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16 全力以赴(1990/03.16~03.31)

精華語錄

◎一個健康的人,不僅注重營養,對知識的充實、思想的提升、心境的擴大等,都應均衡發展。

◎在生活中,要能隨遇而安,隨緣生活,隨心而住,隨喜而作。

◎一個人要成功立業,「緣」是不可少的一環,要有人緣,必須先結好緣、善緣、良緣,更要惜緣。

◎學佛要求真、踏實,裡外一如、外表一致的「本分」很要緊。

◎對事情要向前、主動、參考。能綜合也會分析,由點的聯想而左右成面的觀念;凡事都能在視野下照顧,在心內處掌握,不做懈怠、頹唐的無事人。

◎平常就要培養對事情不計較,對得失不介意的心胸,除工作求福外,也別忘了要求慧解。

◎無求非清高,享受人間是可恥的。要學習乞士的精神,求人才會低姿態,無求傲慢。

◎學佛先學處事,能處難處之人,能做難做之事,才是真正會處事。

◎工作的完成、事業的成就非一蹴可幾。像我一個意見、一個理想也要經過很多次的奮鬥、考驗,鍥而不捨地在時間的評鑑下才完成。凡事不做則已,既做了就要全力以赴,不可取巧、草率、應付了事,相信每一個佛光山弟子處事態度亦應如是!

三月十六日 星期五

去年年底曾在軍中巡迴演講,國防部為感念佛法在軍中有淨化人心的功能,今特別在國軍英雄館頒給我一座獎牌。上午九時,在許義重上校引導下,會見了副參謀總長言百謙上將、政三處田樹勳處長、軍友社吳亮生總幹事,在旁作陪的還有黃南東上校、趙山林中校等。

言上將告訴我,軍中雖有軍紀、軍法,但其力量都不及從內心自發的自制力,從教育「明德班」與「勵德班」的經驗,更要藉重佛法思想的啟示。而一個健康的人,不僅注重營養,對知識的充實、思想的提升、心境的擴大……都應均衡發展。尤其目前動亂的社會,更應宣導佛教因果的觀念,以匡正社會人心。並盛讚《星雲禪話》,將頗深的佛理,如此生活化的闡釋,是帶動社會的最好圭臬。

佛教之所以不同於別的宗教,在於它不怕「問題」,也因為如此,佛教才有「力量」解決各種問題。很高興軍中能重視佛法教化的功能,更感謝黃南東上校、許義重上校、趙山林中校等,促成這次巡迴演講,居中的聯絡、時間的安排、事後的連繫,都有條不紊,在在表現出新速實簡的軍人本色,實功不可沒。

最後與言上將等言明,下次如再請我演講,絕不可以再頒獎,因我不是為獎而講。

佛門講究的是智慧,故有一個偈子勝過三千大千世界的功德。多少年來不管在外或對徒眾,我都很用心的一直講給人家聽,卻很少有人講給我聽。為了跟得上潮流,為了帶動現代年輕的弟子,我總不時的提醒自己──不可落伍!每天如念佛似的督促自己不可懈怠,所以我總有忙不完的事、回不了的信、看不盡的書、談不完的話……偶爾靜下來時,好想有人講幾「句」話給我聽,現在才體會到講話很辛苦,聽話才幸福。

晚上六點多,慈容從澳洲回來,向我報告籌建南天寺事宜與當地市長、律師、建築師等人會商,均已達成協議。

慈容還報告說在臥龍崗後山租地數十畝,市長佛蘭克先生允其每年租金澳幣壹元。問市長租期多久,市長竟一時回答不出。

容法師說︰「佛教講究都是百年、千年,而有『常住』之稱,故此租期不宜太短。」

佛蘭克市長︰「那租期就兩百年好了!兩百年後我們再聚一次來續約。」

博得大家哄堂大笑。

三月十七日 星期六

台視記者眭澔平先生,今到普門寺訪問我,說明他目前正在為《皇冠雜誌》寫一系列的名人傳記專欄,希望我能提供他資料,他的問題是──

◎在成長的過程中,特別喜歡某幾句話?影響比較深切的是哪些話?什麼事情印象最深刻?

一句受用的話,對一個人心智的成長幫助很大。四十年前初到台灣時,人生地不熟,語言又不通,頓感前途茫茫,就在此時,在普陀山閉關的塵空法師,在給我的信上寫道︰「……不要想佛教給我什麼?要想我能為佛教做些什麼?」故而激起我雄心壯志,我要奉獻給佛教所有的心智和力量。

◎出家因緣如何?

我出家時僅十二歲,只為了我已經「承諾」了對方要出家而出家。我這一生對「承諾」所付出的代價很大,且永不會更改。佛光山之創建,也是因對信徒的承諾而興建的。

我家境小康,有一偉大的母親允我出家,十年的叢林生活,受的是以無理對有理、以無情對有情的教育,在愛的呵護下生長有限,在風霜雨雪的熬煉下則更加茁壯。因我受了很多無情、無理的教育,所以孕育成我為佛光山所推行的人間化的佛教。

我的個性融和,例如全省弟子有幾十萬,但從無省籍的概念(融為一體),在生活中能隨遇而安、隨緣生活、隨心而住、隨喜而作,所以我能隨時替人服務而不計代價。

◎如何深入佛法?

親近佛法非看電影、小說,要馬上進入狀況是不可能的,佛法沒有速成班,也沒有特效藥,要能養深積厚,時節因緣功行一到,一剎那即能與永恆相結合!

