩薩也是「聞」聲救苦,故知「聞」的比「看」更有效果。預祝全國廣播電台能每天將歡喜、知識、信仰帶入每個家庭,不僅是整個大台中地區,更可擴及全國,進而全世界。
十二月廿四日 星期六
今年四月初(農曆二月下旬),回大陸揚州探望母親,到海安祭拜師父志開上人時,承上海龍華寺住持明暘法師、焦山定慧寺住持茗山法師、海南省佛教城圓湛法師、江蘇省佛教協會祕書長安上法師、上海佛教協會祕書長王永平先生及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老等多人接待,至今仍感念不已。
趙樸老為此次的會面,還填了〈憶江南詞〉多首要送我,最近有信徒到大陸去,樸老託信徒帶回,輾轉到了今天我才收到。樸老今年已八十八歲高齡,如此盛情待我,真令我感動。特摘錄如下──
憶江南詞一九九四年江南紀行 樸初
三月二十日至南京賦贈星雲大師──
@經年別,重到柳依依。煙雨樓台尋古寺,
莊嚴誓願歷僧祇,三界法雲垂。
金陵會,花雨滿秦隄。登岸何須分彼此?
好從當下證菩提,精進共相期。
西康賓館櫻花──
經行處,眩目燦明霞。幾度蓬萊仙境見,
賞心長憶故人家,應是有緣花。
英雄氣,花國擅嘉名。烈烈轟轟驚一代,
不辭撒手殉千生,六俠亦溫文。
三月三十一日訪金陵刻經處──
刻經處,墓塔拜仁山。今日版藏過十萬,
卅年兩度救頹殘,法寶護龍天。
方冊藏,際會有因緣。譯著新增宗大士,
慧燈巴梵續南傳,學業耀前賢。
四月二日星雲大師招宴於雨花精舍──
香積飯,風味勝龍華。妙供喜迎慈母笑,
孝行今見法王家,眷屬是蓮花。
談般若,持誦襲唐音。不減不增諸法相,
有聲有色大心人,善護未來因。
談化度,方便有多門。龍女不難成鐵漢,
辯才亦可學金人,總是大悲心。
談和合,四攝妙難持。同事自他都不著,
利行法乳廣交流,巨浪濟輕舟。
四月三日訪雞鳴寺──
雞鳴寺,風雨警憂勤。遠近潮來凡聖羅,
塔波層供藥師燈,象運儻重興。
飲茶處,舊日豁蒙樓。供眼江山開遠慮,
騁懷雲物蕩閑愁,志業未能休。
台城上,一塔望歸然。三藏譯文皆舍利,
更留頂骨照人天,花雨正瀰漫。
四月四日遊珍珠泉──
定山寺,遺跡想南朝,萬斛跳珠明水鏡。
三層飛閣府松濤,逸興共雲高。
清見底,靜慮對珠泉,第一游觀誇岸北。
幾多名士汲江南,增勝料他年。
安上法師贈碧螺春新茶──
殷勤意,新茗異常住。遠帶洞庭山色碧,
好參微旨趙州茶,清味領禪家。
四月五日星雲法師來辭行,明日將經上海南旋──
來不易,滄海遠浮天,不盡恩情申孺慕。
無窮行願種悲田,七日念千年。
千年念,安國與興邦,花萼騰輝兄弟愛,
文明增盛兆民康,萬里好相將。
道珍重,時惠好音來。北海南海非異土,
天親無著是同懷,大道一心開。
四月七日邦炎、曉如、位誠自滬來寧相會喜賦──
相見喜,正是雨花天,七碗初乾風起矣,
三人必有我師焉。合唱憶江南。
魁光閣,高座聚茶人。南北朋來千里遠,
珍饈盤助一壺清,冠冕石頭城。
夫子廟,古貌現新街,安步當車過貢院,
河清有日待秦淮,容我泛舟來。
四月九日至宜興參觀陶瓷廠主人索題──
陶都建,北宋已知名,坡老當年思買宅,
羽仙於此著茶經,佳話說宜興。
刀磨切,膩滑似柔膚,千古冰心藏一片,
玉壺哪及紫砂壺,百藝讓陶都。
遊太極洞──
真仙境,鄰省聚群仙。洞裡舟遊銀漢迥,
奇峰怪石湧黃山,天上又人間。
仙人洞,賢守故鄉迎。美意洞前花爛熳,
隆情洞裡石嶙峋,切切感余心。
赴無錫途中──
不言老,聊發少年狂,千里尋春春待我,
