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p206 學徒性格(1995/08.01~08.15)
精華語錄
◎「發心」就是做事的本錢。世間沒有小人物,只要發大心,就是大人物!
◎別人之所以會嫉妒,大多是因為你做得太好、太成功,所以對別人的惡行惡語不要太在乎。世間有排斥不完的事,不如化阻力為助力,容他、化他、吸收他。
◎每一個人在精神與物質方面都能相互融和,那就是最幸福的人生。
◎我很歡喜徒眾「忙」,也很鼓勵徒眾「忙」,從忙中可以學習,從忙中可以收穫,從忙中可以增長見識,從忙中不會有煩惱。問題是要「知所以忙」。
◎向主管請示事項,有時依現實環境或未來發展需要,會有不同的指示,要懂得去接受,因不同的指示,會有不同的學習,一定會更進步。
◎要有宏觀的遠見,不要有你、我、他的分別,走到哪裡都要有本土化的心態,不要念於一地、一處、一國。
◎白天時要準備手電筒,晴天時要準備雨傘,春夏時節要積穀過冬,人為永恆無限的未來著想,故要多培養好因好緣。
◎面對惡意的毀謗攻擊,要想成是在替我們消災,內心就會釋懷,更何況「是非朝朝有,不聽自然無」。
◎人往往因為沒有接觸,所以不了解;因為不了解,所以有隔閡。故凡事要從積極面去想,一切都是美好的。
八月一日 星期二
六月分應《講義雜誌》之邀,寫了一篇〈無私大愛〉的文稿,有不少的信徒向我表示,為看這篇文章,特地去買《講義》。日前我又把這一次在榮總手術的經過,寫成〈榮總開心記〉一文寄給《講義》,社長林獻章先生表示類似這種文體,很適合讀者的口味,希望我能「長期」供稿。只要有人需要,我都很樂意滿足對方的心願。
我一向提倡「人間佛教」,佛法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有讓人刻骨銘心的體會,我把這種感情,名之為「人間情味」。利用這段靜養期間,提筆記錄一些發生在我身邊的人情味故事,提供給《講義雜誌》。
◎忘卻生死
一九六九年,佛光山舉辦第一屆大專佛學夏令營時,有一位活潑美麗的少女跑到我面前︰「師父,爸爸媽媽叫我來問候您!」
我一看,覺得十分面善,一時也想不起是誰家的女兒?
「我是中興醫院院長趙寰村的女兒,名叫趙翠慧。」
這下我才想起二十年前,他的母親在一所小學擔任老師,本來想要發心跟一位老和尚出家,在剃度前一刻,我希望他能多作考慮後再來,離去之前我勉勵他「心出家比身出家更重要」,並且送了一串念珠給他,祝福他未來佛緣不斷。想不到,近二十年,如今他的女兒已經亭亭玉立了。
我聽了翠慧的自我介紹以後,取笑地說道︰「如果不是我當初的一句話,你現在還不能到這個人間來呢!」
第一屆大專佛學夏令營結束以後,我幾乎很少聽到「趙翠慧」這三個字。又再過了二十年,加拿大溫哥華地區籌備佛光會時,趙翠慧居然出現在我的眼前,旁人介紹他是中華學校校長、三民主義大同盟會會長……總而言之,他是當地華人中的領袖人物,在僑界十分活躍,對佛教也非常熱心,承擔了當地佛光會的各項籌備工作。他對我,除了恭敬以外,更有一份熟稔,彷彿親人一般。
一九九三年,他發現自己罹患肺腺癌,舉家返台定居。難得的是,他一樣樂觀進取,熱忱好施,完全不像一個癌症患者。回國以後,他全力支援海內外的「佛光緣書畫義賣會」,協助解決佛學院外籍學生問題,我的傳記《傳燈》一出版後,他即刻購買了一千本帶往澳洲,和人結緣。總之,他以佛光會作為他生命的重心,將色身與心力投注於大我之中,竟忘卻了個人的生死與病苦。
◎各位愛徒
幾年前,在佛光山的普門中學校門前,我與黃英吉先生偶然相遇。他問我辦學之道,我敘說自己的理念及建設人間淨土的構想。在一番交談之後,才知道他是花蓮四維高中校長,慕名前來普門中學觀摩。
從此,他對佛光山有了堅定的信心,不僅全家皈依佛教,而且經常出錢出力,支持佛光山的弘法活動。在學校教育方面,他一再強調︰他的治校理念、辦學精神全部來自「人間佛教」理念,所以他要求所有老師都要閱讀佛教經典及我的著作,並且舉行考試。此外,更鼓勵學生禪坐,每學期都邀請教界大德來校演講。如今四維高中的辦學成效之佳,可說是有口皆碑。
有一天,他前來佛光山,我剛好與全山大眾普參,便邀請他一起參加,和大家介紹時,我稱他是「我的愛徒」,由於這一句話,讓他深深感受到佛門平等無差別的慈悲心。
回到學校以後,他把老師、學生也視為一家人,相親相愛,每次只要和學生集會開示時,開場白一定是︰「各位愛徒!」
有人問他︰「你為什麼把學生稱為『愛徒』?」
他回答︰「我是佛光山星雲大師的愛徒,我的學生自然也是我的愛徒。」
八月二日 星期三
中午,會見了遠從休士頓來的佛光會員遲乃祥小姐(劉向朝會長夫人),及多位專程來探望我的信徒,對大家的關心,實不敢當。深感每一個人都要為自己健康負責,不要讓別人操心,也是一種慈悲。
今天整理出來的人情味故事,有──
◎三十年的承諾
初冬的傍晚暮色蒼茫,在大雄寶殿後面正要上樓梯時,一張熟悉的臉孔掠過我的眼簾,是他!四十年前的皈依弟子,我不禁脫口喊了一聲︰「翁覺華」,只見他熱淚盈眶,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第二天早上,當我再見到覺華時,他往我手中塞了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奉獻五十萬元 金山寺翁覺華頂禮」,雖然只是寥寥數字,卻讓我深深感動。
我問他︰「三十年來,後悔嗎?」
他說︰「不,我心甘情願聽您的話。」
記得三十多年前,我南下弘法的時候,勸當時在台北的覺華不要跟我走,繼續留在台北護持金山寺。就這樣,覺華在金山寺一留就超過三十年。
想想我們能夠為一句承諾而奉持不變三十年嗎?
