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級大小:

A-

A

A+

p266 不請之友(1990/08.01~08.15)

精華語錄

◎凡事要做得盡善盡美,是要集合很多人的智慧、經驗、心力共同成就的。一個人獨自摸索、作業,只會事倍功半,且掛一漏萬,更是不合現代潮流的做事方法。

◎如果心中有佛,眼睛所見都是佛的世界,耳朵所聽都是佛的音聲,嘴裡所說都是佛的語言,身體所感受的都是佛的真理。

◎學佛者要正信正見,生活起居要有叢林風範,弘法度眾不妨方便隨緣,讓傳統與現代結合在一起。

◎僧伽教育是一切佛教事業的根本,關心佛教更別忘了僧伽教育。

◎宗教真正的目的在淨化人心,改善社會風氣。

◎佛光山的弟子都有共同的理想──興隆佛教;共同的目標──淨化人間。

◎能知足者,天不能貧;能無求者,天不能賤;能外形骸者,天不能病;能不貪生者,天不能死;能隨遇而安者,天不能困;能造就人才者,天不能孤;能以身任天下後世者,天不能絕。

◎「法輪常轉」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要付之於信眾身上的普利活動。

◎不管什麼團體,若沒有新血輪的投注,則易衰老,進而淘汰。「傳燈」不僅是一種理念,也是責任。

◎肯結緣才有人緣,有人緣做起事來助緣就多。

◎一件事情的價值在於它的含義與精神,不在於它的稀奇或金錢。

八月一日 星期三

上午八時,應心平和尚之邀,繼續列席各單位主管聯席會議。

每次開會若看到會場有多餘的空位,我都覺得好可惜,總會建議主其事的職事,開放一些列席的人,給大家多一些見習的機會。

我於一九四九年來台,從在宜蘭弘法開始,到現在佛光山已開山二十三年,全山比丘、比丘尼徒眾六百多位,有老、中、青三代,心平和尚繼我之後,也用開會來溝通、協調,是培養大家共識的最好方法。

今天討論的議題有︰

一、明年(一九九一)本山及各別分院重要行事。

二、各別分院共同支援美國西來大學的籌建。

三、一九九○年度功德主提名、升品審核。

四、本山出版之錄影帶、錄音帶免費出借案。

五、由傳燈會統一公布徒眾南來北往、出國回國、旅遊參學等告假、銷假手續案……

農曆七月是佛門孝道月,供僧、募道糧、超薦佛事,把每一座寺廟都動了起來。「道糧」是為辦學、辦道之用,可是目前有些道場只有一個人,既不辦學又不弘法講經,也一樣跟大家在募道糧,不知募給誰用?

「供僧」是佛門的傳統節日活動,但如今已漸形成大拜拜式聚會,為不失此真義,有待正信的佛教徒建立制度和樹立形象。今年本山除普門寺外,各別分院將回山統一舉行供僧法會。

我過去在叢林受教育時,生活雖然很清苦,但每半個月仍可收到剃頭的籌碼一根、衛生紙十五張。在物質豐富的現代青年或許覺得這沒有什麼,但它卻代表常住的一分關心與肯定,佛陀也常自稱︰「我是眾中的一個。」在團體中,凡事都有我的一份,是多麼難得。能抱有這種稀有感,就易感受到「自己」與大眾的關係,進而能苦修充實,莊嚴內涵,克勤穩健的樹立新形象。(領導者懂得和眾、屬下懂得敬業、工作上懂得虛心、弘法上懂得隨緣、處事上懂得方便,學什麼像什麼,不負工作上應盡的責任,並定期與主管呈報、交流,有了新形象自然能帶動團體的朝氣。)「如何開拓佛教的未來」是這個時代僧青年的共同使命。

服務於屏東長治鄉公所的許淑卿小姐,託依日送來兩枚印章給我,分別是「佛光永普照」、「法水永流長」,並在信上特囑「閒章兩枚,博君一笑」!實一有心人也。今後我寫毛筆字時,又可多兩枚章可蓋了。

連日來每天都有陣雨,心裡老記掛著興建中的大齋堂,但一直抽不出時間去巡視。傍晚,利用雨停的空檔,特地去現場查看,緊臨信徒服務中心的大齋堂工程,連日受雨水的沖刷,土壤流失的已在坍塌,趕緊指示大家搶救,此次回山參加開會的各別分院住持,率先搬砂運土,男女眾學生也齊力在堆沙包、和水泥……好熟悉的畫面,不禁憶起開山時,挑石頭、搬水泥的情形……。

八月二日 星期四

上午十一時,是「普門中學新任校長布達及交接典禮」,前來參加典禮的有立法委員陳哲男、省教育廳視察林天賜、空軍特勤部司令鄧祖琳、救國團高雄縣團委會總幹事李嘉新、國民黨高雄縣黨部主任委員顏文一、教育局主任督學陳瑞忠、教育局學管課課長黃國銘、高雄縣教育會理事長蔡森煌、沙鹿高工校長白龍芽、桃園農工職校校長呂理福、恆春工商職校校長丁履準等,還有這一次回山開單位主管聯席會議的佛光山宗務委員依嚴、依恆等各別分院住持,也都隨緣在旁觀禮。

普門中學創於一九七七年,原本只有三十五名學生,十三年來已發展至現在的國中部、高中部及職業科,今年大專聯考有二十七人報名,十一名考上大學,歷年來學生的表現,常受評鑑單位獎勵──

一九八○年及一九八二年,軍訓教育成績,獲教育廳頒獎。

一九八一年及一九八六年,國中評鑑成績優良。

一九八二年,高級部觀光科,榮獲省教育廳評鑑為全省第一名,並獲「無缺點學校」的美譽。

一九八六年,幼兒保育科於全省公私立十六所學校中評鑑,總分列為第三名,教學單項得分居全省之冠。

一九八○年,南區中等學校自然科學實驗比賽,獲團體乙組冠軍、個人生物組第三名。

原普中校長慧開法師因在美國攻讀博士,代理校長慧傳法師近幾年來有心於僧伽教育的發展,故在董事會中決議延聘有「職校建教之父」之稱的王廷二先生為普門中學第四任校長,國大代表姜吉甫先生為駐校董事。(常住將任命慧傳法師為佛光山叢林學院北海道場訓導一職。)