◎對未來計畫如何?

從不刻意計畫或安排,內心似乎沒有這個概念在,只隨順因緣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當然將「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是每一個佛光人的心願。

上午十時,為皈依已三十多年的弟子張肇之千金張麗明與黃少華先生,在佛前主持佛化婚禮。

下午一時三十分,至入出境管理局演講。汪元仁局長、劉副局長與田副局長都親自接待。承入出境管理局看得起佛光山,每次出國時都給予方便,尤其這一次母親來台灣,更是招呼周到。與其說我今日來此演講,倒不如說我是特地來謝謝大家,我很高興有這個機會來結這分法緣。

四時,往北海道場。一路上細雨霏霏,冷風颼颼地老從車窗外滲進來,隨行的慈容怪我感冒還沒有痊癒,卻要到北海來,潮濕的空氣與淒冷的寒風,對感冒是有弊無利的。他哪裡知道,我每次來北海要離開時,學生總會問︰「師父!您什麼時候再來看我們?」「師父!我們都好想您能常來開示!」「師父!下一次到台北來,別忘到北海來!」……你一句,我一句的,面對這一群赤子之心,我總會情不自禁的回道︰「下一次到台北時,一定再來看你們!」既已承諾,怎可食言?雖是感冒,但能帶給北海學部的同學高興,這點風寒何必在意!

慈容首先向學生們報告澳洲之行南天寺籌建狀況,並非常讚歎澳洲社會服務態度。一個外地來的人,一旦在澳洲居住,政府就馬上送一本簡介,告訴你附近有什麼學校,適合多大的兒童就讀;有什麼藝文場所,可以參加的活動;市場、日常百貨、銀行……的方位各在哪裡。讓你在很短的時間,就可以了解你所處的生活環境與如何和大家打成一片。這種服務態度,正是佛光山要積極迎頭趕上的。

我也特勉同學們除了佛學外,語文要下功夫充實,日後國際弘法的重任,是要靠大家來承擔,而語文是必備之工具。自古以來,一些不識字的齋公、齋婆,都會想到極樂世界去,現在的年輕人怎麼不想出國?

三月十八日 星期日

上午十時,在新竹無量壽圖書館開董事會。

下午三時,《遠見雜誌》發行人王力行小姐及主編溫曼英小姐來訪,要我談談對當前台灣政治動亂以及移民風盛的社會現象是否憂心。

我非常憂心,一個國家的政治不安定,對個人、對社會都是亮起了紅燈,其亂之因在於「不平」,因不平則鳴。今日社會重要的是要做到「公平」,也是民眾最基本的願望。民主要呼籲、宣導,以開闊的心胸主動改變政策,不要讓大家用「爭」的方式來獲取,且一爭就一直要爭下去,焉有不亂之理?

一般民眾的心性都是很善良的,也很相信政府,都寄望我們的國家明天會更好!因自己本身沒有力量,就將這分希望託付於上位者,故「領導者」應該是屬於全民大眾的,而非少數人士的。其舉止言行,都會引起風吹草動;凡事要公正、公平,多給予大家機會,不要老是這裡不承認,那裡不決定,這樣只是在樹敵,削弱自己的能力。反之,一切都承認,則全歸我使用。「重新估定價值」是急須建立的觀念。有能力的主權者,為基層的民眾謀福利,國家社會才有希望!

傍晚,《福報》總編輯王桂沰、副總編輯黃慶忠、記者林煥然等相繼來訪,一個下午就在被訪問中過去。

晚上九時前往專營佛教法物流通的洪嘉男居士府上,對其目前所經營的佛教法物,要我提供他改進的方法。勉其可以開拓韓、日、大陸、泰國、尼泊爾等地的法物,並可增設各地分支機構,以利暢銷。

今接菲律賓慈恩寺建寺人呂林珠珠女士來函──

「星雲大師惠鑒︰

這次我們宿霧慈恩寺所組佛光山朝聖團到佛光山朝聖,一行三十人,由永光法師帶領,感謝您及心平和尚、慈容法師對我們的關心、招待。從台北普門寺到高雄佛光山,一路經過十多家寺院,受到各住持熱情款待,處處愛護,給我們團員個個心中非常溫暖感動,尤其是大師您對我們的開示,讓我們法喜充滿。

此行我們最大的收穫是,目睹到台灣佛教的興盛,更讓我們知道菲律賓就需要這樣的人間佛教。不知什麼時候,菲國才能像台灣佛教那樣好?

我虔誠希望大師能早日到菲國來,讓菲國信徒能早日得到佛光普照。

菲律賓弟子 呂林珠珠 敬上」


三月十九日 星期一

每次從佛光山來台北講演、辦事或開會,事情一完就又匆匆地趕回山上,很少有機會跟普門寺的住眾講話。難得早上有個空檔,特在會議廳集合大家,希望藉這次的會談,幫徒眾解決一些生活上或工作上的困難,並期勉共處應建立在彼此的尊重上。工作時,不要以佛菩薩的標準來要求對方,共事時要看對方的長處,不要去挑剔人家的短處。要以謙虛、慈悲、熱心、愛護常住的形象來服務信徒,把「心中的話說出來」,沒有什麼事不能解決的。