江南一路菜花黃,農女採茶忙。
四月十日遊小靈山──
黿頭渚,景色勝天堂,七十二爭供奉,
小靈山裡建禪堂,大佛法輪王。
月亮灣──
竹樓上、清茗助清思。月亮灣頭波灩灩,
柳陰堤上雨絲絲,收傘上船兒。
舟遊太湖──
飛龍號,昔歲大洋游,今日龍舟湖岸望,
萬人如海占黿頭,妙畫眼中收。
舟中茗坐生繼蘭工藝師為余塑像──
盲師像,國寶重東鄰,始信吾邦傳絕藝,
斯須茗坐為留真,妙手歎如神。
北歸前一日作──
江南好,春意喜漫漫。
兩岸六和深憶念,雙週三地飽遊觀,詩思壯波瀾。
十二月廿五日 星期日
傳燈會負責承辦的「佛光親屬會」,今起一連兩天在本山舉行。記得我還是沙彌時,曾看過家師寫信給我的母親,信上就稱呼「親家」。師父都把出家徒弟當成是自己的兒女,故與俗家父母關係就如同姻親。
在本山跟隨我出家的弟子有千餘名,故佛光山的「親家」也有千餘戶,我平常忙於世界各地雲遊弘法,不能時常在徒弟身邊照顧,只好委託「傳燈會」負起照顧徒眾的責任,打從徒弟們出家入道那一刻起,就是新生,他們的福利、教育、功過賞罰、委屈申訴、審核晉升,乃至色身的老、病、死,傳燈會都會代表常住負起照顧、愛護、輔導的責任。
為讓各位親家了解子女出家後,在本山學習的情況,常住委託傳燈會每年舉辦一次「佛光親屬會」,除探望子女、了解本山外,也是一種聯誼,有百分之八十的親家都參與此聚會。
監察院陳履安院長也是我們的親家,他的二公子目前在北海道場,而大公子見安法師也在座,陳夫人更專程從台北趕來參加,院長致辭時說道︰
「佛光山這麼大一個叢林,可以說給了我們孩子一個學習環境,大師說佛光山弟子出家後,第一要學會孝順,第二要充實佛學,第三要弘法度眾。我們都知道佛光山致力推動人間佛教,而人間最重要的就是『孝順』,孝是一切的根本,大師教誡弟子,出家之後不要忘了對父母孝順,所以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要感謝大師。
有些家長不容易把自己的孩子帶好,往往要把孩子送給別人帶(易子而教),大師替我們教育孩子,給他求學機會,並在大叢林學習做人道理,讓我們護持的三寶之一──僧寶,能具備一切條件,將來好弘揚佛法,身為家長的我們,應該要謝謝大師。
進入佛門,就要有『佛教靠我』的承擔力,而佛光山的事業遍及五大洲,這給我們的孩子,有非常多的學習機會,所以我們也要謝謝大師。
孩子在佛光山出家,可以說給了我們大家信心、希望、歡喜和方便﹗今天我真的帶著歡喜心,尤其在此刻,深深感到,什麼叫出家?哪裡有出家?我們的孩子都回家了,不但回家,還帶了我們家長,我們的親人都回家了,回到佛門的家,所以我們要感謝大師。」
接著,我向佛光親屬們說到,一些在佛教歷史上的親屬事蹟,如──
佛陀︰佛成道後,淨飯王往生時,佛陀親自為其擔棺;也至忉利天宮為生母說法;並成就扶養他長大的姨母摩訶波闍波提夫人出家,法號「大愛道」。在此要告慰各位家長的是,你們的子女雖出家了,但他們也會像佛陀一樣,對父母、親屬及一切眾生都很孝順的。
舍利弗︰舍利弗因為不忍見到佛陀涅槃,所以早佛陀先入涅槃。而回到俗家,百歲母親以兒子能做大乘佛陀弟子,且修道圓滿,今要進入涅槃,是歡喜的事,因此並不傷感,而能以法喜的心情為其服務。
目犍連︰目犍連尊者為救母親倒懸之苦,供養解居的僧眾,仗大眾修行圓滿的功德,救母親出餓鬼道,故「盂蘭盆會」一直流傳至今。