今天的交接典禮由我主持布達及致贈聘書,心平和尚和新任董事長慈惠監交。承蒙這麼多的上級主管及各校校長來參與盛會,實在非常感謝大家,立法委員陳哲男先生(也是立院教育委員會召集委員)在致辭中說道︰「普門中學是中華民國教育史上的一個典範,其辦學理念遠超乎教育的境界,足以為公、私立學校的表率。」

教育廳林天賜視察也說,與會貴賓之多、場面之盛大隆重,是他承辦私立學校業務十五年來從未見過的;教育廳也從未派人出席,這是他第一次破例參加。並讚許普門中學高中部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如此多的讚美與肯定實在給人莫大信心,但願普中將來也能回饋給大家更多的希望。

應華視《新聞廣場》電視節目之邀,晚上七時三十分在華視攝影棚錄影。下午二時,從佛光山出發到小港機場想搭三時二十分的飛機到台北,誰知到機場時,因霧濃雨大飛機停飛。只好回頭開車直奔北部,沿途雨勢似乎隨著車輛的飛馳驟增,座前的雨刷忙碌擺動,頗能與我心急的脈動相應,為怕耽誤錄影時間,只好「方便」地走路肩,整個心思就在算「超」過幾部車子?好像只要贏過高速公路上那長龍似的車隊,就可以到台北似的。晚上七時二十分準時到達華視大門口。下車時,不禁莞爾,「快遞」也不見得如此準時。但是公路違規,罰款不知要多少?

今晚座談主題是「社會亂象何時了?宗教力量如何導正人心?」除主持人李濤先生外,還有基督教的周聯華牧師、密宗的林雲教授。

自從社會解嚴之後,新的次序還沒有建立,但原來社會的價值系統,一些道德規範、公信力和公權力,以及純樸善良的心,好像被社會呈現出來的貪婪、暴力所取代。

「為什麼社會會有這種亂象?社會是否有病?有藥治嗎?」

「如何讓人覺醒?以避免『無知』的犯罪案件發生?」

「大師是否有時會有無力感與挫折感?」

「在貪瞋痴與自利之間,如何取得均衡點?」

在座談結束前五分鐘,則由現場觀眾提出問題,由我們回答,有人問道︰

「在《普門雜誌》上的『星雲日記』專欄中,看到大師在百忙中能保有一顆歡喜心,悠遊自在!請問大師是如何修持的?」

「今日社會那麼脫序,我們自己明心見性還不夠,要如何以最有效、快速的方法來改造社會風氣?」

「宗教一直在發展,可是這幾年的社會治安反而沒有比較好,這問題到底出在哪裡?」

「如何以宗教來創造佛教所說︰『當下的極樂世界?』『人間的淨土?』」

我的願望──現場的觀眾和電視機前面的觀眾,每一個人心中有佛。如果心中有佛,眼睛所見都是佛的世界,耳朵所聽都是佛的音聲,嘴裡所說都是佛的語言,身體所感受的都是佛的真理。要緊的──心中有佛,則這個社會的顏色、音聲也都不一樣了。

錄影後,很多現場的觀眾有的跑來跟我照相,有的來問我問題……因明天又有一連串的事情待辦,故取消到普門寺休息的計畫,連夜開車回佛光山,雖已是深夜兩點多,心平、慈惠、慈容、慈嘉……還有今晚剛從日本回國的慈怡等,均在門口等候。他們都很不忍心看我如此南北奔跑,又要我早一點休息,又要聽我今晚錄影的情形……。

躺在床上,隱約中聽到男眾學部學生正在打起床板。

八月三日 星期五

將於下個月赴北京參加第十一屆亞運會的中華男、女籃球隊,為紓解緊張的情緒,趁在左營集訓空檔,由劉俊卿教練帶隊到佛光山禮佛。

他們一行巡山後,由知客法師陪同到雙圓堂來,一個個高大、健美、結實的英姿,把空氣都凝得很有「氣概」,突然覺得雙圓堂嫌小了。

對這些男女國手平常辛苦的練球、南征北討的為國爭光,除了尊敬外還有一份羨慕。我少年時受的是關閉式的教育,連眼睛都不准亂看,「哪一樣東西是你的?」喝斥聲,總在不經意的瀏覽下,當頭一棒!所以經常是過「眼不看、耳不聽」的日子,雖是如此的生活,但少年時期的活躍,仍不減對籃球的喜好,利用在山中砍柴時,做了一個克難的籃球架,因好打球常被院方警告和記過。

在佛門中朝山、拜佛是修行,打籃球也是一種修行,尤其在體育方面,從中我們培養了︰

一、勇於認錯︰現代的青年最大的毛病是不肯認錯,而打球犯規時,都要主動舉手承認犯規,認錯。

二、團隊精神︰打球要互相配合,不能單打獨鬥,重視彼此的合作和默契,並服從裁判的判決。

三、愛你的敵人︰有了對方才能遊戲,球才能玩得起來,能把這種關係處理很好,自然在時間、空間上就能掌握。

所以我提倡佛門應有籃球的運動。

我平常很忙,買電視的唯一目的就是要看籃球賽的轉播。打輸時,我總慨嘆道︰別的國家都是以專業的方式在訓練球員,而我們則是利用下班做業餘式的訓練,基本的條件就不如人……每憶及此就好想軍中有「體育營」的成立。世界潮流已不一樣,科技上、文化上、戰場上可以報效國家,在體壇上也一樣可以為國爭光,希望有關單位也能注意到這一層。