◎師公的墨寶
一九九四年農曆新春期間,佛光山台北道場為了籌募佛光大學建校基金,舉辦了一系列「佛光緣藝術精品義賣」。其中的一場義賣,穿插義賣我的書法。
「兩萬」、「六萬」、「十萬」……隨著大家情緒的高漲,叫價隨著攀升。在父親帶領下來參加這義賣盛會的王小弟弟,捏著手中僅有的一張百元鈔票,焦急地轉著小腦袋,追尋著四處響起彷若天價的競標聲音。
就在「二十萬」呼出的同時,突然一道稚嫩的童音喊出「一百元」,剎時,鼎沸的人聲靜了下來。
「二十萬我不賣了,一百元賣給這個小朋友!」我說。
王翊開懷地笑了,台下大眾的掌聲更響。
◎小費是歡喜錢
過去,香港的計程車司機拒載出家人,因為他們認為出家人光頭,會使他們一出門就賺不到錢,乃至賭錢賭馬也會輸光光。
為了改變港人的成見,每逢搭計程車,我都在車資以外,附上豐厚的小費,給他們歡喜,讓他們發財。有一次,我在紅磡體育館演講時,對聽眾們說︰「出家人就是財神爺,能帶給眾生物質與精神、世出世間的財富。」台下一片掌聲雷動。經過多年的努力,香港人現在很喜歡出家人,尤其喜歡聽聞佛法,因為聞法會改變觀念,好的觀念就能獲得財富。
我主張給小費,因為我覺得小費是小小的布施,小費是歡喜錢,給小費就是有人情味的表現。我現在在香港坐計程車,司機反而不收我的費用了。
◎用讚美代替批評
四十年前,我初到台灣,在宜蘭雷音寺弘法時,有一位熊養和老居士,經常到寺裡來義務教授太極拳。他是江蘇人,曾任阜寧縣縣長,在宜蘭縣頗有名望。
他在台灣唯一的侄子熊岫雲先生,是宜蘭中學的教務主任。有一天,正逢熊老居士七十大壽,熊岫雲先生特地準備了一份大禮,向叔叔拜壽。熊老居士見了侄子,語重心長地說道︰
「我不需要你任何的孝敬供養,只要你肯在佛菩薩面前磕三個頭,念十句阿彌陀佛,我就心滿意足了。」
熊岫雲先生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哪裡肯磕頭拜佛呢?於是拔腿就跑,但是回頭想想,叔叔是他在台灣最親的親人,因此心裡又感到十分懊悔。為了想知道佛教究竟用什麼力量,讓威德並具的叔叔心悅誠服,從此以後,他每逢週三、週六的共修法會中,都會坐在宜蘭念佛會的一個角落裡聽經聞法。
起初,他雙臂抱胸,桀驁不馴地聽我開示佛法,漸漸地,他見到我,會合掌問候。我從來沒有特別招呼他,也不曾勸他信佛。如是六年過去了,在一次皈依典禮中,我看到他跪在眾中懺悔發願。典禮結束後,他告訴我︰「六年來,我不曾聽您批評基督教不好,甚至您還會讚美基督教的好處。您的祥和無諍,是我在基督教中不曾見過的,因此我決定皈依佛教。」
◎護航
佛學院院規規定,夜晚十時「開大靜」以後必須就寢。我偶爾深夜巡視院區,看到三兩同學偷偷地開夜車,有的藏在樓梯角落寫功課,有的躲在大殿暗處拜佛。回想過去自己不也經常如此,不禁啞然失笑︰「真是自古皆然,哪個學生沒有開過夜車?」因深恐巡寮的老師會嚇到他們,於是我就在附近繞來繞去,替他們護航。有時方便的話,還會送上一些點心,囑咐他們安心用功,但是也要注意身體健康。
八月三日 星期四
為感謝信眾們對我的關心,晚七時在西來寺法堂,和信眾舉行「師徒接心」,讓大家看一看我手術後的樣子,請大家放心,我現在的身體,正在康復中!
