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度:
字級大小:
A-
A
A+
p118 以一當百(1996/01.16~01.31)
精華語錄
◎真正的力量是忍耐,真正的智慧是寬厚,
真正的慈悲是包容,真正的財富是滿足。
◎化緣是很美的,宇宙緣起的中道,就是在一個「緣」字,但要化善緣、好緣、歡喜緣、化對方的心。
◎身為領導者,決策時要懂得從善如流,實行時則要擇善固執。
◎懂得反省的人,比較會生出感恩心;有感恩心的人,是一個富貴的人。
◎能用心設身處地為對方想一想,在現實生活中就比較容易惜緣、惜福。
◎施捨真理是上等施,急公好義是中等施,濟貧救苦的是下等施,施不甘願是劣等施。
◎用口不如用手,求人不如求己,
妒他不如學他,認命不如拚命。
◎一個人的富有程度與他捨棄財物的能耐成正比,而「知足」是內心的一種態度,非從外在求得,而是自我內心的顯現。
◎笑容,是世界上最美的色彩,凡事多往好處想,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人在順境時往往會得意忘形,知本分是做人的根本。
一月十六日 星期二
今天由台北道場回到佛光山時,已下午四時左右,山上遊客不多,乘興讓車子繞山一周,順便巡視各單位。在普賢殿後山,看到叢林學院的學生正在出坡,有的揀木柴(佛光山開山三十年來,儘管服務信眾的各項設備都很現代化,但學院內學生三餐的典座,仍是起灶生柴火的)、有的整理菜園、有的培育花苗,十足的叢林景色。
禪門的稽山禪師曾任柴頭,灌溪禪師曾任園頭,雪峰禪師曾任飯頭,義懷禪師曾任淨頭,期望學院的這些菩提幼苗,將來也都能有這些祖師大德們的典範。
就地坐在菜園旁一塊石頭上,和出坡的學生們小參。
1.我在童年時就常「想」,想我這一生將來要做什麼?農夫、工匠,這非我所願;想當學者、大人物,又攀不上。在有限的人生歲月裡,凡事不容我們慢慢來,所以要努力找出自己的路。我就是因為會去想,才找到出家的路,所以能為信眾創建佛光山,為佛教奉獻一己之力。
希望大家對自己的未來及生命的價值,要有一番考量,如何確定自己的方向和目標,需要好好的規劃,仔細想一想,不要懵懵懂懂、得過且過。
2.「想一想」外,還要不時用「假如」的觀念,來訓練自己的思想空間︰「假如我是一個男眾」、「假如我是一個女眾」、「假如我是一個信徒」、「假如我是一個住持」、「假如我是一個縣長」、「假如我是一個計程車司機」、「假如我已證得阿羅漢果」。想像出一百個不同身分的人士,「假如」我是他們,生活中最需要的是什麼?最苦、最樂的是什麼?能用心設身處地為對方想一想,在現實生活中就比較容易惜緣、惜福,不會犯錯。
3.「為什麼」︰一個簡單的問題,如果多問幾句「為什麼」就會變得很複雜,一般人都禁不起「為什麼」三個字,因大多數的人,對問題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這種不求甚解的觀念,非學道者的態度。
大多數的人學佛,都是在求了生脫死,然而「了生脫死後,要做什麼?」「到西方」;「到西方做什麼?」、「念佛念法念僧」。那麼現在各道場,不是一樣也在念佛、念法、念僧嗎?又何必一定要到西方?當下就是淨土啊﹗常有為什麼的問號,可以訓練我們的思想。
4.「你、我、他」︰凡事只為自己一個人想是不對的,因人不可能單獨生存在這個世界上,必須藉由很多因緣的結合,才能運作。如︰父母生養我們是親情因緣、師長教育我們是學問因緣、農工商賈供應我們生活所需是社會因緣。靠著很多因緣的組合,我們才能成就一件事。所以在我們所思、所言、所行中,一定會牽涉到別人,為顧全人際關係,凡事都要想到你、我、他,不要只知道為自己著想,不知道還有別人。
5.「過、現、未」︰每一個人都有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人不可能斬斷因緣,要能記取過去的教訓,改進現在,為未來的美好而努力。也常有人說︰「經驗,製造一切未來,是所有過去的成果。」故人要回顧過去、立足現在、展望未來,不可忽視任何一個過程,因彼此皆有其相互因緣。
鼓勵大家要好好把握在佛學院求學的時光,教育可以變化一個人的氣質,也可以成就我們的道業,但教育不只限於讀書而已,在工作中,在生活中,在學習中,在行住坐臥、起心動念中,一樣可以接受生活教育和思想教育,而這些教育,都不如自我要求的教育來得切實。希望大家好好體會各種學習機會。
一月十七日 星期三
《中國時報》南部版總編輯李彪先生率同記者蘇正國、編輯主任黃彩雲及各版面的編輯等一行十五人,今來山參加禪淨法堂「一日禪」的修持活動。中午利用放參時間和大家見面。平常我們看報,不僅享受了知的權利,而且報紙還有教育性,可以教育讀者,所以辦報的人很重要,因其負有引導社會走向的使命。