「想家」,似乎是每個在集訓的球員最難釋懷的一件事,常云「男兒四海為家」(當然女孩子也是一樣),要走出家才有自己的世界,今天既是國手級的人物,是全國的,更要擴大自己的心胸和社交的範圍,平時除體力的訓練外,心力的訓練也很重要。一個代表國家的人物,必具有大善根、大福德來承受一些打罵及血汗交流的教育,理由多就不容易接受別人的教導,何況打球是要將多少的心打成一個,就如合唱一樣,重在集體的榮譽,焉能為自我的情緒或理由,而違背當初入隊的那份信念?不忘初心、維護信諾是國手級人物最基本的理念。

打球,主要在於心物的一致,與劉教授提及素食與打坐,可以培養耐力和定力,尤其打坐更可消除疲勞。期望這批奔馳於國際球場上的健兒,能為我們的體壇定位。

中午,《中國時報》記者吳玲嬌小姐來訪,要我對「佛教的期望如何」等問題,談一些我的看法。

佛教是大家的,需要大家一起來關心,不能一枝獨秀;學佛者要正信正見,生活起居要有叢林風範,弘法度眾不妨方便隨緣,讓傳統與現代結合在一起。而佛教前途必須靠人才來興隆,人才則必須靠教育來栽培。僧伽教育是一切佛教事業的根本,關心佛教更別忘了僧伽教育。

高雄縣長余陳月瑛率建設局長陳奇茂、農業局長陳堅強、水利課長蔡崑憲、建設局技正陳福山、觀光課長湯毓勳、土木課長陳存聰、建管課長陳瑞賓、大樹鄉興田村村長高文雀先生等,為本山設立停車場方案,來山勘察地形。除心平、慈容及有關工作人員陪同縣府一行人巡視外,余陳縣長也非常尊重我的看法。對本山停車問題,縣府認為鳳山、大寮前往本山的外環道路已開闢,可將舊有道路移作路邊停車場,並將放生池建為路外停車場,以雙管齊下的方式來解決停車問題。

《自立早報》記者宋朝欽、劉雲龍、蘭萱等人來山,訪問了我一些問題。

台灣佛教的發展趨勢,已從僧團到在家教團,從寺廟到講堂、居士林、念佛會的成立;從古老的印書到精裝佛經的通行;從深山的苦修到社會的弘法;從自利的修持到利他的公益事業……政府方面,對佛教若只注重社會公益方面,將會使宗教墮落,宗教非僅慈善事業,宗教的真正目的在淨化人心,改善社會風氣。對於佛教的文教事業,如人才的培植、信仰品質的提升、風氣的改善、度眾的人數、出版的書籍等都應在評估之內。

台灣在光復初期的佛教,分有台北觀音山派、基隆月眉山派、台南開元寺派、中部法雲寺派、南部岡山派。台灣光復後,四○年代的佛教代表,有李炳南的居士派、白聖法師的傳戒派、印順法師的學者派、南亭法師的講經派、慈航法師的青年僧派。

我於一九四○、五○年間正從事佛教文化事業,與各方都有聯絡,佛教界的大小事情皆了然於心,我自許是台灣一部「活的佛教現代歷史」。當初在大陸我受教於佛教各宗派的律下(棲霞律學院)、教下(焦山佛學院)、宗下(金山和天寧)的叢林生活,佛光山雖現代化,但從沒有離開過根本傳統的佛教。

我教育徒弟的方式是以無為有,大家因為不爭權位,不要名利,所以就沒有糾紛排斥的人事問題,在信仰的理想下,在修道的感召下,將大家聚在一起。佛光山的弟子都有共同的理想──興隆佛教,共同的目標──淨化人間。如何領導大眾?「無為而治」而已!

八月四日 星期六

今日與「中鋼禪學社」和「中船真諦社」等一百二十餘名人士見面。此團體是由中鋼副總經理蔡馬陵先生帶領,蔡先生是禪學社社長,也是本山信徒,此行他們利用假日參訪南部各顯密道場,佛光山是第一站。特與大家談「禪是什麼?」會後發問非常踴躍。問題有︰

◎「南無阿彌陀佛」是何意?

◎如何實踐「給人信心、歡喜、希望、方便」信條?

◎「觀世音菩薩何以能同時異地出現?」「何以會有那許多化身?」

◎六道輪迴與人口的增加有關嗎?

◎「業報」的因由如何?……

會談結束前我並委請中鋼人事處林宗賢主任,為中華佛光協會中鋼分會的會長。

走出五樓的法輪堂,二樓雙圓堂有一群「寺院生活探索營」的學員們正在座談,此探索營主要是為滿足社會青年對寺院生活的好奇,活動的內容以巡禮南、北寺院為主,因報名的人多,只好分梯次,南、北二隊同時舉行。

由大雄寶殿傳出陣陣念佛聲,是朝山團的信眾在共修。佛光山除節令法會外,平時不管是白天或晚上,總有不停歇的活動在運作。「法輪常轉」不是一句口號,而是要付之於信眾身上的普利活動。

八月五日 星期日

早上,劉國香居士和我談話時,對籌組「中華佛光協會」提供了一些意見。最近很多信徒對這個屬於全國性的人民團體──「中華佛光協會」都很關心,來信詢問或建議組織章程者不少,希望這一個協會的成立,能使信眾有更大的活動空間,計畫組織章程草擬後,再請信眾一起來審訂。

近半年來山的團體、學校、社團、公司、國外賓客很多,負責社教處的徒眾每天巡山簡介、開示座談,有時五、六起,如果是碰到誤點的團體,空著肚子等候更是常有的事,看他們那麼辛苦,好想講一些讚美或鼓勵的話,可是話到口邊總會讓我碰到一些不如法的事,總是那麼美中不足。中午,負責社教的依來、依有、永嘉剛送走一批客人,特留下他們講話。

「凡事要做得盡善盡美,是要集合很多人的智慧、經驗、心力共同成就的,一個人獨自摸索、作業,只會事倍功半,且掛一漏萬,更不合現代潮流的做事方法。時下青年,有的還不能觸及於這一方面的知識,對別人的教導看成是指責,糾正說成是找麻煩,常常以『你不了解我們』、『你誤會我們』來自我設防,如此,再好的指導也無法起作用,更談不上進步。能吸收對方的經驗、長處,才能自我增進。」