阿育王︰阿育王時代約相當於我國秦始皇時代,以佛教的慈悲來治國,有「以法的勝利才是真正的勝利」的美傳。送子摩哂陀、女僧伽蜜多出家。今天的斯里蘭卡佛教,就是摩哂陀所開發的。
鳩摩羅什︰是龜茲國王族子孫,母親貴為公主,出嫁後對佛教信仰依然非常虔誠。鳩摩羅什從小就陪同母親進出寺院,拜盤頭達多為師學習小乘,後來老師又回頭跟他學大乘,在佛教史上有「大乘小乘互為師」的美譽。
敬脫禪師︰為了孝養母親,但又不方便將母親帶到寺院居住,於是一肩擔母,一肩擔經書,四處行化,到處雲遊參訪,隨緣度眾。
道紀禪師︰平常侍奉母親凡事躬親,甚至母親病中大小便,也親自處理,並且說︰「母親是我自己的,當然我要自己服侍,怎可假手他人。」
惠琳沙彌︰有次他想把皇帝賞賜的東西,帶回去給父母,母親回信說︰「送你出家是希望將來成佛作祖,做人天師範,怎可貪圖世間俗利?……」又一次,時值歲末,因春節放假,想回家探望母親,母親又回信︰「出家的人生光陰很可貴,世間無常,生命在呼吸間,既然學道,怎可不趕快加緊用功,反而要回家探望俗事?」
除此之外,道明尊者、仰山禪師、六祖惠能大師、送子出家的裴休宰相、日本的良辨杉禪師、貧女一燈的會照比丘尼……其眷屬都在佛門樹立很好的典範。
各位親家父母,你們生的兒子,不一定完全是你的,是媳婦所有;生的女兒,也別想就是你的,是女婿所有。但如果子女出家了就是父母所有了。過去蓮池大師說,佛教看人間子女孝順有三等──
1.下等孝順︰甘旨奉養,讓父母無饑寒之苦。
2.中等孝順:功成名就,光宗耀祖,家門中興。
3.上等孝順︰引導父母進入佛門,將來往生佛國,永離三塗之苦。
佛光山舉辦這個親屬會,就是要讓在佛光山出家的子女,對父母都要能盡這三等孝順的心。《父母恩重難報經》中,有段經文︰「假使有人,左肩擔父,右肩擔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遶須彌山,經百千劫,血流沒踝,猶不能報父母深恩。」《心地觀經》也說︰「父母在堂,名之為富;父母不在,名之為貧;父母在時,名為日中;父母去時,名為闇夜。」
所以,佛陀交代弟子,要好好修行並孝養父母,如同供佛、敬佛、拜佛,其功德是一樣的,所以我希望所有親家,要把佛門的慈悲孝順在人間廣為宣揚。
我九十四歲的母親,昨天從上海飛抵洛杉磯,早上跟我通電話時,絲毫沒有責怪我未去接他,因為今天親屬會,大家的父母都是我的父母。母親九十歲那年,曾來過佛光山,在信徒香會上,面對兩萬多位信眾說︰「我來台灣沒有什麼送給各位,只好把我的兒子送給你們。」
各位親家把兒女送給佛教,佛祖也絕不會辜負大家,所以對子女出家,大家要很歡喜。
十二月廿六日 星期一
上午九時,於如來殿大會堂,由家長們發表對子女出家的感想──
孫春華(妙融之母)︰「對一個母親而言,這種心情真是一言難盡。妙融從小和我相依為命,我沒有什麼財產可以給他,只能引導他走上成佛的路,因為我堅信這是最正確也是最完美的一條路。從幼稚園起,當同年齡小孩都在玩耍嬉戲時,我就帶著他,一個寺院一個寺院的去參加兒童佛七、禪夏令營,去親近寺院薰習佛法。嚴厲得連親朋好友和他的老師都怪我是個不近人情的母親。但我相信,除了佛門,在學校裡、課本上,是學不到慈悲和同情的。
東東(妙融在家俗名)進佛學院時,有一次回台北參加同學會,清純的穿著和對老師報告佛學院生活,與同學們的妝扮及心不在焉的參與,成了強烈對比。事後他的老師說︰『你的母親做對了一件事。』
東東每逢寒暑假回家時,不但作息正常,並且會主動的灑掃、洗碗盤、幫忙做家事;和親戚間的小孩比起來,懂事得讓人讚歎﹗