佛教也很注重資訊的傳播,佛陀三十二相中的「出廣長舌相」,一音演說,三千大千世界的眾生皆可聽到,可見音訊傳播之廣。又「四句偈勝過三千大千世界的財富」,表達了對知識的重視;佛陀為了讓眾生承受法益,依其不同的根性,給予種種善巧方便的教說,如用詩句、譬喻的說唱引導,甚至顯神通(已達視聽境界)來讓眾生了解,充分發揮了傳播技巧,可見佛門也很重視傳播人才。所以我常鼓勵弟子,要修行先要傳教,因傳教就是修行。
看到新聞,很自然就會想到編輯和記者,有些典故值得一讀——
◎「新聞」一辭的由來︰英語「新聞」一辭源於希臘;德語「新聞」一辭源於德國北部的俗語「報道」演變而成;十六世紀義大利威尼斯出現了「新聞信」。
◎我國「新聞」一辭出現早於西方。甲骨文和金文中就有「聞」字,「新聞」二字連用,則見於《新唐書》︰「嘗恨天下無書以廣新聞。」另李咸用詩句︰「舊業久拋耕釣侶,新聞多說戰爭功。」
◎宋朝《朝野類要》︰「其所謂內探、省探、衙探者,皆衷私小報、率有洩漏之禁,故隱而號之曰新聞。」
◎「編輯」一辭,始見於南北朝的梁代。《南史・劉苞傳》載︰劉苞「少好學、能屬文、家有舊書,例皆殘蠹、手自編輯、筐篋盈滿」。「編輯」一辭從這裡開始見諸文字記載,並沿用至今。
◎世界上最早的記者,是在歐洲威尼斯產生的。十六世紀威尼斯是歐洲的經濟中心,各國商人、銀行家以及達官貴人等,都迫切需要了解和掌握涉及切身利益的世界各地消息。因此,有人便投其所好,專門採取有關政治事務、物價行情、船舶抵達、起航等方面的消息,或手書成單篇新聞,或刊刻成報紙,然後公開出售。
人們根據其工作特點,分別稱他們為報告記者、手書新聞記者、報紙記者。這些專以採集和出售新聞為生的人,就是世界上最早的職業記者。
◎創始於西漢(西元前二○六~二四)的《邸報》,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報紙。比西元前五九年,羅馬帝國凱撒大帝創建的《每日紀聞》,早一個世紀左右。
◎在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發現一張手抄邸報——《進奏院狀》,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報紙。約發行於西元八八七年(唐僖宗光啟三年),目前保存在英國不列顛圖書館。
一月十八日 星期四
上午起為華視《星雲法語》節目錄影。中午利用用餐時間,會見幾位信徒。到下午六時,先後共錄製了六十集,部分內容為——
生活六威儀
坐姿如鐘,必須穩重。
站立如松,必須正直。
容貌如鏡,必須明淨。
行止如法,必須合法。
視聽如教,必須受益。
思想如流,必須清流。
真正的內涵
真正的力量是忍耐,真正的智慧是寬厚,
真正的慈悲是包容,真正的財富是滿足。
布施的層次
施捨真理是上等施,急公好義是中等施,
濟貧救苦是下等施,施不甘願是劣等施。
邪法
不施而獲的取巧,不當利益的擁有,
不誠虛誑的傳播,不實惑眾的表現。
良師益友的條件
他挫折時,我給予勇氣。
他沮喪時,我給予信心。
他迷惘時,我給予指引。
他愚痴時,我給予智慧。
不要記恨
兄弟互相怨恨,受害的是父母。
夫妻互相怨恨,受害的是家庭。
同事互相怨恨,受害的是主管。
政要互相怨恨,受害的是國家。
鬥智與鬥氣
粗者與人鬥力,愚者與人鬥氣,
慧者與人鬥智,賢者與人鬥志。
如何自救
用口不如用手,求人不如求己,
妒他不如學他,認命不如拚命。
如何增加生活情趣
會說,說出歡喜來。
會吃,吃出健康來。
會穿,穿出氣質來。
會玩,玩出天分來。
以一當百
一忍可以抵百勇,一靜可以制百動,
一念可以超百劫,一心可以做百事。
教化的方法
啟發教育在潛移默化,感化教育在身教言行,
指導教育在引發思想,懲罰教育在慈愛鼓勵。
人的層次
上等人,有慈悲有智慧。
中等人,有慈悲無智慧。
下等人,有智慧無慈悲。
劣等人,無慈悲無智慧。
因人而異
以實情給君子,以善態給小人,
以禮節給平輩,以恩惠給下人。
如何大獲得
能吃虧可以獲得大便宜,能受苦可以獲得大安樂,
能平氣可以獲得大力量,能散財可以獲得大聚集。
一月十九日 星期五
最近這一、兩年,經常是一半時間在國外,一半時間在國內。而在台灣也幾乎有一半時間在北部,相對的在佛光山的時間就減少了。所以只要我在山上,法堂總是有川流不息的徒眾,有的來請示,有的來請安,有的來問法,也有不少人是來講他們的煩惱。傳燈會會長依嚴和負責大慈庵園藝的天直法師,每天都會按時把新鮮的青菜送來法堂。每到用餐時間,我總是留徒眾在法堂用餐,藉此和大家進行師徒時間——
◎化緣是很美的,宇宙緣起的中道,就是在一個「緣」字,但要化善緣、好緣、歡喜緣、化對方的心。我一生不儲蓄,因我不要錢,但要有人緣。緣,要因不強求而有,要眾緣而成。
◎真正會作戰的將軍是不必選擇部下的;真正會做事,是要做難做之事,處難處之人。而經驗是從投入工作中所累積來的。
◎只要心能包容,就可以擁有全世界;反之,排斥愈多,失去的也愈多。
◎「好」與「不好」並沒有一定的準則,完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間,但若成見不突破,則成了自我束縛的框框。