為達成任務,以及吸取經驗,與主管相處要──

一、受責不怒顏。

二、工作不拖延。

三、聽命不違逆。

四、報告不隱瞞。

五、隨眾不特權。

六、敬業不偷懶。

七、私情不建立。

八、積極不頹唐。

九、慈悲不孤僻。

十、活躍不呆板。

十—、進步不落伍。

十二、圓融不極端。

在進修方面,每天固定抄經(或文章)二千字,寫作雜感二百字,並可對著錄音機「讀書」一小時以訓練口才。多看些義理的經典,以激發思想的拓展。大家要同心協力,使普門寺成為──

一、佛光山的縮影──佛光山的展示。

二、推動多元化的活動時,能為各別分院的楷模。

三、在這人文薈萃的台北,是一座不可忽視的精神重鎮。

下午三時三十分,前往實踐家政專科學校佛學社講演,徒眾都認為我「外務」實在太多了,就婉求道︰「師父!您太辛苦了,今天的開示,請您不用去,讓我們來替您分這點勞!」

我心想,實踐家專我還沒有去過。徒眾雖這麼好意,我還是決定自己去。

五時半從實踐家專出來,即刻開車上高速公路。晚,十時回到佛光山。

三月二十日 星期二

這幾天在海外留學的徒眾,紛紛來信或回山,向我報告他們的近況,如︰

依法去年年底得到夏威夷大學哲學碩士學位後,這個月又接到耶魯大學錄取通知,將於秋天往耶魯大學宗教系進修博士。

依馨今春畢業於日本佛教大學碩士班,正準備佛教大學的博士班考試。

依益、永有也獲得英國威爾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班之入學許可,今秋將赴英國深造。永智這個月考取了日本大正大學研究所。

吳美銀(依律法師之妹)今於日本佛教大學畢業後,目前留在該校實習一年。

本山叢林學院研究員涂玉盞,也於這個月獲日本國家獎學金公費留學,將入日本東京大學研究所,常住特贈予獎學金,以資鼓勵。

其他如慈怡、慧開、依恩、依華、永中、永傳等時有成績單及問安的信。

佛光山是以文教為主,所以對人才的栽培總全力以赴,只要你有條件、能力,我都恨不得每個徒弟都能飛得高、飛得遠!

記得十年前,我有一個讀醫學院的徒弟,他平輩間的師兄弟都以他為榮,只要有人到台北都會繞道去探望他,因他功課忙又要實習,寒暑假回常住的時間很短,大家也都能體諒。那時山上正在籌組「雲水醫院」,期盼他學成後能加入。

就在他醫學院要畢業的那一年暑假,有一天他找我講話︰

「師父!我今天到殿堂去幫忙,看到師兄弟在收信徒的油香,我覺得好可恥!」

我有一分鐘的「默」然,問道︰「為什麼?」

「佛門是清淨的地方,做功德拿錢太俗氣了。」

腦海裡映著在殿堂裡服務的徒眾,每天要犧牲自己修持的時間,將佛法布施給人,解決人們心理的困難、煩惱,其辛勤並不亞於一般的「生命線」或「張老師」。信徒布施淨財,在「財法二施等無差別」的功德下,是一項多麼神聖的弘法工作!為什麼你要認為俗氣?

醫學院七年來近兩百萬的學費,不都是師兄弟們辛勤的服務所成就的嗎?在學業完成時,卻用嗤之以鼻的態度來回報,就不可恥嗎?這是現代知識分子的價值觀嗎?

真是「一樣米養百樣人」。

一個人要成功立業,「緣」是不可少的一環,要有人緣,必須結好緣、善緣、良緣,更要惜緣,故待人處事要︰

一、存誠去偽,篤實不虛。

二、謙恭友愛,慈悲熱忱。

三、明理樂觀,關懷大眾。

四、珍惜因緣,培植福田。

五、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六、尊敬感恩,勤儉本分。

七、發心立願,自覺覺人。

三月廿一日 星期三

山上人多,所遇的困難彼此也不一樣,徒眾每次找我開示,其話題都離不開工作者、做人、處事、度眾……的事情。雖然他們會在我一句話、一個觀念、一個暗示下舒眉,但其癥結實咎於各單位彼此間的溝通、協調不夠。解鈴還須繫鈴人,為彌補這個缺失,今起一連十天,每天兩個梯次,以為師者之立場,要與各單位座談,希望從中能幫助他們發掘工作上「困難」所在,也藉此窺知「各單位替常住做了些什麼?」

上午七時三十分起,第一個座談的單位是慈善監院室。我自退位後,山上的行政事務就不曾過問。但為替徒眾解決行政上的問題,特邀住持心平、都監慈容列席備詢。

慈善監院室是以推行本山各種慈濟事業為主,所屬單位有︰

一、大慈育幼院

二、慈悲基金會

(一)佛光診所

(二)雲水醫院──施診醫療隊

(三)冬令救濟會

(四)急難救助會

(五)友愛服務隊

(六)觀音放生會

三、蘭陽仁愛之家

四、佛光精舍

五、萬壽園公墓

可以說將人的一生──幼有所養、老有所安、死有所葬,做了最好的安排。

育幼院是一分良心事業、愛心教育,老師們對院童的保育、心理、教務……都照顧得無微不至。目前育幼院老師所遭遇到的困難是,有些院童因「沒有」父母,育幼院撫養時,就依我俗家的姓,姓「李」。而現在長大要領身分證時,父母欄則填寫監護人「釋心平」,戶政事務所的人員指示,孩子應從父母欄姓「釋」,不可姓「李」……對這種非師父或佛光山能力所能解決的事情,只好委託慈容與主其事的戶政人員商量,在不傷害院童的自尊心下解決問題。