這三天來,整理近百篇我的「人情味故事」,一併交給《講義》,希望以後陸續發表時,每一篇都能引起讀者共鳴。如──
◎車子養老
三十年前,台灣擁有汽車的人還不是很多的時候,我決定買一輛車子代步,以便四處弘法。當時的台灣民智未開,對出家人尤其抱有偏見,出家人即使騎單車、戴手錶、用鋼筆,都會受到批評議論,所以當我提出這個意見時,一些徒眾紛紛質疑,我還是力排眾議,第二天親自走訪車店,發現「載卡多」雖然比轎車貴了一些,卻能載更多的人,於是買了一輛九人乘坐的「載卡多」,並且請車廠改裝為二十六個座位,好讓我的學生、徒眾都能和我一起出外參訪。由於車廂大、輪胎小,所以每次行車時,總是一路顛簸搖晃,甚至有好幾次連人帶車衝入水溝,翻到路邊,承蒙佛菩薩保佑,每次都是有驚無險。儘管如此,我們不但不害怕,師徒之間的感情反而更加融洽。
十多年以後,車子功成身退,許多廠商說盡好話,欲出價收購,一向隨喜隨緣的我卻堅持不給別人,連弟子們都感到奇怪,我告訴他們︰「這輛車子隨著我南征北討,走遍全省大街小巷,立下汗馬功勞,現在退休了,我要為它養老!」
◎不捨一人
二十多年前,佛光山沙彌學園剛剛成立時,有些家長將家中智能較低、無法管教的孩子們送來,我本著佛法不捨一人的信念,全部收容下來。這些孩子雖然反應差,不念書,但是頑皮好動的本性,比起一般兒童來,卻有過之而無不及。一些老師們向我反應,這些孩子只會搗蛋、壞事,而不知感恩,不如將他們遣回。我說︰「讓我來教他們吧!」
我經常拿一些文章給他們抄,並且不時以愛語鼓勵。幾年過去了,他們從抄寫中了解讀書寫作的脈絡方法,漸漸變得聰明起來,後來自己投稿登在《覺世旬刊》上,高興地捧著佳作給我看。
不久,我在東山建了一個籃球場,每天和他們玩,久而久之,他們從打籃球的遊戲中,學到了遵守規則、懺悔認錯、禮讓對手、人我合作的理念。有的孩子甚至無師自通,竟然成為山上最會修理水電的技工,連外面請來的工人看了,都自嘆不如。
有一回,其中一個沙彌騎著摩托車出外找水電材料時,不慎被來車撞上,立刻倒地,昏迷不醒,抱到醫院急救,睜開眼睛的第一句話是︰「請你告訴師公,我已經好了!」誰說他們只會搗蛋、壞事,不知感恩呢?
◎為法而來
現任經濟部顧問的高呈毅先生,原本對佛教沒有很深的信仰,在他擔任台灣電力公司明潭抽蓄工程處處長時,為了使工程能夠順利進行,每年到了農曆七月期間,必定恭請佛光山的法師們到其工地誦經祝禱,以祈冥陽兩利。
高處長的女兒後來在佛光山發心出家,法名覺三,這一來,一家人與佛教的因緣結得更加深厚。每逢佛光山舉行重大法會時,他們必定前來護持。
一九九四年九月,佛光山舉行「親屬會」,高呈毅夫婦到達時,已是晚上八時,客房已人滿為患。
當我知道這件事時,已是晚間十一時了,我立刻請他們到法堂喝茶,會談之下,才知道他們還沒吃晚飯,於是愧疚地拿了一些麵包給他們充飢,並且安排他們住在書記室臨時擺設的客房裡,因陋就簡地過了一夜。
第二天一大早,我前往探視,他們不但沒有絲毫慍色,而且還面露笑容地說︰「我們是為法而來,非為床座而來。」
八月四日 星期五
應徒眾要求,給予大家個別小參時間,除常住公務外,個人在生活上、修持上的問題,徒眾也都能坦誠的自我表白,歸納大家的問題──
一、西來寺方面應該做到︰
1.除本身寺院的法務、社教、文教工作外;都市佛學院分別設有中文班、英文班和粵語班。
2.支援美洲境內各別分院佛事、佛學講座,以及英譯資料的提供。
3.對人來客往的各國人士,負責接機、送機、掛單、安排旅遊、協助其探訪親友。
4.輔導各地佛光會的會務活動。
二、徒眾安於工作,本分、善良、用心,都沒有話講,但也有不少缺失,如︰
1.各自為政,不能分工合作,缺乏團隊精神。
2.不能積極參與活動,太過被動。
3.不懂共享資源,本位主義。
4.保守,沒有開拓性、前瞻性,缺乏國際宏觀。
5.不求進步,得過且過。
為了更具體了解大家在工作上的需要,請大家填寫一份「住眾意見調查表」,內容有──
1.希望調職嗎?希望調到什麼單位?
2.目前工作是什麼?工作上有何困難?
3.最不喜歡的是什麼樣的人?
4.西來寺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建議事項?
5.對目前活動量,西來寺需要增加或修繕什麼設備?
6.你缺少什麼東西?
7.對常住最想做的是什麼事?
8.對常住有何意見?
9.能適應美國生活嗎?
10.對美籍信徒,有什麼看法?他們需要什麼?
八月五日 星期六
早在一年前,香港東蓮覺苑董事何鴻毅先生,就上佛光山請我在本月十三日,到溫哥華主持東蓮覺苑落成剪綵及佛像開光典禮。其間因我入院手術而唯恐耽誤此原定之行程,但醫生依我康復情況,准我長途飛行,故今依約前往。
下午二時,由洛杉磯飛往溫哥華。臨上飛機前,特地去向母親告假,說明到加拿大,十天後再回來。
六時,抵溫哥華講堂,永固、慧愷等多人接機,溫哥華講堂於去年九月落成開光,今看到不少信徒穿梭於講堂,或許是正值暑假,義工全是青少年,有的搬桌椅、有的排拜墊、有的整理環境,活躍在講堂每個角落,不難看出大家對講堂的護持,也可感受到徒眾在弘法時的用心。
晚上八時三十分,和溫哥華講堂的信眾們進行「師徒時間」。
溫哥華是北美洲華人最多的三大都市之一(紐約、舊金山、溫哥華),也是三大都市中學佛的東方人最多的城市,其中又以廣東人的信仰最真、最發心,此宗教情操是台灣人所不及的。今天看到來講堂禮佛者,老、中、青三代都有,從大家的臉上,可以看出對佛法歡喜渴望的神情,表露無疑,對佛法虔誠真令人感動。
在此弘法,光辦活動是不夠的,因不能滿足信眾的需求,如何讓信眾們每次到講堂來,都能將佛法帶回去,將歡喜帶回家,這是很重要的!