◎天時、地利、人和,對事業的成功有很大的影響,所以平時多培養善因善緣很重要。
◎投身為人,就要將人做好。要為自我的「身分」盡心盡力,任勞任怨而不失職。
◎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是在驚慌恐怖中度過,怕冷、怕熱、怕失業、怕欺侮、怕孤獨、怕老、怕死。觀世音菩薩為我們「施無畏」,讓我們不要怕,所以能幫助別人也不要害怕,很有意義。
◎般若人生的生活方式是自在與歡喜,這是世界上最寶貴的東西。一個人若不明白自己的心,又沒有般若,境界一來,就會把持不住。
◎處處為人設想,不見得就會吃虧,如何讓信徒幸福快樂,是每一個弘法者的責任。
◎「打」、「罵」是面對教育沒有辦法時的辦法,有辦法的人是不會用武力的。
◎人因為不知慚愧、不知羞恥、不知感恩,所以才不會進步。
◎身為領導者,決策時要懂得從善如流,實行時則要擇善固執。
◎情緒是性格的一部分,會影響人的行為和表現,不要任由情緒主宰自己,否則將會失去很多機會和朋友。
◎世間最大的是海洋,比海洋還大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胸。所以愈是奉獻給人,自己愈富有。
◎一個人的富有程度與他捨棄財物的能耐成正比,而「知足」是內心的一種態度,非從外在求得,而是自我內心的顯現。
◎懂得反省的人,比較會生出感恩心;有感恩心的人,是一個富貴的人。
一月二十日 星期六
下午二時,於台南講堂社教館主持佛光山派下南部地區各別分院住持主管聯席會議。
古時候,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現在的資訊如此發達,但人的見識、膽量、能力,並沒有相對的增進,根本原因在於我們所受的教育,沒有教導我們去思考。就算在家,父母也是命令式的管教,一切按照指示行事,久而久之,養成了不去思考的習慣。
深感一個人常受識見的限制,對是非好壞、公平正義的取捨、獎懲的標準會有所偏差。「識」是指能識(認識、知解、學問、修養);「見」是指能見(接觸、覺察、判斷、設計),為了擴張自我識見的範圍,除了多進修充實自我的不足外,沒有其他更好的方法。尤其身為主管者,負有帶動屬下的責任,更不應該懈怠。所以要知道自己的長短,更要懂得規劃自己的生活,若以二十年時間來計算,可分為四期來自我雕塑——
第一個五年︰早晚課誦精進、發慚愧心知苦惱、勤息、禮佛、修禪定、培植福慧,來樹立自我形象。
第二個五年︰忍耐、接受、勤勞、謙虛、服務。
第三個五年︰實踐理想,發揮所長。
第四個五年︰弘化一方,為人師表。
人之性,在於有所得,會領眾的主管,能讓上下皆大歡喜。而且要以身作則,屬下才會響應。
佛門不同於一般社會機關,社會上的服務單位都是上司和員工的關係;在佛門服務信眾時,雖有主管和屬下的工作關係,但回到大覺寺、大慈庵共修時,彼此又是師兄弟,情感比手足還親密。希望主管對屬下要多一分包容,屬下對主管要多一分恭敬,彼此都在學習中成長,要珍惜這段共事因緣。
領眾時,對屬下要求不能全用同一個模式,因每一個人的根性、專長、需求並不一樣,要知其性、用其長。在歷史上集政治家、軍事家、經濟家於一身的三國時代諸葛亮(孔明),將其手下將領以專長分為——
1.仁將︰能用道理、禮法來管理部隊,關心部下冷暖,與之同甘共苦者。
2.義將︰做事能從長遠處著眼,同時不為名利所累,以獻身為榮,苟活為恥。
3.禮將︰屢建功勛而不以此為傲,性情剛烈又能忍辱負重者。
4.智將︰戰術靈活多變,遇事足智多謀,能轉敗為勝,轉危為安者。
5.信將︰對英勇殺敵及臨陣怯戰者,不論貴賤,處罰公正嚴明。
6.步將︰行動敏捷,氣概豪邁,善操兵器,固守陣地者。
7.騎將︰能攀高山,行險地,善騎兵,會射箭,進攻衝在前,撤退走在後者。
8.猛將︰氣蓋全軍,小仗打得認真,大仗打得勇猛。
9.大將︰對賢士能虛心請教,接受他人意見,寬厚而又剛強,勇猛而又多謀者。
諸葛亮因為能如此知人善任,所以使人人都能人盡其才,讓屬下沒有懷才不遇之嘆,是領眾者的最佳典範。
四時,於講堂主持佛光會南區督導長聯席會議。
因深感佛光會輔導法師能力有限,輔導成果不彰,而各分會的督導,則已歷經會長職務,有實際的會務經驗,擬甄聘督導升任督導長,來輔導各分會。
此提案在中區的督導長會議已提過,希望取得各督導共識後,再提交理監事會議決。
一月廿一日 星期日
昨晚離開台南講堂時,已晚上七時,因逢假日,北上的高速公路車速只能開到三十公里,為免每次到台北道場時,都打擾到大眾的休息,所以車行一入台北市區,就轉往陽明山方向,昨晚安單在「小山蘭若」。
小山蘭若的清晨非常寧靜,視野所及的群山,都籠罩著一片白霧,頗有山在虛無飄渺間的景致,實在是靜修寫作的好環境。
因時節因緣的成就,佛光山除西來大學、佛光大學外,緊接著的嘉義南華管理學院及大陸武漢弘道大學都已陸續開辦,日前和心定、慈莊、慈惠等宗務委員提及,為籌募這筆龐大的建校基金,擬發起「佛光大學百萬人興學委員會」,希望關心教育事業的佛教信徒及佛光會會員們,大家都一起來共襄盛舉。