畢業於本山佛學院的天文法師為其寺院大殿重建,要我替他寫一副對聯。中午,與慈莊、慈容到屏東五條溝映泉寺去看他,對其寺院的布局,建議他「要有規劃」,不要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建築要有空間,寺院前後的土地應先承購,以備將來使用。

鄉間寺廟淳樸的氣息、一塵不染的環境和與世無爭的悠閒氣氛,加上認命操作、老實念佛的年老比丘尼,這畫面很像一九五○年代的佛教形象,不管什麼團體,若沒有新血輪的投注,則易衰老,進而淘汰。「傳燈」不僅是一種理念,也是責任。

大樹鄉興田村的村長高文雀先生為了慶祝新任就職,今晚舉辦四十桌的聚會,請我去講幾句話。全省各地乃至國外到處我都去弘法講經,佛光山隸屬於興田村,要我去講幾句話,當然義不容辭。晚上七時三十分到達高村長宴客的地方,只見魚肉滿桌、酒味衝鼻、舞台上卡拉OK式歌聲洋溢,我一襲長衫居間,同一區域卻是兩個世界!

前兩天我到華視錄《新聞廣場》節目,將於今晚十時播出,九時左右就有徒眾提醒我要收看。一向對自己的錄影或錄音,都「很不好意思」去看或聽,不過徒眾都這麼關心,我也隨緣陪大家一起看,只要有廣告的空檔,別分院的徒眾或信徒都會打電話問我︰「師父!您有沒有在看《新聞廣場》?」前後接了五、六通電話。

常聽現在一些廣告詞──「同步錄音」、「同步作業」、「同步生產」、「同步發行」、同步……

今晚我真體會到「同步」是思想一致、血脈相通、心心相印!

八月六日 星期一

雖然現在是暑假期間,但佛光山叢林學院國際學部的英文班和日文班仍在密集上課。下午二時,慈莊特約就讀日文班的同學講話,聽聽他們進修日文的心得(慈莊、慈惠、慈容、慈嘉、慈怡等都是二十年前的留日學生)。

我則在法輪堂和英文班的同學座談。內容有──

「為什麼要就讀英文佛學班?」

「目前國際佛教趨勢?」

「如何去了解芸芸眾生的需要?」

「當前佛教現狀下,我該扮演什麼角色?」

「英文佛學班結業後,我怎麼辦?」

一個人選擇了出家這一條路,在無限的時間、空間裡如何安排自己?處理自己?計畫自己?要往哪個方向發展?目標在哪裡?如何安住?這些都要想清楚,不要懵懵懂懂得過且過,否則容易出差錯。

就讀英文佛學班的同學則必具有國際性格、主動性格、包容性格、喜悅性格才容易與外籍人士打成一片,要督勵自己用功,但不要死讀書,要明白自己的身分、角色、使命,不要荒廢踰矩。在學習的過程中大家都投注了那麼多的時間、精力、感情……在英文佛學上,將來在國際舞台也要拿出度眾的成績來,否則這種人生的投資未免太便宜了。日後主辦國際會議、學術會議的基本成員,將會以大家為基礎,沒有社會弘法的經驗、沒有國際的新知訊息,如何肩負這項責任?要學習、要增進、要充實的東西太多太多了,不要天天想要人家如何待我、給我,要想── 

「我要如何待人給人?」

「與佛光山的道風、思想融和嗎?」

「如何建立自己的價值觀?」

「我對國家、佛教、人間的貢獻有多少?我發心承擔了多少?」

每年的暑假,山上活動的人都很多,徒眾忙著接引一批批夏令營、短期出家、講習會的學員,所以跟徒眾接觸機會不多,等到徒眾活動告一段落後,我又要出國了,好珍惜這段在台的時間,我想好好跟徒眾相處,尤其是學生們,但是各地的演講、開光、落成等外緣卻又是那麼多啊!

佛光山的發展要感謝的助緣很多,其中一項是沒有人事費。佛光山六百多名徒眾,除學生有正常的作息外,職事每天工作超過十四小時的比比皆是,每個月他們都是象徵性拿點單銀,前兩天開宗務委員會時,部分委員建議,要依大家負責的職務,給予不同的補助,消息才透露,我就收到依諦和巫秋蘭的信,表白佛光山是我的家,我為這個家付出心力是應該的,又不是在公司行號上班,為什麼要多拿補助?希望常住把我看成是佛光山的一份子,發給我單銀,不要發補助……看到這些信我很感動。想到有些人,很會比較、計較,我很感嘆。

傍晚,依嚴陪同圓福寺信徒游次郎、王敏男、范耀仁、劉坤火、陳金練、沈纘勳等人來訪,順便與其談到「中華佛光協會」的章程內容,大家都很熱烈地提出意見,希望這個協會的成立,能幫助更多信眾。

八月七日 星期二

每天我都是在已排定的行程下過日子,徒眾學生想跟我講話請示,總要先探聽我的行蹤。最近在我房門外、門縫內,常有徒眾會塞進一封信或一張便條紙──

「……在您忙著到處弘法開示時,請為我們保重……」

「師父!您的時間都被『別人』瓜分了……請留一點時間給我們。」

「……師父雖在山上,可是感覺就像在國外,難得見到一面,只能從報章雜誌上,看到您在『南奔北跑』,又不忍又心疼……」

我並不怕忙,也甘於這份忙,常有人對我說︰「大師!您所到之處,總有一大堆人圍著,您好有魅力!」我想這不是魅力,而是我平時廣結善緣的結果,我雖沒有像杜甫那樣︰「安得廣廈千萬間,盡庇天下寒士皆歡顏。」但卻非常有心︰「要將佛法傳遍三千界,盡庇天下眾生皆受惠。」

徒眾雖常會埋怨要見到我的機會很少,但我深信徒眾對我的向心力,因為我以身教將佛法深入社會每一階層,為大家開拓更寬廣的弘法視野,為滿「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長流五大洲」的心願,我勾畫了此目標讓大家追隨。在這些前提下,能不能天天看到我,能不能跟我講話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精神是否跟我相依?思想是否跟我一致?