講堂是用來度眾的,要有供養心,在「吃」方面,不怕人多;在「住」方面,儘量給予方便。人手不夠時,可以鼓勵信眾以「專職」身分,在講堂服務。因發心是一時的,專職比較有長久性。
平常在佛學院就讀時,只有糾察、訓導在糾正我們,畢業後,當職事,到各別分院服務時,則有萬千的信徒,眼睛時常在注意我們,在觀察我們,所以在大庭廣眾之中要有分寸,要有威儀。
「職務調動」是佛光山為促進各單位新陳代謝而實施的制度,要有此「崗位」非我的,凡事不一定非我不可的觀念,隨緣度眾,隨緣教化。更要教育信徒要有「依法不依人」的正見觀!
向主管請示事項,有時依現實環境或未來發展需要,會有「非心非佛」或「即心即佛」的指示,雖不一樣,但要懂得去接受,因不同的指示,會有不同的學習,一定會更進步。
身為當家,必須要具備負責、勤勞、結緣等條件,才能善盡「當家」的職責!
八月六日 星期日
先後多次來到加拿大,但每次都是來去匆匆。今和溫哥華講堂徒眾舉行「師徒時間」時,我問大家到加拿大這一年多來,對加拿大認識多少?對大家片面的了解,我綜合如下──
◎加拿大是世界第二大國家,有九九七萬平方公里(是台灣的六七○倍),人口二千九百萬,地廣人稀,平均一平方公里住六個人。但在交通上、科技上、貿易上,比美國落後二十年。
◎加拿大華裔僅次於英、法、德、義族裔,而居第五位,華語是英、法兩官方語言以外,使用人數最多的第三種語言。
◎有人稱加拿大是「森林與湖泊」的國家,對自然生態非常愛護,因緯度高,所以一般而言氣溫低,冬季長是其特徵。廣大土地上有優厚資源,如︰硫磺、亞鉛、鎳、鉑,產量占世界第一位,鉛和錫的藏量以北美最多。主要工業有製紙、汽車、製糖、鋼鐵。
◎西元一八六七年七月,英國正式承認加國自治權;一八八一年東西橫貫鐵路開通,接著農業發達,成為世界數一數二的小麥輸出國。一九三一年完全脫離英國從屬,成為完全自治權。英系住民是人口主流,約占百分之四十、法系住民占百分之三十、先住民(印地安及愛斯基摩人)占百分之二。
◎加國植物沿緯度分布有很明顯劃分,北部是樹木無法生長的終年結冰地帶,中部是大片的針葉樹林地帶(大多是造紙原料),南部是混合林地帶。樹木因四季變化而改變形態,故景色非常美麗。加國具有雄偉的自然山川,所以很注重戶外生活,相對的露營設備也很齊全。
◎加拿大因為獨立時,沒有經過戰爭洗禮,而且不是在統一的土壤下培育出來,又有英系與法系不同文化,各自無法融合,所以傳統文化少。人民生活態度樸素,不喜歡太鮮豔的色澤,由城市的穩重氣氛可以感受得到。
◎加國教育全由省來管轄,除魁北克(Quebec)省的私立學校外,其他幾乎都是省立的。義務教育是八年。
◎加國一條橫跨東西的公路,長達八千公里,簡稱為「一號公路」;最大河流是哥倫比亞河,沿途設有二十四個發電廠。
◎加國是個得天獨厚的國家,充滿朝氣。沒有特定遊樂季節,因而提供了種類繁多的運動,如︰滑雪、溜冰、游泳、航海、高爾夫、網球、足球、曲棍球、狩獵等,每個國民至少都擅長二、三樣運動。教育子弟是以課業與運動均衡才能上第一流學校,培養的是正常人,而非天才。
◎加國的騎術學校世界聞名;冰上曲棍球,全世界第一。且滑雪場雪質好,滑雪季長達半年。
◎加國對環保非常注重,更注重生態,如禁止在公共場所飲酒,除非有許可證者;又如釣魚,也要事先取得許可證,並遵守各省法律,因各省規則不同,各省又依河川、湖泊的不同,有不同的規定,就像禁釣日期、可釣的魚種、大小、數量、可使用釣具,其中國家公園和省的標準又不一樣。
加拿大也是多數人考慮的移民目標之一,在人文上,有英、法兩國衝激的多元文化;在景致上,保有未受文明汙染的自然美。祈望佛法的菩提種子,也能在這塊土地上,廣植深根。
八月七日 星期一
應徒眾好意,今起一連四天,特地安排請我到加拿大最有名的落磯山脈一遊。華視總經理張家驤夫人張梅子女士、巨龍文化公司負責人鄭羽書小姐,及此次為我手術主刀的張燕醫師全家也到加拿大度假,大家巧遇在一起,連同慈莊等人,一行十多名,大家一同前往。
導遊許又升先生從事旅遊業已有二十多年歷史,在他的引介下,親睹落磯山脈的自然景觀及生生不息的湖泊、冰河。
世界有四大山脈,即歐洲的阿爾卑斯山脈、亞洲的喜馬拉雅山脈,南美的安地列斯山脈以及北美的落磯山脈(又譯作洛磯山脈)。落磯山脈如萬里長城似的北起阿拉斯加,南至智利,共有五十七座山,連綿不絕的相連著。