「佛光大學百萬人興學委員會」緣起——
佛陀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教育導師,佛教也承擔起社會教化的功能。佛光山尚未開建以前,我們即已開始設立佛教學院,三十年來,於僧伽教育之努力,已在海內外設有十五所佛學院,今為進一步實現教育培才的理念,更擬援用此辦學經驗為基礎,創建佛光大學,於台灣宜蘭及嘉義創建兩所學區;宜蘭學區已獲開發許可將動工興建,嘉義學區也已建有教學大樓、學生宿舍等。且將於八十五年夏招生開學。
教育乃百年大計,需群策群力,方能竟其偉業,尤其建校耗資龐鉅,若無數十億元之經費不以為功,此非本山或少數人能力所及,故發起「百萬人興學委員會」,以百萬「大學委員」每人每月捐資一百元,三年為期,凝聚百萬人之心力,連結百萬人之善緣,百年樹人之建校功德,得以圓滿。
參加辦法——
◎個人每月認捐百元以上,三年為期,即為本校之「大學委員」。
◎個人發心勸募十名以上「大學委員」,即為本校之「慈悲委員」。
◎個人發心勸募五十名以上「大學委員」,即為本校之「智慧委員」。
◎個人發心勸募一百名以上「大學委員」,即為本校之「光明委員」。
◎個人發心勸募五百名以上「大學委員」,即為本校之「菩提委員」。
◎個人發心勸募一千名以上「大學委員」,即為本校之「圓滿委員」。
◎可逕向本山各別分院、道場、單位,填寫參加興學委員表格。
◎凡發心為慈悲、智慧、光明、菩提、圓滿委員者,本會發給識別證一枚,以為徵信,並致贈募款手提袋一只,於每年功德表揚大會上頒發獎狀予以表揚。
一月廿二日 星期一
時序已進入農曆十二月,台北的氣候有非常明顯的寒意,雖已深夜十一時,但台北道場各辦公室仍燈火通明,如︰道場會客室、佛光會會員服務中心、佛光大學籌備處、佛光緣社教館學員服務處,佛光緣美術館內正在整理書畫,佛光出版社、普門雜誌社內,還有伏案的筆耕者,大家好像都有忙不完的事。很希望徒眾平時忙於弘法度眾外,在日常作息中,要懂得把握時間用心修持。
不忍大家工作太晚,只好到每一間辦公室,催大家休息。有不少徒眾趁機向我請示問題。有時講道理,不見得人人能體會,所以舉了幾個故事,希望故事的含義,能對徒眾有所啟示——
◎有一個富翁,覺得生活過得沒有意義,就去找一位哲學家,希望哲學家能減少他心中的愁苦。
哲學家就帶富翁到窗邊,對他說︰「你看到些什麼?」
富翁︰「我看見男男女女,還有小孩子。」
哲學家又帶他到一面鏡子前,問他︰「現在你看到些什麼?」
富翁︰「我看到我自己。」
哲學家︰「窗和鏡子都是玻璃做的,可是鏡子的一面鍍上一層水銀,因此你看不見別人,只看見自己。」
富翁聽了,恍然大悟。
◎漢章帝時,第五倫做司空。由於他為人正直、奉公盡職,深得人們愛戴,但也有些人因為他性格峭直而對他不滿。一次,有人問他︰「你有沒有私心?」
第五倫回道︰「曾經有人送給我千里馬,被我拒絕了。此後,每當朝廷讓我們三公選薦人才時,我心裡總是想到這個人,不過我始終沒有舉薦他。
我侄子生病了,我一夜去探望十次,回到家倒頭就睡;但我兒子生病了,我雖然不去探望他,可是卻整夜睡不著覺。依你說,我有沒有私心?」
◎齊威王即位後,不理朝政,將國家大事委託卿大夫治理,幾年間,諸侯不斷侵犯疆土。不少大臣進諫,但是威王就是不聽。
有一天,威王召鄒忌進宮,彈琴消遣,鄒忌就想利用這個機會向威王進諫。進宮後,鄒忌只以手撫琴,並不彈琴,威王不解,鄒忌就不厭其煩地大談樂理,但就是不奏曲。威王說︰「先生,你的樂理是說到我的心坎裡,但是光知道彈琴的道理還不夠,必須審知琴音才行,請先生試彈一曲吧。」
鄒忌回答道︰「臣以彈琴為生業,當然要悉心研究彈琴的技法。大王以治理國家為要務,怎麼可以不好好研究治國的大計呢?這就和我撫琴不彈,擺空架子一樣。撫琴不彈,就沒有辦法使您心情舒暢;您有國家不治理,也就沒有辦法使百姓心滿意足。這個道理大王要三思。」
威王因之醒悟,便和鄒忌大談治國定霸大業。
◎愛因斯坦是二十世紀科學界的代表人物,他所發明的「相對論」改變了經典物理學的絕對時空觀,提出了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
有一天,一個學生跑來問愛因斯坦︰「什麼叫相對論?」
愛因斯坦回答道︰「你坐在一位漂亮姑娘的身邊一小時,覺得只像一分鐘;如果你緊挨著一個火爐,只坐一分鐘,卻覺得過了一個小時,這就是『相對論』。」
一月廿三日 星期二
「譬喻」的說教方式,是經典十二種文體中的一種,也就是佛用種種譬喻來啟發眾生悟性的經文,這種不言而喻的教化,很適合無暇深入經藏,又很有心想親近佛法的現代人。台視《星雲說喻》節目,就是把我們生活四周的一些人事物,用故事的方式,來闡述佛法的真義。很受信眾及觀眾的歡迎。
今天為《星雲說喻》節目錄製的內容,部分主旨在說明——
◎笑容,是世界上最美的色彩;凡事多往好處想,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與人相處,不管認識不認識,都要主動與人打招呼、問好。而消除人際間的隔閡,最好的方式,不外溝通,透過溝通,才能促進彼此了解。