有一次我到圓福學園探望東東時巧遇大師,我跟大師說︰『我來看東東。』
大師說︰『不要忘記,每一個學生都是你的東東。』這一句話讓兒女情長的我猶如當頭棒喝,不再掛礙。是啊﹗哪一個不是我的東東?我帶領妙融學佛,妙融則度了我,我願盡我所能度每一個人,每一個眾生。」
陳履安院長(時任佛光山的信徒總代表)︰「在座大家都是一家人,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可以表達家長心聲,目前在北海道場的陳宇銘及已出家的見安,都已拿到博士學位,但是現在才開始學習佛法。世間學再好,只是為求取工作機會;學佛,則可以開發我們內在心靈世界。所以今生要學的佛法才是最究竟的。」
陳院長夫人(曹倩女士)︰「兩年前見安出家時,我很不以為然,現在很懺悔。以前的見安雖學歷高,但沒有很健全的人格。這兩年來,我看到見安變成另外一個人,出家後不僅懂得謙卑,也學會忍耐,慢慢也知道如何對治自己的煩惱脾氣,不再自私,懂得替人服務。而這些也只有在佛門才學得到如此高尚人格,非常感謝大師給他學習的機會及服務環境。」
此外,還有道融的父親洪國進(檀講師),慧寬的父母賴義明、薛雲英夫婦,慧開、依法、妙廣、覺璞等多位「親家」,都起來發言。我特地把慈莊法師九十一歲的母親李張壹老菩薩(慧龍、慧傳的外婆)請到台上來,和大家認識。整個座談會在融洽的氣氛中,真正享受到大家庭的法喜。
下午一時,和徒眾在山門口,歡送佛光親屬們下山。
五時三十分,在慈莊、慈惠、慈容、依嚴陪同下,前往新營講堂參加信眾的師徒會。
新營講堂的環境非常幽雅清淨,雖才剛落成不久,但信眾對講堂的護持,並不亞於其他道場,由今晚的節目內容,可以看出大家的用心。除合唱外,有王哲杉、吳明欣兩位的相聲,述說新營講堂興建的緣起。另有多位信眾發表其親近講堂因緣及感應,如──
張英賢︰「深感為佛教奉獻心力,佛教是絕不會辜負你的,因在講堂發心功德,所以兒子車禍能平安無事,身為尚業建設公司董事長,能負責新營講堂的土木工程,內心法喜充滿。」
潘姿儔︰「因講堂購買建築材料因緣,才開始親近佛法,工廠員工反應︰老闆比較少發脾氣了。佛法給人最受用的是,不僅保有一顆歡喜心,並且不再以激烈的態度、口氣處事,心情很平和。」
張柏凱︰「父母常帶我來禮佛,最有興趣的是上梵唄課,自從全家皈依、母親受五戒後,不再擦蜜絲佛陀,而改念阿彌陀佛,父親也因參加七誡運動,而開始戒煙,所以我也要努力學習佛陀的智慧。」
座談時,對信眾的問題綜合回答如下──
◎受菩薩戒基本心態,不把痛苦建在眾生身上。菩提心好發,長遠心難持,若犯戒可再受戒(複戒)。
◎如何培養精進心?信心、威儀、道念、正見,皆是精神上的修養,但除非大決心否則不易一下子看出來。尊重、讚美、忍耐是處事根本,要有慈悲、發心、道念,凡事才易成功。
◎兒童教育方面,建立他們的尊嚴很重要,不輕易打罵呵責,損害兒童信心。
十二月廿七日 星期二
上午應台南監獄典獄長謝徽男之邀,前往台南縣,與法務部長馬英九、衛生署長張博雅,及台南縣市多位民意代表,共同主持山上鄉明德外監戒治分監(新生山莊)的落成啟用典禮。
戒治分監是專門負責毒品犯心理勒戒的治療場所(這裡是全國首創公辦的戒毒村),一般菸毒犯所以戒不了菸毒或一再重犯的原因,不外是因為缺乏毅力,故特設此專門勒戒處所,幫助犯者戒毒。