將醫療送到偏遠地區,讓健康的人出錢,替貧困的人醫病,是當初成立雲水醫院的構想。目前以佛光山各別分院為據點,每天十餘部的義診車,每日如行雲流水般往返各偏遠鄉鎮,並有法師隨隊出診,隨機、隨緣為患者解答生活中的種種疑問及心理輔導。(最遠者曾於兩年前到過泰北難民村施診)佛光山對雲水醫院之展望,是期能有百部施診醫療車,同時巡迴全省各偏遠村落。

其他如冬令救濟、急難救助、友愛服務隊等,因長期的工作下來,現已成為例行的事務了。

「蘭陽仁愛之家」是本山免費收容無依無靠的老人、沒有生活能力的老人,每年平均收容約八十人。「佛光精舍」則是提供老人安單,頤養天年的靜修場所;來此的大都是皈依三寶的信徒,其身分有大學教授、軍官、律師、退休的公務人員等,他們在都市都有很美好的家庭,只是到精舍安單,尋求另一種靜修生活,此是與仁愛之家不同之處。

在《郁迦羅越問菩薩行經》的〈醫品〉第三中記載「貧窮者教以大施,病瘦者給予醫療,無護者為作護,無所歸者為受其歸,無救者為作救樂……」,願慈善監院真正能負起佛光山普濟社會的慈心悲願。

上午九時,座談的對象是信眾監院室。

信眾監院室內設有信眾部、社教處、信徒會員服務中心、會籍處及負責南區各個布教所,綜理、協調、方便信徒之各項服務,並舉辦皈依、傳戒、朝山、布教、講習會、弘法等工作。信眾監院室的弘法工作,是將佛法與社會結合在一起的最佳寫照。

今年元月分到西來寺前,曾答應徒眾,等春節忙過後要為大家上課,這幾天職訓處正在籌辦「弘法人員訓練班」,各別分院都有徒眾回山參加,乘此人多之際,決定從今起每晚七時三十分為全山徒眾上課。

我以前為大家上過「怎樣做個佛光人」共有五講︰

今天要上的是「怎樣做個佛光人」第六講──

一、佛光人要有為教的憂患意識。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當然佛教興亡教徒也有責,佛光人不應醉生夢死,庸碌地度過人生,要與佛教興衰的脈搏同跳動,記取教史上三武一宗、民初廟產興學及文化大革命時教難的教訓,不要一心只想極樂世界,現實的問題沒有解決,西方也不容易去。……要自我充實,關心國家、社會、常住、眾生,以培養憂患意識,否則如何替佛教擔當責任?負荷如來家業?

二、佛光人要有為道的篤實心態。

學佛要求真、踏實、裡外一如。外表一致的「本分」很要緊,在叢林裡若讚歎一個很有道心的人,說他是一個本分人,可見「本分」是一個出家人的形象。

舉止、言談、修持、行為要落實,不可好高騖遠。熱忱的面孔要有冷淡的心,冷淡的心中要有熱忱的外表,即生活中要守持根本戒律、具足莊嚴威儀、有因果觀念、有慈悲正直的心胸。

三、佛光人要有對事的敏銳覺知。

佛門裡常講一念三千、一心法界、一心兩門……就是在談我們的敏銳覺知。對事情要向前、主動、參考。能綜合也會分析,由點的聯想而左右成面的觀念;凡事都能在視野下照顧,在心內處掌握,不做懈怠、頹唐的無事人。跟不上周遭生活的節拍是會被社會所淘汰的。

四、佛光人要有為眾的慈心悲願。

禪宗稱佛門為叢林,獨木不能成林,即喻人眾多聚居的地方。凡事都要「眾」志成城,故修行不可以離開群眾,要培養對眾的喜好,及如何處眾、領眾、和眾、愛眾、助眾、敬眾、容眾……能如此才能做到對眾生的慈心悲願!

佛光山的徒眾寧可沒有學問,不可沒有慈心悲願,因在佛法裡是以慈悲為重的。學習階段要耐煩,熟讀深思,才是研究佛學的不二法門。

三月廿二日 星期四

今天約談的有福利監院室、法物流通處、佛光出版社三個單位。

福利監院室是佛光山唯一之營利單位,其所屬有台北、高雄佛光書局、朝山會舘、麻竹園及本山佛教文物流通處。這些單位之所得盈餘,供給本山住眾之生活所需、作為研究佛法之道糧、弘法利生之經費及救濟救災之財源。

朝山會舘、麻竹園是本山面對人群最多的第一線,與社教、殿堂、信眾的聯繫最頻繁,為了要讓來山的每一位客人入寶山而不空手回,會舘的知客師總會配合全山各單位與來訪的社團、機關、團體、信徒,安排簡介、參觀、說法、食宿等。(有一點引以自豪的是會舘廚房二十四小時都有飯菜,給一些因工作而誤餐的人眾,或一些遲到的客人提供了最佳的服務與方便。)

在流通處的服務人員,大都是來自全省各地的小姐,秉持著對佛法的嚮往而上山。勉其在佛光山要將佛光山當成是自己的家,這裡的一切都有我一分,這樣工作起來不僅法喜,也是「理所當然」了。