◎提倡環保、愛護我們的環境,必須大家一起來,不輕易亂丟一張紙來汙染大地;說話聲音不要太大,以免擾亂大地安寧,這些都可以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共同來注重環保。
◎人生在世,有五件事是別人代替不了的,即吃飯、睡覺、大便、小便、走路,尤其「路」是要自己走出來的,要一步步才能達到目標。要在世間上保有生存的空間,不外要自主、自強、自發,唯有靠自己,才是穩當之道。
◎妄語,就是假話。人常為本身利益而說假話,為了要達到某一目的而欺騙他人,是很沒有智慧的舉止。
◎禪,非妄想,是一種用心探究的功夫,重在精神的統一,意志的集中,非呆坐、空坐,是要用心、用力的精進不已。
◎追隨長者,親近善知識學習,不外是希望能給我們一個棒喝的機緣,讓我們能刻骨銘心,改正缺失。
◎人在順境時往往會得意忘形,知本分是做人的根本。為人父母,要盡職教育子女;為人兒女,要不忘孝養父母;為人公僕,要成為人民的保母,要適如其分。
◎世間上很多人,為了名譽、排場、前後位置在做種種計較、比較;或是為社會上禮儀、人情、虛榮所束縛,致使不能將事情做得完美。如何去除虛浮外表,而達到重實質的做事理念,是大家要共同努力的。
◎處事的困難與容易,常依個人看法不同,難易的標準也不一樣,如果心不甘情不願,就算是容易的事,做起來,也會困難重重;反之,只要心甘情願,任何的困難,都會想方法去突破。所以,面對一件事情,先要確定自己的心態,必定會有所發揮。
◎一個有信仰的人,其慈悲心、道德感都較一般人濃厚,表現在人情上的是有情有義,能將此愛心留存在世間,必定可以增加人生色彩。
◎人,不要有成見,世間上的因緣很妙,在因緣具足下,可以成就很多事業。凡事只問耕耘,自然公道易成。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戰爭,是一場與貪瞋痴等煩惱作戰的戰爭,要打勝戰,必須出奇制勝,不可刻板、固執。戒,主要是規範我們的身心,其德行重於大地;而貢高我慢是人生弱點,要能棄除,才能處事無礙,所以要打勝這場戰爭,最好的武器不外戒、定、慧。
◎歡喜比財富重要,一個人若擁有財富,但不歡喜,也不會快樂;保有一顆歡喜的心,比任何財富都珍貴,更何況,財富不一定要占有,能享有也很美。
一月廿四日 星期三
農曆新年將屆,各行各業都在加緊自己的工作進度,以配合春節假期,電視台的工作也不例外,這幾天,先後為華視和台視錄好存檔。上午,為中視《星雲說》節目錄影,內容有——
不以諛諂親善友,於人勝法無妒心;
他獲名譽常歡喜,不謗菩薩得無怨。——《妙慧童女經》
藤摧墮井命難逃,象鼠蛇攻手要牢;
自己彌陀期早悟,三塗苦趣莫教遭。——《五家宗旨纂要》
設要伏藏千億餘,以貪愛心無厭足;
猶如大海吞眾流,如斯愚人最為貧。——《大寶積經》
寧使貧乏於財位,遠離惡趣諸惡行;
勿彼富貴亂諸根,令感當來眾苦器。——《攝大乘論》
施時無貪無犯戒,無嫉無恚起慈心;
諸來求者便施與,無倦無亂無異見。——《攝大乘論》
於諸毀罵我當忍,亦忍一切諸難苦;
當為眾生讚忍力,亦自安住大忍中。——《大寶積經》
當服慚愧藥,忍辱為衣裳;
懺悔莊嚴華,熏用善心香。——《治禪病祕要法》
低心似地,緘口如愚;
摧挫我人,消停意氣。——《緇門警訓》
禪河隨浪靜,定水逐波清;
澄神生覺性,息慮滅迷情。——《傅大士誦》
初修菩提心,習行十善業;
成就心不退,入於大乘道。——《成佛之道》
慈母像大地,嚴父配於天;
覆載恩同時,父娘恩亦然;
不憎無怒目,不嫌手足攣;
誕腹親生子,終日惜兼憐。——《父母恩重難報經》
一月廿五日 星期四
中午用餐後,十二時由台北南下,回佛光山。
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因會務需要,常住最近甄選覺瑩、妙慧、妙因、妙均、印慧、妙志等人,派往佛光會服務,明天就要到總會報到,今晚覺瑩等六人,到法堂來告假,勉勵他們——
一個有為的青年,大都會挑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以現在的時代而言,最為人嚮往的是旅行社的事業,因這個行業,必須具備的條件,不僅要有地理、歷史的常識,對各國各地的風情民俗文化,也都要了然於心,並且要善於言詞、為團員爭取最好的待遇。平常對於機票的預約、三餐的打點、行李的運送、安單、採購等種種服務,都能應顧客的不同需求,一一滿其所願,這種應變能力,非具有挑戰性格者不易勝任。
佛光會的成員,大都是社會上的菁英人才,各分會所從事的社區活動,對社會教化的成就,都是在為佛教做一個劃時代的貢獻。尤其是讓信眾有廣大的空間發揮,不僅只有發心、布施而已,也能像僧眾一樣,奉獻智慧、能力為佛教的弘傳盡一己之力。加入佛光會的行列,如何服務會員?必須要具備——
1.有心弘法利生,具佛教使命感者。
2.有帶動群眾的大眾氣度,具社會性格者。
3.善於為會員解答問題,且思考靈敏,反應快。