馬英九部長在致辭時說道,台灣毒品氾濫始於一九八九年的安非他命,至今全國監獄菸毒犯已增至二萬七千多人,占所有受刑人百分之六十二;高等法院統計染毒的少年犯,迄今已增加五倍,政府對於反毒工作,在緝毒、拒毒方面都很有成效,唯有戒毒經驗缺乏,需要靠各界人士共同協助,才可建立堅強的復健系統(在戒治村不吸毒不稀奇,要出了戒毒村不吸毒才見效)。
此明德戒治分監戒毒村,現可容納六十人,明年六月底第二期工程若竣工,則可容納二四○人,三年內全省將會有五到六個類似此戒毒村的設立。
菸毒犯是病人非犯人,將病人當作犯人而判重刑,很不妥當,希望立法院能修改肅清菸毒條例,讓菸毒犯透過戒治過程戒毒,維護民族健康。
衛生署長張博雅認為,反毒非僅是緝毒、拒毒,更重要的是在戒毒,戒毒工作非司法、衛生工作,而是全體國民的責任。希望經由醫院的生理戒毒、心理醫師的心理治療,以及宗教力量的心靈勒戒,幫助菸毒犯戒毒,做好輔導工作。
我在落成典禮中也表示,在台灣毒品氾濫時,就一直希望佛教界能夠對此盡一份力量。戒毒、拒毒的力量究竟有限,反毒必須要讓受勒戒的人有代替品,例如︰口渴的人對一杯毒水,還是會忍不住去嘗試,如果有汽水、咖啡等代替品,自然就不會想去碰那杯毒水。故多培養戒毒犯的興趣,音樂、體育、讀書、信仰,都會有轉移作用。然戒毒並不只是仰賴外力,而是要靠受勒戒人的內心覺悟,此覺悟就要用佛法。佛光山很願意協助政府參與此救國救民工作,在明年六月底戒毒村第二期工程啟用時,提供一批佛教義工,加入這項有意義的教化工作。
在謝典獄長引導與會人士參觀戒毒村的設施時,看到牆上很多有關戒毒標語,令人深省,摘錄如下──
「一日毒,終身苦。一日除,終身福。」
「毒品沾上邊,不會有明天。」
「吸毒販毒,違法傷身;危害社會,禍延子孫。」
「要做反毒急先鋒,不當毒品可憐蟲。」
「年少青春若要保,戒菸反毒須做到。」
「人人同心齊反毒,功德勝過造浮屠。」
「吸毒容易戒毒難,一旦沾上如鬼纏。」
「吸毒染癮誤一生,擔心受苦父母親。」
「請父母多關懷,讓孩子遠毒害。」
「勿一時貪利,製造毒品,戕害民族。」
「勿一時好奇,吸食毒品,傷害身心。」
「販毒是罪過,吸毒是大錯,戒毒莫蹉跎。」
下午一時,繞到台南講堂午餐,因沒有事先通知,只想到達之後,泡碗麵即可。沒想到新營講堂、慧慈寺、福國寺、永康禪淨中心的徒眾,早已集合在台南講堂,等候我一起用餐。飯後,隨緣與大家座談──
◎寺院道場的主要功能,除教化外還是度眾,故對來往禮佛的信眾,要熱情、主動、有笑容的給予接待,並要有音聲的招呼,滿其所求,真心誠意的與人交流,自會攝受信眾。
◎公務之餘,要多利用時間充實佛學,將《教乘法數》和《佛光大辭典》作為範本,每天十個名相,畫表格,作筆記,如同抄經般,按部就班抄錄,如此重複兩、三次,自能自在泛遊法海。
佛光山派下有一八○個單位,若我每天巡視一個地方,也需要一八○天,因此不管走到哪,儘管是短短的幾分鐘,我都很珍惜,希望能為徒眾「服務」,故在繁忙的行程中,偶爾能到別分院道場巡視,我是非常樂意的。
十二月廿八日 星期三
下午二時,開車北上,中途到台中東海道場小憩。記得東海道場剛落成之際,在大殿下的十三樓,設了一個「大專學生活動中心」,內有十多張辦公桌,提供給中部地區各院校學生彼此聯誼之用。可是近兩年來,卻很少真正發揮功用,實在辜負當初設立此活動中心的一番美意。凡是遇到檢討的事,大多是批評的多,很容易讓人不悅;但如果沒有批評,則永遠不會知道缺失在哪裡,如何進步?如何讓人家很放心的對你不如法的地方給予指導,則要看自己接受的程度如何?假如說我有所進步,皆是在懺悔中努力改進求突破。故凡是佛光山弟子不要怕不悅的評語,不要太懶散,要精進。