加拿大的落磯山脈形成於一億兩千萬年前,比歐洲的阿爾卑斯山脈、亞洲的喜馬拉雅山脈還要久遠,因山質主要是以沉積岩為主,其岩石結構較為脆弱,易受到冰河的雕鑿削切及河流侵蝕,因而形成許多造形特殊的景觀,有的像堡壘、有的像犄角、有的似階梯,更有齒列、鋸齒等形狀,在此削尖的山脊「構圖」下,致使蜿蜒的河道與鑲嵌的冰河到處可見。
落磯山脈將北美分為兩大部分──
1.北方的積仕柏(Jasper)國家公園,此公園是加拿大國際鐵路(CNR)所開發的休閒公園,冰河及湖沼居多。
2.南方的班芙(Banff)國家公園,此公園是加拿大太平洋鐵路(CPR)所開發,森林及湖泊居多,也是加拿大第一國家公園,又因此公園內發現溫泉,而聞名遐邇,有「落磯山脈最大珠寶」之稱。
積仕柏國家公園和班芙國家公園是以哥倫比亞冰河為界。
「冰河」形成的原因是,高山上終年寒冷積雪,每十尺的雪,形成一尺的冰。山頂上的冰量一年年的增加,而山下積雪的下方,因溫度高,便逐漸溶解成水或蒸發,所以冰河就如河流不斷向下方移動,「流動的水」(依太陽照射程度在流動)是冰河另一名稱。
冰河之所以每年都能保持不變狀態,是因上游的雪不斷堆積增加,下游的積雪亦不斷往下流動、消耗;在堆積與消耗相互維持下,故能保持平衡。
冰河就像是自然界的推土機,能夠推走好幾噸的土壤與岩石,並將之堆放在好幾公里以外,但速度不快,通常一年才移動數寸。冰河在移動時,山都可能被切斷。
落磯山脈縱貫北美洲,除擁有險峻的山川、流動的冰河外,其中還散布許多大大小小的高山湖泊,這些由冰山雪水融注而成的湖泊,顏色出奇的藍(因內含冰晶粉),在白雪相映下,就像是藍寶石,因是雪水融注而成,湖裡的水溫奇低,即使在炎熱的盛夏也只有攝氏十度左右。
落磯山脈冬天可滑雪、溜冰,夏天可露營、打高爾夫、游泳、騎車、健行,一年四季都適合戶外運動。
落磯山脈共有八百多個湖,其中最翠綠的是「碧濤湖」、最雄渾的是「路易士湖」(湖旁聳立十座巍峨陡峭山脈,形成一片豪邁的山川景致,二十元的加幣圖案,即以此湖為背景),以及十幾個不知名的湖泊,在我們瀏覽下,那股靜謐似乎都沁入心扉。
山水,確實有調整心弦的作用。
八月八日 星期二
積仕柏國家公園的第一個景點,就是哥倫比亞冰原(Columbia Icefield),即使是盛夏,氣溫也在攝氏零度,是名副其實的冰天雪地。
哥倫比亞冰原是地球上最大冰河遺跡,也是北極圈外最大冰原(約兩個台北市大),冰的厚度約在一八○公尺到三○○公尺間(可供給太平洋、大西洋及北極海的水),在公路上行走,可以欣賞到落磯山脈聳立的雄姿。
通常八條冰河又聚集成一個冰原,在許又升導遊的帶領下,我們參觀了屬於哥倫比亞冰原八條冰河之一的阿他巴士卡冰河(Athabasca Glacier)。一般的冰河都不能近觀,唯獨阿他巴士卡冰河,不僅可以近觀,還可以身臨其境的觸摸,是世界上最奇特的冰河。
要參觀阿他巴士卡冰河,必須乘坐雪車(snowmobile)深入冰河中部。雪車又名「魔鬼車」,全世界只有十四輛,每輛有十二個雪地大車輪,車輪之高可及一個人身高。
為了不破壞景觀,每年行駛此千尺的冰道上,都闢有不同道路,又因冰層底下會移動,故不能鋪柏油,只能行車在冰道上。
雪車行駛至冰瀑前,停在三百米厚的冰層上,大家可自由下車,步踏冰河,嘗飲冰隙中的冰水(是全世界唯一沒有汙染的水)。據導遊許先生表示,去年在歌壇很賣座的歌星劉德華所唱的〈忘情水〉,就是在此地所引發的靈感。
阿他巴士卡冰河,長七公里,上游的冰雪不斷向下推湧,下游冰雪又日漸溶解退縮,是全世界唯一可以清楚觀察其退縮的冰河,所以有人說冰河是地球上的溫度計。
在阿他巴士卡冰河附近的九十三號公路旁,就是一百年前的冰河磧,因為路旁豎立一個「一八九○」的牌子,表示當年冰河是伸展至此處。後來冰河日退,冰磧就愈露愈多。今日可由沿路標示的年分,考據當年冰河所到達的地點。
在冰河附近的森林,皆屬高寒帶森林,有五百年歷史,每年日晒時間約六十到九十天,成長慢,但結實,樹木都不高,也屬景色之一。
今天有幾樣新的體驗──
1.坐過雪車(魔鬼車,每一個車輪價值加幣六十萬)。
2.往阿他巴士卡冰河時,車行在四十八度斜坡上。
3.腳踩在三百米厚的冰層上。
4.喝過世界上唯一沒有汙染的水。
5.身處攝氏零下二十度的環境中,有二十分鐘之久。
八月九日 星期三
旅遊不僅是休閒探奇、增廣見聞,也可促使心靈與眼界的拓展、人物與情境的接觸、歷史文化民俗的洗禮,是享受也是學習。
到一個國家如何欣賞當地的文物,我覺得預備知識很重要,一般人所說的世界奇觀,大致為大峽谷、泰姬瑪哈陵、金字塔、比薩斜塔、亞馬遜河、尼加拉瓜大瀑布、希臘神殿。世界的奇觀勝景,常常有新的發現,所以所謂「世界大奇觀」,並沒有一定的標準。據一項統計,各國遊客比較喜歡去的地方有──