中午,撥個空到都監院巡視,「都監院」就像是佛光山的中央政府,是運籌帷幄的中心,事情做得好是應該的,處理不當則是備受責怪最多的單位,故特地到都監院去聽聽他們的心聲。

人實在好奇怪,平時都怪我沒有時間跟大家講話,現在坐在辦公室要好好跟大家談話,卻一個個閉口不言。開會不講話,對主持人實在很殘忍。我非常重視民意,也常灌輸大家「事無不可對人言」的坦誠態度,可是「心事不肯給人知道」似乎是中國人的通病,在大眾面前幾乎無話可說,寧可「痴痴」等待時間要私下跟我談,多浪費時間。徒眾都說要跟我學,為什麼我開闊、爽朗的個性,大家學不到呢?

下午二時,與心平等人巡視可容六百人過堂的大齋堂、學院改建圓門、幼保大樓等工程。

晚,七時三十分,高雄縣長余陳月瑛及水利局、社會科、建管科等多位縣府工作人員來訪。縣府為社會科籌辦老人公寓、火葬場、社區巡迴講座等工作,希望佛光山給予協助。繁榮社區是大家的責任,需要佛光山服務的當然義不容辭,我面允縣長本山願提供萬壽堂兩千個靈位,免費提供作為本縣孤苦無依之人奉安靈骨之用。

最近報上常可以看到余陳縣長一下子到這鄉鎮慰問、一下子到那村莊看災情,跟隨他的縣府人員也很辛苦,晚上還要工作,卻沒有加班費。不過縣長比我幸福,因在他身邊的都是專業人才,只要談到法令或技術問題,馬上就提供資訊及重點讓縣長參考。而我的弟子碰到問題,只會說︰「師父!怎麼辦?」

華視《新聞廣場》製作人孫國旭先生和李濤先生分別來電表示,本月五日播出的「社會亂象何時了」專題,觀眾反應非常熱烈,要求重播及買錄影帶的電話不斷……。

大概對周聯華、林雲,和我的對話好奇而已。

八月八日 星期三

我吃東西有個習慣,就是不喜歡吃的先吃,喜歡的留在最後才吃,徒孫道悟有時幫我準備的早餐是牛奶、麵包或饅頭,我不喜吃奶油,可是每次麵包都幫我塗奶油,我怕收拾時不好處理,只好先吃,好不容易吃完,第二片又遞上來,硬著頭皮把第二片吃了,他又要塗第三片時,我馬上站起來說︰「我吃飽了!」

「善陀食」是可遇不可求的。

慈莊上午十時北上,將經由香港返回澳洲。

中午與慈惠、慈嘉到信眾部巡視,信眾部是信徒與本山來往最密切的單位,平時除協助南區各布教所的共修會外,對各別分院信徒、朝山團的接待總是站在第一線。我每到一個地方,都很希望替別人解決問題,聽取大家的甘苦談,可是徒眾都很愛護我,向我報告總是報喜不報憂。其實知徒莫若師,他們掛一漏萬的做事方法,只有讓我心急而已,畢竟成熟圓融是要時間的,特勉他們要︰

一、擬訂布教程序、教材,作為一系列的弘法資料。

二、將布教所發展為講堂,讓信眾有固定據點共修。

三、隨時提供信眾需要,本山可隨時支援。

慈容、慧禮、依諦、依敏、依宣等人先後來跟我談話,一個下午就這樣過去了。

聽說今晚慧慈寺在拜大悲懺,臨時決定前去開示,晚上八時十五分抵善化,懺儀正在進行中,不敢驚動大家,先行到客堂小憩。就讀基隆崇右企專的劉憶靜小姐是善化人,平常下課就到極樂寺親近依恆法師並當義工,剛好今天回善化,到慧慈寺參加大悲懺。看到我馬上送來毛巾、茶水,且向我表示,他已從崇右企專畢業,將於下個月初入佛光山叢林學院就讀,並要求我允許他剃度出家。

劉憶靜的妹妹滿醍已在山上出家,他的要求除要尊重父母的意思外,我也為其開示道︰佛光山是一個大叢林,以眾為主的團體,出了家不要自我孤立,要多結人緣,肯結緣才有人緣,有人緣做起事來助緣就多。凡事可以歡喜要求,但不可以說不歡喜這,不歡喜那;境界來時沒有所謂好或不好,一切依常住為主。在社會上工作單純,一下子就很容易進入狀況,在佛門則有四十八單要學(為適應時代則又不止四十八單,如駕駛、電腦……),學了這樣,不會那樣;學了那樣,又不會這樣,永遠在被要求中,能在如此鞭策下接受磨鍊,脫胎換骨式的成就將在預期之中……勉其好好考慮再回答我。

在大悲懺儀結束的那一槌鐘聲,我出現在大殿中,信徒們高興的歡呼夾雜著掌聲久久不息,為大家開示「如何懺除業障增加福慧」,並闡述參加「全國佛學會考」的意義及功德。

陳榮霖夫人、蔡滄洲、李金生居士等都跟我提到五日那天看《新聞廣場》節目的感想,並問及「中華佛光協會」籌備情形,除邀請他們參加發起人說明會外,並將組織章程草案給預定的會長陳順章居士,讓他先行過目好提供意見。

回程時,想到「不請之友」能帶給大家如此歡喜,實在好感動,原來我的快樂是建築在廣大信眾的一顰一笑裡。

八月九日 星期四

普賢寺今舉辦大悲懺法會,日前已允其為信眾開示,上午九時即往高雄。

「西來大學」建校經費,本山各別分院都擬以拜大悲懺的功德善款贊助,感念大家支持,我就用寫字的方式,回贈參加的信眾,雖然我的毛筆字寫得不好,但是我都寫得很用心,「般若」、「慈悲」、「觀照」、「禪心」、「無住生心」、「福慧共修」,或配以和信徒名字、行業有關的詞句,前後我共寫了近八十張的毛筆字,為大悲懺三支香講了三次開示。

晚,十一時許才回到佛光山。

名演員勾峰來電,為其製作的電視節目《再世情緣》(即「玉琳國師」的故事),想邀其工作人員和我見面,希望我能為他們講述玉琳國師的時代背景、人物特色,以便能更傳神地闡述精神。允其北上後,再行聯絡。

依淳送給我一百本《將相新扮相》,讓我和大家結緣,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智慧財、書中自有無盡寶……但願看過的人,大家都能成「將」拜「相」!