平常就要培養對事情不計較,對得失不介意的心胸,除工作求福外,也別忘了要求慧解,多參與本山的佛學社團及常進圖書館來充實自己。並帶著歡喜心和上山的遊客、信眾結緣,是一處福慧雙修、廣結善緣的好場所。

佛光出版社編輯部運用中國圖書分類法,有系統有計畫地出版與佛教有關的各類圖書與視聽法物。依經典、概論、史傳、教理、文選、儀制、用世、藝文、工具、視聽法物等十類而出版,總名為「佛光叢書」。至今已出版一一三種,百餘冊。最近新推出有漫畫叢書。如《僧伽的光輝》、《王舍城的故事》、《菩提達摩》等,深為一般初接觸佛法的青少年所喜歡。

指示出版社日後出書不要太專門,否則不易為大眾接受。並允其成立工作室及編列預算添購新書、工具書。

據西來寺傳來消息得知,聖地牙哥大學採用佛光出版社發行之「英文小叢書」為教材,這實在是一件很讓人欣慰的事!想三十年前,在台灣弘法時,都要鞠躬、磕頭的將佛法送出去,而現在遠在美國的大學,竟採用我們出版的書為教材,不僅是驕傲也是肯定。

上午十一時,高雄文殊講堂創辦人慧律法師及信眾二十五人等來訪。

慧律法師是目前僧青年中頗為傑出者,其講演的錄音帶到處可見,佛光山弟子有不少人是他的忠實聽眾,曾有徒眾對我抗議道︰「……師父的錄音帶不聽,竟去聽別人的!」可見其風靡程度。

午餐在心平和尚的安排下,慈惠、慈容、依嚴、慧軍、慧化等均在旁作陪,席間仍以我去年訪問大陸情形為問題中心。畢竟大家對大陸的佛教還是關心的。

應其邀請,將於四月十四日至文殊講堂演講。

晚,續為職事們講「怎樣做個佛光人」第七講︰

一、佛光人不以經懺為職業。

經懺,在佛門中有功也有過。功者︰使佛法深入社會民眾家庭,且為佛教在經濟上增加來源。過者︰會讓人心志墮落,貪圖錢,懶惰懈怠,誘惑迭至。佛門講究的是結緣,生者要結緣,死者更要結緣,但絕不可以經懺為職業。

二、佛光人不以遊方為逍遙。

遊方不同於參學,參學要有參學的條件,要能發心作務、受屈苦勞,並經得起磨鍊。遊方是無目標、無志願、不負責任的閒蕩。凡事沒有規矩是不能成方圓的。

三、佛光人不以自了為修行。

能為眾生服務、服勞就是修行。《華嚴經》云︰「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修行要儲備資糧、培植福德因緣。故只要一人未度,切莫自己逃了;自了漢是焦芽敗種,非佛種也。

四、佛光人不以無求為清高。

一般人總認為「人到無求品自高」,這是錯誤的。出家人又稱「乞士」,上乞諸佛之理以養慧命,下乞眾生之食以養色身。我們向佛求福求慧,觀世音菩薩也是千處祈求千處應。無求非清高,享受人間是可恥的。要學習乞士的精神,求人才會低姿態,無求是傲慢。

晚上十點多,前往原祿骨科看因骨折而開刀的蕭慧華師姑。

三月廿三日 星期五

編藏處、文教基金會是今天座談的單位。

一般人對經典總有艱澀難以入門之嘆,故佛光山於一九七七年成立「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採各版藏經,作文字之校勘、全經之考訂,以及經文之分段、逐句之標點,甚而名相之釋義、經題之解說等,以助大家對經典的深入。

編藏處業已出版的《佛光大藏經・阿含藏》、《佛光大辭典》、《佛教史年表》等都具有新式標點分段、曉暢易解、蒐集廣博、詳細註解、引而有證、內容廣泛、系統明晰、索引詳備等特色,是深入經藏不可少的工具書。

目前編藏處正積極籌劃《禪學辭典》、《禪藏》的編纂工作,應工作需要,允其添購《卍續藏》一套、陳稿架等設備。我並當場贈編藏處壹萬元購買冰箱,以資獎勵。

「財團法人佛光山文教基金會」的成立,緣於本山在慶祝開山二十週年的行腳托缽時,各地信眾善心贊助千萬元及常住補助,達壹仟貳佰萬元整數,向教育部申請設立的。本著「十方來十方去共成十方事,萬人施萬人捨同結萬人緣」之本懷,以淨化社會,回饋社會。

基金會主要之業務有︰舉辦各種演講會,公益性文教講座,國內外學術會議,輔助選拔佛教人才出國弘法、留學、參訪,獎助有關佛學及淨化社會人心書刊發行,舉辦國際佛教文教交流、佛教文教活動……

今年度文教基金會之行事有︰

一、《佛光學報》徵文。

二、贊助「雲南大理佛教文化調查團」。

三、委託研究的論文(今年主題為「融和」)。

四、百萬元為獎金的「全國佛學會考」。

五、函授學校的學制、教材訂定。

六、贊助前去參加十月分敦煌學術討論會。

七、舉辦國際佛教學術會議。

八、佛光電腦大藏經之企劃。

負責文教基金會的慈惠法師向我表示,文教基金會托缽的資金早已透支,為日後因資金不夠怕影響業務的推行而擔憂,我則勉其只要是為佛教弘法事業貢獻心力者,龍天護法、信徒定會護持的。

傍晚接到康寧祥先生轉致之電話,邀我參加《首都早報》的國是座談會,想一方外之士,懂什麼國事?故於電話中婉謝。

工作的完成、事業的成就非一蹴可幾的,像我一個意見、一個理想也要經過很多次的奮鬥、考驗、鍥而不捨的在時間的評鑑下才完成。凡事不作則已,既做了就要全力以赴,不可取巧、草率、應付了事,相信每一個佛光山弟子處事態度亦應如是!