每當看到道場內的設備,如客廳、會客室、會議廳等沒人使用時,我就覺得好可惜。所以最近我一直構想要做兩件事──
一、函授學校︰有教材、進度、隨堂考試,專任老師改作業,並舉行全國函授學校會考。
分北、中、南三區,每星期上十四堂課(上課地點在各別分院巡迴上課),一年有四十個星期日面授,每年可收到十個錄音帶、二個錄影帶的教學課程,每一學期結束,就可以有二千名學生供佛教使用。
二、都市佛學院︰在全省各別分院同步開課,有初級班、中級班、研究部、特別班等。統一教材課程。師資有大專碩士等十人、佛學院學生十人、檀(教)講師十人。每星期上課二天,共四堂課。並舉行都市佛學院會考,以提升信眾對佛法的興趣,進而研習佛法。
和東海道場徒眾師徒會時提到──
◎荷花雖好,也要綠葉扶持,做事不要太本位主義。
◎過去佛教和信徒的關係,似乎只有大雄寶殿,僧眾自己無承擔能力,把度眾責任交給佛像、經書,這已不是現代社會需要的佛教。人間佛教即行菩薩道,依眾生需要為需要,並能散播希望、信心、歡喜的種子。
◎佛教寺院形態,非僅止於大殿,應要有教化或辦活動等帶動力,在「同體」的感受中,才能達到同事攝。
◎我的人生從沙彌起,就是在跪拜中度過的,宗教講究的就是精神世界,凡事不要在物質上計較我要什麼?我想求什麼?
◎要自我反省,不要自高自大,要謙卑柔和,才能和信徒的頻率相應。因為相應的關係,自然就會常來禮佛。
◎我一生做事,皆考慮其可行程度,絕不泛論空談。
◎一個人如果有所知障,難免會以主觀成見來做事,其缺點即是恆心不夠。
◎佛教教化工作,非為宗教需要,而是眾生需要。
◎語言雖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橋梁,但也是引起誤會最直接的關鍵,故古有「一言興邦,一言喪邦」之惕,說與不說則要靠智慧來過濾,如︰所說非人不說、說了無用不說、涉人隱私不說、諂媚阿諛不說、出格招忌不說、說了招禍不說。
◎擬編製《義工手冊》,以方便服務時的查詢。義工又可分為專職義工、通知義工(道場需要人手時才來)、隨喜義工(有空就來)等多種,依個人時間可以很彈性的來發心。
◎有計畫的籌辦「義工佛學營」,充實義工的佛學,以備檀講師的甄選考試。
◎義工來道場發心,可以獲得什麼?為信仰服務、身心法喜、紓解日常生活壓力及金錢買不到的歡喜功德。
十二月廿九日 星期四
由台北道場舉辦的「義工講習會」,今起一連兩天在道場上課,有二百多名義工參加,下午和義工們談話。
這一年來,台北道場多虧大家護持,增加不少色彩與光榮。過去的佛教,只有在大殿裡,信眾沒人招呼,只好求個籤,將籤上的幾句話帶回去;現在我們需要把佛教從大雄寶殿內帶到殿外,因此很重視客堂、茶水間、講堂、會議廳、談話室等。為佛陀與信徒間的傳遞工作而發心,義工不愧是佛菩薩的侍者。
要把一件事情做好,任何行業都有其層次,我常舉一些例子給大家聽,如──
◎上等廚師每月薪水二十萬,因為他一次可以負責煮六個鍋子;中等廚師月薪十萬,因一次只能負責四個鍋;下等廚師每月五萬,一次只能掌兩個鍋。待遇是要看人工作價值如何而定。
◎宴客時,上等媳婦與客人一起用餐;中等媳婦先抱歉,表明還有一個湯要上,等一下才上桌;下等媳婦老是在廚房叫不出來。宴客時,吃飯是次要,主要在於心意的交流,情感的溝通。