目錄上云︰

能知足者,天不能貧;

能無求者,天不能賤;

能外形骸者,天不能病;

能不貪生者,天不能死;

能隨遇而安者,天不能困;

能造就人才者,天不能孤;

能以身任天下後世者,天不能絕。


書桌上放著近二十封的信,就寢前隨手拆閱,大部分都是徒眾寫的。昨天是父親節(八月八日),信的內容都表白了對佛教的期許、對自我的策勵,希望我這師「父」,有個愉快的父親節……看了這些信,感慨頗深︰

一、只要徒眾能安心辦道,就是我莫大安慰。

二、可惜我的師父不在了,否則我就可以像徒弟對我一樣,向師父表示我對他的尊敬、對他的愛、對佛教的心願。

三、我太沒有屬於私人的時間,有時看別人下班後都不接電話、不談公事……就好羨慕,每天除有幾小時的睡眠,幾乎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別人的。

八月十日 星期五

大樹鄉興田村村長高文雀先生尊翁吳噯哮居士(為本山功德主),今介紹一位已往生的甲級貧民,希望佛光山能免費將其靈骨安奉在萬壽堂。本山萬壽堂在建築之初,就擬有「普同塔」計畫,即是免費提供貧苦無依之人安奉靈骨,對吳居士的要求當然樂於成全。

最近常到各別分院走動,徒眾總非常盼望我能在當地掛單一宿,有時為了給他們歡喜,就隨緣住下來,可是我卻很「苦」,因我睡慣了木板床,而各別分院為我準備的都是彈簧床,且被單輕、重、長、短,總要折騰好久才能「降伏」,房間開冷氣睡覺怕感冒,不開則又太熱太悶睡不著(或許冬天會比較好),故不倒單在沙發上坐到天亮是常有的事。在吃的方面,甜的、黏的、油炸的、看食譜拼盤的、由素食館拿回來的,都不合口味。不吃,看大家準備得那麼辛苦,實在不忍心;吃嘛,實在太勉強自己了。如果徒眾能體諒一下我的「習慣」,為人師者就實在很幸福。

晚,八時,國防部長陳履安先生乘在南部公務之便,順道上山來訪。

溫文的談吐、高雅的舉止、濃郁的書卷氣,是陳部長給人的第一個印象。陪部長到大雄寶殿禮佛後,便到佛教文物陳列館參觀,沿途與部長談到,軍人需要國防,民眾需要心防;精神武裝、心理建設是心防的基本因素。如何促進民眾正面看問題,提醒大家的憂患意識,也是心防不可少的工作。

因果、感恩、隨緣、無我等名相,在部長的談論中常脫口而出,可見部長對佛學的涉獵也頗為深入。每天固定六時起床打坐,一上車就閉口靜慮,是部長的生活習慣。俗云「仁君仁政」,用如此理念來關心國家,是國家之福。

八月十一日 星期六

每每看到來山的信徒、遊客在樹下徘徊或在路邊喝飲料,我都會主動向前,請他們到信徒服務中心休息或到會舘客堂小憩;而負責知賓工作的徒眾,對「待客之道」實在是被動得要再教育。現在的年輕人做事有心無力,道理都懂,但實踐起來總是差了一截。佛光山到處都設有專供信眾休息、談話、會客的地方,由於知客們不懂得巧妙運用,徒有設備,實在好可惜!

我很懷念以前慈莊、慈容、依勤、依如等人負責朝山會舘時,那時沒有上下班制,也沒有辦公室,只要會舘有客人,他們都會去招呼、慰問、講話,或回答信眾的佛法問題,直到晚殿後十時多。清晨四點半就陪大家上早殿、巡山。除睡眠外,幾乎整天都跟信眾在一起。現在佛光山比較知己的信徒,大都是那時候培養出來的感情。

現在的知客法師,除幫信眾安單、招呼用餐外,就是坐在辦公室。辦公室內如何知會客人?如何賓至如歸?在叢林,「客堂」是四大綱領之一(監院、首座、維那、客堂),故有「金客堂,銀庫房,珍珠瑪瑙下廚房」之喻。如何讓「金客堂」真正發揮它的聲譽,一套完善的「客堂行事」有待大家用心去學習。

佛光山叢林學院各級學部聯合招生,今、明兩天舉行入學考試。據學院的老師報告,有五百多名新生參加入學考試,為了迎接這批新秀,教室、齋堂、佛堂、寢室都做一番調整規劃。中午抽空到學部巡視。本山的佛學教育從高雄壽山佛學院開始,至今已有二十六年歷史,教育的對象與層次可分︰

一、各級學部 

(一)中國佛教研究院研究部──

專門培養佛教師資及高深佛學研究人才。

(二)佛光山叢林學院──

1.國際學部︰英文佛學班、日文佛學班。

2.專修學部︰

(1)培養佛教文化、教育、慈善、弘法、住持等人才。

(2)分有經論教理學系、文教弘法學系、法務行政學系、社會應用學系。

(3)設有男眾佛學院之本山學部、北海學部、西來學部;女眾佛學院之女眾學部、基隆學部、西來學部。

3.東方佛教學院:分有大覺、大慈、福山、圓福學園。

二、特色與出路 

(一)學制完整一貫︰從初級學部至研究部。‭ ‬

(二)經典藏書豐富︰有梵、巴、藏、漢等二十多種不同版本之大藏經及二十萬冊佛學、社會叢書。‭ ‬

(三)師資陣容堅強︰聘有國內外教界大德,具有佛學博士、碩士之專家學者,長期駐院國外學者等。‭ ‬

(四)課程行解並重︰經常舉辦法務、布教實習及各種國內外佛教學術會議。‭ ‬

(五)畢業後依個人性向、興趣從事佛教各種事業,或推薦至海內外各大學等學術機構深造。‭ ‬

明天將在彰化福山寺主持一場皈依典禮。下午四時三十分,與慈容臨時決定先到福山寺,沒有事先通知的「光臨」,常使別分院的住眾又驚奇、又措手不及,看他們亂成一團地整理客廳、準備晚餐、泡茶倒水的,不難窺知平時生活之鬆散。