1.約旦培特拉的岩城
2.埃及金字塔和人面獅身像
3.坦桑尼亞的沙倫吉提國家公園
4.北非的撒哈拉沙漠
5.中國大陸的萬里長城
6.美國的大峽谷
7.阿根廷的巴瑞洛克
8.阿根廷和巴西的伊瓜蘇瀑布
9.祕魯的馬丘比丘
10.印度的泰姬瑪哈陵
11.美國和加拿大的尼加拉瓜瀑布
12.俄國的克里姆林宮
13.尼泊爾的聖母峰
14.義大利的古羅馬圓形大劇場
15.希臘的衛城
而在人工方面,世界上比較著名者有──
◎最長鐵路隧道︰日本本州到北海道間的海底隧道,長三六點四公里(一九八○年完成)。
◎最長的公路隧道︰瑞士阿爾卑斯山的聖戈達隧道,長一六點三公里(一九八○年完成)。
◎最高的水壩︰瑞士格蘭狄森斯水壩,高二八四公尺。
◎最高的辦公室建築︰美國西爾斯大樓,高四四三公尺,有一一○層樓。
◎最高的塔︰加拿大的加拿大國鐵塔,高五五五公尺。
◎最高的橋︰美國阿肯色河上皇家峽谷橋,長三二一公尺。
◎最深的礦︰南非約翰尼斯堡附近的西深金礦,低於海平面三八四○公尺。
◎最深的井︰美國奧克拉荷馬州的天然氣井,深達九五八三公尺。
◎中國萬里長城︰長二四一四公里,平均高度七點六公尺,城頂寬四點六公尺,城底寬七點六公尺。
◎最長的鐵路︰蘇俄的西伯利亞鐵路,從莫斯科到海參崴附近的那科卡,全長九二九七公里。
有人說,瑞士的阿爾卑斯山會打扮,像花姑娘;加拿大的落磯山脈很純樸,像灰姑娘。中國名山皆有寺廟點綴,西洋的山,山就是山,很直接的。
世界奇觀,眾說紛紜,我建議可以依遊客欣賞角度,讓大家投書票選。加拿大的落磯山脈可以躋身為世界奇觀之一,絕對毫不遜色!
八月十日 星期四
今天是此行旅遊的最後一天,從落磯山脈沿路下山,有幾個定點值得介紹──
積仕柏城和班芙,是要到落磯山脈必經之路,也是補給城。
「積仕柏」,是「碧玉」的意思。是西部開拓時代,和印地安人交易而興起的都市,四周皆有美麗湖泊,地處高緯度(北緯五十三度),夏季日照長達十八到二十小時,可以充分享受戶外活動。是數十條風景健行道、單車路線和汽車觀光路線的起點。
班芙小鎮人口只有七千人左右,不過每年來自世界各地的觀光客有三百多萬人,街道皆以動物命名,是其特色。
卡加利市(Calgary),是亞伯拉省第二大城市,最冷可達攝氏零下四十度。因開發石油而成為現代化市街。全市有四十七座大廈,每座大廈的二樓,都互相打通,冬天下雪時,可以不必在露天下行走,只要在任何一座大廈的二樓,都可以直通其他四十六座大廈,全長共計十二公里。
每年七月分舉辦十天牛仔節,內容有馬車炊事比賽、遊行及牛仔技術比賽,其規模是北美第一。
乘坐市內公共汽車不用錢。一九八八年冬季奧運運動場,至今仍保留供人參觀。不收機場稅,以吸引國際航線飛機在此停靠,是一個非常有朝氣的都市。
此次落磯山脈之行,有幾點感想──
1.落磯山脈的山、湖、冰河,皆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不易形容,稀有難得。
2.現在的人,要看到有百年歷史的房子不容易,此行三天安單的旅館皆是百年以上的建築。
3.遇到不少來自香港、台灣的遊客,都要求和我照相。天下到處都可碰到有緣人。
4.在落磯山脈途中,碰到下雪、下雨、陰天、晴天、陽光,一年四季的氣候都看到了。大自然的美與奇,叫人歎為觀止。這些都是人間地理上的至寶,我都親眼目睹了,實在是很幸運。
5.大自然雖然偉大,但世間無常,滄海桑田,容易消失,能看的因緣好好把握,否則百年後,不一定還會存在。
6.五百年後,汽車可能會被淘汰,因為已經沒有能源了,就如淘汰腳踏車一樣。人也可能變小或變形,屆時只要一片紙或一塊磁鐵,就可以雲遊四海了。
曾任外事憲兵翻譯官的導遊許又升先生,對落磯山脈非常有「感情」,聽他講解彷彿在上地理課,一草一木如數家珍,能把一份工作詮釋得如此貼切,也是一位好導遊。
傍晚四時三十分,搭機回溫哥華。
飛機起飛時,情不自禁回首,山脈在大地上綿亙,河流於谷地中穿梭,落磯山脈實在是曠世傑作!
八月十一日 星期五
去年,我曾和溫哥華講堂的信眾約定,只要有四百名信眾背得出《心經》,我就為大家講《心經》。據永固報告,會背《心經》的信眾已超過五百名,故不可偷懶,今晚起,一連兩天,將為溫哥華信眾講解《般若心經》。
十時三十分,徒眾為今晚講座,在設備上、招待上、處理上,開一檢討會,請我列席指導──
◎對佛法的弘揚,要歡喜講、願意講、樂講、爭取講,自然就很會講!