◎在家中,上等丈夫會幫忙做菜擺碗筷;中等丈夫看報喝茶口讚歎;下等丈夫只會板面孔,怪這怪那。
◎在開示時,上等法師出口佛法聽得懂;中等法師出口佛法聽不懂;下等法師出口都不是佛法,不知所云。
各位發心到道場來做義工,接待信徒就是知客,知客可分──
上等知客︰慈悲、熱忱、主動、無時無處不在,不會覺得空間太小,不會嫌工作太多,時空皆在掌握中,不等開口,就知道對方需要,能給人信心、希望、歡喜、服務,且凡事皆 OK。
二等知客︰橫的豎的任何訊息皆在掌握之中,本分、親切、主動、招呼,分內工作不拖拉,一定如期完成。
三等知客︰敷衍、皮笑肉不笑,沒有誠意,虛偽、假意、應付。
四等知客︰凡事皆 NO。
人都喜歡受別人尊重,故不要輕視對方的感覺,要結一份好緣,不要得罪人。對義工的問題,我的回答──
◎授權義工權利,才不會無所適從。客廳、齋堂要多多利用,場地會利用才有價值。
◎服務也是一種理念,要發揮,待人不怕好。佛光山剛有朝山會舘時,是二十四小時服務,佛法是要給人歡喜,有歡喜才會有法喜。
◎在社會上工作,注重在「利」字;在佛門工作,是一種心甘情願的服務、奉獻、發心。如何保有歡喜的心?選擇自己專長,工作起來才會勝任愉快。
◎道場職事要先做義工的義工,在彼此尊重上求得共識,才能發揮服務熱情。
◎義工在公餘之暇不覺得苦,不覺得勉強才來發心服務,不要讓家人有被冷落的感覺,家庭中的和諧比來道場發心重要。
◎我個人不專制、不獨裁、不自私、能力也不強,但我的包容力很強。
◎健康可以使工作成為一種樂趣,耐力可以實踐心中理想的藍圖,
仁慈可以包容周遭一切的缺失,希望可以去除未知事物的恐懼,
懺悔可以洗滌身口意念的罪過,思想可以躍出種種世俗的牢籠,
豁達可以擺脫悶悶不樂的情緒,自信可以決定理想人生的目標。
◎我一生跟信徒相處,一定想辦法給對方滿足,不輕易拒絕,拒絕要有代替。笑容、點頭皆是語言。
十二月三十日 星期五
立法委員張蓀甫夫婦在吳劍雄居士等多人陪同下,今來道場,談及台北有一佛寺要委託佛光山管理。
我請佛光淨土文教基金會的負責人慈莊法師來參與討論,初步決定,我認為有幾個原則──
1.原有的董事會不可放棄責任。
2.在目前無力改建時,佛光山先派人前去照顧,等到有力量重建時再來規劃,並向政府重新登記。
3.所有的道場皆是十方三寶一切信眾所擁有的,任何人都不可以據為私有。
就在對方頻頻點頭中,皆大歡喜的圓滿一件事。
晚七時在桃園講堂主持皈依三寶典禮,計有一千五百多人參加。除佛殿外,九樓、十樓的會議廳、客堂、禪坐室都坐滿了參加皈依的信眾。據統計,未滿二十歲者占四分之一,大專院校及碩士、博士者占六分之一。佛教近年來受到社會各階層人士肯定,由這些數字可以看出來。
勸勉發心皈依的信眾,皈依後即是正信佛教徒,如何做好一個佛教徒,必須──
一、要求法︰凡遇到有講經說法的道場,要發心前往參加或親近法師聽開示,也可研讀經典,從中了解佛教精神所在,才不會辜負自己的信仰。
二、要護法︰三寶弟子的責任即是要護法,參加講經法會或度人前去聞法即為「擁護」;對毀謗三寶者,挺身辯護即「保護」;支持正在受教育的僧青年即「愛護」。也就是為佛教貢獻心力、財力、人力者皆為護法。
三、要修法︰修法就是依照佛所說的道理去實踐,如佛要我們慈悲,則不可傷害生命;佛要我們忍辱,則不可瞋心怒罵,如此就是在修法。