三月廿四日 星期六

「中國佛教研究院」自改制為「叢林學院」後,學生意見之被尊重,表現在分科選系的課程上。故特勉學院的老師對師資的選擇、課程的安排要謹慎。在管理上,除真正侵犯到戒律時要特別申誡,否則應採無為而治的方式。

今年招生亦採聯合招生的方式,希望及早做好準備工作,研究部、國際學部應同步作業。

晚,續上「怎樣做個佛光人」第八講──

一、佛光人舉心動念要有社會性。

人是群居的動物,不能離群獨居,這便是社會性。佛道要在大眾身上求,故有社會性的人才知道有眾生。佛陀成道在人間、教化在人間,即具社會性。悲觀、消極、厭世、逃避等,非真佛弟子。

二、佛光人弘法利生要有使命感。

達摩的東來、玄奘的西行……太虛的振興佛教,都是一種使命!佛光山承諸佛菩薩為教為眾、紹隆三寶、興大佛法之使命而制定佛光山之信條、宗旨、性格等。

不知承擔、不負責任的人,就是沒有使命感的人。

三、佛光人五欲塵勞要有自制力。

用戒制心一處,以心來管理自己、克制自己。有「力」者是從心生出力量,此力量來自佛法、道義、慈悲、因果、戒律等,故一個人不平之氣、不動心就有自制力,則苦的不苦、難的不難。

四、佛光人做人處事要有公德心。

對公的東西要惜福,因福報是自己的。常云「愛護常住物,如護眼中珠」,有愛護常住的觀念,常住就是你的。你是否將周遭的人、事、物都看成與己有關,就可知你是否有公德心!

今約見屏東信徒許淑卿小姐,許小姐文筆流暢,經常透過依日轉達他對山上之意見、看法,相談之下,果然是思想非常細膩之人,文筆之「藝」境,極為少有,佛光山的文教行列,非常歡迎他的加入。

三月廿五日 星期日

上午六時三十分,同心平、慈容、慈嘉、劉國香居士等前往台中靈山寺講堂,參加朱斐居士之夫人鄧慧心居士的告別式。

一九五五年,我在宜蘭雷音寺,為宣傳《大藏經》作環島布教,鄧居士即助我很多。其為教為法之熱忱為大家所讚歎!往靈山寺途中迷了路,問了三次路才到達,下車時,巧的是鄧居士靈骨也剛運到,由我引入禮堂。

日前宗務委員會決議將在國內籌建一座叢林大學,乘到台中之便,順道前往日月潭勘察建地,一路上青山翠綠,車行其間真是名副其實的森林浴。路經明潭抽蓄發電廠,山上每逢農曆七月都會來此主持祈安超度法會。「抽蓄」發電之意,是備有上、下兩個貯水池,發電後之水貯存在下池,深夜用電量少時,利用火力及核能發電廠剩餘之電力,將下池之水抽送至上池貯存,白天用電量多時,再利用上池之水來發電。

明潭的抽蓄工程即是利用日月潭的水來發電,發完電,將其水存在水裡溪。等到晚上時,再抽回儲於日月潭,如此上下的配合電量的需要發電。主持工程處的高處長,是佛光山的護法,記得我曾聽過他的簡報。

在埔里、集集、日月潭一帶繞了一圈,有一處極為適合的建校地,囑心平、慈容負責洽談,祈望叢林大學不久即能在此成立。

今續講「怎樣做個佛光人」第九講──

一、佛光人生活要佛法化。

佛法化的生活對金錢的處理是公用的,對感情的看法是昇華的,對事業的成就是共有的……生活中有佛法,佛教才會興隆。

二、佛光人信仰要理智化。

信仰要理智化,生活裡有因果觀念,有正知正見,有因有緣,有業有報……信仰能理智,雖遇挫折、艱難、困苦,也不會埋怨。

三、佛光人處事要平和化。

學佛先學處事,要尊重人,要親切,要熱忱,要謙虛,要助人……能處難處之人,能做難做之事,才是真正會處事。

四、佛光人修持要日常化。

修持是一生非一時,二六時中,舉心動念都要不忘修行。時時慚愧,時時懺悔、慈悲、感恩、歡喜、滿足……佛光人不空談玄論,要踏實。

「怎樣做個佛光人」第十講──

一、佛光人對世間不望益我。

二、佛光人對眾生不妒人有。

三、佛光人對學道不怕艱苦。

四、佛光人對辦事不諉過失。

「怎樣做個佛光人」就是佛光山的戒律、佛光山的宗門思想,非知識或談論,而是一種共識!在團體中這些思想與戒律將大家裹在一起,不要作離群獨居的逃兵,因佛光山是集體創作、整體觀念。

慈惠日前在球場不小心扭傷了腳,本擬明日赴西來寺,因腳傷尚未痊癒,只好延期。晚,上完課,順道前去慰問。

三月廿六日 星期一

今日和寺務監院室大眾座談。

「寺務監院室」負責本山住眾衣、食、住、行之供給,支援各別分院法會佛事,承辦本山各項法會佛事,保管一切法務用品。所屬單位有總務處、法務處、安全室、園藝組、環保組、淨土洞窟、陳列館、旅遊服務處、各殿堂等。