◎要幫助信徒提升其重要性,可成立「護法委員會」,共同關心道場。
◎要讓信徒在寺院很活躍,如同在家一樣,並且要常讚美,為信徒添油香。
◎「發心」就是做事的本錢。
◎不要在路上會客、介紹,多利用客堂、會議室,不可變成走廊文化。
◎世間上沒有小人物,只要發大心,就是大人物!
◎要請義工幫忙,則要先做義工的義工;義工各有不同特性、專長,要依其才能協助道場需要,不可「一視同仁」,以免浪費人才。
◎團體要和諧,則要靠每一個人,共同來維護。
◎人要求得進步,必須要有「學徒」個性,耐得住別人教、別人怪、別人罵,才會進步,不當「學徒」,如何「出師」!
八月十二日 星期六
上午,和溫哥華協會及愛民頓協會的會員幹部座談,在林文鴻會長及李潔華會長帶領下,會員的發問很踴躍,在座談中提及──
會員幹部們皆來自不同的家庭生活背景,如何把大家融和在一起?會務推展的經費如何籌募?
我弘法最大心願是要將佛教從山林帶進社會,從寺院帶入家庭,從僧眾帶動信眾,由靜態而轉入動態!「佛法弘揚本在僧」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代的佛教則要靠僧信四眾,大家一起共同來弘法。
與人相處,我的原則是「你對我錯」、「你大我小」的老二哲學理念,如此必能和諧共事。入了佛光會,就要有宏觀的遠見,不要有你、我、他的分別,走到哪裡都要有本土化的心態,不要念於一地、一處、一國。
平常我們都知道,白天時要準備手電筒,晴天時要準備雨傘,春夏時節要積榖過冬,人要為永恆無限的未來著想,故要多培養好因好緣,一定要注重人間和諧、統一、尊重、包容。大乘佛教是要將歡喜快樂布滿人間,這才符合人間性。
分會、協會若因會務推展,經費有困難,則可以──
1.組成小組討論開源方法。
2.向當地別分院道場,請求補助。
3.向總會申請。
另外會員們也提出一些問題,簡略回答如下──
◎面對惡意的毀謗攻擊,想成是在替我們消災,內心就會釋懷,更何況「是非朝朝有,不聽自然無」。
◎別人之所以會嫉妒,大多是因為你做得太好、太成功,所以對別人的惡行惡語不要太在乎。世間有排斥不完的事,不如化阻力為助力,容他、化他、吸收他!
◎千里迢迢的移民到海外來,要愛護此地,要生根,要繁衍,不要做浮萍、過客,才能在各地安住。
下午二時,於溫哥華講堂主持皈依三寶典禮,有八百多名信眾皈依。
五時左右,接受華視駐溫哥華記者林英國先生訪問──
◎全世界有海水、有陽光的地方就有華人,有華人的地方就離不開佛教。在海外的華人,物質生活很富裕,但在精神方面,則要充實,尤其要重視中華文化及佛教的因果觀念,如此才能提升精神生活。如果每一個人在精神與物質方面都能相互融和,那就是最幸福的人生。
◎台灣由於物質生活發展太快,精神世界趕不上,致使一些急功好利的人及青少年們,只知享受父母的現成成就而不知感恩,總做些父母不喜歡的事,甚或一些暴戾行為。如何教化社會大眾不貪汙、不為非做歹,以淨化人心、重建社會倫理道德很重要,而這些則要靠宗教洗滌人的心靈,來發揮教化的作用。
晚七時三十分,續講《般若心經》,圓滿此次在溫哥華講堂的講座。
八月十三日 星期日
本著一顆敬愛的心、棲霞的緣,及對東蓮覺苑傳統佛教風範的情誼,上午十時和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加拿大東蓮覺苑董事悟一長老共同主持加拿大東蓮覺苑佛像崇陞開光典禮。分別為釋迦牟尼佛像及觀音菩薩聖像開光,題取法語──
佛身清淨似琉璃,佛面光輝如滿月,
佛手垂下能救苦,佛心無處不慈悲。
觀音大士號圓通,倒駕慈航誓願弘,
分身無數遍塵剎,朵朵金蓮度化中。
下午二時,和東蓮覺苑的信眾座談,為大家介紹佛像站姿、坐姿、臥姿等不同姿態的意義,及佛像的起源。
四時,於溫哥華講堂為立委李子駸夫婦的千金李明蕙和王景偉主持佛化婚禮。並勉新人,夫妻相處之道不外信賴、體諒、寬容及接受。
晚上八時三十分,和溫哥華協會的幹部座談。
人往往因為沒有接觸,所以不了解;因為不了解,所以有隔閡。故凡事要從積極面去想,一切都是美好的。對佛光會要有理想,並承擔負責起來,將歡喜布滿人間,面對任何境界,要當仁不讓,只要有心去做,沒有不懂的事。
會員幹部要以身作則,困難逆境是學道的逆增上緣,想要在佛學上有進步,必須要懂得福慧共修。遇苦、遇難、遇挫折,都是一種考驗。
佛光會任重道遠,不要因語言、地域、職業、習慣等不同而自我分歧,「寧為雞頭不為牛後」是人的劣根性。所以佛光會員們,不僅要懂得如何普度眾生,更要光大民族,為後代子子孫孫著想。
共修與自修其功德是不一樣的,如一根筷子的力量和一把筷子的力量之不同。如何增長才智?不外要多參與公共活動。而參加佛光會,就是最好的學習機會,大眾威德可以訓練我們膽量,不依靠團體力量,如何自我改變?