一個沒有宗教信仰的人,不容易有視人如己的心胸,視野也不容易開拓;成為佛教徒後,自能視一切眾生為兄弟姊妹。沒有信仰的人,容易生活在自我中心裡,而產生執著貪戀跳不出自我,但皈依後,有了信仰,對人間慈善事業,發心服務,主動參與,充實日常生活。經云︰「吾有法樂,不樂世俗之樂。」法樂裡的人生才是最究竟的。
佛陀在《阿含經》中,簡別七種不同層次的人──
1.不善法遍身之人,如常沉沒在水底者。
2.退失善法且造惡之人,如已出水還沒者。
3.有信仰善根而不精進之人,如出水觀看者。
4.證須陀洹之人,如出水而住者。
5.證斯陀含之人,如欲渡水者。
6.證阿那含之人,如欲至彼岸者。
7.證阿羅漢之人,如已到彼岸,在閒居靜處、樹下坐禪,勿起懈怠。
學佛修道,不要放逸於水中浮沉,渡水上岸,精進禪坐,才不失皈依初心。
十二月卅一日 星期六
今天到北海道場巡視,在男眾學部院長心定及慧寬、慧聰、慧堃等人安排下,先集合外籍同學講話,分別來自印度拉達克(講英語、藏語)、不丹(藏語)、阿根廷(西班牙語、法語)、巴西(葡萄牙語)、南非剛果(法語、英語)。我勉勵這些遠途東來取經的同學,要珍惜此稀有因緣,除學習適應台灣氣候環境外,沒有比學好中國話更重要的事。
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不管來自世界哪一個角落,一到佛光山就如同匯歸大海一樣,不分彼此。儘管國籍不同,相處必須和諧,世間上由於語言的隔閡,造成人與人之間感情的分裂,故要發揮團隊力量,必須從語言上、生活上、習慣上、信仰上統一。中國有一句俗諺︰「既來之,則安之。」希望大家在此皆能安住身心,身心安住了就會有佛法。期願五年、甚至十年後,在佛門還能看到各位,一個也沒有流失。
我的講話前後約四十分鐘,經過藏語、英語、葡萄牙語、法語等間接翻譯,卻費了一個多小時,好像開了一場國際會議。
下午集合男眾學部全體同學於綜合教室,由教育院院長慈惠,先和同學們講話︰「佛光山叢林學院,一直是佛光山培養人才的地方,常住對大家的學習環境非常注重,只是這些完善設施,大家是否充分利用?學佛講究的是心法,外在世間學如何精明進步,儀器種類如何先進,都僅是一種方便工具,到頭來追求的還是心法。人能安住,才有資格提到學佛,不安住則無心,如何學習?因此,大家當務之急乃安住身心,用心學習。」
最近由北海道場負責承辦「台北監獄短期出家修道會」的活動,法務部的反應很好。這也是為眾生服務,昔時的佛教只知忙寺院、菩薩的事(如法會、佛菩薩生日),而不知道要忙眾生的事,活動範圍也只限於大雄寶殿內,把教化眾生的工作交給佛祖。因此長久以來,寺院一點教化的責任都擔當不起來,一個不發心、不發願、不實際從事佛菩薩工作的人,如何行菩薩道?
佛門廣大,身處此千載一時的時代,弘法度眾的責任捨我其誰?故要充分發揮道場內講堂、會議廳、圖書館、客堂的功能,擴大度眾範圍。將佛教帶到街頭、社會、工廠、學校、機關及每個家庭內。
在學習過程中,不要為了一點小知障就自暴自棄。帶動佛教,必須培養遠見,而遠見必須要有落實的根基。無慈悲心、無發心、無耐煩、定力不夠,就如同汽車的油不足,是走不遠的。
大乘佛教在於行菩薩道,是個選佛場,多少的眾生,都在等待大家學成。時不待我,應及時努力,菩薩發心,不捨一法,熱鬧場中作道場,只要我心不亂,一樣可以精進。有弘法的能力,也必須要有願心,才能成事。希望每位同學不僅具足度眾條件,也能有無限的慈心悲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