4.能為會員排難解紛,滿足會員們的需要。
5.能輔導新會員了解佛光會,並樹立其理念目標。
6.依會員們的需要,舉辦各種講習會、訓練營。
7.依各地區(尤其是海外)風俗民情和法律不同,製定規章、各種弘法活動辦法和擬訂拓展會務計畫等。
8.安排檀講師海內外巡迴講演。
參加社團活動,可以從會員、信眾身上學習到常識、經驗、心得,對自我能力的培養,較具有挑戰性的激勵。除此之外,更要隨順時代,不固執於自我成見中,並培養前瞻性的眼光。
在學習過程中,若禁不起一句話的考驗,如何能成事?禁不起挫折的磨鍊,怎能刻骨銘心的牢記?出家,一切所行所為就是志在服務信眾,不可有職業觀念。在佛門只要有慈悲心、大願力,沒有不成功的事業。希望大家能好好珍惜在佛光會服務的機會。
一月廿六日 星期五
為提升國際間宗教文化的交流並共同探討各宗教的互動關係,由佛光山文教基金會主辦,文建會、佛光山寺、中興大學、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協辦,佛光大學宗教文化研究中心承辦的第一屆「宗教文化國際學術會議」,今下午二時三十分,在佛光山東禪樓舉行開幕典禮。
來自美國、英國、日本、比利時、加拿大、香港、韓國、雲南、貴州、四川等十個國家地區的專家學者,如︰研究中國佛教的日本東京大學教授鎌田茂雄、原始佛教阿毗達磨戒律的研究專家平川彰教授、美國天普大學教授傅偉勳、香港浸會大學宗哲系吳汝鈞、四川聯合大學宗研所的陳麟書及台灣各大學教授,共三百多位學者參加。將以四天的時間,在十二場會議中,發表八十篇論文。論文內容各站在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儒家、道教、伊斯蘭教及一些新興宗教等立場,來探討宗教信仰與現代社會的關係。
在開幕典禮中,我致辭道——
1.佛教本身就是一個種類複雜的宗教,在佛教裡,有人喜歡參禪打坐,叫「禪宗」;有人喜歡念佛修行,叫「淨土宗」;有人喜歡持咒者,叫「密宗」;喜歡研究教理者,又有顯教、密教及南傳、北傳、上座部、大眾部等多種派別。佛教以五乘佛法來包含所有宗教,如︰儒家講三綱五常,較注重人文精神,佛教將其歸入人乘佛教。基督教講永生,信仰上帝才能進入天堂,佛教也講天堂地獄的觀念,然佛教雖認為天界享樂無窮,但未能斷除煩惱,終非究竟,因此把基督教歸入人天乘佛教。道家主張清淨無為思想,偏重遁世潛修自度自了,佛教將其歸入聲聞緣覺二乘佛教,菩薩乘是將聲聞緣覺的出世思想和人天乘的入世精神,融合為一體,不僅自利,更要利人。
五乘的佛法,將世界所有宗教大融和,任何宗教在佛教裡都有其定位,不會將誰排斥在外。
2.佛教的基本精神和別的宗教不同的是,佛教肯定人人皆有佛性,都能成佛。佛成道時即說︰「奇哉﹗奇哉﹗大地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佛不認為自己是權威的,是最高最大的。佛與所有一切眾生都是平等的,所以佛收攝弟子的基本原則是︰四姓出家同為釋姓。佛教主張生佛平等,是一個互尊互重,彼此包容的平等宗教。
3.佛教教理講的是因緣、果報等法則,緣起是具有因果性的,世界上一切的存在,皆是因緣條件的相關生起,離開各個結合的關係,就沒有實法可得。所以說宇宙世間,基本上只有一個「緣」字,緣起性空,因果之間,「緣」將其調和起來,故佛不認為自己是創造者,一切皆是因緣所成。
4.佛教是心物合一的宗教,世間上有不少人講唯心,也有不少人講唯物,科學家重視物質生活,哲學家重視人文精神。佛教講究的是將物質與精神合一,也就是色與空的關係。在十法界中,除四聖、三惡道外,中間則以人為本,由此可知,佛教是主張以人為本、心物合一的宗教。
在此次國際宗教會議上,為大家報告的是——
1.佛教是尊重包容五乘佛法的融和宗教
2.佛教是主張一切皆有佛性的平等宗教
3.佛教是提倡宇宙因緣果報的真理宗教
4.佛教是以人為重、心物合一的人本宗教
遠自日本專程來佛光山參加學術會議的佛學專家平川彰教授,在典禮上也表示︰「佛光山是以佛法實踐和教化為中心,如何將佛法弘揚出去,是很重要的一個課題。在日本,前不久發生奧姆真理教事件,真理教信徒均自稱自己是佛教徒,日本民眾也不覺得奇怪,這是日本佛教對戒律的實踐、戒律的奉行欠缺所在,值得日本佛教徒反省。利用此次會議因緣,聆聽各位學者對『宗教信仰與現代社會關係』的研究成果,內心很感謝。」
此次會議的策劃人佛光大學校長龔鵬程表示︰「宗教信仰與現代社會的關係,在過去宗教曾經被當成是一切價值的來源,或體例或價值歸向、或最終歸宿,但現代社會,這種價值、意義,已經失落或已斷裂。現在存在社會之中的宗教信仰,有兩種方式——
一是依存在教團中,以我們習慣的方式存活下去。
二是有些宗教以詛咒、厭棄方式存在於社會,如日本真理教,這些宗教認為世界充滿罪惡,充滿災難,最好由他們來扮演拯救者的角色。
其實宗教團體可以扮演『補充者』角色,如社會工作或社會救濟沒有做好,可以由宗教團體來做;也可以扮演『調解者』,如補充、調節社會不足的現象,發揮安頓生命、保持文化的功能。而新時代的宗教,應該是宗教信仰與現代社會的重新認識。」