全山弟子之衣物在總務的妥善照顧下非常制度化。對一些年老而不能再工作的員工,除每月給予些許補貼外,將安排至蘭陽仁愛之家安養。例行之工作便是對別分院佛事之支援,全山環保及美化也不遺餘力,是頗為辛苦的一個單位。

上午十一時,滿德帶來劉錦秀、林懿紹、陳仙淑、吳麗珠等八名在學學生來見我,這群青年平時利用例假日到山上幫忙倒茶、招呼信徒,對佛法有很強的向心力。今在雙圓堂跟他們談起──「一個女孩子如何在社會上扮演好一個角色」、「佛、神如何區別」……只要我在山上,只要我有空檔,類似這樣的小型座談,我非常樂意參與。在嘉專就讀的陳仙淑同學,臨走時還送了一首他自譜的曲「禮讚觀世音菩薩」送我,赤子之心真的可愛!

佛門最講究因緣,因地不正果遭迂曲,只要多結人緣多培福,有種子、肥料、水分等機緣,自然成長。凡事一切靠自己去發心努力,因為成就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在學習過程上如何激勵自我?

一、每日說一些歡喜的話。

二、每日做一件利眾的事。

三、每日讀一本益智的書。

四、每日度一個有緣的人。

五、每日拜一次聖者的像。

六、每日懺悔身口意的業。

三月廿七日 星期二

今天座談的單位是出版社「發行部」、「覺世編輯部」。

本山發行部除負責佛光出版社所出版的書籍流通外,視聽系列的錄音帶也相繼發行。其中再版的新書以《釋迦牟尼佛傳》、《星雲禪話》、《無聲息的歌唱》為最多。日益增多的新書,已使書庫不敷使用,囑常住方面要積極規劃文化大樓的興建。

《覺世旬刊》發行近十萬份,是本山與信徒溝通最直接的橋梁,除介紹各別分院法會活動、重要行事,使各地區信徒就近前往聞法,並指導信徒如何修持。用佛法來談社會因果、道德,以淨化讀者身心,實是「覺人救世」的好刊物。勉主事的徒眾要朝社會性、大眾性方向發展,俾使更多的人受益!

晚,七時三十分,與去年結業現正在實習的實習生座談,他們要求我希望座談時能「清場」,不希望有大職事在旁列席。他們這種觀念是錯誤的,師父僅能作為訴苦的對象,人事上的不協調、工作上的不如意,則要靠主其事、領導的大職事解決,怎能不在場呢?

這次我之所以要與各單位座談,實是站在師父的立場替徒眾解決一些初學者的溝通問題。平時大家都和諧友好,但難免內心有一些不同的意見,利用開會時則可儘量表示意願、想法,我希望每一個人都有聲音。

十一時半回到寮房,正有電台報告新聞,只要一回到寮房,看報、翻書、寫信、聽新聞……我都好捨不得休息,這些對一般人是很平常的事,在我卻是難得的享受。不斷的電話、不便推拒的會客、必須出席的會議,總把我的時間壓榨得一分不剩……真是一種「無奈」的生活。

三月廿八日 星期三

佛光山是四眾的道場,「師姑」(沒有結婚的在家女眾)在佛光山開山史上占有很重要的一環。如楊慈滿、吳寶琴、蕭碧霞等都跟隨我學佛三十年以上,其護佛教、護常住、護師父的恭敬心,實可為現在本山的師姑楷模。

上午八時,特集合有心在本山長期奉獻的在家小姐,聽取他們的心聲及表明常住對他們的立場──

一、師姑可在日後佛光山宗務委員會中占一席,參與本山策劃、弘法、計議的工作。也可以擔任單位主管。

二、在經濟方面常住將比照社會退休金的方法,給予安養費(每滿十年、二十年分批給予)。

三、比照出家眾序級辦法,並舉行正式儀式納入,並為師姑們設計制服。

四、成立「師姑福利基金會」,可以應急之需。

五、建「師姑堂」正式成為本山法定單位,並接受調動或至國外道場服務。

六、在進修方面比照出家眾進修辦法。若未經佛學院畢業即做師姑者,則闢佛學班,一年三期,五年畢業後,比照佛學院資格可做為序級依據。有特殊才能者可聘任為老師或從事佛教事業。

所謂師姑者,必備之性格︰沒有世俗的感情糾紛,以道情法樂為重,尊重出家人並融洽相處。

佛光山的性格是四眾弟子,師姑在本山是有根據定點的,只要你肯加入,佛光山就有你一分,工作有輕重,職務有大小,但人格是平等的。

晚,七時三十分,殿堂職事座談。

佛光山講究的是集體創作、共同成就的,如眼看、耳聽、嘴吃……分工合作。佛光山的法務、弘法、行政、殿堂……作用也是如此,彼此包容來成就佛光山的事業。沒有高低、大小、重要、不重要,而是相輔相成的關係,故勉各單位要──

一、倡導人和。

二、關懷大眾。

三、善用機緣。

四、顧全大局。

平法師、容法師約我中午抽空繞了全山一周,希望為員工宿舍覓地,這幾天各單位共同的困難是來山工作人員住宿問題,希望能就近儘快解決。當我走到萬壽堂時,見其七層寶塔的建築實在壯觀,特與在旁的心平表示,希望能在大覺寺與萬壽堂間加蓋兩層(一為影堂、一為藏經塔),若能如此,九層的寶塔就更為莊嚴了!