人間菩薩道,必須要發菩提心,幹部如果退心,如何帶領會員?要從交誼中拉近彼此感情,而且可以獲得共識。
溫哥華協會理事之一,義大利的尹利奧(Elio)先生,於座談結束後來見我,表示非常贊同我的看法,並願帶動大家加入會員。尹利奧先生,出生在天主教的羅馬,卻皈依了佛教,他常說︰「羅馬教廷的光,沒有照到我,佛光卻照到我!」他不僅人善良,也是有佛性的人。
八月十四日 星期一
加拿大東蓮覺苑董事悟一長老,上午來訪,特陪同他參觀講堂內各項設施,悟老非常惜才,談話中總離不開如何栽培人才,尤其對梵唄有專長的人。對保有佛教特色的梵唄,他實是一位有心人!
下午三時,由溫哥華搭機返回洛杉磯,行前,勉勵送行的徒眾在公務之外要好好用功,不要老是以「我好忙」來搪塞。
據美國政府對中小企業的經營者做的分析顯示,「忙」的類型有下列數種,可做為自省的參考──
1.喜歡指揮型︰這種人什麼事情都要管,就結果而言,是處處在妨礙別人工作。
2.喜歡開會型︰什麼芝麻綠豆的小事都要開會,不僅浪費時間,也沒有時效。
3.夢想型︰滿腦子只有「明天來做什麼」的空想,而沒有一點實行能力。
4.愛管閒事型︰什麼事都要插手,但不知其他的人,其工作效率會受到影響。
5.圖表型︰只知道天天忙著做統計圖表,不知活用所得到的資料。
6.堆積如山型︰視文件堆積如山為樂的人,這樣的人唯有如此才能心安理得,實際上不見得真正在做事。
7.天才型︰本身對工作熟悉度確實較別人為甚,只是因此喜歡教導別人,結果反而疏忽自己工作。
8.門戶開放型︰以廣泛聽取屬下意見為最大樂事,連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也要管。
我很歡喜徒眾「忙」,也很鼓勵徒眾「忙」,從忙中可以學習,從忙中可以收穫,從忙中可以增長見識,從忙中不會有煩惱。問題是要「知所以忙」,不要犯了以上任何一項。生命誠可貴,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無謂的事上。
晚上八時回到西來寺。
八月十五日 星期二
接到佛光山國際佛教促進會的滿華報告,七月底在本山召開的「第一屆天主教與佛教國際交談會議」的整個經過──
一、緣起
一九九四年秋天,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跨越希望門檻》一書,以數種語言問世。其中第十四章提到「涅槃是虛無飄渺之境界」,在世界各地引起佛教徒之爭議與評論,而佛教與天主教在教義、信仰上更有極大差異。梵蒂岡宗教協談委員會主席安霖澤紅衣樞機主教(Francis Cardinal Arinze),表示天主教很願意和佛教對談,遂決定召開此會議,除探究兩大宗教異同現象外,更進而分享彼此之價值觀。
二、會議特色
1.歷史性︰此會議為世界兩大宗教有史以來,跨越時空、創歷史之正式交談會議。
2.殊勝性:在眾多佛教國家,如韓、日、越、寮、泰、錫蘭(斯里蘭卡)等,不乏橫跨國際之佛教團體,教廷選上佛光山為會場,可見本山受國際人士肯定,而此有不可思議因緣。
3.國際性:來自義大利、日本、西班牙、斯里蘭卡、美國、台灣、泰國及梵蒂岡的佛教和天主教代表共三十多人與會。
4.融和性︰神父、法師、修女與專家學者,共聚一堂討論、用餐、參觀,一片歡喜融和的氣氛,而天主教徒以「阿彌陀佛」向佛教徒致意;更有代表致謝辭時,不再說「天國可待」,卻言當下在佛光山已見到淨土。
5.合作性︰此次會議是由梵蒂岡出面邀請佛教與天主教代表及工作人員共四十位參加,佛光山則提供食宿、場地,充分顯示彼此合作的誠意。
三、圓滿後的回響
1.心定法師以「現生圓滿的佛教」為專題演說,將佛陀重視現實人生,及對治人生痛苦妙法,以深入淺出之方式闡述,使與會者,對佛教入世的精神有更深的體認。
2.與會者參觀本山各項設備,如大會堂、禪堂、抄經堂、展覽館、育幼院、雲水醫院、佛光診所、編藏處、出版社、叢林學院、民眾圖書館等,親見佛光山是集宗教、文化、教育、慈善於大成的全方位道場。
3.負責知賓同學之熱忱,贏得與會者譽為「守護天使」,後改口為「守護菩薩」。
4.佛光山工作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之落實,可從大家臨別時致謝和誠懇的笑容中看出。甚至有多人依依不捨。
5.會議期中,適逢本山正在舉行「短期出家」(為暑期第二梯次),與會者目睹出家典禮之整齊、莊嚴,莫不讚歎佛光山對台灣佛教的貢獻。
6.安霖澤紅衣樞機主教表示願意和本山雙向交流,除引導參觀著名教堂、餐飲招待、梵蒂岡會議廳之免費使用外,並安排與教宗會見。
在本山負責「電腦大藏經」的陳履碚教授,也提到此次會議的結論初稿完全偏袒天主教,後來在高登吉博士(Dr. Gordon Gibbs)的仗義執言後,才加以修改,使得出席者對兩個宗教的異同更加了解,透過交談澄清一切誤解,彼此都能更尊重對方,更能認識與欣賞對方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