四時三十分,開幕典禮結束後,即開車北上。晚上七時三十分,在新竹法寶寺為信徒們宣講《般若心經》。
一月廿七日 星期六
上午,與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北區各分會督導,於台北道場為設置「督導長」一案,召開會議。
在英國求學的學僧淨因法師,給我的信中,提及「英國政府立法,佛教的佛學課程將成為英國各中小學校正修課程」,並附了一些相關資料,這則好消息值得讓大家知道——
西元一九九四年七月五日,英國的教育部長、大英王國大主教與全英國教科書決策委員會主席等三人,召集了全英國各大宗教代表會議,正式推廣及促進「各中小學宗教教育不僅以傳統基督教為主,也應顧及與實行其他各大宗教教育」的新教育法令之實施。宣布政府主辦之公費學校的所有學生由五歲至十六歲,在中學 GESC 會考前,必須研讀五種宗教科目,即基督教為必修科外,佛教、伊斯蘭教、印度教、猶太教、錫克教等,由各地方教育部與學校磋商,選讀其中之四科。
據知中學會考之宗教考試,最少要考二科,即基督教為必考科與另外任何一宗教科,所以各私立學校亦不能例外。
西元一九九四年,全英國教科書決策委員會,公布了兩種模範教科書與科目選擇之指南,以促進協助輔導各學校對此新教育法令之實行。全國一○八個大小州郡,以此為依據,制定出各自的宗教教學大綱,譬如肯郡(Kent County)為全英國最大之州郡,亦擁有最多學校(六三○所中小學),此郡之教育部(地方教育部)已議決公布,並指示其所管轄之所有學校,選擇佛教為第二宗教必修科。
據主管肯郡宗教教育的韓利普先生(Mr. Hannibal)所言,佛教以緣起法、四聖諦為基石,符合當今科學,易為西方人所接受;倡導五戒、十善、四攝、六度,又主張和平、非暴力,對提升社會道德、維護社會安定都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所以肯郡教育部宗教組的官員,尤其是他本人都非常樂意,並積極促成佛教在每一所學校成為正修科,這是英國政府有史以來第一次公開在各中小學推廣佛教教育。
在以基督教為國教的英國,佛教能得到承認,並由政府立法,列為全國中小學校之正修課程,不但是在英國,就是在全世界(除東方泰國和斯里蘭卡外),尤其是西方國家,實為史無前例的創舉。
晚七時三十分,續於新竹法寶寺宣講《般若心經》。十時,開車南下回佛光山。
一月廿八日 星期日
把關懷和溫暖送到低收入戶手中,讓他們也能在寒風中,度過一個溫暖的新年,是佛光山自開山以來,每年所要舉辦的冬令賑濟活動。
今年的賑濟活動,在慈悲基金會的安排下,一大早就派了三十部專車和百名國際佛光會的義工,前往高雄縣十四個鄉鎮,接送一千兩百戶低收入戶到佛光山。
在發放物品前,由我引導大家在大雄寶殿誦經祈福,並勉勵所有受益戶︰「大家今天來到佛光山,所領取到的不僅是一份財物的資助,在佛前更是領納了一份福田。好的田經過開發,就會有好收成。大家在誦經、禮佛中,種下了菩提種子,已蒙佛光加被,這些便是福田裡的資糧,經過努力耕耘,日後便能成長富貴,增福進德,將來也會有能力幫助其他的人。」
除賑濟品的發送外,慈悲基金會亦專程請高雄榮總、高醫、海軍八○六總院、民生醫院、凱旋醫院、原祿骨科、市立中醫醫院等多所著名醫院的名醫,如余家政、閻山根、黃傳勝、吳族偵、蔣炎輝、楊雄麟、林素芬、林振樑、蔡松靜、何清源、翁朝居等醫師,為低收入戶們免費醫療和健康檢查。
除高雄縣外,台南、嘉義、桃園、宜蘭、澎湖等各別分院,也同時舉行賑濟活動,而佛光山台東日光寺,及佛光會台東各分會則於上個星期陸續以海、空運將賑濟物品送抵蘭嶼,在蘭嶼成功水產職校蘭嶼分部活動中心,將禮金和賑濟物品,送給兩百戶低收入人家。
一份物品,代表我們的關懷;一個合掌,象徵我們的祝福。祝福每戶受益人家,除了福田外,更有健康的身體,將來也一樣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晚七時三十分,前往台南講堂,為信徒們宣講《般若心經》。
一月廿九日 星期一
上午十時,在如來殿會議室召開「佛光大學南華管理學院」董事會。
在十方信眾的殷切盼望下,籌備已久的佛光大學,將於今年八十五學年度,在嘉義南華管理學院校區正式招生。而宜蘭的佛光大學大約在三月初,整個開發執照就可以正式核發下來,希望在農曆過年後,能開始動工。
佛光大學校長龔鵬程先生對南華管理學院的規劃——
1.以綜合大學為目標,培養通識的專業人才。
2.由研究所辦起,建立學術研究風氣,導引大學教學走向。
3.以整體教育資源來規劃系所發展,即「一體分支」的型態來發展,各系所之師資、研究等相互支援配合,教師不由單一系所聘任。
4.以現有校區為基礎,逐步結合其他校區,發展人文、社會、管理、傳播、教育、設計、國際等七個學院的綜合大學。
5.今年將招收的各系所分別是教育社會學研究所、出版學研究所、資訊管理研究所、文學研究所、哲學研究所、亞太研究所、歐洲研究所。其中文學研究所和哲學研究所還招收博士班。