晚,福山寺有念佛共修會,隨緣與三百多位蓮友開示「如何增福消災」。共修會完,與住眾座談,至十一時多才解散。

八月十二日 星期日

上午八時,慈惠由佛光山到彰化前來會合,準備九點皈依時幫我翻譯。

福山寺平常的共修會信眾都只有四百多人左右,今天大殿一下子湧進了一千三百多人要皈依,把福山寺住眾忙得不亦樂乎,好在住持永道有慈容坐鎮,指揮得宜,把大殿每個角落都用上,而擠不進殿內的也都非常有秩序地在走廊席地禮拜。

皈依時,特引經云︰「……夫三寶者千生罕遇萬劫難逢,皈依者福增無量,禮念者罪滅河沙,譬如靈丹之妙藥,療百病以蠲除。冥冥大夜中,三寶為燈燭;滔滔苦海內,三寶為舟航;燄燄火宅中,三寶為雨澤。」

最近這一、兩年來,皈依在佛陀座前的信眾,職業、學歷普遍都提高,更可喜的是年輕人很多,正見正信的佛教形象,有待這一代青年去樹立弘揚。

中午離開福山寺前,抽空用毛筆寫了些勉勵的話給每一位住眾。隨即轉往員林,準備下午二時,在員林講堂主持另一場皈依典禮。

員林講堂的佛殿空間有限,容納不了前來皈依的六百名信眾,只好在齋堂裝設閉路電視,讓在佛堂外的信眾也能如儀參加。這是員林講堂開光接引信眾後,第一次的皈依典禮,其中有員林農工的五十位教師、退休於台灣大學的王在序夫婦,還有員林百果山女獅子會會友多人。

應百果山女獅子會會長張邱葉女士之邀,隨緣和其會員座談,會中並請我能在員林為信眾舉辦三天的佛學講座,時間初步擬定於下個月中旬。

面對信眾懇求我講經說法的眼神,我實在沒有「勇氣」說不!再忙、再累、再「趕場」,我也會把它排進行程裡。

與演員勾峰先生約好今晚九時在普門寺見面,四時三十分從員林出發北上。車子一上高速公路,時間好像緩慢下來,困在密集的車道上實在寸步難行,二十公里的車速算是很正常,有時一停五、六分鐘都不能動彈,本來連路肩是三線道,卻有五部車並行,造成誰也不讓誰,大家一起擠的現象。每逢週日北上的車道都是如此壅塞,卻不見有關單位適時疏導或改善,讓高速公路變成停車場,實在好可惜!

足足遲了一個多小時,約十時半才到達普門寺,勾峰、秦漢等七人早在等候。交通阻塞是每一個遲到者的藉口,卻沒想到守時如金的我,卻真的也用遲到的藉口在道歉。

為《再世情緣》劇集的背景、人物特性、內容表達方式與勾峰等人談到凌晨一時,他們才告辭離去。

八月十三日 星期一

上午九時,應邀到社工會參加會議,協商申請主辦第十八屆世界佛教徒友誼會及佛學院學生簽證居留問題。同行的有慈惠、永周和張培耕。會議由社工會主任鍾榮吉先生主持,有內政部、外交部、教育部、中國佛教會、中華佛教居士會和中華漢藏文化協會等單位代表出席參加。

關於主辦世佛會,依我個人的看法,最好是由中國佛教會主辦,中華佛教居士會和中華漢藏文化協會協辦;不然就是一個單位主辦,其餘協辦。不要弄個什麼合辦,結果沒有人肯負責。我想「責任制度」的建立,是佛教團體彼此尊重和合作的基礎。

外籍學生簽證居留問題,希望政府諸公,要有「贏」的策略,不能因為要消極遏止外籍勞工的進入,而否定了外籍學生來台灣學習中國佛教的正面積極意義。

會議後,隨即到汀州路看看台北佛光書局預計喬遷的房子,發現那裡是單行道,且停車不易,建議永昇以後選擇地點要多注意交通的條件。

接著便到桃園講堂,這個地方再五天就要落成開光了,真為桃園的信徒高興,他們終於有了期盼已久的一座既莊嚴、又現代化的道場。住持依德和信徒邀請我屆時為佛像開光說法,看他們如此熱心為佛教奉獻,我也樂於隨喜,祈求三寶加被他們。

下午四點多到桃園機場,準備飛香港。在候機室書報攤翻書,一位旅客上前要我和他照一張像,並且說他會安靜,不會驚動其他的人。結果還是一個接一個,弄得我差一點就來不及上飛機。真是盛名之累!