三月廿九日 星期四

「教育監院室」專司大專佛學夏令營、冬令營、輔導中心、講習會、專題演講等,其屬下有職訓處、社教處、視聽中心、普門中學、普門幼稚園、民眾圖書館等。

職訓處所負責的社團、職事講習;社教處的接待、弘法、監獄、機關的講演都頗受大家的肯定。近日製作錄音帶結緣的視聽中心,也在中廣籌劃要用廣播劇來播《星雲禪話》,是一個非常有朝氣的單位。

應佛光山叢林學院國際學部之邀,前來授課的日本佛教學者平川彰博士,中午在依昱法師的陪同下,送了我一本他的著作《法與緣起》,承其好意,他同意將全部著作由佛光山譯為中文出書,實為難得。文教基金會也禮請他十二月底學術會議能前來指導。他非常高興能參與,日華佛教之交流也希望能日漸頻繁。

美國哈崗華人協會副會長徐乃星先生與蘇成先生、周冠宇先生來訪,為五月分將帶百多位哈崗學生回國參加總統就職及參觀佛光山事宜,特囑普中代理校長慧傳法師與其研討細節。

「工程監院室」是負責全山工程、水電的單位,幾乎與每一處都有關係,希望在規劃下能更有制度,並指示為維修的方便,全山應有設計圖存檔以便查詢,是最具苦行色彩的單位。

「都監院」是本山行政機構,統籌管理及支配本山財產、行政,並承住持指示綜理各項寺務,負責本山所有人眾之調動、升級、獎懲,督導各監院及各別分院寺務推動,屬下有十個監院、三個別院、二十二個分院等。

除固定工作外,如何開拓、策劃,是都監院急於加強的工作。對在都監院屬下的徒眾,特訓勉處事洽談公務時別忘了要給人信心、歡喜、希望、方便。

今天是青年節,來山遊客很多。

我一生都沒有過過節,「兒童節」也沒有(因那時我沒有聽過);青年時,住在寺院裡,也不知道有青年節。甚至在佛門勞動十年,也沒過過「勞動節」,平常春節、星期假日上山的人更多,當初忙得根本不知道是假日。這幾天新聞都在報導要將「兒童節」訂為國定假日。我也希望政府能為我們訂個「佛誕節」,讓佛門有個名正言順的假日可過。

三月三十日 星期五

上午六時三十分北上,前往普門寺。

一連幾天來的單位座談,深感山上徒眾真的是很辛苦,由於佛光山的弘法事業發展太快,人才的培育來不及跟進,在有限的經歷與閱歷下,處理事情總是不太周全,我想再十年的時間,人才的運用將更趨健全了。

在往台北的路上看到一輛輛迎面而來的遊覽車,才驚覺現在是遊覽旺季,記起昨晚有一個徒弟興沖沖的對我說︰「師父,我們明天殿堂職事放香,常住安排我們出去玩。」

我是最贊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人,在不妨礙公務下,能常舉辦戶外活動是很好的,我隨口問道︰「去哪裡參訪?」

「到電影文化城。」他也不經意回答。

我想佛光山的大雄寶殿每天都有演藝人員在拍片,或是電影明星來上香,不是有布景的電影城嗎?什麼地方不好去,要去看電影文化城?到底是你去看人家,還是人家在看你?好可惜的一天放香日。

車行至泰安休息站,我們下車在樹下吃便當,鄭居士指著停在洗手間門口的一輛新娘禮車道︰「師父!那新娘穿著禮服怎麼上廁所啊?」

我說︰「這麼好的風景不看,你去看人家上廁所做什麼?」

人,就是那麼好管閒事。

準十一時,到達普門寺。

中午,台北潘維剛議員特邀中央警官學校圖書館館長陳明傳、犯罪防治系教授黃富源、《工商時報》記者張佩芬、東大法律系教授潘維大等十人來寺,特囑普門寺午齋招待。

晚上六時到北海道場用餐,因事先沒有通知我要來,故晚餐的飯菜與同學們過堂一樣,雖是普通的家常菜,卻是我十年來吃得最爽口的一餐,熟、爛、透,純叢林口味。

六時三十分,台北女子佛學院同學集合在會議廳,要我與同學們座談,聽取他們看《星雲日記》的心得或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剛才聽永固法師報告,昨天學生已搬進教學大樓,在完善的教區生活,希望也能有傑出的人才出現。

晚上九時半,到基隆極樂寺。

除鼓勵《普門雜誌》工作者外,對極樂寺新建大樓之設施,也作了粗淺的建議,並勉其工程中諸多不便,但對信徒之招呼與應對也不可忽視。凌晨一時回到普門寺。

三月卅一日 星期六

上午十一時,在普門寺佛殿為本山功德主馬廖雪月之公子馬鴻毅與美仰小姐舉行佛化婚禮。

中午十二時,由台北普門寺趕回佛光山。

晚,六時,在中央客廳接待基隆市長林水木先生及其屬下各單位主管。會中對國事的關心、佛教與道教之別等問題大家交談甚歡。林水木市長表示若有較長的休假日,將上山短期出家,博得大家熱烈掌聲。相信此舉對社會之淨化會產生很大作用。

南北匆匆來回,我又有繞了一次台灣的感覺。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