南華管理學院為雲嘉地區第一所私立大學院校,本著服務社會的精神——
1.將利用本校各系所教育資源,開設學分班課程,提供雲嘉地區民眾繼續進修的機會。
2.接受政府機關與企業團體委託,規劃及設計課程,提供在職專業人員進修機會。
3.辦理系列生活講座,將各類知識融於日常生活中,回饋給地方社會。
4.結合嘉義師院、中正大學、雲林技術學院等教育資源,互相配合發展,以促進雲嘉地區之進步,也以此為學校發展之動力。
晚七時三十分,於台南講堂續講《般若心經》,圓滿此次的講座。
一月三十日 星期二
為紀念佛光山開山三十週年,拍攝《佛光山》紀錄影片的中影公司工作人員,已開始著手進行,今和導演王童先生,商研劇本內容,初擬劇情約六千字左右,以旁白的方式來說明或介紹,讓大家可以從銀幕上,認識佛光山。
將佛光山三十年來所秉持的一些理念或可以列為文獻的句子,在弘法教化中或生活禮儀上表現,如——
佛光山的宗旨︰以文化弘揚佛法、以教育培養人才、以慈善福利社會、以共修淨化人心。
佛光山的性格︰人間性、大眾性、文化性、教育性、國際性、慈濟性、菩薩性、融和性、喜悅性、包容性。
佛光人的人生觀︰以退為進、以施為捨、以無為有、以眾為我、以空為樂、以教為命。
佛光人工作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
佛光山對佛教的影響︰
1.從傳統的佛教到現代的佛教
2.從獨居的佛教到大眾的佛教
3.從誦經的佛教到歌詠的佛教
4.從地區的佛教到國際的佛教
5.從經懺的佛教到事業的佛教
6.從散漫的佛教到制度的佛教
7.從靜態的佛教到動態的佛教
8.從山林的佛教到社會的佛教
9.從宗派的佛教到融和的佛教
10.從出世的佛教到入世的佛教
11.從寺院的佛教到會堂的佛教
12.從行善的佛教到傳教的佛教
13.從法會的佛教到活動的佛教
14.從老年的佛教到青年的佛教
佛光山的成就︰
1.現代教團︰兩序有級、僧信四眾、事業基礎、文化教育。
2.國際化:佛光會、各國道場、國際會議、各派交流。
3.人間佛教︰生活法語、人生禮儀、家庭佛法、社會應用。
4.兩岸交流︰北方文化、南方教育、佛協為緣、文教為本。
佛光山的事業︰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利益歸於常住、功德歸於檀那。
以及「如何做個佛光人」五講,都能代表佛光山的宗風。
明天起,在台北又有一連串行程,下午即開車北上。
一月卅一日 星期三
上午十時,為國際佛光會的幹部及工作人員上「佛光學」的課程。
徒眾慧義、慧悟、慧約今將前往南非就職,特來告假,勉其在海外弘法,必具刻苦精神,生活作息要自我約束,適應海外生活方式,不外「忍耐下去」。
應信眾的需求,佛光山已為海內外的信眾設置了共修道場,全世界各個重要城市據點,也都有國際佛光會的協會、分會。目前佛光山所要從事的是往建大學方向邁進。佛光大學的建校基金,原本只想用托缽方式來籌款,沒想到因緣聚會,連同西來、弘道、南華等已有四個大學將同時開辦。
立委潘維剛及一些關心佛光大學發展的信徒和佛光會員,日前在一次「素齋談禪」中,建議要以「聚餐」方式,來為佛光大學募款。
演藝公會理事長姜厚任先生表示,在募款餐會時,願意促成演藝人員來共襄盛舉。
趙寧先生則願意將自己的著作拿出來義賣。
有二十五年歷史的梅林素食館董事長夏照林先生表示,歡迎在他的太陽城餐廳舉行餐會,他以佛光山皈依弟子的身分保證,品質會維持一定水準。
由於這個因緣,「與智慧結緣—— 佛光大學募款餐會」,今晚七時三十分在太陽城餐廳舉行。認捐款從一萬元到五萬元不等,席開五十桌。
餐會進行時,首先由中央黨部副祕書長鍾榮吉先生,義唱一首〈跟往事乾杯〉,台下信徒們喊價到六萬元;立委潘維剛的〈瀟灑走一回〉,義唱五萬元;影星恬妞和周丹薇的合唱,喊價到十萬元;功德主陳麗華、陳麗妃姊妹的〈戲鳳〉,喊價二十萬元。對每位發心上台義唱的先生、小姐,台下的信徒都非常熱情的捧場,喊價聲此起彼落,很是熱鬧。
佛光大學校長龔鵬程先生表示︰「非常感謝大家對佛光大學如此發心奉獻,讓我們辦教育的人很感動。佛光山設有佛學院、普門中學,長久以來一直想辦所大學,過去因限於法令關係,從海外的西來大學先創辦。現在因緣具足開辦了佛光大學,今年嘉義南華管理學院校區也將要開學,在所有教育體系中,以大學階段為最重要,但大學要興建起來,還要花費很大的力量,對大家的發心我很感謝。但我還不知足的想向各位化緣圖書,因學校內若有專業圖書館,就能顯現出特性,除專業圖書館外,我們的理想還要有研究圖書館、教學圖書館、弘揚圖書館等,希望佛光大學能為高等教育建立一個新的典範。」
真有說不盡的感謝,我不知道吃飯還可以用這種方式。佛光山開山到現在,不曾出過山門化緣,為籌募佛光大學經費而辦此聚會,都孕育著大家的發心布施與智慧的結緣。太陽城老闆夏照林先生對我說,為籌備今晚的素齋,全部的鍋灶、碗盤筷子等都洗過,保證全素。藉著佛光,加被今晚參與這一席餐會的每位信徒,家家平安吉祥。