到香港,慈莊和依如來接機。稍做休息,就去跟信徒講話。他們很了不起,一百多個人不在家裡吹冷氣、看電視,卻擠在這個小佛堂。今年十一月預計在紅磡香港體育館弘法,場地可容納兩萬人,看他們正在忙碌籌備,不禁告訴他們,當初我剛到台灣開始弘法的情形。

自己最早的心願,只是希望能寫寫文章,以文字來弘揚佛法,哪裡是到處講經布教?記得還有一位老菩薩用台語向我說「不做工,沒飯吃喔!」其實,我在叢林做了六年的行堂、兩年的司水;在掛單的寺院,每天拉人力車到市場買菜,打六百桶的井水,只是利用看山林的時間,寫一點文章,便惹來這句閒話。但是,也很好,讓我更了解,人生是需要努力工作的。

之後,在佛學院教書,可是佛學院過沒多久就不辦了。直到慈莊法師的爸爸(就是後來也跟我出家的慧和法師)找我,他是一位非常和藹慈祥的長者,為了不忍拒絕他,才接下宜蘭念佛會的弘法工作。起初不敢上台,就是上了台也會發抖,就這樣慢慢學習著講、到處去講,大約講了二十年,才到台北國立藝術館;過了兩三年,換到大一點的台北中山堂;又過了幾年,終於在最大、最好的國家會堂──台北國父紀念館弘法。近來也在兩萬人的林口體育館、五萬人的高雄中正體育場舉辦過弘法大會。

在香港則已有兩次,第一次在何文田會館,第二次在沙田大會堂,現在是第三次在紅磡香港體育館。希望這次能接引更多人進入佛法的光明世界。

開示後,美國長城公司總經理胡嘉華小姐剛從大陸回來,在精舍掛單,和他談了一會兒。其中,他說到大陸毛先生的名言:「與天鬥,不亦樂乎!與地鬥,不亦樂乎!與人鬥,更是不亦樂乎!」我實在不了解,人不是愛好和平的嗎?

看胡小姐在美國奮鬥及佛光山在美國弘法的經驗,實在說,美國也是戰場,並不是天堂。

八月十四日 星期二

上午慧軍、慧山來報告去雲南考察大理佛教的情況。

這次,佛光山文教基金會提供考察團所有的經費,並且準備出版調查的論文報告,希望能對台灣佛教學術界有一些貢獻,並帶來更廣泛的研究風氣。

中午,請范止安先生至精舍便餐,吃一碗家鄉麵。范先生是新亞洲文化基金會的主席,對香港的文化界、出版界有很大的貢獻,尤其為人古道熱腸、義氣敦厚,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者。去年自大陸回來,他宴請香港文化界人士和我吃飯,從此互相尊重,成了友好的方外之交。

這次承他的好意,為紅磡香港體育館弘法印了六萬張門票、幾千張海報,所費不貲,非常感謝他。我還告訴他,門票是規定的,不得不印,但海報能省則省吧!雖然自己被照了很多相,其實,我很怕見自己的。或許如《金剛經》上說的,「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也如今天范先生送我一本舒煙先生著的《京華見聞雜記》上所說:「星在天上,雲也在天上,人間哪裡有?」

慧軍、慧山、永印和胡小姐下午要去逛書展,順便要他們去幫我選購佛書。自己一生讀書、買書、寫書、出書、教書、愛書,跟書結了不解之緣,希望在自修之餘,能有多一點方便為信徒服務。也希望我的弟子,不讀書的能發心讀書,喜讀書的進而活用書,為常住承擔一些責任。

最近大陸有些不錯的學者出了不少佛學書籍,佛光出版社如果能邀請他們重新整理佛經,使佛經能更容易讀,方便更多的人學佛。另一方面,也能為復興大陸佛教,培養更多因緣,造就更多佛教學者。如此,對中國佛教的現代化和大陸佛教的復興,都是功不唐捐!

八月十五日 星期三

在電視上播映《八千里路雲和月》節目的製作、主持人凌峰先生,多次託人向我表示,蒙古有關單位要送他一個設備非常齊全的蒙古包(蒙古人居住的帳幕),禮請我任榮譽會長,代表接受這項禮物(這也是我此次來港的原因之一),後來卻因故沒有舉行贈送儀式。

早上,凌峰先生到佛香精舍來見我,對其製作的《八千里路雲和月》電視節目,我非常欣賞,不僅報導深入,且看法和詮釋也非常精闢,對大陸這又大、又廣、又豐盛的一大片土地,在鏡頭的闡釋下,每一段落的情節和重點,都能激起我們思古的情懷。

中午用餐時,凌峰先生很惋惜地說道︰「……本計畫接受『蒙古包』後,可以帶回台灣給大家見識一下,誰知好事多磨。不過有機會跟大師暢談、一起用飯,比拿到『蒙古包』還興奮……」

一件事情的價值在於它的含義與精神,不在於它的稀奇或金錢。

香港第十二屆中文書展,自本月十一日起,在香港大會堂舉行十天,本山佛光出版社也應邀參加,參加的書籍有《佛光大藏經・阿含藏》、《佛光大辭典》、《佛教史年表》、《星雲禪話》、《星雲大師講演集》等八十一種。佛光出版社已出版的書籍計一一三種,有一半以上的圖書參加這次國際性書展,可見其水準。為山上那群在文化工作崗位上默默耕耘的徒眾,感到欣慰。

在書架上看到一本《歇後語》,每一句話語末的字隱而不言,但卻頗能會意,如──

◎劉備摔阿斗(收買人心)

喻人用不由衷的言語行動討好他人。

◎劉備借荊州(一借永不還)

喻人不守承諾,不重履踐。

◎肚臍眼放屁(怪氣)

喻一個人脾氣古怪異於常人,難與人相處。

◎大年夜吃餃子(沒有外人)

喻有事盡可說,沒有外人,不會洩密。

◎鴨蛋不生腳(滾)

蛋是橢圓形,只會滾。此喻是喝斥人走開之意。

◎百隻麻雀炒盤菜(全是嘴)

喻一個人只會說不會做。

◎螃蟹過河(七手八腳)

喻做一件事,人多手雜,紊亂不堪。

◎刷子掉毛(有板有眼)

喻刷子上毛脫落後,必留下板底及眼孔。用以形容一件事處理得當,循規蹈矩而至成功。

◎丈八燈台照遠不照近(志在千里)

丈八燈台指大台燈,喻雄心萬丈男兒志在四方,不顧及小事。

◎烏鴉笑黑豬(不知自醜)

黑豬醜陋,老鴉更不美,老鴉笑豬醜,不知自己更醜,喻沒有自知之明。

回到頁面頂端
回到星雲大師全集首頁
搜尋
調整
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